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五》 | Library Resources |
1 | 五: | 𥝾:《集韵》都故切,音妒。汉侯国名。通作秺。 |
2 | 五: | 𥝿:《集韵》居牙切,音加。禾也。 |
3 | 五: | 秘:《集韵》兵媚切,音毖。密也。通作秘。又《转注古音》蒲结切,音蹩。香草也。 |
4 | 五: | 秙:《集韵》苦故切,音库。秙䆂禾不实也。 |
5 | 五: | 𥞀:《正字通》俗移字。 |
6 | 五: | 秚:《集韵》部满切,音伴。物相和也。 |
7 | 五: | 秛:《广韵》敷羁切,音铍。禾租也。又《集韵》攀麋切,音披。又攀悲切,音坯。又披义切,音嚭。义𠀤同。 |
8 | 五: | 秜:《集韵》《韵会》𠀤女夷切,音尼。《说文》稻今年落,来年自生,谓之秜。《长笺》尼训从后至,故从尼。又《玉篇》小麦也。又《广韵》力脂切《集韵》良脂切,𠀤音棃。义同。又《集韵》尼质切,音䁥。稻先熟者。 |
9 | 五: | 秝:《唐韵》《集韵》𠀤郞击切,读若历。《说文》稀疏适也。凡历历等字从此。或作𥤀。 |
10 | 五: | 䄶:《广韵》房密切《集韵》薄密切,𠀤音弼。䄶𥠈,禾重生也。又《广韵》蒲没切《集韵》薄没切,𠀤音孛。䄶稡,禾所秀不成藂向上貌。 |
11 | 五: | 𥞁:《篇海》丑人切,音胂。禾名。 |
12 | 五: | 𥞂:《正字通》俗稃字。《六书故》作〈禾仅〉。 |
13 | 五: | 秞:《广韵》以周切《集韵》馀周切,𠀤音猷。禾黍盛也。一曰物初生貌。《元结·乐歌》其生如何兮秞秞。 |
14 | 五: | 租:《唐韵》则吾切《集韵》《韵会》《正韵》宗苏切,𠀤祖平声。《说文》田赋也。《长笺》且,古祖字。田赋用以给宗庙,故从且。《史记·孝文纪》赐天下民田租之半。又凡税皆曰租。《史记·冯唐传》军市之租。《注》谓军中立市,市有税,卽租也。《前汉·昭帝纪》罢榷酟官,令民得以律占租。《注》谓令民卖酒,以所得利占而输其租。又《广韵》积也。《诗·豳风》予所蓄租。又《六书故》田中禾稭也。《正字通》豳风蓄租,对上捋荼言。租当训禾稾。蓄谓拾取馀稾待用。又地名。《前汉·地理志》乐浪郡夫租。又《集韵》子余切,音苴。包也。又《集韵》《韵会》𠀤将侯切,音诹。包裹也。《周礼·春官·司巫》蒩馆。《注》或作租,音诹。 |
15 | 五: |
秠:《唐韵》敷悲切《集韵》《韵会》攀悲切《正韵》铺杯切,𠀤音坯。《尔雅·释草》秬,黑黍。秠,一稃二米。《诗·大雅》维秬维秠。《疏》秬,黑黍之大名。黑黍中有一米者,别名爲秠。宗庙之祭,唯祼爲重,二米嘉异之物,鬯酒宜用之。汉和帝时,任城县生黑黍,或三四实,实二米。得黍三斛八斗者是。又《韵会》百谷之中,一稃二米,惟麦爲然。《说文》解秠字,一稃二米。而解来字云:来麰,一来二缝。是秠正此来麰尔。又《广韵》匹鄙切《集韵》《韵会》普鄙切,𠀤音嚭。又《集韵》《韵会》𠀤匹九切,音剖。又《集韵》俯九切,音缶。又《广韵》匹尤切《集韵》《韵会》披尤切,𠀤音哹。又《五音集韵》敷羁切,音披。义𠀤同。 考证:〔《诗·大雅》维秬维柸。〕谨照原文柸改秠。 |
16 | 五: | 秡:《玉篇》蒲活切,音钹。禾伤也。 |
