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五》

電子圖書館
1 五:
紨:《廣韻》《集韻》𠀤芳無切,音敷。《說文》布也。一曰粗紬。《博雅》綐紬也。《玉篇》績也,續也,亦緟也。《類篇》大絲曰紨。又人名。《前漢·武五子傳》長孫女羅紨。又《集韻》馮無切,音扶。義同。又《集韻》符遇切,音附。繩也。或作縛。

2 五:
䋈:《集韻》女居切,音袽。《說文》絜縕也。一曰敝䋈。《》曰:需有衣䋈。○按今《》作袽。又《廣雅》䋈,塞也。又《廣韻》奴下切《集韻》女下切,𠀤音䏧。《玉篇》䋾䋈,相著貌。

3 五:
𥿃:《集韻》女加切,音挐。《類篇》絲棼也。或从如作絮,或从奓作䋾。

4 五:
𥿄:《廣韻》都奚切《集韻》都黎切,𠀤音低。《說文》絲滓也。○按《說文》𥿄从糸氐聲,紙从糸氏聲。今俗書紙作𥿄,非。

5 五:
䋉:《廣韻》《集韻》𠀤古穴切,音玦。《說文》縷一枚也。又《玉篇》褮也。亦作袕。又《集韻》胡決切,音穴。弋質切,音逸。食律切,音術。允律切,音聿。義𠀤同。又《集韻》古穴切,音玦。縷也。或作䊽、繘。義𠀤同。

6 五:
𥿅:𥾩字之譌。《篇海》𥿅俗誤作𥾩。○按《廣韻》作𥾩。《篇海》之說非,从《廣韻》爲正。

7 五:
䋊:《廣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𠀤音征。《說文》乗輿馬飾也。

8 五:
紩:〔古文〕鉄《廣韻》直一切《集韻》《正韻》直質切,𠀤音秩。《說文》縫也。《玉篇》古文納也。索也。《急就篇註》納刺謂之紩。又《集韻》敕栗切,音抶。義同。

9 五:
𥿆:《廣韻》疾資切《集韻》才資切,𠀤音茨。《博雅》補也。又《廣韻》似兹切《集韻》詳兹切,𠀤音詞。義同。

10 五:
紪:《集韻》此禮切,音泚。緀或从此作紪。帛文也。

11 五:
紫:《廣韻》將此切《集韻》蔣氏切,𠀤音呰。《說文》帛靑赤色。《釋名》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郉昺疏》紫,北方閒色。《又》惡紫之奪朱也。《何晏註》紫,閒色之好者。又水名。《史記·司馬相如傳》紫淵在其北。《註》文穎曰:西河穀羅縣有紫澤,其水紫色。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又同孳。《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註》紫,與孳同。柔弱之貌。
考證:〔《釋名》紫,疵也,非正色。正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謹照原文正色之疵改五色之疵。〔又同絮。《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註》紫,與絮同。〕謹照原文兩絮字𠀤改孳。

12 五:
紬:《廣韻》直由切《集韻》《韻會》陳留切,𠀤音儔。《說文》大絲繒也。《急就篇註》抽引麤繭緒,紡而織之曰紬。又《集韻》丑鳩切,音抽。《釋名》紬,抽也。絲端出細緒也。又謂之經。《史記·歷書》紬績日分。《註》紬績者,如女工紬緝之。又《史記·太史公自序》紬史記金匱石室之書。《註》紬,謂綴集之也。又《前漢·谷永傳》燕見紬繹。《註》師古曰:紬,讀曰抽。紬繹者,引其端緒也。又《宋玉·高唐賦》紬大絃而雅聲流。《註》紬,引也。又《集韻》直祐切,音宙。《博雅》業也。《類篇》𦂈或作紬。又《集韻》似救切,音岫。《類篇》緒也。

13 五:
䋋:《集韻》眉貧切,音民。罠或从糸作䋋。釣也。又兔彘罟。

14 五:
紭:《廣韻》戸萌切《集韻》乎萌切,𠀤音宏。《說文》紘或从弘作紭。《廣韻》紭網。《前漢·揚雄傳》遙噱虖紭中。《註》師古曰:紭,古紘字。又《博雅》紭,係也。○按《集韻》作紭。弘爲宋廟諱,弘皆書作𢎪。紭字从糹从𢎪。

