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十》

Library Resources
1 十:
𦵡:《唐韵》去公切,音穹。《说文》𦵡藭,香草。亦作芎。详芎字注。

2 十:
䓼:《集韵》莫江切,音尨。《玉篇》草也。又《正韵》辖觉切。《左思·吴都赋》封稀䓼。《注》䓼,狶声。《正字通》与豿同。〇按《广韵》《类篇》有豿无䓼。豿,豕声也。𦳨,譌字。

3 十:
𦵢:《集韵》呼高切,音蒿。拔去田草也。《玉篇》籀文作薅。

4 十:
蒐:《唐韵》所鸠切,音搜。《说文》茅蒐也。《徐曰》今人谓蒐爲地血,食之补血,故从鬼。《周礼·地官》掌染草。《释文》茅蒐,蒨也。《山海经注》蒐,一名茜。又《尔雅·释诂》蒐,聚也。《注》春猎爲蒐。蒐者,以其聚人衆也。《左传·隐五年》春蒐夏苗。《注》蒐,择取不孕者。又隐也。《左传·文十八年》服谗蒐慝。又《穆天子传》巨蒐之人𠮀奴,乃献白鹄之血。
考证:〔《周礼·地官》掌染草。《注》茅蒐,蒨也。〕谨照原文注改释文。

5 十:
䓽:《集韵》《类篇》𠀤居吏切,音记。草名也。

6 十:
䓾:《唐韵》素何切,音娑。䓾蔢,草木盛貌。《集韵》蔢䓾,草根。

7 十:
蒑:《集韵》于斤切,音殷。《类篇》菜名。又《韵会》草色靑也。

8 十:
𦵣:《集韵》胡困切,音溷。《篇海》草名。又《正字通》《葛洪·肘后方》云:中飮食毒,急含白银一宿,银色变靑是蓝药,黄赤是𦵣药,取白花藤同乾蓝实煑水服之,毒卽解。

9 十:
蒒:《唐韵》疏夷切《正韵》申之切,𠀤音师。《玉篇》蒒草。《博物志》海上有草焉,名蒒,其实食之如大麦,七月稔,俗名自然谷,或曰禹馀粮。

10 十:
蒓:《唐韵》常伦切,音纯。水葵也。《集韵》通作莼。

11 十:
莳:《集韵》《韵会》《正韵》𠀤时吏切,音侍。《博雅》立也。《扬子·方言》更也。《注》爲更种也。《晋书·姚苌载纪》苌命其将于一栅孔中莳树一根,以旌战功。或作𦸎、𦱎。又《广韵》市之切,音时。莳萝子。《本草》莳萝生佛誓国,一名慈谋敕,一名小茴香,实如马芹。又音示。义同。

12 十:
𦵤:《集韵》古丸切,音官。《类篇》草名。

13 十:
蒕:《正字通》俗蒀字。

14 十:
𦵥:《正字通》同蔚。

15 十:
蔱:《唐韵》所八切,音杀。《尔雅·释草》莁荑,蔱蘠。又《张衡·南都赋》苏蔱紫姜。《注》蔱,茱萸也。《集韵》同榝。又《唐韵》所介切,音铩。义同。

16 十:
蒖:《唐韵》侧邻切,音眞。《直音》茆也。又《集韵》凫葵也。一曰蓂荚实。

17 十:
𦵦:《集韵》亭历切,音廸。《说文》草旱尽也,诗𦵦𦵦山川。或作𧀝。◎按《·大雅》本作涤涤,《说文》作𦵦,《王应麟·诗考》亦作𦵦。
考证:〔说文作菽。〕谨照上文菽改𦵦。

18 十:
蒗:《唐韵》来宕切,音浪。蒗荡,渠名,在谯郡。

19 十:
𦵧:《唐韵》鲁当切,音郞。𦵧毒,药名。《山海经》大騩之山有草焉,其名曰𦵧,服之不夭,可以爲腹病。又地名。《水经注》石川水又西南径郭𦵧城。《类篇》通作蒗。
考证:〔《山海经》大騩之山有草焉,其名曰𦵧,服之不夭,可以疗腹病。〕谨照原文疗改爲。

