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 |
粞:《》先稽切《集韵》先齐切,𠀤音西。《类篇》米碎曰粞。又《》苏来切《集韵》桑才切,𠀤音䰄。又思计切,音细。义𠀤同。 |
| 六: |
粟:〔古文〕𥾄𥸫𥹟𠧼䅇《》相玉切《集韵》《韵会》须玉切《正韵》苏玉切,𠀤音涑。《》嘉谷实也。《韵会小补》粟爲陆种之首,米之有甲者。《·》四百里粟。《周礼·地官》旅师掌聚野之锄粟、屋粟、闲粟。《注》锄粟,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九夫之税粟也。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罚三夫之税粟。闲粟,闲民无职事者所出,一夫之征粟。《尔雅·释草注》秫谓黏粟,与谷相似,米黏。北人用之酿酒,其茎秆似禾而粗大。又地名。《谷梁传·文十年》及苏子盟于女粟。《·》左冯翊属县粟邑。《注》莽曰粟城。《水经注》睢水,又东迳粟县。又水名。《水经注》居庸县故城,魏上谷郡治,有粟水在焉。又官名。《史记·孝景纪》更命治粟内史爲大农。又国名。《北史·魏明帝纪》大延元年八月,粟特国遣使朝贡。又姓。袁绍魏郡太守粟举。又沙谓之粟。《》柜山有英水,中多丹粟。《注》细丹沙如粟也。又《广东新语》连山有八排猺,自称猺丁,曰八百粟。又叶思积切。《韩愈·进学解》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本作𥻆。 |
| 六: |
䊁:《集韵》疏臻切,音莘。《类篇》粥凝也,粉滓也。同籸。 |
| 六: |
粠:《集韵》胡公切,音红。与䉺同。 |
| 六: |
䊂:《集韵》色责切,音𣽤。䊞䊂,坏米也。又《集韵》测革切,音策。《类篇》餠相黏也。《篇海》从朿,与从束者不同。𥹵,chù,坏米。 |
| 六: |
𥹚:《集韵》呼官切,音欢。白米也。 |
| 六: |
䊃:《集韵》蒲昧切,音佩。硏米以糁羹也。 |
| 六: |
粡:《集韵》徒东切,音同。粽也。又《篇海》粗米。 |
| 六: |
𥹛:《扬雄·蜀都赋》崔𥹛交倚。《字汇》音义未详。 |
| 六: |
䊄:《集韵》渠容切,音蛩。精米也。 |
| 六: |
䊅:《集韵》弥幷切,音名。渍米也。 |
| 六: |
粢:《》卽夷切《韵会》将支切《正韵》津私切,𠀤音咨。《类篇》稷也。《尔雅·释草·疏》粢者,稷也。《礼·曲礼》稷曰明粢。《左传·桓六年》洁粢丰盛。《注》黍稷曰粢。又通作齐。《·》明齐溲酒。《注》今文曰明粢。又通作齍。《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六齍之名物。《注》齍读爲粢。六粢谓六谷:黍稷稻粱麦苽。又《集韵》才资切,音茨。《》稻餠,与糍同。《·》食则粢粝。《注》粢,稻餠也。味类籺米,不碎。《扬子·方言》饵谓之餻,或谓之粢。又《集韵》才诣切,音剂。酒也。《礼·礼运》粢醍在堂。通作齐。《》本作𪗉,或作秶。今文从米作粢。 考证:〔《》本作斋。〕谨按说文𪗉从齐从禾,今改𪗉。 |
| 六: |
𥹜:《》古肴切《集韵》居肴切,𠀤音交。𥹜𥺝,米粉餠。 |
| 六: |
𥹝:《集韵》式亮切,音饷。馈也,饁也。义同饷。 |
| 六: |
粣:《集韵》色责切,音䊂。糁也。又粽也。《南史·虞悰传》作扁米粣。又《齐书·宣孝后传》荐茗𥹤炙鱼。又测革切,音策。义同。 |
| 六: |