15 五:
紮:《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側八切,音札。纏弓弝也。《類篇》纏束也。

16 五:
𥿇:《廣韻》所葅切《集韻》山於切,𠀤音疏。《玉篇》亦疏字。《廣韻》繼入也。又《廣韻》羌舉切,音去。《類篇》條陳也。又《集韻》所據切,音捒。義同疏。

17 五:
累:《廣韻》力追切《集韻》倫追切,𠀤音欙。《玉篇》同纍。《孟子》係累其子弟。《趙註》係累猶縛結也。《戰國策》係累吾民。《註》累、纍同。又《禮·月令》乃合累牛騰馬,遊牝于牧。《註》累、騰皆乗匹之名。《集韻》𤜖,或作累。求子牛。又《廣韻》力委切《集韻》魯水切《正韻》魯猥切,𠀤音壘。《類篇》絫,或作累。詳絫字註。又《廣韻》良僞切《集韻》力僞切,𠀤纍去聲。緣坐也。《·旅獒》終累大德。《左傳·隱十三年》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公羊傳·桓二年》及者何累也。又力果切,音倮。《禮·曲禮》爲大夫累之。《註》累,倮也。又《集韻》力涉切,音獵。地名。鉅鹿下曲陽縣西南有肥累城。

18 五:
細:《廣韻》蘇計切《集韻》《正韻》思計切,𠀤音壻。《說文》作𥿳。微也。《類篇》隷作細。《玉篇》小也。《·旅獒》不矜細行。《註》輕忽小物。《左傳·襄二十九年》其細已甚。《註》譏其煩碎。又《北史·源思禮傳》何必大子細也。

19 五:
紱:《廣韻》《集韻》《韻會》𠀤分勿切,音弗。《博雅》綬也。《易·困卦》朱紱方來。《莊子·逍遙遊註》便謂足以纓紱其心矣。《釋文》紱,或作紼。《韻會》韍,通作黻。又作紱。又《韻補》叶方味切。《張衡·西京賦》降尊就𤰞,懷璽藏紱。更旋閭閻,周觀郊遂。

20 五:
𥿈:《韻補》紱又作𥿈。

21 五:
紲:《廣韻》《集韻》《韻會》𠀤私列切,音薛。《說文》系也。或从枼作緤。《玉篇》馬韁也。凡繫縲牛馬皆曰紲。又《·鄘風》蒙彼縐絺,是紲袢也。《疏》紲袢者,去熱之名。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恆角而達,辟如終紲,非弓之利也。《註》紲,弓䪐。又《前漢·揚雄傳》亶觀夫票禽之紲隃。《註》師古曰:紲與跇同。《廣韻》紲亦作絏。俗作靾。

22 五:
紳:《廣韻》失人切《集韻》《正韻》升人切,𠀤音申。《說文》大帶也。《禮·內則》冠緌纓端,韠紳縉笏。《註》紳,大帶,所以自紳約也。《論語》子張書諸紳。《疏》以帶束腰,垂其餘以爲飾,謂之紳。又《博雅》紳,束也。又《韻補》叶尸連切《韓愈·謝自然詩》奈何不自信,反欲從物遷。感傷遂成詠,昧者宜書紳。

23 五:
𥿉:《集韻》莫葛切,音末。袜或从糸作𥿉,所以束衣也。又《集韻》勿發切,音韤。《類篇》足衣也。《後漢·禮儀志》絳袴𥿉。《淮南子·說林訓》鈞之縞也。一端以爲冠,一端以爲𥿉。冠則戴致之,𥿉則𨃨履之。

24 五:
䋌:同堅。《釋名》絹,䋌也,其絲䋌厚而疏也。○按《玉篇》古千、古兩二切。引《成公四年》鄭伯䋌卒。《公羊傳》作鄭伯堅。疏云:《左氏》作堅字,《穀梁傳》作賢字。今定本亦作堅字。《類篇》䌑音堅。亦作䋗。䋌卽䋗字也。
考證:〔按玉篇古于古兩二切。〕謹照原文古于改古千。

