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五》

Library Resources
1 五:
祏:《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𠀤音石。宗廟中藏主石室也。《左傳·莊十四年》命我先人,典司宗祏。《疏》慮有非常火災,於廟之北壁內爲石室,以藏木主,有事則出而祭之,旣祭納於石室。祏字从示,神之也。《說文》周禮有郊宗石室。一曰大夫以石爲主。
考證:〔《左傳·莊十四年》命我先人,典守宗祏。〕謹照原文守改司。

2 五:
祐:〔古文〕𨳾《集韻》《類篇》《韻會》𠀤尤救切,音又。神助也。《·大有》自天祐之。《繫辭》祐者,助也。又通作右。《·周頌》維天其有之。《箋》神享其德而助之。《·太甲》皇天眷佑有商。又叶于貴切,音位。《楚辭·天問》驚女采薇鹿何祐,北至回水萃何喜。喜,音戲。

3 五:
祑:《集韻》《正韻》𠀤直質切,音姪。祭有次也。又《韻會》秩或作祑。詳禾部秩字註。

4 五:
䄁:《玉篇》翌制切,音異。祭也。

5 五:
祒:《集韻》田聊切,音迢。人名。巫咸祒。見《莊子》。又《五音集韻》尺招切,音弨。又《集韻》市沼切,音紹。義𠀤同。

6 五:
𥘫:《集韻》虎何切,音呵。祭也。又何佐切,音賀。義同。

7 五:
䄂:《集韻》𥛅古作䄂。註詳十畫。

8 五:
祓:《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敷勿切,音拂。除災求福也。又潔也,除也。《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註》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左傳·襄二十五年》祝祓社。又《司馬相如·封禪書》祓飾厥文。《師古註》祓飾者,除去舊事,更飾新文。又《五音集韻》方肺切,音廢。義同。又縣名。在琅邪郡。又通作茀。《爾雅·釋詁》祓,福也。《註》詩:祓祿爾康矣。今詩本作茀。又通作弗。《·大雅》以弗無子。《註》弗之言祓也。祓除其無子之疾。
考證:〔《爾雅·釋詁》祓,福也。《註》詩,祓祿爾康矣。〕謹照原文爾祿改祿爾。

9 五:
𥘬:《正字通》同祓。

10 五:
𥘭:《集韻》腫庾切,音主。宗廟宔祏。《說文》本作宔。

11 五:
𥘮:《五音集韻》舉朱切,音拘。禰𥘮,山名。

12 五:
祔:《唐韻》《集韻》《韻會》𠀤符遇切,音附。祭名。《說文》後死者合食於先祖。《禮·檀弓》以吉祭易喪祭,明日祔於祖父。又合葬亦曰祔。《禮·檀弓》周公蓋祔。《註》謂合葬自周公以來始。又孔子曰:衞人之祔也離之,魯人之祔也合之,善夫。或省作付。《周禮·春官》大祝付練祥。《註》付當爲祔,祭先王以祔後死者。

13 五:
祕:《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兵媚切,音賁。《說文》神也。《徐曰》祕之言閉,祕不可宣也。《廣韻》勞也,密也,藏也。《史記·孝文紀》祕祝之官。《註》祕祝移過於下,國家諱之,故曰祕。《前漢·劉向傳》詔向領校中五經祕書。《註》言中以別外。《班固·兩都賦》校理祕文。又官名。《唐書·百官志》祕書省監一人,又祕書郞三人。又姓。《西秦錄》有僕射祕宜。又《字彙補》𤰞吉切,音必。《郤正釋譏》無遠不至,無幽不悉。挺身取命,幹兹奧祕。《正字通》从示从必。俗从禾作秘,譌。

