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七》 | Library Resources |
1 | 七: | 絸:《集韻》繭古作絸。《說文》古文繭从糸。註見十三畫。 |
2 | 七: | 𦀒:《廣韻》况于切《集韻》匈于切,𠀤音訏。《玉篇》殷冠名。《五經文字》𦀒同冔。 |
3 | 七: | 䋟:《廣韻》《集韻》𠀤渠記切,音忌。《博雅》鉥䋟,鍼也。《廣韻》連針。《類篇》一曰秤綍。 |
4 | 七: | 𦀓:《廣韻》疾陵切《集韻》慈陵切,𠀤音繒。《說文》籀文繒,从宰省。揚雄以爲《漢律》祠宗廟丹書告。 |
5 | 七: |
絹:《廣韻》《正韻》吉掾切《集韻》《韻會》規掾切,𠀤音狷。《說文》繒如麥䅌。《博雅》䋷𦇎鮮支縠絹也。《釋名》絹,䋌也,其絲䋌厚而疏也。《廣韻》縑也。又《集韻》古泫切,音犬。罥,或作絹。《周禮·秋官·冥氏註》弧張罿罦之屬,所以扃絹禽獸。又《翨氏註》置其所食之物于絹中,鳥來,下則掎其足。又《集韻》熒絹切,音炫。射侯綱紐。 考證:〔《博雅》繁繐鮮支縠絹也。〕謹照原文繁改䋷。繐改𦇎。 |
6 | 七: | 絺:《廣韻》丑飢切《集韻》抽遲切,𠀤音郗。《說文》細葛也。《書·益稷》黼黻絺繡。《傳》葛之精者曰絺。《詩·周南》爲絺爲綌。《疏》煮葛以爲絺綌。《禮·曲禮》爲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疏》細葛爲巾。又《正韻》抽知切,音摛。義同。又地名。《左傳·隱十一年註》絺在野王縣西南。又姓。《姓氏急就篇》周有絺邑。以邑爲氏。晉智伯臣有絺疵。又《集韻》展几切。黹或作絺。 |
7 | 七: | 絻:《廣韻》亾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𠀤音問。《玉篇》喪服。或作免。《儀禮·士喪禮》衆主人免于房。《註》今文免皆作絻。《左傳·哀二年》使大子絻。《註》絻,始發喪之服。又弔所執紼也。《公羊傳·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註》弔所執紼曰絻。又《集韻》美辨切,音免。冕或作絻。《史記·禮書》郊之麻絻。《註》絻,亦作冕。《荀子·正名篇》乗軒戴冕。《註》絻,與冕同。又《集韻》無販切,音萬。𦂔,省作絻。引舟繂。又《廣韻》母官切《集韻》謨官切,𠀤音瞞。連也。 |
8 | 七: | 絼:《集韻》丈忍切,音朕。《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置其絼。《註》鄭司農云:絼,著牛鼻繩,所以牽牛者。今時謂之雉,與古者名同。鄭康成云:絼字當以豸爲聲。《釋文》亦作紖。 |
9 | 七: | 絽:《集韻》兩舉切,音呂。《博雅》絣也。《玉篇》絽䌎,紩衣也。 |
10 | 七: | 絾:《玉篇》市征切。織絾也。 |
11 | 七: | 𦀔:《集韻》滂丁切,音俜。吳人數絮。 |
12 | 七: | 絿:《廣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𠀤音求。《說文》急也。《詩·商頌》不競不絿。《傳》絿,急也。又《博雅》求也。《廣韻》同䊵。又《集韻》渠幽切,音糾。義同。又《禮·王制》周人養國老于東膠。《釋文》膠,或作絿。 |
13 | 七: | 𦀕:《篇海》於業切,醃入聲。臭衣。 |
14 | 七: | 𦀖:《廣韻》居輒切《集韻》戟葉切,𠀤音鵖。𦀖䌜,補縫也。又《集韻》訖業切,音劫。義同。 |
15 | 七: | 綀:《廣韻》所葅切《集韻》山於切,𠀤音蔬。《說文·新附字》布屬。《玉篇》紡麤絲。《廣韻》綀葛。《類篇》綌屬。後漢禰衡著綀巾。○按《後漢書·禰衡傳》作疎巾。《隋書·姚察傳》:門生送南布花綀。《桂海虞衡志》:綀子出兩江州洞,似苧,織有花,曰花綀。 |