25 五:
紴:《廣韻》博禾切《集韻》逋禾切,𠀤音波。《說文》絛屬。又《集韻》匹靡切,音帔。《玉篇》水紴錦文也。又《集韻》平義切,音被。《類篇》裝束貌。

26 五:
𥿊:《集韻》充夜切,音䞣。以繩維持也。

27 五:
紵:〔古文〕𦂂《廣韻》直呂切《集韻》《韻會》丈呂切,𠀤音宁。《說文》檾屬。細者爲絟,粗者爲紵。《急就篇註》紵,織紵爲布,及疏之屬也。《·禹貢》厥貢漆枲絺紵。《·陳風》可以漚紵。《陸璣疏》紵,亦麻也。《周禮·天官·典枲》掌布緦縷紵之麻草之物。《註》白而細疏曰紵。《左傳·襄二十九年》子產獻紵衣焉。《註》鄭地貴紵。《史記·司馬相如傳》揄紵縞。《註》紵,織紵也。又《集韻》展呂切,音貯。義同。
考證:〔《集韻》《韻會》文呂切,𠀤音宁。〕謹照原文文呂切改丈呂切。

28 五:
紶:《集韻》口舉切,音去。《類篇》緒也。又《玉篇》去魚切。繼也,束也。又與蜐通。《荀子·王制篇》東海則有紫紶魚鹽焉。《註》紶,當爲蜐也。

29 五:
𥿋:《玉篇》同䋣。《說文》䋣或从𢍍作𦃍。𢍍,籀文弁。

30 五:
䋍:《集韻》於何切,音阿。《類篇》䋪或省作䋍。《博雅》䋍、縞,練也。

31 五:
䋎:《廣韻》《集韻》𠀤同綻。

32 五:
䋏:《廣韻》《集韻》𠀤同𦁎。又《集韻》仕下切,音柞。《類篇》繒紕貌。

33 五:
紷:《廣韻》《集韻》𠀤郞丁切,音靈。《玉篇》綼絲繐。《廣韻》綼絲一百升。又絮名。《類篇》䌟絮。一曰絲細湅爲紷,布細湅爲繐也。

34 五:
紸:《篇海》之戍切,音注。《荀子·禮論》紸纊聽息之時。《註》紸,續曰注。

35 五:
紹:〔古文〕綤《廣韻》《集韻》《韻會》𠀤市沼切,音佋。《說文》繼也。一曰紹,緊糾也。《·盤庚》紹復先王之大業。《·大雅》弗念厥紹。《禮·樂記》韶繼也。《註》舜樂名也。言舜能繼紹堯之德。又《禮·聘儀》介紹而傳命。又士爲紹𢷤。《疏》謂繼續承𢷤。《戰國策》請爲紹介。《註》相佐助也。又姓。《廣韻》出《姓苑》。又《集韻》蚩招切,音弨。緩也。引《》:匪紹匪游。鄭康成讀。
考證:〔《禮·樂記》紹者,繼也〕謹照原文改韶繼也。

36 五:
紺:《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暗切,音贛。《說文》帛深靑揚赤色。《博雅》蒼靑也。《釋名》紺,含也,靑而含赤色也。《論語》君子不以紺緅飾。《何晏註》紺,齊服盛色。《郉昺疏》紺,元色。

37 五:
紻:《廣韻》於兩切《集韻》倚兩切,𠀤音鞅。《說文》纓卷也。又《集韻》於良切,音央。《類篇》纓謂之紻。

38 五:
紼:《廣韻》《集韻》《韻會》𠀤分勿切,音弗。《說文》亂糸也。又《爾雅·釋水》紼,繂也。《·小雅》紼纚維之。《傳》紼,縳也。又《禮·曲禮》助葬必執紼。《註》引棺索也。《釋名》從前引之曰紼。紼,發也,發車使前。又與紱通。《前漢·丙吉傳》上將使人加紼而封之。《註》師古曰:紼,繫印之組也。又與芾通。《白虎通》紼者,蔽也,行以蔽前。天子朱紼,諸侯赤紼。《》云:朱紼斯皇。又云:赤紼在股。○按《》朱紼、赤紼皆作芾也。又《集韻》芳未切,音費。《類篇》縕也。《玉篇》或从茀作𦂓,亦作綍。
考證:〔《·小雅》紼纚維之。《傳》紼,縛也。〕謹照原文縛改縳。