14 五:
祖:〔古文〕𥘲《唐韻》則古切《集韻》《韻會》總古切《正韻》總五切,𠀤音組。《玉篇》父之父也。又先祖,始祖,通謂之祖。《·小雅》似續妣祖。《禮·喪服小記》別子爲祖。又《說文》始廟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左祖右社。又《廣韻》始也,上也,本也。《禮·中庸》祖述堯舜。《仲尼燕居》如此則無以祖洽於衆。《前漢·食貨志》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饑。《孟康註》謂黎民始饑也。又法也。《禮·鄕飮酒義》亨狗於東方,祖陽氣之發於東方也。又習也。《魯語》祖識地德。又祭道神曰祖。共工之子曰修,好遠遊,舟車所至,靡不窮覽,故祀以爲祖神。祖者,徂也。《·大雅》仲山甫出祖。《註》祖,將行犯軷之祭也。《左傳·昭七年》公將往,夢襄公祖。又姓。祖已之後,出范陽。又《集韻》咨邪切,音𦊨。《前漢·地理志》安定郡有祖厲縣。又神名。《山海經》祖狀之尸。《註》音如柤棃之柤。又叶阻渚切,音樹。《張衡·東京賦》敺以就役,惟力是視。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漢,而欣戴高祖。

15 五:
祗:〔古文〕祬《廣韻》旨夷切。《集韻》《韻會》烝夷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脂。《爾雅·釋詁》敬也。《·大禹謨》祗承于帝。《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德敎國子,中和祗庸孝友。《正譌》从示,氐聲。見神示則敬。會意。《正字通》與祇通。郝敬曰:祗从氏下一,韻書別出,其實同。

16 五:
祘:《唐韻》《集韻》𠀤蘇貫切,音算。《說文》明視以算之,从二示。逸周書曰:士分民之祘,均分以祘之也。讀若算。《正譌》从二示,會意。

17 五:
𥘯:《集韻》明祕切,音媚。老精物也。《山海經》𥘯其爲物,人身黑首,從目。《郭註》卽魅也。《楊愼曰》魑魅字,漢𥓓作䄜𥘯。从示,蓋魑魅亦山神。

18 五:
祚:《廣韻》昨誤切《集韻》《韻會》存故切《正韻》靖故切,𠀤音胙。福也,祿也,位也。《·大雅》永錫祚胤。《註》祚,福祚。《左傳·宣三年》天祚明德。又歲也。《曹植·元會詩》初歲元祚。《晉書·王沉傳》彈琴詠典,以保年祚。

19 五:
䄃:《廣韻》《集韻》《正韻》𠀤於良切,音央。《說文》本作殃,咎也。詳殃字註。

20 五:
祛:《集韻》《韻會》《正韻》𠀤丘於切,音墟。禳也,遣也,逐也,散也。《前漢·兒寬傳》封禪告成合祛於天地。《註》李奇曰:祛,開散合閉也。又彊健也。《·魯頌》以車祛祛。又《集韻》或作佉。《韻會小補》祛與佉同。見荀子註。

21 五:
祜:《唐韻》《正韻》侯古切《集韻》《韻會》後五切,𠀤音戸。《說文》福也。《爾雅·釋詁》厚也。《疏》祜者,福厚也。《·小雅》受天之祜。《禮·禮運》是謂承天之祜。

22 五:
祝:〔古文〕𥘱《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六切,音粥。贊主人饗神者。《說文》祝,祭主贊詞者,从人口,从示。一曰从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徐曰》按易,兌,悅也,巫所以悅神也。《·小雅》工祝致告。《周禮·春官》大祝掌六視之辭。又屬也。《·鄘風》素絲祝之。《箋》祝,當作屬。屬,著也。《毛傳》訓織也。又祝融,神名。《虞翻曰》祝,大。融,明也。《韋昭曰》祝,始也。又斷也。《公羊傳·哀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穀梁傳·哀十三年》祝髮文身。又丁寧也,請求之辭。又國名。《禮·樂記》封帝堯之後於祝。又姓。《左傳》鄭大夫祝𥅆,後漢司徒祝恬。又《集韻》《類篇》𠀤職救切,音晝。《·大雅》侯作侯祝。《傳》祝,詛也。《疏》祝。無用牲之文,口告而祝詛之也。《·無逸》否則厥口詛祝。《疏》以言告神謂之祝,請神加殃謂之詛。又陟慮切,音註。《周禮·天官》瘍醫掌祝藥。《註》祝,讀如注病之注,謂附著藥也。《集韻》或作呪。亦作詋詶。
考證:〔《公羊傳·哀十四年》子路死,孔子曰:天祝予。〕謹照原文孔子曰改子曰噫。