17 | 五: | 秢:《广韵》《集韵》𠀤郞丁切,音灵。禾始熟曰秢。又《玉篇》年也。《字汇补》汉𥓓与龄同。 |
18 | 五: | 秣:《唐韵》莫拨切,音末。《说文》食马谷也。本作䬴。今借作秣。《诗·周南》言秣其马。《传》秣,养也。《周礼·天官·大宰》刍秣之式。《注》刍秣,养牛马禾谷也。又地名。《前汉·地理志》丹阳郡有秣陵县。又《集韵》莫佩切,音昧。饲也。《诗·小雅》乗马在廐,摧之秣之。又叶莫结切,音蔑。《张载·七命》茕嫠爲之擗标,孀老爲之呜咽。王子拂缨而倾耳,六马嘘天而仰秣。 |
19 | 五: | 秤:《广韵》昌孕切,称去声。正斤两也。《古之奇县令箴》如秤之平。《太平御览》诸葛亮曰:我心如秤,不能爲人低昂。又姚崇有执秤诫。又数名。《小尔雅》斤十谓之衡,衡有半谓之秤,秤二谓之钧。《广韵》俗称字。 |
20 | 五: | 秥:《玉篇》女占切,音黏。禾也。 |
21 | 五: | 秦:〔古文〕𣜈《唐韵》《广韵》匠隣切《集韵》《类篇》《韵会》《正韵》慈隣切,𠀤音螓。国名。《说文》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诗·秦风·车邻注》秦,陇西谷名。在雍州鸟鼠山之东北。《疏》今秦亭,秦谷也。《韵会》春秋秦国,汉置天水郡,后魏改秦州。《释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润也。又三秦。《史记·项羽纪》三分关中,王秦降将,章邯雍王,司马欣塞王,董翳翟王,爲三秦。又大秦国。《后汉·西域传》大秦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其人民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又姓。秦自颛顼后,子婴旣灭,支庶以爲秦氏。又《说文》一曰秦,禾名。又叶慈良切,音墙。《易林》玉璧琮璋,执贽是王。百里宁越,应聘齐秦。 |
22 | 五: | 秧:《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于良切,音央。禾苗。《正字通》苗始生,尚稺,分科植之,非秧卽栽禾也。《韵会》莳谓之秧。《集韵》训栽,𠀤非。又《广韵》于两切《集韵》倚两切,𠀤音鞅。秧穰,禾密貌。 |
23 | 五: | 秨:《唐韵》在各切《集韵》疾各切,𠀤音昨。《说文》禾摇貌。又《广韵》昨误切《集韵》存故切,𠀤音祚。义同。 |
24 | 五: |
秩:〔古文〕豑《广韵》直一切《集韵》《韵会》《正韵》直质切,𠀤音侄。《广韵》次也,常也,序也。《书·尧典》平秩东作。《传》次序东作之事以务农。《舜典》望秩于山川。《传》如其秩次望祭之。又《增韵》职也,官也,整也。《周礼·天官·官伯》行其秩叙。《注》秩,禄廪也。《疏》谓依班秩受禄。《左传·文六年》委之常秩。《注》常秩,官司之常职。又《尔雅·释训》秩秩,智也。《注》智虑深长。又《尔雅·释训》秩秩,淸也。《注》德音淸泠。《诗·大雅》德音秩秩。《笺》敎令淸明也。又《诗·小雅》秩秩斯干。《注》流行貌。《笺》流出无极巳也。又《诗·小雅》左右秩秩。《注》秩秩然肃敬也。又官名。《书·舜典》汝作秩宗。《疏》主郊庙之官,序鬼神尊𤰞。《后汉·百官志》鄕置有秩,三老游徼。《注》有秩,郡所置。