16 | 七: | 䋠:《集韻》補或作䋠。詳補字註。 |
17 | 七: | 𦀗:《集韻》織或作𦀗。詳織字註。 |
18 | 七: | 綁:《字彙》補曠切,榜上聲。古無此字。今俗作綁笞之字。 |
19 | 七: | 綂:《正字通》俗統字。 |
20 | 七: | 綃:《廣韻》相邀切《集韻》思邀切,𠀤音宵。《說文》生絲也。《玉篇》素也,緯也。《急就篇註》綃,生白繒,似縑而疏者。一名鮮支。《禮·玉藻》𤣥綃衣以爲裼。《註》綃,綺屬也。《左思·吳都賦》泉室潛織而卷綃。《註》鮫人從水中出,曾寄食人家,積日賣綃。綃者,竹孚兪也。亦作宵。《儀禮·士昏禮》姆纚筓宵衣在其右。《註》宵,讀如詩素衣朱綃之綃。◎按《詩·唐風》素衣朱繡,箋云:繡當爲綃。《韻補》云:當讀如肖。又《集韻》所交切,音梢。《後漢·向栩傳》著絳綃頭。《釋名》綃頭,綃鈔也。鈔髮使上也。又《木華·海賦》維長綃。《註》綃,今之帆維也。以長木爲之,所以挂帆。 |
21 | 七: | 綄:《廣韻》《集韻》《韻會》𠀤胡官切,音桓。《玉篇》𠋫風五兩也。又《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𠀤音緩。《博雅》纏也。又《集韻》烏患切。綰或作綄。 |
22 | 七: | 䋡:《集韻》紓或作䋡。通作舒。詳紓字註。 |
23 | 七: | 綅:《廣韻》《正韻》七林切《集韻》《韻會》千尋切,𠀤音侵。《說文》作𦃌,絳綫。《詩·魯頌》貝胄朱綅。《傳》以朱綅綴之。《疏》謂以朱綫連綴甲也。又《廣韻》子心切《集韻》咨林切,𠀤音祲。義同。又《廣韻》息廉切《集韻》思廉切,𠀤音暹。白經黑緯。同𦃌。 |
24 | 七: | 綆:〔古文〕䋁《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杏切,音梗。《說文》汲井綆也。《揚子·方言》繘,自關而東,周洛韓魏之間謂之綆。《莊子·至樂篇》綆短不可汲深。《玉篇》亦作䋁。又《集韻》必郢切,音餠。《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眡其綆,欲其蚤之正也。《註》綆,讀爲餠,輪箄也。又《集韻》補滿切,音䬳。義同。 |
25 | 七: | 綇:《集韻》息酉切,音滫。《玉篇》絆前兩足也。《類篇》𦄼或從酉作綇。 |
26 | 七: | 綈:《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𠀤音題。《說文》厚繒。《釋名》似𧋘蟲之色,綠而澤。《急就篇註》綈,今謂之平紬。《史記·范睢傳》取一綈袍以賜之。《註》索隱曰:今之絁也。正義曰:今之麄袍。《前漢·文帝紀》身衣弋綈。 |
27 | 七: | 𦀘:《集韻》紕或作𦀘。詳紕字註。又《集韻》邊迷切,音椑。《博雅》幷也。 |
28 | 七: | 綉:《集韻》他𠋫切,音透。吳俗謂綿一片爲綉。○按《正字通》引《泝原》繡俗作綉,非。 |
29 | 七: | 綊:《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𠀤音協。《說文》䋊綊。《玉篇》綖也。 |
30 | 七: | 綋:《篇海》紘譌作綋。 |
31 | 七: | 䋢:《廣韻》方結切《集韻》必結切,𠀤音彆。《說文》作𦆰,扁緒也。《類篇》編繩也。一說弩腰鉤帶,一說御左回曰䋢。又《集韻》必列切,音鼈。義同。 |
32 | 七: | 綌:《廣韻》綺戟切《集韻》《韻會》《正韻》乞逆切,𠀤音𨻶。《說文》麤葛。或从巾作𢂲。《詩·周南》爲絺爲綌。《傳》精曰絺,麤曰綌。《禮·曲禮》爲國君者,華之巾以綌。 |
33 | 七: | 𦀙:《六書正譌》𦀙,从糸囪聲。俗作捴𦁕総,𠀤非。◎按《說文》總从悤聲,不从囱聲。囪,楚江切,悤,倉紅切,从悤乃得聲。《正譌》之說非是。 |
