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九》

電子圖書館
1 九:
禇:《正字通》褚字之譌。姓譜無禇姓。

2 九:
禈:《等韻》許歸切,音暉。《篇海》祭也。

3 九:
禉:《正字通》𥙫字之譌。

4 九:
䄓:《廣韻》戸盲切,音橫。䄘䄓,祭名。又《玉篇》戸光切,音皇。義同。

5 九:
𥚦:《集韻》胡溝切,音侯。祭求福也。

6 九:
禊:《廣韻》《集韻》《正韻》𠀤胡計切,音係。祓禊,除惡祭名。《正字通》禊有二,論語:浴乎沂。王羲之蘭亭脩禊事,此春禊也。劉禎·魯都賦,素秋二七,天漢指隅,人胥祓禳,國子水嬉,用七月十四日,此秋禊也。又西京雜記載高祖與戚夫人正月上辰出百子池邊,灌濯以祓妖邪。三月上巳,張樂於流水。則漢宮中春亦兩禊也。又《集韻》訖黠切,音頡。義同。

7 九:
禋:〔古文〕𥛡𠖦《唐韻》於眞切《集韻》伊眞切,𠀤音因。《說文》潔祀也。一曰精意以享爲禋。《·舜典》禋于六宗。《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註》禋之言煙,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又《集韻》《韻會》𠀤因蓮切,音燕。《·周頌》肇禋,徐邈讀若煙。○按:禋,又作煙。見魏受禪表。又𡫻,與𠖦重码。

8 九:
𥚧:《正字通》同祊。詳祊字註。

9 九:
𥚨:《說文》古文祡字。註詳五畫。

10 九:
䄔:《集韻》果羽切,音矩。姓也。《正字通》按姓苑有楀無䄔。

11 九:
禌:《篇海》子絲切,音兹。息也。

12 九:
禍:〔古文〕旤𥚍𣨷𥙯《唐韻》《正韻》胡果切《集韻》戸果切《韻會》合果切,𠀤和上聲。《說文》害也,神不福也。《釋名》毀也,言毀滅也。《增韻》殃也,災也。《·小雅》二人從行,誰爲此禍。《禮·表記》君子愼以避禍。又作旤。《前漢·五行志》六畜謂之旤,言其著也。又作祻。《晉書·文帝紀》𥚽同發機。又叶後五切,戸上聲。《馮衍·顯志賦》昔三后之純粹兮,每季世而窮禍。弔夏桀於南巢兮,哭殷紂於牧野。野,音豎。又叶紙韻,虎委切。《荀子·成相篇》世之禍,惡賢士,子胥見殺百里徙。又叶支韻,許規切。《荀子·成相篇》論臣過,反其施,尊主安國尚賢義,距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義叶宜。

13 九:
禎:《唐韻》陟盈切《集韻》《韻會》知盈切,𠀤音貞。《說文》祥也,休也。《徐曰》禎者,貞也。貞,正也。人有善,天以符端正告之。《禮·中庸》必有禎祥。《疏》本有今異曰禎,如本有雀,今有赤雀來,是禎也。本無今有曰祥,本無鳳,今有鳳來,是祥也。

14 九:
福:〔古文〕畗《唐韻》《集韻》《韻會》𠀤方六切,膚入聲。祐也,休也,善也,祥也。《禮·祭統》福者,備也。《易·謙卦》鬼神害盈而福謙。《·洪範》嚮用五福。又《釋名》福,富也。其中多品如富者也。又祭祀胙肉曰福。《周禮·天官·膳夫》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穀梁傳·僖十年》祠致福於君。又福猶同也。《張衡·西京賦》仰福帝居,陽曜隂藏。《薛註》言今長安宮,上與五帝所居之太微宮,陽時則見,隂時則藏,同法也。又州名。秦閩中郡,𨻰立閩州,唐改福州。又姓。元忠臣福壽。又《集韻》《韻會》𠀤敷救切,音副。藏也。《史記·龜筴傳》邦福重龜。《註》徐廣讀。又叶筆力切,音偪。《·大雅》自求多福。《儀禮·士冠禮》介爾景福。俱叶上德字。《正字通》福本有偪音。說文从示畐聲。賈誼治安策,疏者或制大權,以福天子。乃偪譌爲福,非福與偪通也。諸韻書誤以爲福、偪同音共義,合爲一,蓋未詳毛詩、儀禮及安世房中歌、班固明堂詩,福皆讀偪,與偪義不相通也。韻會職韻逼字註云,通作福。字彙福與逼同,尤非。
考證:〔《唐韻》《集韻》《韻會》𠀤方六切,膚平聲。〕謹按福係入聲字,平改入。

