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六》

電子圖書館
1 六:
笿:《廣韻》盧各切《集韻》歷各切,𠀤音洛。《說文》桮笿也。《急就篇註》篝,一名笿,盛杯器也。亦以爲薰籠,楚人謂之牆居。《玉篇》笿,籠笿也。又《博雅》笿,束也。

2 六:
䇧:《集韻》直例切,音滯。以竹補缺也。又《玉篇》古文箕字,註見八畫。

3 六:
䇨:《廣韻》《集韻》𠀤古送切,音貢。《說文》桮笿也。或曰盛箸籠。

4 六:
筀:《廣韻》古惠切《集韻》《韻會》涓惠切,𠀤音桂。竹名。《山海經》龜山又東七十里曰丙山,多筀竹。《僧贊寧·筍譜》筀竹,吳越多生。《篇海》筀,竹名,傷人則死。《廣東新語》筀竹,葉細節疎,宜作蔤絲。

5 六:
筁:《玉篇》去玉切《集韻》區玉切,𠀤音曲。《說文》蠶薄也。或作䒼。

6 六:
䇩:《廣韻》餘制切《集韻》以制切,𠀤音曳。長也。《篇海》合板際也。又《集韻》羊列切,音拽。校縫箄也。

7 六:
䇪:《玉篇》尺之切《集韻》充之切,𠀤音蚩。竹名。

8 六:
𥬪:《廣韻》如融切《集韻》而融切,𠀤音戎。小竹,可爲矢。

9 六:
𥬫:《集韻》尺兗切,音舛。竹以貫物也。

10 六:
䇫:《廣韻》《集韻》𠀤居之切,音姬。《說文》取蟣比也。比與篦同。《揚子·方言》編䇫,亦曰比䇫。《篇海》批具,可以取蟣蝨。

11 六:
筂:《類篇》陳知切。管樂也。與篪、竾同。
考證:〔與箎竾同。〕謹据集韻箎改篪。

12 六:
𥬬:《玉篇》尼懾切《廣韻》尼輒切,𠀤音聶。竹𥬬。又竹也。𥸓,同。

13 六:
䇬:《廣韻》昌朱切《集韻》春朱切,𠀤音樞。《博雅》莑䉶謂之䇬。又《集韻》追輸切,音株。義同。又《類篇》初尤切。又初講切。帆張也。

14 六:
筃:《集韻》伊眞切,音因。《類篇》竹名。《說文》車重席。與茵同。

15 六:
筄:《廣韻》弋照切《集韻》弋笑切,𠀤音燿。《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註》屋笮也。又《集韻》餘招切,音遙。《類篇》夷周切。義𠀤同。

16 六:
𥬭:《類篇》力制切《海篇》音例。籌也。又音列。

17 六:
䇭:《集韻》魯皓切,音老。栲栳,柳器。或从竹。

18 六:
筅:《廣韻》《集韻》𠀤蘇典切,音銑。筅,筅帚。《廣韻》飯具,同箲。《正字通》狼筅,兵器。《戚繼光·武藝篇》狼筅用大毛竹上截,連旁附枝,節節枒杈。視之,粗可二尺,長一丈五六尺,利刃在頂,長一尺。郭應響云:臨敵,他技單薄,膽易搖奪,惟筅遮蔽全身,刀鎗叢刺不能入。用爲行列,乃行伍籓籬也。

19 六:
筆:《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𠀤音必。《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註》筆,謂書具之屬。又筆星。《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又花名。《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又作〈/尹〉。見《漢戚伯樊毅𥓓》。又《嚴訢𥓓》作〈八/尹〉,見《舉要》。《集韻》或作笔。

20 六:
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容切,音蛩。竹名,可爲杖。《前漢·西南𡗝傳》張騫言在大夏見蜀布、筇竹杖。《廣志》笻竹出南廣卭都縣。《蜀都賦·劉逵註》笻竹出興古盤江縣,中實而高節。《戴凱之·竹譜》竹之堪杖,莫尚於笻。磥砢不凡,狀若人功。豈必蜀壤,亦產餘邦。一曰扶老,名實縣同。

21 六:
䇮:《廣韻》如甚切《集韻》忍甚切,𠀤音餁。單席也。又《集韻》如鴆切,音姙。臥席也。《集韻》通作袵。

22 六:
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活切,音括。箭末曰筈。筈,會也。謂與弦相會。《廣韻》箭筈,受弦處。《陸機·爲顧彥先贈婦詩》離合非有常,譬彼弦與筈。又《集韻》苦活切,音闊。義同。又與括同。《·太甲》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

