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七》

電子圖書館
1 七:
䇵:《集韻》牛肌切,音沂。大篪也。又魚斤切,音銀。義同。或作𥭦。
考證:〔大箎也。〕謹据集韻箎改篪。

2 七:
筞:《篇海》俗策字。

3 七:
筟:《廣韻》《集韻》𠀤芳無切,音敷。《說文》筳也。筳,織緯者。又竹中衣。

4 七:
筠:《廣韻》爲贇切《集韻》《韻會》于倫切,𠀤音荺。《篇海》竹膚之堅質也。竹無心,其堅强在膚。《禮·禮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註》筠,竹之靑皮也。又《洛陽名園記》富鄭公園,景物最勝。渡通津橋,方流亭,望紫筠堂,直北走上筠洞,自此入大竹中。凡謂之洞者,皆斬竹丈許,引流穿之而徑其上。横爲洞一,曰土筠。縱爲洞三,曰水筠,曰石筠,曰榭筠。又《正韻》于分切,音雲。義同。

5 七:
𥭐:《廣韻》呂卹切《集韻》劣戌切,𠀤音律。竹管以射鳥也。《集韻》同箻。

6 七:
𥭑:《廣韻》巨鳩切《集韻》渠尤切,𠀤音求。小籠也。

7 七:
𥭒:《集韻》杜本切,音盾。篅也,同𥫱。

8 七:
筡:《廣韻》《集韻》𠀤同都切,音徒。簢筡,竹類。《爾雅·釋草》簢筡,中。《註》言其中空。又《集韻》陳如切,音除。義同。又《說文》折竹笢也。《揚子·方言》折竹謂之筡。又《廣韻》丑居切《集韻》抽居切,𠀤音摴。草名。又竹蔑名。又《集韻》商居切,音書。䈲筡,竹筐也。又《集韻》丑戾切,義同。一曰竹裹爲筡。或作𥱻。

9 七:
筢:《篇海》白巴切,音琶。五齒筢泥,用以取草。

10 七:
䇶:《集韻》訖岳切,音角。《篇海》竹榱也。又《集韻》乙角切。《篇海》於角切,𠀤音渥。竹名。

11 七:
䇷:《廣韻》方別切《集韻》筆別切,𠀤音筆。《廣韻》分䇷也。一云分契。

12 七:
𥭓:《廣韻》蒲角切《集韻》弼角切,𠀤音雹。𥭓箕,軬帶也。《揚子·方言》車枸簍,宋魏陳楚之閒,其上約謂之𥭓。《郭註》卽軬帶也。又《廣韻》《集韻》𠀤測角切,音娖。又《集韻》側角切,音捉。義𠀤同。

13 七:
筣:《廣韻》里之切《集韻》良脂切,𠀤音棃。《類篇》笓筣,織竹爲障也。又《廣韻》卽奚切《集韻》憐題切,𠀤音黎。義同。又《集韻》陵之切,音釐。竹名,出廣州西南。又《集韻》力至切,音利。義同。又《集韻》里第切,音禮。筣笓,織荆。

14 七:
𥭔:《集韻》癡廉切,音沾。剡物使薄也。又敕豔切,音硯。義同。

15 七:
䇸:《廣韻》直貞切《集韻》馳貞切,𠀤音呈。筵也。《博雅》笭䇸,竹席。一曰竹名,可爲笛。又《集韻》湯丁切,音汀。竹器。又《集韻》他定切,音聽。車中筵也。

16 七:
𥭕:《集韻》余遮切,音耶。竹名,生臨海。《贊寧·筍譜》𥭕竹筍無味。

17 七:
𥭖:《廣韻》《集韻》𠀤北角切,音剝。《說文》手足指節鳴也。又《集韻》必歷切,音壁。逋約切,同肑。義𠀤同。

18 七:
𥭗:《廣韻》薄紅切《集韻》蒲蒙切,𠀤音蓬。與篷同。《廣韻》車軬。《揚子·方言》車枸簍,南楚之外謂之篷,或省作𥭗。《玉篇》亦船連帳也。又《集韻》胡江切,音降。𥭗䉶,酒篘也。
考證:〔《揚子·方言》車簍,南楚之外謂之篷,或省作𥭗。〕謹照原文簍上增枸字。