39 五:
䋐:《廣韻》《集韻》《韻會》𠀤王伐切,音越。《說文》采彰也。一曰車馬飾。《玉篇》綵繐也。《急就篇註》䋐,織綵爲之,卽今之織成也。黃氏曰紵布。《類篇》細布也。

40 五:
紽:《廣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𠀤音駝。《類篇》絲數也。《·召南》素絲五紽。《傳》紽,數也。《疏》此言紽數,下言總數,謂紽、總之數有五,非訓紽、總爲數也。

41 五:
紾:《廣韻》章忍切《集韻》《正韻》止忍切,𠀤音軫。《說文》轉也。《淮南子·精神訓》千變萬紾。又戾也。《孟子》是猶或紾其兄之臂。又《正韻》徒典切,音殄。義同。又《廣韻》紾,或作縝,單衣也。又《集韻》上演切,音善。《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註》紾,讀爲抮縳之抮。《疏》紾,謂理麤錯然,不潤澤也。又《廣韻》知演切《集韻》知輦切,𠀤音展。轉繩也。又《集韻》丈善切,音𧾍。義同。又《集韻》他典切,音腆。《類篇》垂絕貌。又《集韻》頸忍切,音緊。緊或作紾。纏絲急也。
考證:〔《淮南子·精神訓》千萬紾。〕謹照原文千字下增變字。〔《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註》紾,讀爲抮縛之抮。〕謹照原文縛改縳。

42 五:
紿:《廣韻》徒亥切《集韻》《韻會》蕩亥切,𠀤音殆。《說文》絲勞卽紿。又《玉篇》疑也,欺也。《穀梁傳·僖元年》惡公子之紿。《註》欺也。《史記·高祖紀》乃紿爲謁曰。《註》詐也。《列子·周𥡆王篇》予昔紿若。又《博雅》纏也,緩也。

43 五:
絀:《廣韻》《集韻》𠀤竹律切,音窋。《說文》縫也。《玉篇》紩也。《史記·趙世家》却冠秫絀。《註》徐廣曰:戰國策作𥝰縫,亦縫紩之別名也。古字多假借,故作秫絀耳。此蓋言其女工箴縷之麤拙也。又《荀子·非相篇》緩急嬴絀。《註》猶言屈伸也。又《集韻》敕律切,音黜。義同。又同黜。《禮·王制》不孝者,君絀以爵。《註》絀,退也。
考證:〔《說文》絳也。〕謹照原文絳改縫。〔《史記·趙世家》却冠秫絀。《註》徐廣曰,戰國作秫縫。〕謹照原文戰國下增策字。

44 五:
絁:《廣韻》商支切《集韻》《韻會》式支切,𠀤音施。《說文徐註》䌳,今俗別作絁,非是。《唐書·食貨志》丁歲,輸綾絁二丈。又《廣韻》叱支切,音眵。義同。

45 五:
終:〔古文〕𣊂𤽘𣧩𠔾𡦿𢍐𣈩𤽬夊《廣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𠀤音螽。《說文》絿絲也。又《玉篇》極也,窮也。《集韻》一曰盡也。《易·繫辭》《》之爲書也,原始要終。《·仲虺之誥》愼厥終,惟其始。《·大雅》高朗令終。又《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又《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疏》歸其餘,分置于終末。言於終末乃置閏也。又《左傳·襄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又《爾雅·釋天》月在壬曰終。又《前漢·𠛬法志》地方一里爲井,井十爲通,通十爲成,成方十里,成十爲終。又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終葵氏。《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終黎氏。《前漢·終軍傳》終軍,字子雲,濟南人也。又《韻補》叶諸仍切。《周易·坤·文言》以終叶成。又《韻補》叶諸良切。《陳琳·迷迭香賦》竭歡慶於夙夜兮,雖幽翳而彌彰。事罔隆而不殺兮,亦無始而不終。

