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四》

電子圖書館
1 四:
䃽:《廣韻》過委切《集韻》古委切,𠀤音詭。同庪庋。《爾雅·釋天》祭山曰庪縣。又《集韻》同禔。詳禔字註。

2 四:
祄:《集韻》下介切,音械。祐也。又《字彙》居拜切,音戒。義同。

3 四:
祅:《唐韻》《集韻》《韻會》於喬切《正韻》伊堯切,𠀤音幺。《說文》本作䄏。天反時爲災,地反物爲䄏。《前漢·天文志》迅雷風祅。《禮·樂志》姦僞不萌,祅孽伏息。又叶衣虛切,音於。《孔臧·鶚賦》觀之歡然,覽考經書。在德爲祥,棄常爲祅。

4 四:
祆:《廣韻》呼烟切,音詽。《說文》關中謂天爲祆。又《集韻》他年切,音天。又《集韻》《韻會》𠀤馨烟切,音暄。《正韻》虛延切,音軒。義𠀤同。又官名。唐官品有祆正。

5 四:
祇:《唐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岐。同示,地神。《說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又安也。《·小雅》壹者之來,俾我祇也。《註》壹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又大也。《易·復卦》不遠復無祇悔。《韓康伯云》祇,大也。旣能速復,是無大悔。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支。適也,但也。《·小雅》祇攪我心。《韻會》孫奕示兒編曰:祇兩音,音岐者,神祇之祇。音支者,訓適是也,如詩亦祇以異。揚子曰:兹苦也,祇其所以爲樂也歟。陸德明司馬溫公𠀤以爲音支。今杜詩韓詩或書作秖,从禾从氏,而俗讀曰質者,非也。《玉篇》秖,竹尸切。《廣韻》秖,丁尼切。皆註曰:穀始熟也。又通作圻。《左傳·昭十二年》是以獲沒於祇宮。《馬融云》圻內游觀之宮。

6 四:
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希切,音旂。《說文》求福也。《·召誥》祈天永命。《·小雅》以祈甘雨。又《爾雅·釋言》叫也。《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註》祈,𡂢也,謂有災變,號呼告於神,以求福。𡂢,音叫。又報也,告也。《·大雅》以祈黃耉。《疏》報養黃耉之老人,酌大斗而嘗之,以告黃耉將養之也。亦作蘄。《荀子·儒效篇》跨天下而無蘄。又通圻。《·酒誥》圻父薄違。《·小雅》作祈父。《毛萇曰》祈折畿𠀤同。又同祁。《·君牙》冬祁寒。《禮·緇衣》作祈寒。又《集韻》古委切,音詭。同䃽,祭山名。《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註》其祈沈以馬。

7 四:
祉:《唐韻》《正韻》敕里切《集韻》《韻會》丑里切,𠀤音恥。《說文》福也。《徐曰》祉之言止也,福所止不移也。《易·泰卦》以祉元吉。《·小雅》旣受多祉。

8 四:
䃾:《唐韻》𤰞履切《集韻》《韻會》補履切《正韻》補委切,𠀤音𠤎。《說文》以豚祠司命。漢津曰:祠䃾司命。又《集韻》毗至切,音庳。又必至切,音庇。義𠀤同。

9 四:
祊:《集韻》《韻會》晡橫切《正韻》補耕切,𠀤音閍。《說文》作𥛱。从示,彭聲。或从方,門內祭先祖,所以彷徨也。《·小雅》祝祭于祊。《傳》祊,門內也。孝子不知神之所在,使祝博求之門內之旁,待賓客處也。《禮·禮器》設祭於堂,爲祊乎外。《註》祊,明曰繹祭也。謂之祊者,於廟門之旁,因名焉。《疏》祊有二義,一正祭時,祭神於廟,復求神於廟門內。一明日繹祭時,設饌於廟門外西室。又邑名。《春秋·隱八年》鄭伯使宛來歸祊。《註》祊,鄭祀泰山之邑,在琅邪費縣東南。又通邴。《公羊傳·隱八年》作來歸邴。《註》彼命反,又音丙。又叶補光切,音邦。《·小雅》祝祭于祊,與下祀事孔明叶。明音芒。《正字通》周禮大司馬,中秋敎治兵,羅弊致禽以祀祊。鄭註:祊,當爲方,主祭四方,報成萬物。引《》:以社以方。據此是《周禮》方譌作祊,非方祊同也。《字彙》祊音方,合方、祊爲一字,誤。

10 四:
𥘕:《集韻》祺古作𥘕。註詳八畫。

11 四:
祋:《廣韻》丁外切《集韻》《韻會》都外切,𠀤音𣪌。《說文》殳也。或說,城郭市里高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以驚牛馬曰祋。故从示殳。詩曰:何戈與祋。又祋祤,縣名。在馮翊。《前漢·郊祀志》鳳皇集祋栩。又《廣韻》丁活切,音掇。義同。前漢郊祀志,顏師古讀。又姓。漢光祿勳祋諷。

12 四:
䃿:《廣韻》甫無切,音夫。祭名。又《玉篇》祭疏也。

13 四:
祌:《玉篇》《集韻》𠀤直衆切,音仲。神名。又《字彙補》川中切。與冲同。《荀子·非十二子篇》神禫其詞。《註》卽冲澹也。

14 四:
𥘖:《字彙補》古文頭字。註詳頁部七畫。

URN: ctp:kangxi-zidian/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