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六》

电子图书馆
1 六:
笿:《广韵》卢各切《集韵》历各切,𠀤音洛。《说文》桮笿也。《急就篇注》篝,一名笿,盛杯器也。亦以爲薰笼,楚人谓之墙居。《玉篇》笿,笼笿也。又《博雅》笿,束也。

2 六:
䇧:《集韵》直例切,音滞。以竹补缺也。又《玉篇》古文箕字,注见八画。

3 六:
䇨:《广韵》《集韵》𠀤古送切,音贡。《说文》桮笿也。或曰盛箸笼。

4 六:
筀:《广韵》古惠切《集韵》《韵会》涓惠切,𠀤音桂。竹名。《山海经》龟山又东七十里曰丙山,多筀竹。《僧赞宁·笋谱》筀竹,吴越多生。《篇海》筀,竹名,伤人则死。《广东新语》筀竹,叶细节疎,宜作蔤丝。

5 六:
筁:《玉篇》去玉切《集韵》区玉切,𠀤音曲。《说文》蚕薄也。或作䒼。

6 六:
䇩:《广韵》馀制切《集韵》以制切,𠀤音曳。长也。《篇海》合板际也。又《集韵》羊列切,音拽。校缝箄也。

7 六:
䇪:《玉篇》尺之切《集韵》充之切,𠀤音蚩。竹名。

8 六:
𥬪:《广韵》如融切《集韵》而融切,𠀤音戎。小竹,可爲矢。

9 六:
𥬫:《集韵》尺兖切,音舛。竹以贯物也。

10 六:
䇫:《广韵》《集韵》𠀤居之切,音姬。《说文》取虮比也。比与篦同。《扬子·方言》编䇫,亦曰比䇫。《篇海》批具,可以取虮虱。

11 六:
筂:《类篇》陈知切。管乐也。与篪、竾同。
考证:〔与篪竾同。〕谨据集韵篪改篪。

12 六:
𥬬:《玉篇》尼慑切《广韵》尼辄切,𠀤音聂。竹𥬬。又竹也。𥸓,同。

13 六:
䇬:《广韵》昌朱切《集韵》春朱切,𠀤音枢。《博雅》莑䉶谓之䇬。又《集韵》追输切,音株。义同。又《类篇》初尤切。又初讲切。帆张也。

14 六:
筃:《集韵》伊眞切,音因。《类篇》竹名。《说文》车重席。与茵同。

15 六:
筄:《广韵》弋照切《集韵》弋笑切,𠀤音耀。《尔雅·释宫》屋上薄谓之筄。《注》屋笮也。又《集韵》馀招切,音遥。《类篇》夷周切。义𠀤同。

16 六:
𥬭:《类篇》力制切《海篇》音例。筹也。又音列。

17 六:
䇭:《集韵》鲁皓切,音老。栲栳,柳器。或从竹。

18 六:
筅:《广韵》《集韵》𠀤苏典切,音铣。筅,筅帚。《广韵》饭具,同箲。《正字通》狼筅,兵器。《戚继光·武艺篇》狼筅用大毛竹上截,连旁附枝,节节丫杈。视之,粗可二尺,长一丈五六尺,利刃在顶,长一尺。郭应响云:临敌,他技单薄,胆易摇夺,惟筅遮蔽全身,刀枪丛刺不能入。用爲行列,乃行伍籓篱也。

19 六:
笔:《广韵》鄙密切《韵会》逼密切《正韵》壁吉切,𠀤音必。《释名》笔,述也。述事而书之也。《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注》蜀人呼笔爲不律也。《说文》楚谓之聿,吴人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古今注》古之笔,不论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谓之笔。秦吞六国,灭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称于时。蒙恬造笔,卽秦笔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谓苍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记事用之。《法书考》虞世南云:笔长不过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礼·曲礼》史载笔,士载言。《注》笔,谓书具之属。又笔星。《释名》笔星,星气有一枝,未锐似笔也。又花名。《楚辞注》辛夷花初发如笔,北人呼爲木笔。又《集韵》笔别切,音莂。山东谓笔。又作〈/尹〉。见《汉戚伯樊毅𥓓》。又《严欣𥓓》作〈八/尹〉,见《举要》。《集韵》或作笔。

20 六:
筇:《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渠容切,音蛩。竹名,可爲杖。《前汉·西南𡗝传》张骞言在大夏见蜀布、筇竹杖。《广志》笻竹出南广卭都县。《蜀都赋·刘逵注》笻竹出兴古盘江县,中实而高节。《戴凯之·竹谱》竹之堪杖,莫尚于笻。磊砢不凡,状若人功。岂必蜀壤,亦产馀邦。一曰扶老,名实县同。