19 七:
筤:《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正韻》盧當切,𠀤音郞。《·說卦》震爲蒼筤竹。《疏》蒼筤,幼竹。竹引東南,震,東方,故震爲蒼筤竹。又山名。《四川志》筍筤山,在大渡河西北五十餘里,曰前筤。又行數十里,曰後筤山,多筍,故名。又《集韻》里黨切,音閬。籃也。又《集韻》呂張切,音良。《博雅》筤謂之𥫵。又《集韻》郞宕切,音浪。扇類。曲柄繡蓋,在乗輿後。

20 七:
𥭘:《廣韻》丑飢切《集韻》抽遲切,𠀤音絺。竹器。

21 七:
䈀:《廣韻》蘇干切《韻會》相干切,𠀤音跚。竹器。又《集韻》上聲,〈桑刂〉旱切,音散。義同。又《集韻》損管切,音選。《博雅》䈰謂之䈀。又所𥳑切,音產。蘇典切,音跣。義𠀤同。

22 七:
𥭙:《篇海》陟葉切,音輒。小葉也。《正字通》竹箝。與籋通。

23 七:
筥:《廣韻》《正韻》居許切《集韻》《韻會》苟許切,𠀤音舉。盛米器也。《·召南》維筐及筥。《周禮·地官》賔客共其禮車米筥米芻禾。《三禮圖》筥,圓,受五升。《詩·傳》方曰筐,圓曰筥。又刈稻聚把,亦名爲筥。《儀禮·聘禮》四秉曰筥,四筥曰稯。《註》秉謂刈禾盈手之秉。筥,穧名也,若今萊陽之閒,刈稻聚把有名爲筥者。又《集前》兩舉切,音呂。飯器。《說文》䈰也。同𥰠。

24 七:
𥭚:《集韻》莫浪切《海篇》忙去聲。屋簀。

25 七:
䇹:《集韻》區倫切,音囷。與箘同。註詳箘字。

26 七:
䇺:《集韻》大透切,音豆。禮器。《類篇》古食肉器也,與豆同。

27 七:
䇻:《集韻》武斐切《海篇》音尾。竹名。《篇海》帚也。

28 七:
䇼:《集韻》乙及切,音邑。捕魚竹器。

29 七:
筦:《廣韻》古滿切《集韻》古緩切,𠀤音管。《廣韻》與管同。《·周頌》磬筦鏘鏘。《前漢·董仲舒傳》鐘鼓筦絃。又主也。《史記·平準書》桑弘羊爲大農丞,筦諸會計事。《前漢·谷永傳》昔龍筦納言,而帝命惟允。又籥也。《戰國策》魯連謂平原君曰:諸侯避舍,納筦鍵。《註》筦,籥也。又《說文》筟也。又姓。《前漢·顏安樂傳》有筦路。又《藝文志》《管子》作《筦子》。

30 七:
𥭛:《集韻》初尤切,音搊。漉取酒也,同篘。

31 七:
筧:《廣韻》古典切《集韻》吉典切,𠀤音繭。以竹通水也。《白居易·石函記》錢塘湖北有石函,南有筧,放水漑田,若諸小筧,非灌田時,𠀤須封閉築塞。其筧之南,舊有闕岸,若水暴漲於石函,南筧洩之,隄防潰也。又《類篇》胡典切《篇海》讀如現。竹名。

32 七:
䇽:《廣韻》征例切,音制。簟也。《揚子·方言》自關而西之人,謂簟曰䇽。又《集韻》尺制切,音掣。之列切,音浙。食列切,音舌。義𠀤同。

33 七:
筨:《廣韻》《集韻》𠀤胡南切,音含。筨𥳔,竹實中者。《戴凱之·竹譜》筨𥳔竹,大如脚指,堅厚脩直,腹中白膜闌隔,狀如濕麪生衣。將成竹而笋皮未落,輒有細蟲齧之。隕籜之後,蟲齧處往往成赤文,頗似繡畫。南康所出。《集韻》或作䈄、𥲌、笒。

34 七:
筩:《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同。竹筒也。《前漢·律歷志》黃帝使泠綸取竹之解谷,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爲律本。又《前漢·趙廣漢傳》廣漢爲潁川太守,敎吏爲缿、筩。《註》師古曰:若今盛錢藏缾爲小孔,可入而不可出。或缿或筩,皆爲此制。而用受書,令投於其中也。又捕魚鉤。《郭璞·江賦》筩灑連鋒,罾罶比船。《李善註》筩、灑,皆鉤名。又《集韻》杜孔切,音動。𠋫管。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尹竦切,音勇。箭室。《左傳·昭十三年》司鐸射懷錦,奉壷飮冰以蒲伏焉。《註》冰,箭筩蓋,可以取飮。
考證:〔《前漢·律歷志》黃帝使冷綸。〕謹照原書冷綸改泠綸。

