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七》 | Library Resources |
1 | 七: |
䇵:《集韵》牛肌切,音沂。大篪也。又鱼斤切,音银。义同。或作𥭦。 考证:〔大篪也。〕谨据集韵篪改篪。 |
2 | 七: | 筞:《篇海》俗策字。 |
3 | 七: | 筟:《广韵》《集韵》𠀤芳无切,音敷。《说文》筳也。筳,织纬者。又竹中衣。 |
4 | 七: | 筠:《广韵》爲贇切《集韵》《韵会》于伦切,𠀤音荺。《篇海》竹肤之坚质也。竹无心,其坚强在肤。《礼·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注》筠,竹之靑皮也。又《洛阳名园记》富郑公园,景物最胜。渡通津桥,方流亭,望紫筠堂,直北走上筠洞,自此入大竹中。凡谓之洞者,皆斩竹丈许,引流穿之而径其上。横爲洞一,曰土筠。纵爲洞三,曰水筠,曰石筠,曰榭筠。又《正韵》于分切,音云。义同。 |
5 | 七: | 𥭐:《广韵》吕恤切《集韵》劣戌切,𠀤音律。竹管以射鸟也。《集韵》同箻。 |
6 | 七: | 𥭑:《广韵》巨鸠切《集韵》渠尤切,𠀤音求。小笼也。 |
7 | 七: | 𥭒:《集韵》杜本切,音盾。篅也,同𥫱。 |
8 | 七: | 筡:《广韵》《集韵》𠀤同都切,音徒。簢筡,竹类。《尔雅·释草》簢筡,中。《注》言其中空。又《集韵》陈如切,音除。义同。又《说文》折竹笢也。《扬子·方言》折竹谓之筡。又《广韵》丑居切《集韵》抽居切,𠀤音摴。草名。又竹蔑名。又《集韵》商居切,音书。䈲筡,竹筐也。又《集韵》丑戾切,义同。一曰竹裹爲筡。或作𥱻。 |
9 | 七: | 筢:《篇海》白巴切,音琶。五齿筢泥,用以取草。 |
10 | 七: | 䇶:《集韵》讫岳切,音角。《篇海》竹榱也。又《集韵》乙角切。《篇海》于角切,𠀤音渥。竹名。 |
11 | 七: | 䇷:《广韵》方别切《集韵》笔别切,𠀤音笔。《广韵》分䇷也。一云分契。 |
12 | 七: | 𥭓:《广韵》蒲角切《集韵》弼角切,𠀤音雹。𥭓箕,軬带也。《扬子·方言》车枸篓,宋魏陈楚之闲,其上约谓之𥭓。《郭注》卽軬带也。又《广韵》《集韵》𠀤测角切,音娖。又《集韵》侧角切,音捉。义𠀤同。 |
13 | 七: | 筣:《广韵》里之切《集韵》良脂切,𠀤音棃。《类篇》笓筣,织竹爲障也。又《广韵》卽奚切《集韵》怜题切,𠀤音黎。义同。又《集韵》陵之切,音厘。竹名,出广州西南。又《集韵》力至切,音利。义同。又《集韵》里第切,音礼。筣笓,织荆。 |
14 | 七: | 𥭔:《集韵》痴廉切,音沾。剡物使薄也。又敕艳切,音砚。义同。 |
15 | 七: | 䇸:《广韵》直贞切《集韵》驰贞切,𠀤音呈。筵也。《博雅》笭䇸,竹席。一曰竹名,可爲笛。又《集韵》汤丁切,音汀。竹器。又《集韵》他定切,音听。车中筵也。 |
16 | 七: | 𥭕:《集韵》余遮切,音耶。竹名,生临海。《赞宁·笋谱》𥭕竹笋无味。 |
17 | 七: | 𥭖:《广韵》《集韵》𠀤北角切,音剥。《说文》手足指节鸣也。又《集韵》必历切,音壁。逋约切,同肑。义𠀤同。 |
18 | 七: |
𥭗:《广韵》薄红切《集韵》蒲蒙切,𠀤音蓬。与篷同。《广韵》车軬。《扬子·方言》车枸篓,南楚之外谓之篷,或省作𥭗。《玉篇》亦船连帐也。又《集韵》胡江切,音降。𥭗䉶,酒篘也。 考证:〔《扬子·方言》车篓,南楚之外谓之篷,或省作𥭗。〕谨照原文篓上增枸字。 |
19 | 七: | 筤:《广韵》鲁当切《集韵》《韵会》《正韵》卢当切,𠀤音郞。《易·说卦》震爲苍筤竹。《疏》苍筤,幼竹。竹引东南,震,东方,故震爲苍筤竹。又山名。《四川志》笋筤山,在大渡河西北五十馀里,曰前筤。又行数十里,曰后筤山,多笋,故名。又《集韵》里党切,音阆。篮也。又《集韵》吕张切,音良。《博雅》筤谓之𥫵。又《集韵》郞宕切,音浪。扇类。曲柄绣盖,在乗舆后。 |