粤:《》《集韵》《韵会》𠀤王伐切,音越。《·》粤,曰也。《注》语辞发端。《》审愼之词。《徐曰》凡言粤者,皆在事端句首,未便言之,驻其言以审思之。书召诰,粤三日丁巳是也。心中暗数其日数,然后言之,其声气舒亏,故从亏会意。又《·》于也。《注》语之韵绝叹辞也。又与曰通。《·》曰若稽古帝尧。又与越通。《·》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又地名。《·》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又《地理志》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又厚也。《·》天爲粤宛,草木养长。《注》天爲厚顺,不逆时气也。《》粤,从亏从宷。 |
| 六: |
䊆:《》其九切《集韵》《韵会》巨九切,𠀤音臼。《》舂糗也。又与糗同。《》熬米麦也。又《篇海》乾饭屑。又《集韵》于九切,忧上声。义同。 |
| 六: |
𥹞:《集韵》以制切,音曳。《海篇》白𥹞,稻名。 |
| 六: |
粥:《》《集韵》《韵会》《正韵》𠀤之六切,音祝。糜也。《》粥濯于糜,粥粥然也。《礼·月令》仲秋行糜粥飮食。《风土记》天正日南,黄钟践长,是日始牙动,爲饘粥以养幼。《南越志》卢陵城中有井,半靑半黄,黄者甜滑,宜作粥,色如金,似灰汁,甚芬馨。又豆粥。《后汉·冯异传》光武至饶阳芜蒌亭,异上豆粥。《晋书·石崇传》崇爲客作豆粥,咄嗟便办。又茗粥。《茶录》吴人采茶煑之,名茗粥。又楡粥。《唐书·阳城传》隐中条山,岁饥,屑楡爲粥。又天有粥㕑。《天文集要》玉井主粥㕑。又凉州以粥爲罗闍。《异物志》高昌僻土,有异于华,寒服冷水,暑啜罗闍。又《》本作鬻。今俗作粥。《·》吏廪当受鬻者,或以陈粟。《注》鬻与粥同。师古曰:黄帝始烹谷爲粥,周谓之饘,宋、衞谓之餰。又姓。鬻熊,周文王时人,省作粥。楚有粥权,卽熊后。又粥粥,𤰞谦貌。《礼·儒行》粥粥若无能也。《疏》粥粥,柔弱专愚之貌。《注》亦作羊六反。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余六切,音育。《·》粥粥音送。《注》粥粥,敬惧貌。师古曰:粥,弋六反。又北狄名。《史记·五帝纪》黄帝北遂荤粥。《注》粥,音育。又卖也。《礼·王制》田里不粥。《·》鲁之粥牛马者不豫贾。又《韵会小补》靡爲切。䭈也。通作靡。又叶职律切,音𠭴。《苏辙·锺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闲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粥。 |
| 六: |
粦:注解:《》力刃切《韵会》良忍切,𠀤音吝。《》鬼火也。兵死及马牛之血爲粦。《博物志》战鬭死亡之处有人马血,积年爲粦,著地入草木,如霜露不可见。有触者,著人体便有光,拂拭卽散无数。又《韵会》或作磷。《淮南子·𣲆论训》久血爲磷。又《陈思王·萤火论》或谓之磷。《诗·豳风·熠耀宵行·传》磷也。磷,萤火也。《陆佃云》磷火之微名,故此两者通谓之磷。《集韵》或作䗲。又《韵会小补》离眞切,音邻。又里忍切,音嶙。义𠀤同。《》本作㷠。 |
| 六: |
𥹟:《字汇补》古文粟字。注详本画。 |
| 六: |
𥹠:《字汇补》徒蓝切,音谈。黏也。《海篇》今作䊏。 |
| 六: |
𥹡:《集韵》忍与切,音汝。蜜饵,与籹同。又碾与切,音女。义同。 |
| 六: |
𥹢:《集韵》闻古作𥹢。注详耳部八画。○按《正字通》作䎹。互详耳部七画注。 |
| 六: |
𥹣:《集韵》桑葛切,音躠。糁也。《齐民要术》时时𥹣之。 |
| 六: |
妆:《字汇补》侧羊切,音庄。粉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