46 五:
絃:《廣韻》《正韻》胡田切《集韻》《韻會》胡千切,𠀤音賢。《五經文字》琴瑟弦。亦用弦字作絃者,非。○按經典弦通作絃。《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論語》聞絃歌之聲。又《廣韻》許縣切《集韻》翾縣切《正韻》翾眩切,𠀤音絢。《博雅》繩素也。今人以爲呼煙切,失之矣。凡弓弩琴瑟弦,皆从弓。

47 五:
組:《廣韻》則古切《集韻》總古切《正韻》總五切,𠀤音祖。《說文》綬屬。其小者以爲冕纓。《·禹貢》厥篚𤣥纁璣組。《傳》組,綬類。《周禮·天官·典絲》凡祭祀,共黼畫組就之物。《疏》組就者,謂以組爲冕旒之就。又《·邶風》執轡如組。《註》組,織組也。又《·鄘風》素絲組之。《箋》素絲者,以爲縷,以縫紕旌旗之旒縿,或以維持之。又《儀禮·士喪禮》著組繫。《註》組繫,可爲結也。又《儀禮·士喪禮》鬠用組。《註》用組,組束髮也。又《禮·內則》織紝組紃。《疏》組紃,俱爲絛。薄闊爲組,似繩者爲紃。又《左傳·襄三年》使鄧廖帥組甲三百。《註》組甲,漆甲成組文。《疏》組甲,以組綴甲,車士服之。又《集韻》千余切,音疽。邑名。在海中。

48 五:
絅:《廣韻》古螢切《集韻》《正韻》涓熒切,𠀤音扃。《說文》急引也。又《集韻》欽熒切,音坰。義同。又《集韻》戸茗切,音迥。《韻會》犬迥切,音褧。襌衣也。《禮·玉藻》襌爲絅。《註》有衣裳而無裏。又《中庸》衣錦尚絅。《釋文》絅,本又作𦅐。《》作褧。又《集韻》口定切,音烓。義同。

49 五:
絆:《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慢切,音半。《說文》馬縶也。《玉篇》羈絆也。《增韻》繫足曰絆,絡首曰羈。《前漢·班固敘傳》今吾子已貫仁義之羈絆。又《韻補》叶彼巷切。《揚雄·交州牧箴》爰自開闢,不羈不絆。周公攝祚,白雄是獻。《廣韻》絆,同靽。

50 五:
絇:《廣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正韻》權俱切,𠀤音劬。《說文》纑繩絇也。《玉篇》履頭飾也。《周禮·天官·屨人註》舄屨有絇有繶有純者,飾也。《儀禮·士冠禮》靑絇繶純。《註》絇之言拘也。以爲行戒,狀如刀衣,鼻在屨頭。《爾雅·釋器》絇謂之救。《註》救絲以爲絇。或曰亦罥名。《疏》絇,屨頭飾。亦罥罟之別名也。又《廣韻》九遇切《集韻》俱遇切,𠀤音屨。義同。

51 五:
絈:《集韻》莫白切,音陌。《玉篇》紛絈。《類篇》㒾𠕦謂之帹帞。或作絈。

52 五:
絉:《玉篇》食聿切。繩也。

53 五:
𥿌:《玉篇》於孝切。亦作袎。

54 五:
𥿍:《集韻》攻乎切,音孤。𥿍縷,草名。

55 五:
𥿎:《集韻》委遠切,音宛。《類篇》綩,或省作𥿎。詳綩字註。又《集韻》於袁切,音鴛。《類篇》繙𥿎,亂也。

56 五:
𥿏:《集韻》紼或書作𥿏。詳紼字註。

57 五:
𥿐:《字彙補》與陶同。註詳阜部七畫。

58 五:
絊:《篇韻》音最。鮮潔也。

59 五:
𥿑:《字彙補》姑還切,音關。○按《正字通》綸字註:綸巾,俗作𥿑。楊升菴曰:𥿑巾,世誤作綸。未知孰是,存考。

60 五:
䋑:《篇海》音丙。又音列。結也。

61 五:
𥿒:《字彙補》姑等切,音耿。○按卽䋁字之譌。

62 五:
䋒:《字彙補》紓字之譌。

63 五:
𥿓:《字彙補》音義與紀同。○按卽紀字之譌。

64 五:
䋓:《字彙補》與縐同。衣不申也。亦縠子名。

URN: ctp:kangxi-zidian/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