34 | 七: | 綍:《廣韻》《集韻》《韻會》𠀤分勿切,音弗。《玉篇》同紼。《周禮·地官·遂人》及葬,帥而屬六綍。《註》綍,舉棺索也。《禮·雜記》使一介老某相執綍。《又》諸侯執綍五百人。《註》綍、引同耳。廟中曰綍,在途曰引。又《禮·緇衣》王言如綸,其出如綍。《疏》漸大出如綍,綍又大於綸。又《集韻》方未切,音沸。大索也。 |
35 | 七: | 綎:《廣韻》他丁切,音汀。《說文》糸綬也。《廣韻》絲綬帶綎。又《廣韻》特丁切《集韻》唐丁切,𠀤音庭。義同。《玉篇》亦作𦂃。 |
36 | 七: |
綏:〔古文〕夊《廣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正韻》蘇回切,𠀤音雖。《說文》車中把也。《註》徐鍇曰:禮升車必正立執綏,所以安也。《儀禮·士冠禮》壻御婦車授綏。《註》綏,所以引車者。《禮·曲禮》僕人之禮,必授人綏。又《書·禹貢》五百里綏服。《傳》綏,安也。安服王者之政敎。《詩·周南》福履綏之。《傳》安也。又《左傳·文十二年》乃皆出戰交綏。《註》古名退軍爲綏。《疏》《司馬法》將軍死綏。舊說綏,却也。又《荀子·儒效篇》綏綏兮其有文章。《註》安泰之貌。或爲葳蕤之貌。又州名。《廣韻》春秋時白翟所居,秦幷天下爲上郡,後魏廢郡置州,取綏德縣爲名。又《集韻》雙隹切,音榱。毿㲤,毛長貌。一曰狐貌。㲤,或作綏。《詩·衞風》有狐綏綏。《傳》匹行貌。又《集韻》儒佳切,音蕤。緌,或作綏。《詩·大雅》淑旂綏章。《傳》大綏也。《疏》綏者,卽交龍旂竿所建。《禮·王制》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註》綏當爲緌。緌,有虞氏之旌旗也。又《明堂位》夏后氏之綏。《註》綏,讀爲冠蕤之蕤。又《集韻》思累切,音瀡。隋,或作墮。亦作綏。尸所祭肝脊黍稷之屬。《儀禮·士虞禮》不綏祭。《註》事尸之禮,始於綏祭。綏,當爲墮。又《集韻》呼恚切,音毀。義同。又《集韻》吐火切,音妥。《禮·曲禮》執天子之器則上衡,國君則平衡,大夫則綏之。《註》綏,讀曰妥。妥之謂下於心。《又》國君綏視。《註》視國君彌高。妥視,謂視止於袷。又《集韻》通回切,音推。妥,或作綏,安坐也。 考證:〔《說文》車中把也。《註》徐鍇曰,禮升車以正立執綏。〕謹照原註以正立改必正立。〔《儀禮·士冠禮》壻御婦授綏。〕謹照原文婦字下增車字。〔《禮·王制》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左車。〕謹照原文左車改佐車。 |
37 | 七: | 𦀚:《集韻》䋼或作𦀚。詳䋼字註。又《廣韻》同綎。 |
38 | 七: | 綐:《集韻》都外切,音銳。《博雅》紬也。《玉篇》紬細也。《管子·立政篇》𠛬餘戮民,不敢服綐。 |
39 | 七: | 𦀛:《篇海》師加切,音沙。小也。亦作紗。 |
40 | 七: | 綑:《集韻》苦本切,音捆。《玉篇》同裍。《類篇》織也。 |
41 | 七: | 綒:《集韻》芳無切,音敷。《類篇》麤網也。 |
42 | 七: | 經:〔古文〕𤔕坕《唐韻》《廣韻》古靈切《集韻》《韻會》《正韻》堅靈切,𠀤音涇。《說文》織也。《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經,謂經緯。又《易·頤卦》拂經於丘。《註》經猶義也。又《書·酒誥》經德秉哲。《傳》能常德持智。《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註》經者,道之常。又《詩·大雅》經之營之。《傳》經,度之也。又《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註》經,謂爲之里。《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又《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註》經,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又《禮·月令》毋失經紀。