23 六:
𥬮:《集韻》古雙切,音江。《篇海》竹名。又筏也。

24 六:
等:《廣韻》《正韻》多肯切《集韻》《韻會》得肯切《海篇》登上聲。類也,比也,輩也。《易·繫辭》爻有等,故曰物。《禮·曲禮》見同等不起。又齊也。《左傳疏》春秋分而晝夜等,謂之日中。又等級也。《禮·樂記》則貴賤等矣。《周禮·春官》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左傳·隱五年》明貴賤,辨等列。又稱量輕重也。《孟子》等百世之王。《史記·夏本紀》四岳曰:等之未有賢於鯀者。又《篇海》等𠋫,待也。又《說文》齊𥳑也。从竹从寺。寺,官曹之等平也。又《字彙補》發等沐樹也。《王褒·僮約》焚槎發等。又佛書有方等經。又《廣韻》多改切《集韻》打亥切。齊也。又叶補里切。《韓愈·許國公神道𥓓銘》養安蒲坂,萬邦作等。與宰字叶。宰,獎里切。

25 六:
筊:《廣韻》胡茅切《集韻》《正韻》何交切,𠀤音爻。《說文》竹索也。《史記·河渠書》搴長茭,沈美玉。《註》竹葦絙曰筊。《廣雅》筊,繩索也。又簫名。《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小者謂之筊。《註》十六管,長尺二寸。《疏》小者聲揚而小,故言筊。筊,小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巧切,音絞。義同。

26 六:
筋:〔古文〕竻《廣韻》《集韻》《韻會》舉欣切《正韻》居銀切,𠀤音斤。《說文》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禮·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周禮·天官·醫師》凡藥以辛養筋。《釋名》筋,力也。肉中之力,氣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博雅》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又竹名。《戴凱之·竹譜》筋竹,長二丈許,圍數寸,至堅利,南土以爲矛。其筍未成竹時,堪爲弩絃。又藥名。《本草》白茅根,一名土筋。又姓,出《姓苑》。又《集韻》渠焉切,音乾。大腱也。《篇海》俗作䈥。

27 六:
筌:《廣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正韻》且緣切,𠀤音詮。取魚竹器。《莊子·外物篇》筌者所以得魚,得魚而忘筌。《郭璞·江賦》夾潨羅筌。《註》捕魚器,今之斗回也。《韻會》或云積柴水中,使魚依而食。一曰魚笱。

28 六:
𥬯:《集韻》苦皓切,音考。𥬯䇭,屈竹木爲器。亦作栲。

29 六:
筍:〔古文〕𥳦𥰴《廣韻》思引切《集韻》聳尹切《正韻》聳允切,𠀤音簨。《說文》竹胎也。《爾雅·釋草》筍,竹萌。《疏》竹初萌生謂之筍。《·大雅》其䔩維何,維筍及蒲。《陸璣疏》筍皆四月生,惟巴竹筍八月、九月生。始出地,長數寸,鬻以苦酒、䜴汁浸之,可以就酒及食。《唐書·百官志》司竹監掌植竹、葦,歲以筍供尚食。《本草》竹有雌雄,雌者多筍,於竹根行鞭時,掘取嫩者,謂之鞭筍。冬月掘大竹根下未出土者爲冬筍,𠀤可鮮食,爲珍品。南人淡乾者爲玉版筍、明筍、火筍,鹽曝者爲鹽筍,𠀤可爲蔬食。諸竹筍氣味甘,微寒,無毒。又縣鐘磬之橫木曰筍,與簨同。《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筍虡。《註》樂器所懸橫曰筍,直曰虡。《疏》筍讀爲竹筍之筍。又《類篇》於倫切。弱竹,可爲席。《·顧命》敷重筍席。《傳》筍,蒻竹。徐云:竹子竹爲席。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須閏切,音峻。竹輿也。《公羊傳·文十五年》齊人歸公孫敖之喪,脅物而歸之,筍將而來也。《註》筍者,竹箯。一名編輿,齊、魯以北名之曰筍。《集韻》筍或作箰,俗作笋。

