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九》

電子圖書館
1 九:
𥓺:《集韻》謨袍切,音毛。前高後下之丘名。本作嵍。

2 九:
碝:《廣韻》而兗切《集韻》《韻會》《正韻》乳兗切,𠀤音輭。與瑌同。《說文》石次玉。《司馬相如·子虛賦》碝石碔砆。《註》碝石白者如冰,半有赤色。

3 九:
䃈:《集韻》居諧切,音皆。《玉篇》山名。《正字通》一說䃈同瑎,黑石似玉。

4 九:
碞:《廣韻》五咸切《集韻》《正韻》魚咸切《韻會》疑咸切,𠀤音諴。《說文》磛碞也。《·召誥》用顧畏于民碞。《註》碞,險也,顧視民情之碞險。《正字通》言民情參差不齊,會碞險可畏意。孔傳訓僭謂小民僭差禮義,誤也。又《韻會》魚音切,音吟。義同。《正字通》與嵒巖同。

5 九:
碟:《集韻》食列切,音舌。治皮也。又《字彙補》碟里,國名。在東南海中。見象胥錄。

6 九:
𥓻:《廣韻》子紅切《集韻》祖叢切,𠀤音豵。石也。

7 九:
碠:《篇海》丁定切,音釘。石亭。

8 九:
𥓼:《廣韻》强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求於切,𠀤音渠。同磲省。硨磲,詳硨字註。

9 九:
碡:《廣韻》《集韻》𠀤徒谷切,音讀。碌碡,田器。用以磨田使平也。《正字通》碌,通作䃙磟。亦借鹿轆。碡,或作𥖠𥖿,義同。

10 九:
𥓽:《正字通》俗砦字。

11 九:
𥓾:《集韻》測入切,音扱。石貌。

12 九:
䃉:《正字通》䂥碈珉玟𠀤同。《禮·聘義》君子貴玉而賤䃉。又叶彌延切,音眠。《傳毅洛都賦》通谷岋㞹,石瀨寒泉。砥碬所出,爰有碝䃉。

13 九:
碢:《正字通》同砣。

14 九:
䃊:《廣韻》《集韻》𠀤子與切,音咀。𥒰䃊,場外名。又磑也。又《集韻》資昔切,音積。義同。

15 九:
𥓿:《正字通》同砣。又同堶。飛磚戲也。

16 九:
碣:《唐韻》渠列切《集韻》《正韻》巨列切《韻會》其謁切,𠀤音傑。《說文》特立之石,東海有碣石山。《·禹貢》夾右碣石入于河。《史記·漢武紀》東巡至碣石。《文穎曰》在遼西,今屬臨楡,此石著海旁。又《揚雄·羽獵賦》碣以崇山。《註》碣,山特立貌。又𥓓碣。方者爲𥓓,圓者爲碣,李斯所造。《廣韻》碣石,本山名。今爲𥓓碣字,或作嵑。又形容羽族也。《郭璞·江賦》往來勃碣。又《集韻》丘葛切,音渴。石貌。又乙轄切,音軋。碣磍,勁怒貌。又叶其例切,音偈。《班固·燕然山銘》封神丘兮建隆碣,煕帝載兮振萬世。《梁竦·悼騷賦》歷蒼梧之崇丘兮,宗虞氏之俊乂。臨衆瀆之神林兮,東勑職於蓬碣。

17 九:
𥔀:《玉篇》呼宏切,音轟。石聲。通作訇。

18 九:
碤:《集韻》於驚切,音英。《正字通》石之有文采者。本借用英。舊訓水中石,非也。

19 九:
𥔁:《篇海》普逼切,音堛。石落也。

20 九:
碥:《廣韻》方典切《集韻》補典切,𠀤音匾。《玉篇》將登車履石也。亦作扁。又《正字通》水疾厓傾曰碥。又蜀江自嘉州至荆門,水路有燕子碥,閻王碥,皆險地。

21 九:
碦:《集韻》乞格切,音客。石堅也。

22 九:
𥔂:《廣韻》古鄧切《集韻》居鄧切,𠀤音亙。石相連貌。

23 九:
𥔃:《正字通》俗碨字。

24 九:
碧:《廣韻》彼役切《集韻》兵役切《韻會》兵亦切,𠀤音筆。《說文》石之靑美者。《山海經》高山多靑碧。《郭註》亦玉類也。今會稽縣東山出碧。《班固·西都賦》珊瑚碧樹。《註》崐崘山有碧樹。《張衡·南都賦》綠碧紫英。《註》碧有縹碧,有綠碧。又《增韻》碧,深靑色。唐官制,八品九品服碧代靑也。又《韻會》竹書紀年:惠成王七年,雨碧於郢。又《度人經·碧落註》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是云碧落。又姓。明洪武中訓導碧潭。