21 六:
䇮:《广韵》如甚切《集韵》忍甚切,𠀤音餁。单席也。又《集韵》如鸩切,音姙。卧席也。《集韵》通作袵。

22 六:
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古活切,音括。箭末曰筈。筈,会也。谓与弦相会。《广韵》箭筈,受弦处。《陆机·爲顾彦先赠妇诗》离合非有常,譬彼弦与筈。又《集韵》苦活切,音阔。义同。又与括同。《·太甲》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

23 六:
𥬮:《集韵》古双切,音江。《篇海》竹名。又筏也。

24 六:
等:《广韵》《正韵》多肯切《集韵》《韵会》得肯切《海篇》登上声。类也,比也,辈也。《易·系辞》爻有等,故曰物。《礼·曲礼》见同等不起。又齐也。《左传疏》春秋分而昼夜等,谓之日中。又等级也。《礼·乐记》则贵贱等矣。《周礼·春官》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左传·隐五年》明贵贱,辨等列。又称量轻重也。《孟子》等百世之王。《史记·夏本纪》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又《篇海》等𠋫,待也。又《说文》齐𥳑也。从竹从寺。寺,官曹之等平也。又《字汇补》发等沐树也。《王褒·僮约》焚槎发等。又佛书有方等经。又《广韵》多改切《集韵》打亥切。齐也。又叶补里切。《韩愈·许国公神道𥓓铭》养安蒲坂,万邦作等。与宰字叶。宰,奖里切。

25 六:
筊:《广韵》胡茅切《集韵》《正韵》何交切,𠀤音爻。《说文》竹索也。《史记·河渠书》搴长茭,沈美玉。《注》竹苇絙曰筊。《广雅》筊,绳索也。又箫名。《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筊。《注》十六管,长尺二寸。《疏》小者声扬而小,故言筊。筊,小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古巧切,音绞。义同。

26 六:
筋:〔古文〕竻《广韵》《集韵》《韵会》举欣切《正韵》居银切,𠀤音斤。《说文》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礼·曲礼》老者不以筋力爲礼。《周礼·天官·医师》凡药以辛养筋。《释名》筋,力也。肉中之力,气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博雅》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又竹名。《戴凯之·竹谱》筋竹,长二丈许,围数寸,至坚利,南土以爲矛。其笋未成竹时,堪爲弩弦。又药名。《本草》白茅根,一名土筋。又姓,出《姓苑》。又《集韵》渠焉切,音乾。大腱也。《篇海》俗作䈥。

27 六:
筌:《广韵》此缘切《集韵》《韵会》逡缘切《正韵》且缘切,𠀤音诠。取鱼竹器。《庄子·外物篇》筌者所以得鱼,得鱼而忘筌。《郭璞·江赋》夹潨罗筌。《注》捕鱼器,今之斗回也。《韵会》或云积柴水中,使鱼依而食。一曰鱼笱。

28 六:
𥬯:《集韵》苦皓切,音考。𥬯䇭,屈竹木爲器。亦作栲。

29 六:
笋:〔古文〕𥳦𥰴《广韵》思引切《集韵》耸尹切《正韵》耸允切,𠀤音簨。《说文》竹胎也。《尔雅·释草》笋,竹萌。《疏》竹初萌生谓之笋。《·大雅》其䔩维何,维笋及蒲。《陆玑疏》笋皆四月生,惟巴竹笋八月、九月生。始出地,长数寸,鬻以苦酒、䜴汁浸之,可以就酒及食。《唐书·百官志》司竹监掌植竹、苇,岁以笋供尚食。《本草》竹有雌雄,雌者多笋,于竹根行鞭时,掘取嫩者,谓之鞭笋。冬月掘大竹根下未出土者爲冬笋,𠀤可鲜食,爲珍品。南人淡乾者爲玉版笋、明笋、火笋,盐曝者爲盐笋,𠀤可爲蔬食。诸竹笋气味甘,微寒,无毒。又县钟磬之横木曰笋,与簨同。《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爲笋虡。《注》乐器所悬横曰笋,直曰虡。《疏》笋读爲竹笋之笋。又《类篇》于伦切。弱竹,可爲席。《·顾命》敷重笋席。《传》笋,蒻竹。徐云:竹子竹爲席。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须闰切,音峻。竹舆也。《公羊传·文十五年》齐人归公孙敖之丧,胁物而归之,笋将而来也。《注》笋者,竹箯。一名编舆,齐、鲁以北名之曰笋。《集韵》笋或作箰,俗作笋。