30 六:
筎:《玉篇》汝余切《集韻》人余切,𠀤音如。竹筎以塞舟也。《類篇》括取竹皮爲筎。

31 六:
𥬰:《廣韻》《集韻》𠀤古文𠕁字。註見冂部四畫。又與筴、策同。《楚辭·九懷》啓匱兮探筴。《註》筴,《釋文》作𥬰。《馬融·圍碁賦》碁多無𥬰兮,如聚羣羊。《註》𥬰同策,算也。又《集韻》所晏切,音訕。與柵同。編竹木爲落也。

32 六:
筏:《廣韻》《集韻》《韻會》房越切《正韻》房滑切,𠀤音伐。《說文》海中大船。《海篇》編竹渡水曰筏。《揚子·方言》泭謂之𥴖,𥴖謂之筏。《郭註》木曰𥴖,竹曰筏,小筏曰泭。又《廣韻》《集韻》𠀤北末切,音撥。箄也。又《集韻》普活切,音鏺。義同。《集韻》本作橃。

33 六:
筐:《廣韻》去王切《集韻》《韻會》曲王切,𠀤音匡。《說文》飯器。《篇海》盛物竹器也。《·周南》不盈傾筐。《傳》傾筐,畚屬,易盈之器也。又《小雅》承筐是將。《傳》筐,篚屬,所以行幣帛。又星名。《前漢·天文志》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宮。《註》似筐,故曰戴筐。又牀名。《莊子·齊物論》與王同筐牀,食芻豢。《註》司馬云:筐牀,安牀也。崔云:筐,方也。一曰正牀也。又地名。《左傳·文十一年》夏,叔仲惠伯會晉郤缺于承筐。《集韻》作𥮟。

34 六:
筑:《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𠀤音竹。《說文》筑,以竹曲爲五絃之樂也。《釋名》筑,以竹鼓之筑柲之也。《風俗通》狀如瑟而大頭,安絃,以竹擊之,故名曰筑。顏師古曰:筑形似瑟而小,細項。《廣韻》筑似箏而十三絃。《史記·荆軻傳》高漸離擊筑,荆軻和而歌於市中。又《爾雅·釋言》筑,拾也。《註》謂拾掇。《疏》《金縢》云: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筑之。馬融云:起其木,指其禾。又《廣韻》直六切《集韻》佇六切,𠀤音逐。《前漢·地理志》南陽郡有筑陽縣。《註》筑音逐。《水經注》沔水南過筑陽縣東,筑水出自房陵東,過其縣。《集韻》或作𣽆。

35 六:
𥬱:《集韻》充仲切,音銃。竹尖也。

36 六:
筒:《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同。射筒,竹名。《左思·吳都賦》其竹則桂箭、射筒。《異物志》射筒竹,細小通長,長丈餘,無節,可爲射筒,出交趾。又《呂氏春秋》黃帝命伶倫作律次,制十二筒,以別十二律。又《韻府》蜀郫縣大竹,截爲筒,盛酒,閉以藕絲,包以蕉葉,信宿,香達于外,曰郫筒。《杜甫詩》酒憶郫筒不用沽。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弄切,音洞。簫無底也。通作洞。《前漢·元帝紀》能吹洞簫。

37 六:
筓:《廣韻》古奚切《韻會》《正韻》堅奚切,𠀤音雞。《說文》簪也。《禮·內則》十有五年而筓。《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筓而醴之,稱字。《釋名》筓,係也。所以係冠使不墜也。《儀禮疏》凡筓有二種,一是安髮之筓,男子、婦人俱有。一是爲冠筓,皮弁爵弁筓,惟男子有而婦人無也。又大夫、士與妻用象,天子、諸侯之后、夫人用玉爲筓。《·鄘風》君子偕老,副筓六珈。《周禮·天官·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爲副編次,追衡筓。又地名。《左傳·成二年》師次于靡筓之下。《註》靡筓,山名。《括地志》靡筓山,一名磨筓山。在蔚州飛狐縣東北百五十里。《水經注》筓頭山,在潘城南。

38 六:
答:〔古文〕畣畗《廣韻》都合切《集韻》《韻會》《正韻》得合切,𠀤音溚。《篇海》竹䇱也。又當也,報也,合也。《禮·儒行》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諂。《註》答之,謂應用其言也。又《前漢·貨殖傳》答布、皮革千石。《註》答布,麤厚之布也。答者,厚重之貌。又水名。《水經注》婁𣵠之山,波水出于其隂,謂之百答水。又答祿,複姓。明答祿奕權,官翰林典籍,預修洪武《正韻》。又《爾雅·釋言》答,然也。《廣韻》亦作荅。

