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五》 | Library Resources |
1 | 五: | 𥝾:《集韻》都故切,音妒。漢侯國名。通作秺。 |
2 | 五: | 𥝿:《集韻》居牙切,音加。禾也。 |
3 | 五: | 秘:《集韻》兵媚切,音毖。密也。通作祕。又《轉注古音》蒲結切,音蹩。香草也。 |
4 | 五: | 秙:《集韻》苦故切,音庫。秙䆂禾不實也。 |
5 | 五: | 𥞀:《正字通》俗移字。 |
6 | 五: | 秚:《集韻》部滿切,音伴。物相和也。 |
7 | 五: | 秛:《廣韻》敷羈切,音鈹。禾租也。又《集韻》攀麋切,音披。又攀悲切,音坯。又披義切,音嚭。義𠀤同。 |
8 | 五: | 秜:《集韻》《韻會》𠀤女夷切,音尼。《說文》稻今年落,來年自生,謂之秜。《長箋》尼訓从後至,故从尼。又《玉篇》小麥也。又《廣韻》力脂切《集韻》良脂切,𠀤音棃。義同。又《集韻》尼質切,音䁥。稻先熟者。 |
9 | 五: | 秝:《唐韻》《集韻》𠀤郞擊切,讀若歷。《說文》稀疏適也。凡歷曆等字從此。或作𥤀。 |
10 | 五: | 䄶:《廣韻》房密切《集韻》薄密切,𠀤音弼。䄶𥠈,禾重生也。又《廣韻》蒲沒切《集韻》薄沒切,𠀤音孛。䄶稡,禾所秀不成藂向上貌。 |
11 | 五: | 𥞁:《篇海》丑人切,音胂。禾名。 |
12 | 五: | 𥞂:《正字通》俗稃字。《六書故》作〈禾仅〉。 |
13 | 五: | 秞:《廣韻》以周切《集韻》餘周切,𠀤音猷。禾黍盛也。一曰物初生貌。《元結·樂歌》其生如何兮秞秞。 |
14 | 五: | 租:《唐韻》則吾切《集韻》《韻會》《正韻》宗蘇切,𠀤祖平聲。《說文》田賦也。《長箋》且,古祖字。田賦用以給宗廟,故从且。《史記·孝文紀》賜天下民田租之半。又凡稅皆曰租。《史記·馮唐傳》軍市之租。《註》謂軍中立市,市有稅,卽租也。《前漢·昭帝紀》罷榷酟官,令民得以律占租。《註》謂令民賣酒,以所得利占而輸其租。又《廣韻》積也。《詩·豳風》予所蓄租。又《六書故》田中禾稭也。《正字通》豳風蓄租,對上捋荼言。租當訓禾稾。蓄謂拾取餘稾待用。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樂浪郡夫租。又《集韻》子余切,音苴。包也。又《集韻》《韻會》𠀤將侯切,音諏。包裹也。《周禮·春官·司巫》蒩館。《註》或作租,音諏。 |
15 | 五: |
秠:《唐韻》敷悲切《集韻》《韻會》攀悲切《正韻》鋪杯切,𠀤音坯。《爾雅·釋草》秬,黑黍。秠,一稃二米。《詩·大雅》維秬維秠。《疏》秬,黑黍之大名。黑黍中有一米者,別名爲秠。宗廟之祭,唯祼爲重,二米嘉異之物,鬯酒宜用之。漢和帝時,任城縣生黑黍,或三四實,實二米。得黍三斛八斗者是。又《韻會》百穀之中,一稃二米,惟麥爲然。《說文》解秠字,一稃二米。而解來字云:來麰,一來二縫。是秠正此來麰爾。又《廣韻》匹鄙切《集韻》《韻會》普鄙切,𠀤音嚭。又《集韻》《韻會》𠀤匹九切,音剖。又《集韻》俯九切,音缶。又《廣韻》匹尤切《集韻》《韻會》披尤切,𠀤音哹。又《五音集韻》敷羈切,音披。義𠀤同。 考證:〔《詩·大雅》維秬維柸。〕謹照原文柸改秠。 |
16 | 五: | 秡:《玉篇》蒲活切,音鈸。禾傷也。 |