15 九:
禐:《篇海》王眷切,音瑗。佩也。

16 九:
禑:《五音集韻》五乎切,音吳。福也。又《玉篇》同祦。

17 九:
禒:《篇海》息淺切,音癬。祭餘肉。《正字通》祿字之譌。

18 九:
禓:《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說文》道上祭也。一曰道神。又《廣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𠀤音商。逐强鬼也。《禮·郊特牲》鄕人禓。《註》禓强鬼,謂時儺索室,毆疫逐强鬼。《集韻》或作𥛙。

19 九:
禔:《廣韻》《集韻》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支。福也,安也。又《廣韻》《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𠀤音題。又《廣韻》是支切《集韻》《韻會》《正韻》常支切,𠀤音時。義𠀤同。又《韻會》同祗。《易·復卦》無祗悔。王肅陸績本作禔。《史記·韓長孺傳》禔取辱耳。《註》禔,一作祗。

20 九:
𥚩:《唐韻》私呂切《集韻》《類篇》寫與切,𠀤音醑。《說文》祭具。

21 九:
禕:《廣韻》於離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𠀤音衣。《爾雅·釋詁》美也。《疏》歎美也。又《廣韻》珍也。

22 九:
禖:《唐韻》莫桮切《集韻》《韻會》《正韻》謨杯切,𠀤音枚。天子求子祭名。《禮·月令》仲春之月,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親往,后妃率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𨻰㵆曰》高禖,先禖之神。高,尊之之稱。變媒言禖,神之也。○按《禮·月令》鄭康成註:娀𥳑吞卵生契,後王以爲媒官,嘉祥而立祠,蓋以高辛爲禖神也。據孔疏云:《毛詩》傳,姜嫄從帝祠郊禖,又𥳑狄從帝祈郊禖,是先有禖神矣,此亦足證鄭說之鑿。

23 九:
禗:《廣韻》息兹切《集韻》新兹切,𠀤音思。禗禗,神不安欲去意。《前漢·郊祀歌》靈禗禗,象輿轙。又《韻會》《正韻》𠀤想里切,音徙。義同。

24 九:
禘:《唐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𠀤音第。王者大祭名。《禮·大傳》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按:禘祫之說,千古聚訟。鄭康成據《禮緯》三年一祫,五年一禘,謂祫大禘小。王肅張融孔晁輩,謂祫小禘大,確分禘祫爲兩祭。通考《禮》經,禘祫實一事,而禘卽時祭中之一也,夫祫从示从合,是凡合祭皆爲祫。禘从示从帝,蓋帝祭之稱,其制始帝舜,夏、商、周、因之,其義取審諦昭穆,上追祖所自出,下及毀廟未毀廟之主,天子四時之祭,春礿、夏禘、秋嘗、冬烝,《祭統》《王制》每𠀤舉之,而要莫大於禘,故《春秋》獨書大事,《公羊》亦以禘之祫爲特大而著之曰大祫也。先儒以《春秋》《公羊》於此俱不言禘,遂謂別有祫祭,獨杜預以《左傳》無祫祭之文,因以禘釋大事。孔穎達疏曰:祫卽禘也,取其序昭穆,謂之禘,取其合羣祖,謂之祫,誠不易之解矣。趙匡又泥以祖配之之文,謂不及羣祖,夫始祖下皆曰祖,以祖配之,獨不包諸祖乎。且《爾雅》釋祭云禘,大祭也。若止禘祖所自出,非大合昭穆,得爲大祭乎。元儒黃楚望曰:始祖率有廟無廟之主,以共享於所自出,所以使子孫皆得見其祖,又以世次久遠,見始祖之功德爲尤盛也,斯深得制禘之旨矣。

25 九:
𥚪:《說文》齋本字。註詳齊部三畫。

26 九:
䄕:《字彙補》古文社字。註詳三畫。

27 九:
𥚫:《集韻》與䄋同。詳䄋字註。

URN: ctp:kangxi-zidian/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