20 十:
蒘:《唐韵》汝余切《集韵》女居切,𠀤音挐。《玉篇》草也。《尔雅·释草》蘮蒘,窃衣。《注》似芹,可食,子大如麦,著人衣。又《广韵》女加切,音拏。义同。

21 十:
蒙:《唐韵》莫红切《集韵》谟蓬切,𠀤音蒙。《尔雅·释草》蒙,王女也。《注》女萝别名。又《诗传》唐蒙,菜名。又大蒙,药名。《管子·地员篇》羣药安生,小辛大蒙。又《易疏》蒙者,微昧暗弱之名。《书·洪范传》蒙,隂暗也。又《左传·昭元年》又使围蒙其先君。《注》欺也。又《左传·昭十三年》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幕蒙之。《注》裹也。又《前汉·宣帝纪》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注》冒也。又《·伊训》具训于蒙士。《疏》谓蒙稚,𤰞小之称。又《·秦风》蒙伐有苑。《传》蒙,讨羽也。《笺》画杂羽之文于伐。又县名。《史记·老庄列传》庄子者,蒙人也。《注》地理志,蒙县属梁国。又山名。《·禹贡》蒙羽其艺。《疏》蒙山在泰山蒙隂县西南。《又》蔡蒙旅平。《注》蒙山在蜀郡靑衣县。又水名。《楚辞·天问》出自汤谷,次于蒙汜。《注》暮入西极蒙水之涯也。又门名。《左传·襄二十七年》宋公及诸侯之大夫盟于蒙门之外。《注》宋城门。又姓。《风俗通》东蒙主以蒙山爲氏,秦有将军蒙骜。又《韵会》母总切,音懵。《柳宗元文》鸱夷蒙鸿。《注》二字俱上声。又《韵补》叶莫江切,音尨。《》狐裘蒙茸。徐邈读爲厖。《陈琳·大荒赋》帝告我以至顺兮,重讯我以童蒙。义混合于宣尼兮,理齐归于文王。又莫凤切,音孟。与雺同。《汉书》引《》传:有蜕蒙霿,上下合也。

22 十:
䓿:《正韵》同菡。

23 十:
𦵨:《集韵》无非切,音微。《说文》薇,𦼾文省作𦵨。

24 十:
蒚:《唐韵》郞击切,音雳。《尔雅·释草》蒚,山蒜。又《广韵》下革切,音核。《尔雅·释草》莞,苻蓠。其上,蒚。《玉篇》蒲蒚,谓今蒲头有台,台上有重台,中出黄卽蒲黄。又曰山蒿也。

25 十:
𦵩:《唐韵》自秋切,音遒。《玉篇》酒液也。《博雅》酒滋液也。亦与糟同。《唐韵古音》《周礼》稻醴淸𦵩。音糟。

26 十:
𦵪:《集韵》测革切,音策。《说文》以榖喂马置莝中。又色责切,音槭。《玉篇》小言貌。◎按字从攴。《正字通》作䔩,非。

27 十:
蒛:《唐韵》倾雪切,音缺。《玉篇》蒛盆也。详葐字注。

28 十:
蒜:《唐韵》苏贯切,音算。《韵会》荤菜也。《古今注》蒜,卵蒜也。俗谓之小蒜。《尔雅翼》大蒜爲葫,小蒜爲蒜。《高士传》太原闵仲叔者,世称节士,周党见其含菽飮水,遗以生蒜。又古以银蒜押帘。《庾信诗》幔绳金麦穗,帘钩银蒜条。《文选·颜延年·侍游蒜山诗注》蒜山在润州西二里。《干禄字书》蒜俗亦作䔉。

29 十:
𦵫:《唐韵》苏各切,音索。《玉篇》草名。

30 十:
蒝:《唐韵》愚袁切,音原。《玉篇》茎叶布也。又《集韵》取绢切,音㸑。草木貌,一曰草名。

31 十:
莅:《集韵》同莅。

32 十:
蒟:《唐韵》俱雨切《韵会》果羽切,𠀤音矩。《说文》果也。《本草》蒟酱。《南方草木状》蒟酱,荜茇也。生于番禺,小而靑,谓之蒟。《左思·蜀都赋注》蒟酱,缘树而生,其子如桑椹,熟时正靑,长二三寸,以蜜藏而食之。《通志》蒟酱曰浮留。又《本草》蒟蒻一名鬼芋。《酉阳杂俎》蒟蒻,根大如椀,至秋叶滴露,随滴生苗。又《集韵》权俱切,音劬。又《韵会》俱遇切,音屦。义𠀤同。

