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 -> -> -> 十一

《十一》

Library Resources
1 十一:
𥡜:《廣韻》落戈切《集韻》《韻會》盧戈切,𠀤音螺。穀積也。亦作𥢵。又《集韻》思累切,音髓。禾四把也。與䅗同。

2 十一:
䅷:《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徒。禾穗。又《玉篇》時預切,音署。草名。藷藇,或作藷䅷。又《集韻》𨻰如切,音除。義同。

3 十一:
𥡝:《集韻》兼,古作𥡝。註詳八部八畫。又《字彙補》古文謙字。註詳言部十畫。

4 十一:
𥡞:《集韻》稽本字。

5 十一:
䅸:《廣韻》所臻切《集韻》疏臻切,𠀤音莘。穀名。又《揚子·方言》杠,東齊海岱之閒謂之䅸。杠,牀前橫也。又《集韻》作木切,音鏃。草木叢生也。

6 十一:
𥡟:《廣韻》《集韻》𠀤丑江切,音憃。禾不秀也。

7 十一:
𥡠:《集韻》所兩切,音爽。禾貌。

8 十一:
𥡡:《集韻》粗本切,存上聲。禾穳也。與𥢎同。

9 十一:
𥡢:《集韻》劣戌切,音律。糲米也。或作𥼁。

10 十一:
𥡣:《集韻》居覲切,音堇。穰艸。

11 十一:
𥡤:《廣韻》《集韻》《韻會》𠀤子肖切,音醮。物縮小也。《廣韻》亦作癄。

12 十一:
穄:《唐韻》《韻會》𠀤子例切,音祭。稷別名。《說文》𪎭也。《玉篇》關西𪎭似黍不粘。《後漢·烏桓傳》其土地宜穄。《呂氏春秋》飯之美者,有山陽之穄。《穆天子傳》穄麥百載。《註》穄,似麥而不黏。

13 十一:
𥡥:《韻會》祖動切《正韻》作孔切,𠀤音總。禾聚束也。亦通作總。《·禹貢》百里賦納總。《孔註》禾稾曰總。入之供飼國馬。

14 十一:
穅:〔古文〕𥹺《唐韻》苦岡切《集韻》丘岡切《正韻》丘剛切,𠀤音康。《說文》穀皮也。从禾从米,庚聲。《前漢·貢禹傳》妻子穅豆不贍。《莊子·天運篇》播穅眯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又《諡法》好樂怠政曰穅。《前漢·諸侯王表》有中山穅王。又樂器名。《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拊以韋爲表,裝之以穅。槺一名相,因以名焉。或省作康。《爾雅·釋器》康謂之蠱。《註》康,米皮。《集韻》或作粇,亦作糠。

15 十一:
穆:〔古文〕𢿬𢿉𢾓𥟙《廣韻》《集韻》《韻會》莫六切《正韻》莫卜切,𠀤音目。《說文》禾也。又《廣韻》美也。《·大雅》穆穆文王。《爾雅·釋詁》穆穆,美也。《疏》語言容止之美盛。又《釋訓》穆穆,敬也。《註》容儀敬謹也。又多也。《禮·曲禮》天子穆穆。《疏》穆穆,威議多貌。又《廣韻》和也。《·大雅》穆如淸風。《箋》和也。又《廣韻》厚也,淸也。又悅也。《管子·君臣篇》穆君之色。又昭穆,廟序也。一世昭,二世穆。《禮·祭義》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註》穆,子姓也。《疏》父昭,子穆。姓,生也。是昭穆所生謂子孫。又《諡法》布德執義,中情見貌𠀤曰穆。又姓。漢有穆生。又與睦同。《趙岐·孟子註》君臣集穆。又通作繆。《禮·大傳》序以昭繆。《註》與穆同。又《前漢·東方朔傳》於是吳王穆然。《註》張晏曰:穆音默。師古曰:穆然,靜思貌。又叶莫筆切。《苟子賦論篇》湣湣淑淑,皇皇穆穆。周流四海,曾不崇日。

16 十一:
𥡦:《集韻》他歷切,音逖。離而種之曰𥡦。賈思勰說。

17 十一:
𥡧:《廣韻》側加切《集韻》莊加切,𠀤音渣。赤𥡧,紅稻也。

18 十一:
𥡨:《正字通》同秿。

19 十一:
𥡩:《正字通》同藝。

20 十一:
穇:《廣韻》所銜切《集韻》師銜切,𠀤音衫。稴穇,穗不實。見齊民要術。又《正字通》穇子生水田下濕地,山東河南五月種苗如茭黍,八九月抽莖,有三稜,結穗如粟,分數岐,內細子如黍粒,赤色。稃最薄,擣米爲麫,味澀。一名龍爪粟,俗呼鴨爪𥟑。見周憲王救荒本草。又《五音集韻》楚簪切,音嵾。字書曰:禾長貌。與𥤇同。