30 六:
筎:《玉篇》汝余切《集韵》人余切,𠀤音如。竹筎以塞舟也。《类篇》括取竹皮爲筎。

31 六:
𥬰:《广韵》《集韵》𠀤古文𠕁字。注见冂部四画。又与厕、策同。《楚辞·九怀》啓匮兮探厕。《注》厕,《释文》作𥬰。《马融·围碁赋》碁多无𥬰兮,如聚羣羊。《注》𥬰同策,算也。又《集韵》所晏切,音讪。与栅同。编竹木爲落也。

32 六:
筏:《广韵》《集韵》《韵会》房越切《正韵》房滑切,𠀤音伐。《说文》海中大船。《海篇》编竹渡水曰筏。《扬子·方言》泭谓之𥴖,𥴖谓之筏。《郭注》木曰𥴖,竹曰筏,小筏曰泭。又《广韵》《集韵》𠀤北末切,音拨。箄也。又《集韵》普活切,音鏺。义同。《集韵》本作橃。

33 六:
筐:《广韵》去王切《集韵》《韵会》曲王切,𠀤音匡。《说文》饭器。《篇海》盛物竹器也。《·周南》不盈倾筐。《传》倾筐,畚属,易盈之器也。又《小雅》承筐是将。《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又星名。《前汉·天文志》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宫。《注》似筐,故曰戴筐。又牀名。《庄子·齐物论》与王同筐牀,食刍豢。《注》司马云:筐牀,安牀也。崔云:筐,方也。一曰正牀也。又地名。《左传·文十一年》夏,叔仲惠伯会晋郤缺于承筐。《集韵》作𥮟。

34 六:
筑:《广韵》《集韵》《韵会》张六切《正韵》之六切,𠀤音竹。《说文》筑,以竹曲爲五弦之乐也。《释名》筑,以竹鼓之筑柲之也。《风俗通》状如瑟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名曰筑。颜师古曰:筑形似瑟而小,细项。《广韵》筑似筝而十三弦。《史记·荆轲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又《尔雅·释言》筑,拾也。《注》谓拾掇。《疏》《金縢》云: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马融云:起其木,指其禾。又《广韵》直六切《集韵》伫六切,𠀤音逐。《前汉·地理志》南阳郡有筑阳县。《注》筑音逐。《水经注》沔水南过筑阳县东,筑水出自房陵东,过其县。《集韵》或作𣽆。

35 六:
𥬱:《集韵》充仲切,音铳。竹尖也。

36 六:
筒:《广韵》《正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𠀤音同。射筒,竹名。《左思·吴都赋》其竹则桂箭、射筒。《异物志》射筒竹,细小通长,长丈馀,无节,可爲射筒,出交趾。又《吕氏春秋》黄帝命伶伦作律次,制十二筒,以别十二律。又《韵府》蜀郫县大竹,截爲筒,盛酒,闭以藕丝,包以蕉叶,信宿,香达于外,曰郫筒。《杜甫诗》酒忆郫筒不用沽。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徒弄切,音洞。箫无底也。通作洞。《前汉·元帝纪》能吹洞箫。

37 六:
筓:《广韵》古奚切《韵会》《正韵》坚奚切,𠀤音鸡。《说文》簪也。《礼·内则》十有五年而筓。《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筓而醴之,称字。《释名》筓,系也。所以系冠使不坠也。《仪礼疏》凡筓有二种,一是安发之筓,男子、妇人俱有。一是爲冠筓,皮弁爵弁筓,惟男子有而妇人无也。又大夫、士与妻用象,天子、诸侯之后、夫人用玉爲筓。《·墉风》君子偕老,副筓六珈。《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爲副编次,追衡筓。又地名。《左传·成二年》师次于靡筓之下。《注》靡筓,山名。《括地志》靡筓山,一名磨筓山。在蔚州飞狐县东北百五十里。《水经注》筓头山,在潘城南。

38 六:
答:〔古文〕畣畗《广韵》都合切《集韵》《韵会》《正韵》得合切,𠀤音溚。《篇海》竹䇱也。又当也,报也,合也。《礼·儒行》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注》答之,谓应用其言也。又《前汉·货殖传》答布、皮革千石。《注》答布,粗厚之布也。答者,厚重之貌。又水名。《水经注》娄𣵠之山,波水出于其隂,谓之百答水。又答禄,复姓。明答禄奕权,官翰林典籍,预修洪武《正韵》。又《尔雅·释言》答,然也。《广韵》亦作荅。