35 七:
𥭜:《廣韻》《集韻》𠀤渠記切,音忌。竹名。

36 七:
筪:《集韻》轄甲切,音狎。竹名。

37 七:
筫:《玉篇》陟利切《海篇》音智。《篇海》竹器。《字彙》朴也。又之日切。義同。又音只。致謹也。又正也。

38 七:
𥭝:《篇海》彌笑切,音妙。藥名。

39 七:
筬:《廣韻》是征切《集韻》時征切,𠀤音成。竹名。又《廣韻》筬筐,織具。

40 七:
𥭞:《集韻》縈絹切,音䬼。竹名。

41 七:
筭:《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貫切,音蒜。《說文》長六寸,計歷數者。从竹从弄,言常弄乃不誤也。又《類篇》損管切。數也。《集韻》《韻會》《正韻》亦作算,通作笇。

42 七:
筮:《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時制切,音誓。《說文》《》卦用也。《廣韻》龜曰卜,蓍曰筮。巫咸作筮。筮,決也。《·洪範》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左傳·僖四年》卜人曰:筮短龜長,不如從長。《註》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龜,象。筮,數。故象長數短。《疏》象者,物初生之形。數者,物滋息之狀。凡物皆先有形象,乃有滋息,是數從象生也。龜以本象金、木、水、火、土之兆以示人,故爲長。筮以末數七八九六之策以示人,故爲短。又筮之畫卦,從下而始,故以下爲內,上爲外。凡筮者,先爲其內,後爲其外,內卦爲己身,外卦爲他人。又《集韻》以制切,音曳。楪蓍占也。又山名。《前漢·地理志註》南陽郡宛縣南有北筮山。又書名。《前漢·藝文志》縱橫家有《國筮子》十七篇,蓍龜家有《大筮衍易》二十八卷。又《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註》郭璞云:豐隆,筮師,御雲。《歸藏》云豐隆筮雲氣而告之,則雲師也。
考證:〔《廣韻》龜曰卜,蓍曰筮,巫威作筮。〕謹照原文巫威改巫咸。〔《前漢·藝文志》蓍龜家有大筮衍易二十八篇。〕謹按原書係二十八卷,篇改卷。

43 七:
筯:《玉篇》直據切《類篇》遲據切《正韻》治據切,𠀤音住。匙筯,與箸同。《廣東新語》蛋人謂筯曰梯。又蟲名。《神異經》南海有水蟲,名曰筯,𧉻蛤之類也。其小蟹大如楡莢,筯開甲食,則蟹亦出食。筯合甲,蟹亦還入。爲筯取食以終始,生死不相離。

44 七:
𥭟:《玉篇》《類篇》𠀤蘇禾切。《海篇》音梭。《類篇》織具,所以行緯也。

45 七:
𥭠:《集韻》訛胡切,音吾。竹名。《吳筠·竹賦》篻簩筋𥲑,射筒箖箊,𥴕𥭠箛箠之肅矗。《集韻》同𥲐。

46 七:
筰:《廣韻》在各切《集韻》《韻會》《正韻》疾各切,𠀤音昨。竹索也。西南𡗝尋之以渡水,故因號邛筰。今益州有之。《說文》筊也。《釋名》引舟者曰筰。筰,作也。作,起也,引舟使動行也。《漢·鼓吹曲》靑絲爲君筰。又國名。《史記·西南𡗝傳》自越嶲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徙、筰都最大。《註》徙、筰,二國名。《括地志》筰州本西蜀徼外。《華陽國志》雅州邛郲山,本名邛筰山,故邛人、筰人界。又《集韻》《正韻》𠀤側革切,音責。迫也。《周禮·春官》侈聲筰。《註》謂中央約也。鐘口寬,則聲迫筰而出去疾也。《篇海》亦作笮、𥯭。

47 七:
䇾:《廣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𠀤音言。管長一尺四寸。《廣韻》大簫也。又省作言。《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疏》李巡曰:大簫聲大者言言也。

48 七:
筱:《集韻》先了切,音小。《說文》箭屬,小竹也。或作篠。

49 七:
筲:《廣韻》《正韻》所交切《集韻》師交切,𠀤音梢。斗筲,竹器。《儀禮·旣夕禮》筲三:黍、稷、麥。《註》筲,畚種類也,其容蓋與簋同。《揚子·方言》𥰠,南楚謂之筲。又《類篇》陳留謂飯帚曰筲。一曰飯器,容五升。一曰宋、魏謂筯筩爲筲,與䈰同。又《集韻》色角切,音朔。義同。