25 九:
䃋:《集韻》同𥔢。詳𥔢字註。

26 九:
碨:《廣韻》《集韻》𠀤烏賄切,音猥。碨磊,石貌。又碨䃁,不平。又《集韻》烏回切,音隈。石不平。又《馬融·長笛賦》瞋菌碨柍。《註》碨柍,聲競奮貌。《正字通》磈𥓔硊䃬𠀤通。《集韻》合爲一。俗作𥔃。

27 九:
𥔄:《廣韻》奴結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結切,𠀤音涅。礬石別名。

28 九:
碩:《廣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𠀤音石。《爾雅·釋詁》大也。《易·蹇卦》往蹇來碩。《詩·衞風》碩人其頎。又《𨻰風》碩大且卷。《左傳·桓六年》博碩,肥腯,皆訓大也。又《增韻》充實也。又與石通。又叶常灼切,音杓。《·秦風》辰牡孔碩。叶下舍拔則獲。《小雅》旣庭且碩,曾孫是若。《揚子·太𤣥經》我心孔碩,乃後有鑠。

29 九:
碪:《正字通》同砧。又《集韻》五感切,音頷。碪𥔲,山形。《左思·魏都賦》恆碣碪𥔲於靑霄。○按《唐·𨻰藏器·本草拾遺》有霹靂碪,云出雷州幷河東山澤閒,雷震後得之。《正字通》作䃡。

30 九:
碫:《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同鍛。○按《說文·殳部·段註》:椎物也。金部鍛註:小冶也。意實相足。《·大雅》:取厲取鍛。毛傳云:鍛,石也。鄭箋云:鍛,石所以爲鍛質也。言取鍛厲斧斤之石。《陸德明·音義》則云:本又作碫。是碫與鍛通用無疑。《正字通》因《說文》石部有碬無碫,必欲以碬爲碫字之譌,且斥《正韻》碫同鍛爲誤,非也。

31 九:
碬:《廣韻》胡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𠀤音遐。《說文》厲石也。春秋傳曰:鄭公孫碬,字子石。又《玉篇》磍碬,高下也。○按《說文》又部叚註:借也,古雅切,與殳部段字迥別。石部此字註:厲石也,从石叚聲。則孫愐胡加切,非謬矣。《正字通》斥爲碫字之譌,不知何據。

32 九:
碭:《唐韻》《正韻》徒浪切《集韻》《韻會》大浪切,𠀤音宕。《說文》文石也。《何晏·景福殿賦》墉垣碭基,其光昭昭。又芒碭,山名。《前漢·高帝紀》隱芒碭山澤閒。《應劭註》芒屬沛,碭屬梁。又《水經注》仙者涓子,主柱,𠀤隱碭山,得道。又沆碭,白氣貌。《前漢·禮樂志》西顥沆碭,秋氣蕭殺。又過也。《揚雄·甘泉賦》回猋肆其碭駭兮。《馬融·長笛賦》犇遯碭突。又碭,溢也。《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註》謂碭溢而失水也。又《正韻》待朗切,音蕩。又《集韻》徒郞切,音唐。義𠀤同。

33 九:
䃌:《集韻》之人切,音眞。石也。又伊眞切,音因。山名。《山海經》東山之南有䃌山。

34 九:
𥔅:《正字通》俗砎字。

35 九:
䃍:《唐韻》《集韻》𠀤徒對切,音隊。墜本字。从土从石,會隕隊意。《說文》陊也。《爾雅·釋詁》落也。《前漢·天文志》長庚星見起兵,星䃍至地則石。又《敘傳》薄姬䃍魏。亦作隊。《左傳·僖二十八年》俾隊其師。《晉語》敬不隊命。又作隧。《班固·答賔戲》厥宗亦隧。又《字彙補》直律切,音术。隕也。

36 九:
碮:《集韻》田黎切,音提。碮砧也。《正字通》同隄。

37 九:
䃎:《玉篇》張下切《集韻》竹下切,𠀤音矺。䃎𥑒,石垂貌。

38 九:
䃏:《集韻》桑經切,音星。石名。

39 九:
𥔆:《正字通》古文席字。註詳巾部七畫。

40 九:
碯:《廣韻》奴晧切《集韻》《韻會》乃老切。𠀤同瑙。《博雅》碼碯,石次玉也。詳玉部瑙字註。

41 九:
𥔇:《集韻》口觥切,音㚚。𥔇𥔇,石聲。

42 九:
𥔈:《集韻》田棃切,音提。《說文》本作厗。唐厗石也。或从石。

43 九:
𥔉:《集韻》先了切,音篠。小石。

44 九:
𥔊:《字彙補》照以切,音旨。礪石也。

URN: ctp:kangxi-zidian/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