39 六:
𥬲:《广韵》徒果切,音垜。竹名。又他果切。义同。又《说文》陟瓜切。棰也。又叶音戈。《苏辙·守岁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𣸸𥬲。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40 六:
筕:《广韵》戸庚切《集韵》何庚切,𠀤音行。筕篖,竹笪也。《扬子·方言》筕篖,自关而东,周洛楚魏之闲谓之倚佯。自关而西,谓之筕篖。《注》筕篖,似籧篨,直文而粗,江东呼爲笪。《本草》筕簹,竹簟别名。又《广韵》胡郞切《集韵》寒刚切,𠀤音杭。义同。

41 六:
策:《广韵》楚革切《集韵》《韵会》测革切《正韵》耻格切,𠀤音𠕁。《仪礼注》策,𥳑也。《蔡邕·独断》策者,𥳑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单执一札,谓之爲𥳑。连编诸𥳑,乃名爲策。凡书,字有多有少,一行可尽者书之于𥳑,数行可尽者书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书于策。《礼·曲礼》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通考》汉制,取士作𥳑策难问,试者投射答之,谓之射策。若录政化得失显问,谓之对策。又策书。《释名》策书敎令于上,所以驱策诸下也。《左传·僖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爲侯伯。又筹也,谋也。《史记·袁盎传》盎虽家居,景帝时时使人问筹策。又蓍也。《史记·封禅书》黄帝得宝鼎神策,于是迎日推策。《注》策,神蓍也。黄帝得蓍,因以推算历数,逆知节气与日辰之将来也。又竹名。《左思·吴都赋》策簩有丛。《吴筠·竹赋》尔其衆汇非一,则有策簩筋曼。又马棰。《礼·曲礼》君车将驾,则仆执策立于马前。《左传·文十三年》晋士会行,绕朝赠之以策。《注》策,马挝。又策马曰策。《左传·哀十一年》淸之战,孟之侧后入以爲殿,抽矢策其马。又天策,星名。《左传·僖五年》童谣云:鹑之贲贲,天策焞焞。《注》天策,傅说星。又金策,锡杖也,见《诗韵辑略》。又小也。《扬子·方言》木细谓之杪,燕之北鄙,朝鲜洌水之闲谓之策。又策策,落叶声。《韩愈诗》秋风一披拂,策策鸣不已。又警策。《陆机·文赋》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注》马因策而行疾,喩文资片语而理明。以一言入衆辞中,若策之警马也。又刺也。《扬子·方言》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鲜之闲谓之策。又姓。明有策敏、策𥳑。又《集韵》一曰小箕。《篇海》亦作厕、𠕁。俗作䇿、筞,误。

42 六:
𥬳:《集韵》蒋氏切,音紫。竹名。

43 六:
䇯:《广韵》而容切《集韵》如容切,𠀤音茸。竹头有文。《集韵》文竹也。又《集韵》乳勇切,音宂。义同。

44 六:
𥬴:《集韵》余章切,音阳。竹名。

45 六:
𥬵:《篇海》市缘切,音遄。仓𥬵也。《字汇补》篅字省文。

46 六:
䇰:《集韵》诸仍切。同篜。竹炬。一曰竹名,皮有文。

47 六:
筗:《集韵》直衆切,音仲。《说文》中龠也。或省作仲。《尔雅·释乐》大龠谓之产,其中者谓之仲。又《字汇补》竹名。

48 六:
𥬶:《篇海》同筑。又《字汇补》其玉切,音逐。水名。

49 六:
𥬷:《字汇补》心准切,音笋。簴也。𥲤

50 六:
𥬸:《集韵》杜果切,音垜。《玉篇》箛𥬸,竹名,生南阳,汉时献爲马策。又《广韵》陟瓜切《集韵》张瓜切,𠀤音挝。与檛同,棰也。

51 六:
𥬹:《字汇补》与𥬷同。

52 六:
䇱:《字汇补》同笝,见《韵图》。

53 六:
筘:《字汇补》丘遘切,音叩。布筘也。《金仁山·论麻冕》云:三十升布,则爲筘一千二百目。

54 六:
𥬺:《海篇》音英。笋也。

55 六:
𥬻:《字汇补》羊笑切,音耀。屋上𥴮也。

56 六:
䇲:《篇海》俗厕字。

57 六:
𥬼:《篇海类编》武粉切,音吻。截𥬼,竹也。

58 六:
𥬽:《字汇补》同𥯮。

59 六:
𥬾:《五音篇海》同筑。

URN: ctp:kangxi-zidian/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