秩百石,掌一鄕人。《风俗通》卽田闲大夫,言其官裁有秩耳。又姓。《字汇》伊秩,复姓。又十年爲一秩。《容斋随笔》白公诗云: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又云: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是时年六十二,元日诗也。又《韵会》毛氏曰:从禾,形也。从失,声也。本再生稻,刈而重出,后先相继,故借爲秩序字。○按《说文》秩训积也。引《诗》䆅之秩秩。今《诗》无此句,不取。又《集韵》弋质切,音逸。《尔雅·释鸟》秩秩,海雉。《注》如雉而黑,在海中山上,施乾读。又叶徒结切,音迭。《张衡·东京赋》元谋设而隂行,合二九而成谲。登圣皇于天阶,章汉祚之有秩。又叶直詈切,音致。《何晏·景福殿赋》屯坊列署,三十有二。星居宿𨻰,绮错鳞比。辛壬癸甲,爲之名秩。《注》二,而至切。比,毗至切。秩,直詈切。 考证:〔尔雅·释训》秩秩,淸也。《注》德音淸冷。〕谨照原文冷改泠。 |
25 | 五: | 䄷:《唐韵》《集韵》𠀤常只切,音石。《说文》百二十斤也。稻一䄷爲粟二十升,禾黍一䄷爲粟十六升。又或作石。《楚辞·九章》重任石之何益。《注》石一作䄷。 |
26 | 五: | 秪:《广韵》丁尼切《集韵》张尼切,𠀤音知。禾始熟曰秪。一曰再种。或作𥞓。 |
27 | 五: | 秫:《唐韵》食聿切《集韵》《韵会》《正韵》食律切,𠀤音术。谷名。《尔雅·释草》衆,秫。《疏》衆一名秫,谓黏粟也。北人用之酿酒,其茎秆似禾而粗大者是也。《礼·月令》仲冬乃命大酋,秫稻必齐。《周礼·冬官考工记》𣑱羽以朱湛丹秫。《注》丹秫,赤粟也。又与鉥同。《战国策》鯷冠秫缝。《注》秫,綦缄也。言女工之拙。卽鉥字通借。 |
28 | 五: | 秬:《广韵》其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臼许切,𠀤音巨。《说文》黑黍也。本作𩰤。或从禾作秬。《诗·大雅》维秬维秠。《书·洛诰》以秬鬯二卣。《传》秬鬯,黑黍香酒也。又《集韵》求于切,音渠。义同。 |
29 | 五: | 秭:《唐韵》将几切《集韵》《韵会》蒋兕切《正韵》祖似切,𠀤音姊。数也。《说文》五稯爲秭。一曰数亿至万曰秭。《徐曰》六万四千斤也。《诗·周颂》万亿及秭。《传》数万至万曰亿,数亿至亿曰秭。又《风俗通》千生万,万生亿,亿生兆,兆生京,京生秭,秭生垓,垓生壤,壤生沟,沟生㵎,㵎生正,正生载,载地不能载也。又秭归,县名。《广韵》在归州,屈原此县人,被放姊来,因名其地。秭与姊同。又秭鴂,鸟名。《史记·历书》秭鴂先𣽎。 |
30 | 五: | 䄸:《玉篇》《集韵》𠀤匹各切,音粕。禾不实也。 |
31 | 五: | 𥞃:《广韵》《集韵》𠀤尺僞切,吹去声。粜也。 |
32 | 五: | 𥞄:《玉篇》胡戈切,音和。棺头也。又胡卧切,和去声。义同。或作𤖱。 |
33 | 五: | 𥞅:《玉篇》侧买切,音㧗。禾也。 |
34 | 五: | 𥞆:《字汇补》汉𥓓与黍同。又三尊谱录:太上眞君法姓𥞆。 |
URN: ctp:kangxi-zidian/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