33 十:
𦵬:《集韵》存故切,音祚。《篇海》草名。

34 十:
䔀:《玉篇》汝隹切,音捼。姜䔀也。《字汇》通𦵭。

35 十:
𦵭:《集韵》儒隹切,音蕤。本作葰,姜属。

36 十:
𦵮:《正韵》同薛。

37 十:
蒠:《唐韵》相卽切,音息。《尔雅·释草》菲,蒠菜。详菲字注。

38 十:
蒡:《集韵》蒲光切,音旁。《尔雅·释草》蒡隐荵。见荵字注。又《博雅》繁母,蒡葧也。又《唐韵》薄庚切,音彭。义同。又《广韵》北朗切,音榜。牛蒡子,药名。《本草》一名恶,实似蒲萄,核外壳如栗莍。一名䑕黏,一名大力子,一名蝙蝠刺,气味苦寒无毒。《类篇》作牛𦾭。《唐韵》作𦱘。
考证:〔《尔雅·释草》隐荵蒡。〕谨照原文改蒡隐荵。

39 十:
𦵯:《唐韵》胡瞎切,音辖。《博雅》䔭𦵯,苏也。《扬子·方言》苏,长沙人谓之𦵯。

40 十:
蒢:《唐韵》直鱼切《集韵》陈如切,𠀤音除。《尔雅·释草》蘵,黄蒢。《类篇》叶似酸浆,华小而白,中心黄。江东以爲葅食。又《博雅》菗蒢,地楡也。又蘧蒢。详蘧字注。
《唐韵》直鱼切《集韵》陈如切,𠀤音除。《尔雅·释草》蘵,黄蒢。《类篇》叶似酸浆,华小而白,中心黄。江东以爲葅食。又《博雅》菗蒢,地楡也。又蘧蒢。详蘧字注。

41 十:
蒣:《集韵》祥余切,音徐。《篇海》草名。《直音》同藷。

42 十:
蒤:《玉篇》达胡切,音涂。《尔雅·释草》蒤,虎杖。《注》似红草而粗大,有细刺,可以染赤。《本草》一名苦杖。又名斑杖、酸杖、大虫杖。又《尔雅·释草》蒤,委叶。《疏》秽草也。

43 十:
蒥:《集韵》力求切,音刘。《玉篇》香草。又《广韵》蒥荑,药名。

44 十:
𦵰:《篇海》《正字通》音义𠀤与葘同。○按《集韵》葘俗作𦸜,疑𦵰卽𦸜字之譌也。

45 十:
𦵱:《玉篇》先结切,音屑。《直音》草名。

46 十:
𦵲:《类篇》同𦯈。

47 十:
𦵳:《直音》同菊。

48 十:
蒦:《集韵》屋虢切,音擭。草名。又《韵会》乙却切,音约。《前汉·律历志》尺者,蒦也。《说文》蒦,度也。

49 十:
䔁:《唐韵》力质切,音栗。草名。《酉阳杂俎》海闲生屈龙,屈龙生容华,容华生䔁,䔁生藻,藻生浮草。

50 十:
𦵴:《集韵》巨列切,音杰。《类篇》草名。

51 十:
𦵵:《唐韵》以周切,音由。《说文》草也。又《集韵》以九切,音酉。与莤同,草名。《玉篇》作𦵵。《集韵》或作𦷿。𦵵字从𨔟作,不从𠧴。

52 十:
𦵶:《集韵》同茿。

53 十:
𦵷:《类篇》居侯切,音姤。积草。《集韵》或作𦾼。

54 十:
蒧:《韵会》多忝切,音点。《类篇》人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蒧,公西蒧,奚容蒧。《注》蒧音点。又《直音》草名。

55 十:
𦵸:《唐韵》《集韵》𠀤古幸切,音耿。《玉篇》芋茎也。《博雅》芋茎谓之𦵸。

56 十:
蒨:《唐韵》仓甸切,音倩。草盛貌。《左思·吴都赋》夏晔冬蒨。《湛方生·稻苗赞》蒨蒨嘉谷。又鲜明貌。《束皙·补白华诗》蒨蒨士子。又《仪礼·士冠礼注》齐人名蒨爲韎韐。又木名。《山海经》敖岸北望河林,其状如蒨如举。《郭注》说者曰:蒨、举,皆木名也。《集韵》又与𦵻、茜通。