17 | 五: | 秢:《廣韻》《集韻》𠀤郞丁切,音靈。禾始熟曰秢。又《玉篇》年也。《字彙補》漢𥓓與齡同。 |
18 | 五: | 秣:《唐韻》莫撥切,音末。《說文》食馬穀也。本作䬴。今借作秣。《詩·周南》言秣其馬。《傳》秣,養也。《周禮·天官·大宰》芻秣之式。《註》芻秣,養牛馬禾穀也。又地名。《前漢·地理志》丹陽郡有秣陵縣。又《集韻》莫佩切,音昧。飼也。《詩·小雅》乗馬在廐,摧之秣之。又叶莫結切,音蔑。《張載·七命》煢嫠爲之擗標,孀老爲之嗚咽。王子拂纓而傾耳,六馬嘘天而仰秣。 |
19 | 五: | 秤:《廣韻》昌孕切,稱去聲。正斤兩也。《古之奇縣令箴》如秤之平。《太平御覽》諸葛亮曰:我心如秤,不能爲人低昂。又姚崇有執秤誡。又數名。《小爾雅》斤十謂之衡,衡有半謂之秤,秤二謂之鈞。《廣韻》俗稱字。 |
20 | 五: | 秥:《玉篇》女占切,音黏。禾也。 |
21 | 五: | 秦:〔古文〕𣜈《唐韻》《廣韻》匠隣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慈隣切,𠀤音螓。國名。《說文》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詩·秦風·車鄰註》秦,隴西谷名。在雍州鳥鼠山之東北。《疏》今秦亭,秦谷也。《韻會》春秋秦國,漢置天水郡,後魏改秦州。《釋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又三秦。《史記·項羽紀》三分關中,王秦降將,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爲三秦。又大秦國。《後漢·西域傳》大秦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其人民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又姓。秦自顓頊後,子嬰旣滅,支庶以爲秦氏。又《說文》一曰秦,禾名。又叶慈良切,音牆。《易林》玉璧琮璋,執贄是王。百里寧越,應聘齊秦。 |
22 | 五: | 秧:《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良切,音央。禾苗。《正字通》苗始生,尚稺,分科植之,非秧卽栽禾也。《韻會》蒔謂之秧。《集韻》訓栽,𠀤非。又《廣韻》於兩切《集韻》倚兩切,𠀤音鞅。秧穰,禾密貌。 |
23 | 五: | 秨:《唐韻》在各切《集韻》疾各切,𠀤音昨。《說文》禾搖貌。又《廣韻》昨誤切《集韻》存故切,𠀤音祚。義同。 |
24 | 五: |
秩:〔古文〕豑《廣韻》直一切《集韻》《韻會》《正韻》直質切,𠀤音姪。《廣韻》次也,常也,序也。《書·堯典》平秩東作。《傳》次序東作之事以務農。《舜典》望秩于山川。《傳》如其秩次望祭之。又《增韻》職也,官也,整也。《周禮·天官·官伯》行其秩敘。《註》秩,祿廩也。《疏》謂依班秩受祿。《左傳·文六年》委之常秩。《註》常秩,官司之常職。又《爾雅·釋訓》秩秩,智也。《註》智慮深長。又《爾雅·釋訓》秩秩,淸也。《註》德音淸泠。《詩·大雅》德音秩秩。《箋》敎令淸明也。又《詩·小雅》秩秩斯干。《註》流行貌。《箋》流出無極巳也。又《詩·小雅》左右秩秩。