20 | 七: | 𥭘:《广韵》丑饥切《集韵》抽迟切,𠀤音絺。竹器。 |
21 | 七: | 䈀:《广韵》苏干切《韵会》相干切,𠀤音跚。竹器。又《集韵》上声,〈桑刂〉旱切,音散。义同。又《集韵》损管切,音选。《博雅》䈰谓之䈀。又所𥳑切,音产。苏典切,音跣。义𠀤同。 |
22 | 七: | 𥭙:《篇海》陟叶切,音辄。小叶也。《正字通》竹箝。与籋通。 |
23 | 七: | 筥:《广韵》《正韵》居许切《集韵》《韵会》苟许切,𠀤音举。盛米器也。《诗·召南》维筐及筥。《周礼·地官》賔客共其礼车米筥米刍禾。《三礼图》筥,圆,受五升。《诗·传》方曰筐,圆曰筥。又刈稻聚把,亦名爲筥。《仪礼·聘礼》四秉曰筥,四筥曰稯。《注》秉谓刈禾盈手之秉。筥,穧名也,若今莱阳之闲,刈稻聚把有名爲筥者。又《集前》两举切,音吕。饭器。《说文》䈰也。同𥰠。 |
24 | 七: | 𥭚:《集韵》莫浪切《海篇》忙去声。屋箦。 |
25 | 七: | 䇹:《集韵》区伦切,音囷。与箘同。注详箘字。 |
26 | 七: | 䇺:《集韵》大透切,音豆。礼器。《类篇》古食肉器也,与豆同。 |
27 | 七: | 䇻:《集韵》武斐切《海篇》音尾。竹名。《篇海》帚也。 |
28 | 七: | 䇼:《集韵》乙及切,音邑。捕鱼竹器。 |
29 | 七: | 管:《广韵》古满切《集韵》古缓切,𠀤音管。《广韵》与管同。《诗·周颂》磬管锵锵。《前汉·董仲舒传》钟鼓管弦。又主也。《史记·平准书》桑弘羊爲大农丞,管诸会计事。《前汉·谷永传》昔龙管纳言,而帝命惟允。又龠也。《战国策》鲁连谓平原君曰:诸侯避舍,纳管键。《注》管,龠也。又《说文》筟也。又姓。《前汉·颜安乐传》有管路。又《艺文志》《管子》作《管子》。 |
30 | 七: | 𥭛:《集韵》初尤切,音搊。漉取酒也,同篘。 |
31 | 七: | 笕:《广韵》古典切《集韵》吉典切,𠀤音茧。以竹通水也。《白居易·石函记》钱塘湖北有石函,南有笕,放水漑田,若诸小笕,非灌田时,𠀤须封闭筑塞。其笕之南,旧有阙岸,若水暴涨于石函,南笕泄之,堤防溃也。又《类篇》胡典切《篇海》读如现。竹名。 |
32 | 七: | 䇽:《广韵》征例切,音制。簟也。《扬子·方言》自关而西之人,谓簟曰䇽。又《集韵》尺制切,音掣。之列切,音浙。食列切,音舌。义𠀤同。 |
33 | 七: | 筨:《广韵》《集韵》𠀤胡南切,音含。筨𥳔,竹实中者。《戴凯之·竹谱》筨𥳔竹,大如脚指,坚厚修直,腹中白膜阑隔,状如湿麪生衣。将成竹而笋皮未落,辄有细虫啮之。陨箨之后,虫啮处往往成赤文,颇似绣画。南康所出。《集韵》或作䈄、𥲌、笒。 |
34 | 七: |
筒:《广韵》《正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𠀤音同。竹筒也。《前汉·律历志》黄帝使泠纶取竹之解谷,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爲律本。又《前汉·赵广汉传》广汉爲颍川太守,敎吏爲缿、筒。《注》师古曰:若今盛钱藏瓶爲小孔,可入而不可出。或缿或筒,皆爲此制。而用受书,令投于其中也。又捕鱼钩。《郭璞·江赋》筒洒连锋,罾罶比船。《李善注》筒、洒,皆钩名。又《集韵》杜孔切,音动。𠋫管。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尹竦切,音勇。箭室。《左传·昭十三年》司铎射怀锦,奉壷飮冰以蒲伏焉。《注》冰,箭筒盖,可以取飮。 考证:〔《前汉·律历志》黄帝使冷纶。〕谨照原书冷纶改泠纶。 |
35 | 七: | 𥭜:《广韵》《集韵》𠀤渠记切,音忌。竹名。 |
36 | 七: | 筪:《集韵》辖甲切,音狎。竹名。 |