57 十:
䔂:《唐韵》阻史切,音滓。《说文》羹菜也。

58 十:
䔃:《唐韵》则古切,音祖。《说文》菜也。

59 十:
蒩:《唐韵》则吾切《正韵》宗苏切,𠀤音租。《周礼·地官·鄕师》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注》郑大夫谓祭前籍也。详苴字注。又草名。《后汉·马融传》茈箕芸蒩。《注》《广雅》云:蕺,蒩也,其根似茅根,可食。又《左思·蜀都赋》樊以蒩圃。《注》蒩亦名土茄,叶覆地而生,亦可食,人饥则以继粮。又《集韵》子余切,音沮。《广韵》则古切,音祖。义𠀤同。又《字汇补》子侯切,音緅。《周礼·春官·司巫》蒩馆,刘昌宗读邹。又《集韵》音义与藉同。

60 十:
蒪:《唐韵》匹各切,音粕。蒪苴,大蘘荷名。《楚辞·大招》脍苴蒪只。《注》杂用脍炙,切蘘荷以爲香。又《集韵》匹沃切,音炮。义同。

61 十:
蒫:《唐韵》酢何切,音瘥。《尔雅·释草》蒫,荠实。《急就篇注》荠,甘菜也,其实名蒫。又《集韵》咨斜切,音嗟。义同。

62 十:
蒬:《唐韵》于袁切,音冤。《说文》棘蒬也。《尔雅·释草》葽绕,棘蒬。《注》今远志也。又《集韵》与薳同。

63 十:
𦵹:《集韵》与菼同。

64 十:
蒭:《六书正譌》刍俗作蒭。

65 十:
𦵺:《玉篇》古文䓠字。注见八画。

66 十:
蒮:《唐韵》余六切,音育。《尔雅·释草》蒮,山韭。《疏》韭生山中者名蒮。又通薁。《王应麟·诗考》六月食郁及蒮。出《韩诗》及《尔雅疏》。又《唐韵古音》引《》食郁及蒮,叶去声,音奥,统下菽、枣、稻爲一韵。

67 十:
蒯:《唐韵》苦怪切,音喟。《左传·成九年》虽有丝麻,无弃菅蒯。正义:蒯与菅连,亦菅之类。《仪礼·丧服传疏》屦者藨蒯之菲也。《礼·玉藻》《注》蒯席涩,便于洗足也。《张衡·西京赋》草则葴莎菅蒯。《注》蒯草中爲索。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三年》攻蒯,蒯溃。《注》河南县蒯鄕是也。又姓。《前汉·蒯通传》蒯通,范阳人。又蒯缑。《史记·孟尝君传注》蒯缑,把劒之物,谓以劒绳缠之。又《韵补》苦对切,音块。引《左传》叶虽有姬姜,无弃蕉萃韵。又《索隐·蒯成侯緤注》引《三苍》,音裴。
考证:〔《左传·成八年》虽有丝麻,无弃菅蒯。《注》毛诗疏曰,菅与蒯连,亦菅之类。〕谨照原文八年改九年。注毛诗疏曰改正义。菅与蒯改蒯与菅。〔《注》蒯席〕谨按此玉藻注非丧服注,注上增礼玉藻三字。