《註》秩秩然肅敬也。又官名。《書·舜典》汝作秩宗。《疏》主郊廟之官,序鬼神尊𤰞。《後漢·百官志》鄕置有秩,三老遊徼。《註》有秩,郡所置。秩百石,掌一鄕人。《風俗通》卽田閒大夫,言其官裁有秩耳。又姓。《字彙》伊秩,複姓。又十年爲一秩。《容齋隨筆》白公詩云:已開第七秩,飽食仍安眠。又云: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是時年六十二,元日詩也。又《韻會》毛氏曰:从禾,形也。从失,聲也。本再生稻,刈而重出,後先相繼,故借爲秩序字。○按《說文》秩訓積也。引《詩》䆅之秩秩。今《詩》無此句,不取。又《集韻》弋質切,音逸。《爾雅·釋鳥》秩秩,海雉。《註》如雉而黑,在海中山上,施乾讀。又叶徒結切,音迭。《張衡·東京賦》元謀設而隂行,合二九而成譎。登聖皇於天階,章漢祚之有秩。又叶直詈切,音緻。《何晏·景福殿賦》屯坊列署,三十有二。星居宿𨻰,綺錯鱗比。辛壬癸甲,爲之名秩。《註》二,而至切。比,毗至切。秩,直詈切。 考證:〔爾雅·釋訓》秩秩,淸也。《註》德音淸冷。〕謹照原文冷改泠。 |
25 | 五: | 䄷:《唐韻》《集韻》𠀤常隻切,音石。《說文》百二十斤也。稻一䄷爲粟二十升,禾黍一䄷爲粟十六升。又或作石。《楚辭·九章》重任石之何益。《註》石一作䄷。 |
26 | 五: | 秪:《廣韻》丁尼切《集韻》張尼切,𠀤音知。禾始熟曰秪。一曰再種。或作𥞓。 |
27 | 五: | 秫:《唐韻》食聿切《集韻》《韻會》《正韻》食律切,𠀤音術。穀名。《爾雅·釋草》衆,秫。《疏》衆一名秫,謂黏粟也。北人用之釀酒,其莖稈似禾而麤大者是也。《禮·月令》仲冬乃命大酋,秫稻必齊。《周禮·冬官考工記》𣑱羽以朱湛丹秫。《註》丹秫,赤粟也。又與鉥同。《戰國策》鯷冠秫縫。《註》秫,綦緘也。言女工之拙。卽鉥字通借。 |
28 | 五: | 秬:《廣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𠀤音巨。《說文》黑黍也。本作𩰤。或从禾作秬。《詩·大雅》維秬維秠。《書·洛誥》以秬鬯二卣。《傳》秬鬯,黑黍香酒也。又《集韻》求於切,音渠。義同。 |
29 | 五: | 秭:《唐韻》將几切《集韻》《韻會》蔣兕切《正韻》祖似切,𠀤音姊。數也。《說文》五稯爲秭。一曰數億至萬曰秭。《徐曰》六萬四千斤也。《詩·周頌》萬億及秭。《傳》數萬至萬曰億,數億至億曰秭。又《風俗通》千生萬,萬生億,億生兆,兆生京,京生秭,秭生垓,垓生壤,壤生溝,溝生㵎,㵎生正,正生載,載地不能載也。又秭歸,縣名。《廣韻》在歸州,屈原此縣人,被放姊來,因名其地。秭與姊同。又秭鴂,鳥名。《史記·歷書》秭鴂先𣽎。 |
30 | 五: | 䄸:《玉篇》《集韻》𠀤匹各切,音粕。禾不實也。 |
31 | 五: | 𥞃:《廣韻》《集韻》𠀤尺僞切,吹去聲。糶也。 |
32 | 五: | 𥞄:《玉篇》胡戈切,音和。棺頭也。又胡臥切,和去聲。義同。或作𤖱。 |
33 | 五: | 𥞅:《玉篇》側買切,音㧗。禾也。 |
34 | 五: | 𥞆:《字彙補》漢𥓓與黍同。又三尊譜錄:太上眞君法姓𥞆。 |
URN: ctp:kangxi-zidian/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