39 六:
𥬲:《廣韻》徒果切,音垜。竹名。又他果切。義同。又《說文》陟瓜切。箠也。又叶音戈。《蘇轍·守歲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𣸸𥬲。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40 六:
筕:《廣韻》戸庚切《集韻》何庚切,𠀤音行。筕篖,竹笪也。《揚子·方言》筕篖,自關而東,周洛楚魏之閒謂之倚佯。自關而西,謂之筕篖。《註》筕篖,似籧篨,直文而麤,江東呼爲笪。《本草》筕簹,竹簟別名。又《廣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𠀤音杭。義同。

41 六:
策:《廣韻》楚革切《集韻》《韻會》測革切《正韻》恥格切,𠀤音𠕁。《儀禮註》策,𥳑也。《蔡邕·獨斷》策者,𥳑也。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單執一札,謂之爲𥳑。連編諸𥳑,乃名爲策。凡書,字有多有少,一行可盡者書之于𥳑,數行可盡者書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書于策。《禮·曲禮》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通攷》漢制,取士作𥳑策難問,試者投射答之,謂之射策。若錄政化得失顯問,謂之對策。又策書。《釋名》策書敎令于上,所以驅策諸下也。《左傳·僖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爲侯伯。又籌也,謀也。《史記·袁盎傳》盎雖家居,景帝時時使人問籌策。又蓍也。《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寶鼎神策,於是迎日推策。《註》策,神蓍也。黃帝得蓍,因以推算曆數,逆知節氣與日辰之將來也。又竹名。《左思·吳都賦》策簩有叢。《吳筠·竹賦》爾其衆彙非一,則有策簩筋曼。又馬箠。《禮·曲禮》君車將駕,則僕執策立于馬前。《左傳·文十三年》晉士會行,繞朝贈之以策。《註》策,馬撾。又策馬曰策。《左傳·哀十一年》淸之戰,孟之側後入以爲殿,抽矢策其馬。又天策,星名。《左傳·僖五年》童謠云:鶉之賁賁,天策焞焞。《註》天策,傅說星。又金策,錫杖也,見《詩韻輯略》。又小也。《揚子·方言》木細謂之杪,燕之北鄙,朝鮮洌水之閒謂之策。又策策,落葉聲。《韓愈詩》秋風一披拂,策策鳴不已。又警策。《陸機·文賦》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註》馬因策而行疾,喩文資片語而理明。以一言入衆辭中,若策之警馬也。又刺也。《揚子·方言》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鮮之閒謂之策。又姓。明有策敏、策𥳑。又《集韻》一曰小箕。《篇海》亦作筴、𠕁。俗作䇿、筞,誤。

42 六:
𥬳:《集韻》蔣氏切,音紫。竹名。

43 六:
䇯:《廣韻》而容切《集韻》如容切,𠀤音茸。竹頭有文。《集韻》文竹也。又《集韻》乳勇切,音宂。義同。

44 六:
𥬴:《集韻》余章切,音陽。竹名。

45 六:
𥬵:《篇海》市緣切,音遄。倉𥬵也。《字彙補》篅字省文。

46 六:
䇰:《集韻》諸仍切。同篜。竹炬。一曰竹名,皮有文。

47 六:
筗:《集韻》直衆切,音仲。《說文》中籥也。或省作仲。《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者謂之仲。又《字彙補》竹名。

48 六:
𥬶:《篇海》同筑。又《字彙補》其玉切,音逐。水名。

49 六:
𥬷:《字彙補》心準切,音筍。簴也。𥲤

50 六:
𥬸:《集韻》杜果切,音垜。《玉篇》箛𥬸,竹名,生南陽,漢時獻爲馬策。又《廣韻》陟瓜切《集韻》張瓜切,𠀤音撾。與檛同,箠也。

51 六:
𥬹:《字彙補》與𥬷同。

52 六:
䇱:《字彙補》同笝,見《韻圖》。

53 六:
筘:《字彙補》丘遘切,音叩。布筘也。《金仁山·論麻冕》云:三十升布,則爲筘一千二百目。

54 六:
𥬺:《海篇》音英。笋也。

55 六:
𥬻:《字彙補》羊笑切,音耀。屋上𥴮也。

56 六:
䇲:《篇海》俗筴字。

57 六:
𥬼:《篇海類編》武粉切,音吻。截𥬼,竹也。

58 六:
𥬽:《字彙補》同𥯮。

59 六:
𥬾:《五音篇海》同筑。

URN: ctp:kangxi-zidian/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