50 七:
筳:《廣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𠀤音庭。《說文》繀絲管也。《正字通》繀,著絲於莩車也。今紡絲銓曰筳子。又小竹。《東方朔·答客難》以蠡測海,以筳撞鐘。又楚人結草折竹卜曰筳篿。《屈原·離騷》索藑茅以筳篿兮。《註》筳,小折竹也。《文選註》筳,竹算。又《玉篇》籠也。又《集韻》湯丁切,音㕔。《揚子·方言》緪、筳,急也。又《集韻》待鼎切,音挺。屋梁也。

51 七:
筴:《廣韻》楚革切《集韻》測格切《正韻》恥格切,𠀤音策。卜筮筴也。《禮·曲禮》龜爲卜,筴爲筮。《儀禮·士冠禮》筮人執筴。《莊子·人閒世》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註》鼓筴,揲蓍也。又與策同,謀也。《史記·張耳陳餘傳》二人聞諸將爲陳王徇地,多以讒毀得罪,怨陳王不用其筴。又𥳑筴。《魯語》臧文仲聞柳下季之言,使書以爲三筴。《註》筴,𥳑書也。《莊子·騈拇篇》挾筴讀書。《管子·海王篇》海王之國,謹正鹽筴。又與𠕁同。《前漢·趙充國傳》全師保勝之𠕁。又《張協·七命》勒洪伐于全𠕁。又《廣韻》《正韻》古協切《集韻》《韻會》吉協切,𠀤音頰。箸也。又夾舉也。《韓愈·曹成王𥓓》筴漢陽。又《廣韻》古洽切。《集韻》《韻會》訖洽切,𠀤音夾。鍼箭具。又與柵同。《莊子·達生篇》祝宗人元端以臨牢筴。《註》牢,豕室。筴,木欄。同柵。又叶音尺。《潘尼·懷退賦》何時願之多違,奄就羈以服役。因吳坂之峻阻,畏鹽車之嚴筴。

52 七:
筵:《廣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𠀤音延。《說文》竹席也。《周禮·春官》司几筵下士二人。《註》筵亦席也。鋪陳曰筵,藉之曰席。筵鋪于下,席鋪于上,所以爲位也。《釋名》筵,衍也。舒而平之,衍衍然也。《·小雅》賔之初筵。《箋》筵,席也。《正字通》經筵,王者講讀之處。

53 七:
𥭡:《集韻》職吏切,音志。竹名。

54 七:
𥭢:《集韻》傍丁切,音竮。舟車篷。

55 七:
𥭣:《玉篇》古文良字。註詳艮部一畫。

56 七:
𥭤:《字彙補》與䈽同。

57 七:
𥭥:《字彙補》丑中切,音冲。同茧,草名。

58 七:
𥭦:《集韻》魚斤切,音銀。大篪也。同䇵。
考證:〔大箎也。〕謹照原文箎改篪。

59 七:
𥭧:《集韻》乃結切,音涅。《爾雅·釋樂》管中者謂之篞。或省作𥭧。互詳十畫篞字註。

60 七:
𥭨:《字彙補》古緩切,音管。與筦同。詳筦字註。

61 七:
𥭩:《字彙補》音未詳。見《穆天子傳》。

62 七:
𥭪:《篇海類編》先鳥切《海篇》音小。細竹也。
《字彙補》韻鑰,音義與篠同。

63 七:
𥭫:《字彙補》亡蓖切,音謎。篾也。

64 七:
𥭬:《字彙補》扶微切,音肥。竹名。

65 七:
𥭭:《玉篇》七和切《集韻》村戈切,𠀤音遳。《字彙補》七和切,音㛗。竹也。

66 七:
𥭮:《玉篇》莫耕切《集韻》眉耕切,𠀤音萌。竹名。或作䈍。又《集韻》俱𣱵切,音憬。義同。𣱵,同永。

67 七:
𥭯:《字彙補》倉何切,音嵯。籠也。○按卽篘字譌文。

68 七:
𥭰:《集韻》張六切,同築。擣也。

69 七:
𥭱:《海篇》音箕。可以取蟣也。同䇫。○按卽䇫字之譌。

URN: ctp:kangxi-zidian/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