《註》謂天文進退度數。又《禮·經解疏》經解者,以其記六藝政敎之得失也。又《左傳·昭二十五年》爲夫婦外內,以經二物。《註》夫治外,婦治內,各治其物。又《論語》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何晏註》經,經死於溝瀆之中。《晉語》雉經於新城廟。《釋名》屈頸閉氣曰雉經,如雉之爲也。又《廣韻》古定切,音徑。經緯也。又織也。又《離騷·王逸註》經,徑也。《釋名》經,徑也。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又《韻補》叶居良切。《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閉門讀書史,淸風窗戸涼。日念子來遊,子豈知我情。別離未爲久,辛苦多所經。情音翔。《五經文字》作𦀰者,訛。 |
43 | 七: | 綔:《集韻》胡故切,音𧅰。《類篇》佩印系。《後漢·輿服志》諸侯王以下,以絝赤絲蕤縢綔,各如其印。○按《類篇》在系部,今倂入。 |
44 | 七: | 綕:《集韻》職吏切,音志。《玉篇》綕,古文織字。註見十二畫。 |
45 | 七: | 𦀜:《篇海》側况切,音壯。入綿。 |
46 | 七: | 䋣:《廣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𠀤音煩。《說文》馬髦飾也。《春秋傳》曰:可以稱旌䋣。《韻會》繁,通作䋣。《玉篇》䋣,亦作𥿋。又《集韻》蒲官切,音槃。義同。又《集韻》蒲波切,音婆。姓也。 |
47 | 七: | 䋤:《集韻》弋灼切,音藥。《說文》作𦆗。白䋤,縞也。《博雅》練也。○按《說文》在𦃃部,今倂入。 |
48 | 七: | 䋥:《玉篇》力支切。文也。 |
49 | 七: | 綖:《廣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𠀤音延。《玉篇》冕前後垂覆也。《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註》綖,冠上覆。《疏》冕以木爲幹,以𤣥布衣其上謂綖。又通作延。《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註》延,冕上覆也。《釋文》《字林》作綖。又《集韻》《韻會》𠀤以淺切,音演。義同。又《集韻》延面切,音衍。義同。又《集韻》私箭切,音線。綫或从延。 |
50 | 七: | 𦀝:《玉篇》口迥切。布名。◎按俗作綗。當依玉篇。 |
51 | 七: | 𦀞:《廣韻》胡官切,音桓。○按《說文》絙作𦀞。詳絙字註。 |
52 | 七: | 𦀟:同紗。《前漢·元帝紀註》輕綺,今之輕𦀟也。 |
53 | 七: | 䋦:《玉篇》附袁切,音煩。亂絲也。○按《玉篇》䋣、䋦二字音同訓異,當兩存之。 |
54 | 七: | 𦀠:《廣韻》《集韻》𠀤力求切,音劉。《玉篇》旗𦀠也。今爲旒。《類篇》旌旗之旓。 |
55 | 七: | 綘:《集韻》縫,或省作綘。詳縫字註。 |
56 | 七: | 𦀡:《玉篇》魚具切。義闕。《篇海》音語,絲也。 |
57 | 七: | 𦀢:《集韻》縼,或省作𦀢。詳縼字註。 |
58 | 七: | 𦀣:《篇韻》音拘。束也。 |
59 | 七: | 𦀤:《集韻》斤於切。義與䋰同。 |
60 | 七: | 𦀥:《篇海》與䋰同。 |
61 | 七: | 𦀦:《字彙補》俗紙字。 |
62 | 七: | 𦀧:《字彙補》與綤同。詳紹字註。 |
URN: ctp:kangxi-zidian/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