23 五:
神:〔古文〕𥛠《唐韻》食鄰切《集韻》《韻會》乗人切,𠀤音晨。《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徐曰》申卽引也,天主降氣,以感萬物,故言引出萬物。又《皇極經世》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棲乎目。又神明。《·大禹謨》乃聖乃神。《孔傳》聖無所不通,神妙無方。《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王弼云》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詰。《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又鬼神。陽魂爲神,隂魄爲鬼。氣之伸者爲神,屈者爲鬼。又諡法。《史記》民無能名曰神。又姓。漢騎都尉神矅。又升人切,音伸。《張衡·東京賦》神荼副焉。《註》海中神名。神,音伸。荼,音舒。又叶時連切,音禪。《焦仲卿詩》念與世閒辭,千萬不復全。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班固·答賓戲》言通帝王,謀合聖神,殷說夢發於傅巖,周望兆動於渭濱。《註》神,叶時連切。濱,叶𤰞眠切。○按:顧炎武《金石文字記》曰神,古𥓓多作𥛠,下从旦。《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鄭康成云:旦當爲神,篆字之譌。《莊子》有旦宅而無情死,亦讀爲神。蓋昔之傳書者遺其上半,因譌爲旦耳。此說甚是,非旦可作神也。

24 五:
祟:《唐韻》《集韻》《韻會》𠀤雖遂切,音粹。《說文》神禍也。《徐曰》禍者,人之所召,神因而附之。祟者,神自出之以警人。《左傳·昭元年》實沈臺駘爲祟。又《哀六年》河爲祟。《前漢·江充傳》祟在巫蠱。《師古註》禍咎之徵,鬼神所以示人也。故从出从示。又《集韻》雪律切,音卹。義同。

25 五:
祠:《唐韻》似兹切《集韻》《韻會》《正韻》詳兹切,𠀤音詞。祭也。《·小雅》禴祠烝嘗。《公羊傳·桓八年》春曰祠。《註》祠,猶食也,猶繼嗣也。春物始生,孝子思親,繼嗣而食之,故曰祠,因以別死生。又報賽也。《周禮·春官》小宗伯禱祠於上下神示。《註》求福曰禱,得求曰祠。又神祠。《史記·封禪書》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云。又廟也。《朱子·家禮》君子將營宮室,先立祠堂於正寢之東。《司馬光·文潞公家廟𥓓》先王之制,天子至官師皆有廟。秦尊君𤰞臣,無敢營宗廟者。漢世多建祠堂於墓所。又生祠。《史記·萬石君傳》慶爲齊相,大治,爲立石相祠。又祠官。《朱子·語錄》王介甫更新法,慮天下議論不合,於是甁爲宮觀祠祿,以待異議之人。又叶祥吏切,音劑。《張衡·東京賦》春秋改節,四時迭代。蒸蒸之心,感物增思。躬追養於廟祧,奉烝嘗與禴祠。代叶地,思叶四。

26 五:
祡:〔古文〕𥚨《廣韻》士佳切《集韻》《韻會》鉏佳切《正韻》牀皆切,𠀤音柴。《說文》燒柴燓燎,以祭天神。《揚雄·甘泉賦》欽祡宗祈。又同柴。《·舜典》至于岱宗柴。《說文》引書作祡。《正字通》按祡本作柴,後人因祭天,改从示。別詳木部柴字註。

27 五:
𥘰:《廣韻》《集韻》𠀤同祀禩。

28 五:
祢:《集韻》乃禮切,音𩍦。《揚雄·蜀都賦》宗厥祖祢。《字彙補》同禰。

29 五:
𥘱:《集韻》祝,古作𥘱。註詳本畫。

30 五:
𥘲:《集韻》祖,古作𥘲。註詳本畫。

URN: ctp:kangxi-zidian/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