37 | 七: | 筫:《玉篇》陟利切《海篇》音智。《篇海》竹器。《字汇》朴也。又之日切。义同。又音只。致谨也。又正也。 |
38 | 七: | 𥭝:《篇海》弥笑切,音妙。药名。 |
39 | 七: | 筬:《广韵》是征切《集韵》时征切,𠀤音成。竹名。又《广韵》筬筐,织具。 |
40 | 七: | 𥭞:《集韵》萦绢切,音䬼。竹名。 |
41 | 七: | 算:《集韵》《韵会》《正韵》𠀤苏贯切,音蒜。《说文》长六寸,计历数者。从竹从弄,言常弄乃不误也。又《类篇》损管切。数也。《集韵》《韵会》《正韵》亦作算,通作笇。 |
42 | 七: |
筮:《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时制切,音誓。《说文》《易》卦用也。《广韵》龟曰卜,蓍曰筮。巫咸作筮。筮,决也。《书·洪范》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左传·僖四年》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注》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龟,象。筮,数。故象长数短。《疏》象者,物初生之形。数者,物滋息之状。凡物皆先有形象,乃有滋息,是数从象生也。龟以本象金、木、水、火、土之兆以示人,故爲长。筮以末数七八九六之策以示人,故爲短。又筮之画卦,从下而始,故以下爲内,上爲外。凡筮者,先爲其内,后爲其外,内卦爲己身,外卦爲他人。又《集韵》以制切,音曳。楪蓍占也。又山名。《前汉·地理志注》南阳郡宛县南有北筮山。又书名。《前汉·艺文志》纵横家有《国筮子》十七篇,蓍龟家有《大筮衍易》二十八卷。又《屈原·离骚》吾令丰隆乗云兮。《注》郭璞云:丰隆,筮师,御云。《归藏》云丰隆筮云气而告之,则云师也。 考证:〔《广韵》龟曰卜,蓍曰筮,巫威作筮。〕谨照原文巫威改巫咸。〔《前汉·艺文志》蓍龟家有大筮衍易二十八篇。〕谨按原书系二十八卷,篇改卷。 |
43 | 七: | 筯:《玉篇》直据切《类篇》迟据切《正韵》治据切,𠀤音住。匙筯,与箸同。《广东新语》蛋人谓筯曰梯。又虫名。《神异经》南海有水虫,名曰筯,𧉻蛤之类也。其小蟹大如楡荚,筯开甲食,则蟹亦出食。筯合甲,蟹亦还入。爲筯取食以终始,生死不相离。 |
44 | 七: | 𥭟:《玉篇》《类篇》𠀤苏禾切。《海篇》音梭。《类篇》织具,所以行纬也。 |
45 | 七: | 𥭠:《集韵》讹胡切,音吾。竹名。《吴筠·竹赋》篻簩筋𥲑,射筒箖箊,𥴕𥭠箛棰之肃矗。《集韵》同𥲐。 |
46 | 七: | 筰:《广韵》在各切《集韵》《韵会》《正韵》疾各切,𠀤音昨。竹索也。西南𡗝寻之以渡水,故因号邛筰。今益州有之。《说文》筊也。《释名》引舟者曰筰。筰,作也。作,起也,引舟使动行也。《汉·鼓吹曲》靑丝爲君筰。又国名。《史记·西南𡗝传》自越嶲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注》徙、筰,二国名。《括地志》筰州本西蜀徼外。《华阳国志》雅州邛郲山,本名邛筰山,故邛人、筰人界。又《集韵》《正韵》𠀤侧革切,音责。迫也。《周礼·春官》侈声筰。《注》谓中央约也。钟口宽,则声迫筰而出去疾也。《篇海》亦作笮、𥯭。 |
47 | 七: | 䇾:《广韵》语轩切《集韵》《韵会》鱼轩切,𠀤音言。管长一尺四寸。《广韵》大箫也。又省作言。《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疏》李巡曰:大箫声大者言言也。 |
48 | 七: | 筱:《集韵》先了切,音小。《说文》箭属,小竹也。或作筱。 |