21 十一:
穈:《集韻》謨奔切,音門。赤苗嘉穀也。《·大雅》維穈維芑。《爾雅·釋草》作虋。《註》赤粱粟。又《玉篇》粥也。

22 十一:
𥡪:《廣韻》與職切《集韻》逸織切,𠀤音弋。黍稷蕃蕪貌。亦作翼。《·小雅》我稷翼翼。

23 十一:
𥡫:《正字通》俗挃字。

24 十一:
䅹:《廣韻》郞斗切《集韻》郞口切,𠀤音簍。耕畦謂之䅹。或从耒。

25 十一:
穉:《韻會》同稺。詳稺字註。《韻會補》犀與屖不同,韻會从禾作穉,蓋以遲可與遟通耳。然當依說文集韻,作稺爲正。又《五音集韻》杜奚切,音提。與蕛同。

26 十一:
穊:《廣韻》《集韻》《韻會》几利切《正韻》吉器切,𠀤音寄。《說文》稠也。《史記·齊悼惠世家》深耕穊種,立苗欲疏。又地名。穊州,在金陵城東北。見《金陵志》。又《集韻》居氣切,音曁。義同。

27 十一:
穋:《集韻》與稑同。詳稑字註。又居尤切,音鳩。秦穋,藥草名。又渠幽切,音球。禾類。《管子·地員篇》其種穋𥝗。

28 十一:
穌:《唐韻》素孤切《集韻》《正韻》孫租切《韻會》孫徂切,𠀤音蘇。《說文》把取禾若也。《徐曰》穌,猶部斂之也。又《廣韻》息也,舒悅也。《韻會》死而更生曰穌。通作蘇。《·仲虺之誥》后來其蘇。《禮·樂記》蟄蟲昭蘇。《註》更息曰蘇。《集韻》俗作甦。又《職方外紀》耶穌,西國言救世生也。又叶桑河切,音娑。《黃庭經》臨絕呼之亦復穌,久久行之飛太霞。霞音何。

29 十一:
䅺:《集韻》𤰞遙切,音標。稻苗秀出者。又《集韻》弭沼切,音渺。禾芒。《宋書·律志》秋分而禾䅺定,䅺定而禾孰。律之數十二,故十二䅺而當一粟,十粟而當一寸。《註》禾穗芒也。
考證:〔一粟而當一寸。〕謹照宋書律志原文一粟改十粟。

30 十一:
䅻:《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𠀤音離。長沙人謂禾二把爲䅻。又通作離。《詩·王風·黍離疏》離作䅻。䅻䅻,謂秀而垂也。

31 十一:
積:《廣韻》子昔切《集韻》《韻會》《正韻》資息切,𠀤音跡。《說文》聚也。《增韻》累也。堆𤴁也。《·大有》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又《升卦》積小以高大。《·周頌》積之栗栗。《禮·月令》仲秋命有司,趣民多積聚。《前漢·食貨志》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又《儀禮·士冠禮》皮弁服素積。《鄭註》積猶辟也,以素爲裳,辟蹙其要中。又《集韻》則歷切,音績。亦聚也。又《廣韻》《集韻》《韻會》子智切《正韻》資四切,𠀤音恣。聚也,儲蓄也。《·大雅》乃積乃倉。《周禮·天官·小宰》掌其牢禮委積。《註》委積,謂牢米薪芻給賓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積。《註》少曰委,多曰積,皆所以給賓客。又叶恣此切,音子。《·周頌》有實其積,萬億及秭。

32 十一:
穎:《唐韻》餘頃切《集韻》《韻會》《正韻》庾頃切,𠀤音潁。《玉篇》禾末也。《·大雅》實穎實栗。《傳》穎,垂穎也。《疏》穎是禾穗之挺,言其穗重而穎垂也。《書序》唐叔得禾,異畝同穎。《傳》穎,穗也。禾各生一莖,而合爲一穗。又鐶也。《禮·少儀》刀卻刃授穎。又錐鋩也。《史記·平原君傳》如錐之處囊中,乃穎脫而出。又警枕也。《禮·少議》穎杖琴瑟。《註》穎,警枕也。《疏》穎是穎發之義,故爲警枕。《釋文》穎,京領反。又《韻會》筆頭也。韓愈有毛穎傳。又《正字通》士才能拔類者亦曰穎。《陸機·文賦》拔尤取穎。又姓。《左傳·隱元年》穎考叔爲潁谷封人。後遂以爲氏。《急就篇》亦作潁。○按穎當依《說文》隷禾部,《字彙》《正字通》譌入頁部,今改正。

33 十一:
䅼:《廣韻》莫還切《集韻》謨還切,𠀤音蠻。赤䅼,稻名。又《玉篇》莫半切。同𦔔。不蒔田也。

34 十一:
𥡬:《廣韻》《集韻》𠀤七恭切,音樅。𥡬移,治禾也。

35 十一:
𥡭:《字彙補》乃回切,音𨡌。草木子垂貌。

36 十一:
𥡮:《字彙補》古遮切,音加。耕也。

37 十一:
𥡯:《篇海類編》與積同。詳積字註。

38 十一:
𥡰:《字彙補》古文種字。註詳九畫。

URN: ctp:kangxi-zidian/1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