49 | 七: | 筲:《广韵》《正韵》所交切《集韵》师交切,𠀤音梢。斗筲,竹器。《仪礼·旣夕礼》筲三:黍、稷、麦。《注》筲,畚种类也,其容盖与簋同。《扬子·方言》𥰠,南楚谓之筲。又《类篇》陈留谓饭帚曰筲。一曰饭器,容五升。一曰宋、魏谓筯筒爲筲,与䈰同。又《集韵》色角切,音朔。义同。 |
50 | 七: | 筳:《广韵》特丁切《集韵》《韵会》《正韵》唐丁切,𠀤音庭。《说文》繀丝管也。《正字通》繀,著丝于莩车也。今纺丝铨曰筳子。又小竹。《东方朔·答客难》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又楚人结草折竹卜曰筳篿。《屈原·离骚》索藑茅以筳篿兮。《注》筳,小折竹也。《文选注》筳,竹算。又《玉篇》笼也。又《集韵》汤丁切,音㕔。《扬子·方言》緪、筳,急也。又《集韵》待鼎切,音挺。屋梁也。 |
51 | 七: | 厕:《广韵》楚革切《集韵》测格切《正韵》耻格切,𠀤音策。卜筮厕也。《礼·曲礼》龟爲卜,厕爲筮。《仪礼·士冠礼》筮人执厕。《庄子·人闲世》鼓厕播精,足以食十人。《注》鼓厕,揲蓍也。又与策同,谋也。《史记·张耳陈馀传》二人闻诸将爲陈王徇地,多以谗毁得罪,怨陈王不用其厕。又𥳑厕。《鲁语》臧文仲闻柳下季之言,使书以爲三厕。《注》厕,𥳑书也。《庄子·騈拇篇》挟厕读书。《管子·海王篇》海王之国,谨正盐厕。又与𠕁同。《前汉·赵充国传》全师保胜之𠕁。又《张协·七命》勒洪伐于全𠕁。又《广韵》《正韵》古协切《集韵》《韵会》吉协切,𠀤音颊。箸也。又夹举也。《韩愈·曹成王𥓓》厕汉阳。又《广韵》古洽切。《集韵》《韵会》讫洽切,𠀤音夹。针箭具。又与栅同。《庄子·达生篇》祝宗人元端以临牢厕。《注》牢,豕室。厕,木栏。同栅。又叶音尺。《潘尼·怀退赋》何时愿之多违,奄就羁以服役。因吴坂之峻阻,畏盐车之严厕。 |
52 | 七: | 筵:《广韵》以然切《集韵》《韵会》《正韵》夷然切,𠀤音延。《说文》竹席也。《周礼·春官》司几筵下士二人。《注》筵亦席也。铺陈曰筵,藉之曰席。筵铺于下,席铺于上,所以爲位也。《释名》筵,衍也。舒而平之,衍衍然也。《诗·小雅》賔之初筵。《笺》筵,席也。《正字通》经筵,王者讲读之处。 |
53 | 七: | 𥭡:《集韵》职吏切,音志。竹名。 |
54 | 七: | 𥭢:《集韵》傍丁切,音竮。舟车篷。 |
55 | 七: | 𥭣:《玉篇》古文良字。注详艮部一画。 |
56 | 七: | 𥭤:《字汇补》与䈽同。 |
57 | 七: | 𥭥:《字汇补》丑中切,音冲。同茧,草名。 |
58 | 七: |
𥭦:《集韵》鱼斤切,音银。大篪也。同䇵。 考证:〔大篪也。〕谨照原文篪改篪。 |
59 | 七: | 𥭧:《集韵》乃结切,音涅。《尔雅·释乐》管中者谓之篞。或省作𥭧。互详十画篞字注。 |
60 | 七: | 𥭨:《字汇补》古缓切,音管。与管同。详管字注。 |
61 | 七: | 𥭩:《字汇补》音未详。见《穆天子传》。 |
62 | 七: |
𥭪:《篇海类编》先鸟切《海篇》音小。细竹也。 《字汇补》韵钥,音义与筱同。 |
63 | 七: | 𥭫:《字汇补》亡蓖切,音谜。篾也。 |
64 | 七: | 𥭬:《字汇补》扶微切,音肥。竹名。 |
65 | 七: | 𥭭:《玉篇》七和切《集韵》村戈切,𠀤音遳。《字汇补》七和切,音㛗。竹也。 |
66 | 七: | 𥭮:《玉篇》莫耕切《集韵》眉耕切,𠀤音萌。竹名。或作䈍。又《集韵》俱𣱵切,音憬。义同。𣱵,同永。 |
67 | 七: | 𥭯:《字汇补》仓何切,音嵯。笼也。○按卽篘字譌文。 |
68 | 七: | 𥭰:《集韵》张六切,同筑。擣也。 |
69 | 七: | 𥭱:《海篇》音箕。可以取虮也。同䇫。○按卽䇫字之譌。 |
URN: ctp:kangxi-zidian/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