68 十:
蒰:《集韵》蒲官切,音盘。《类篇》草名。

69 十:
𦵻:《集韵》同茜。

70 十:
𦵼:《集韵》具运切,音郡。芝属。

71 十:
𦵽:《集韵》戸广切,音愰。《类篇》草名。又虎晃切,音恍。义同。

72 十:
𦵾:《集韵》资昔切,音积。《类篇》草名。

73 十:
䔄:《唐韵》弋照切,音耀。兔丝也。又《山海经》姑媱之山,女尸化爲䔄草。又《集韵》馀招切,音遥。《玉篇》䔄,蒲叶也。或作𦾾。

74 十:
𦵿:《唐韵》芳武切,音抚。𦵿草。《集韵》𦵿𦺗。草名。鱼荠也。

75 十:
䔅:《集韵》居何切,音哥。䔅母,草名。出岭南。《齐民要术》䔅母,树皮有盖,状似栟榈,但脃不中用,南人名其实爲䔅。

76 十:
蒱:《唐韵》薄胡切《韵会》蓬晡切,𠀤音匍。《类篇》樗蒱,戏也。《晋书·陶侃传》樗蒱者,牧猪奴戏耳。又《韵会》通蒲。《荀子·不苟篇》柔从若蒱苇。

77 十:
蒲:《唐韵》薄胡切。水草,可以爲席。《礼·玉藻》连用汤履蒲席。《释名》蒲,草也。《周礼·天官·醢人》深蒲。《·大雅》维笋及蒲。《后汉·刘宽传》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又《·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蒲。《陆玑疏》蒲柳有两种,皮正靑者曰小杨,其一种皮红者曰大杨。又《周礼·春官》男执蒲璧。《注》或以蒲爲瑑饰。又《礼·明堂位》周以蒲勺。《注》蒲谓合蒲,当刻勺爲蒲头,其口微开如蒲草。又《释名》草圆屋曰蒲。蒲,敷也。又人名。《华阳国志》望帝更名蒲𤰞。《高士传》蒲衣,舜时贤人。《淮南子·人闲训》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又地名。《春秋·桓三年》齐侯、衞侯胥命于蒲。又水名。《水经注》河水又南,合蒲水。又山名。《史记·封禅书》有蒲山。又台名。《述异记》东海上有蒲台,秦王至此萦蒲系马。又姓。《十六国春秋》符洪家生蒲五丈长,时人异之,谓之蒲家。又《韵会》通蒱。《马融·樗蒲赋》道德旣备,好此樗蒲。又通匍。《左传·昭十三年》怀锦、奉壶、飮冰,以蒲伏焉。又《类篇》傍各切。与薄通,蒲姑,地名。《竹书纪年》太戊城蒲姑。又去声,蒲萄,果名。《芥隐笔记》乐天诗:羌管吹杨柳,燕姬酌蒲萄。又叶颇五切,音浦。《韵补》《周礼·职方氏》其泽薮曰弦蒲,郑氏读上声,《》不流束蒲,叶下戍许。
考证:〔《淮南子·人闲训》蒲且子之功,亦勿能加也。〕谨照原文功改巧。勿改弗。

78 十:
䔆:《集韵》陵之切,音厘。《篇海》豆名,可食。《正字通》俗薶字。

79 十:
蒳:《唐韵》奴荅切,音纳。香草。《左思·吴都赋》草则藿蒳、豆蔲。《注》蒳,草树也,叶如栟榈而小,采其叶隂乾之,幷鸡舌香食,益美。又《齐民要术》山㯽榔,一名蒳子。又芥蒳,香名。

80 十:
蒴:《唐韵》所角切,音朔。《玉篇》蒴藋,药也。《本草》每枝五叶,子初靑如绿豆颗,每朶如盏面大,生一二百子,十月熟。

81 十:
蒵:《唐韵》胡鸡切,音奚。《玉篇》草也。《尔雅·释草》蘩,兔蒵。又《集韵》戸礼切,音䏿。屧蒵也。《南史·虞玩之传》玩之爲少府,犹蹑屐造席,高帝取屐视之,讹黑斜锐蒵断以芒接之。

82 十:
蒶:《集韵》符分切,音坟。《类篇》蒶薀,蕴积也。《王褒·九怀》蒶蕴兮𪑛黑。

83 十:
蒷:《集韵》同芸。

84 十:
蒸:《唐韵》煑仍切,音烝。《说文》折麻中干也。《·小雅》以薪以蒸。《笺》粗曰薪,细曰蒸。《周礼·天官·甸师》帅其徒以薪蒸,役外内饔之事。《疏》自然小者曰蒸也。又衆也。《·大雅》天生蒸民。又地名。《吴越春秋》吴王召公孙圣,使门人提之蒸丘。又通烝。《尔雅·释天》冬祭曰蒸。《注》进品物也。又《类篇》诸应切,音证。气之上达也。《列子注》温蒸同乎炎火,音去声。《潘尼·苦雨赋》气触石而结蒸,云肤合而仰浮。《羣经音辨》蒸,经典蒸祭之蒸多去草,以此爲薪蒸。
考证:〔《周礼·天官·甸师》帅其徒,以薪蒸役内外饔之事。《注》自然小者曰蒸也。〕谨照原文内外改外内。注改疏。

85 十:
䕄:《唐韵》煑仍切,音烝。葅也。《类篇》博雅云:䕄,谓之𦼬。《集韵》作䕄。𧗆字从𦭕,作𦭕下皿。

86 十:
𦶀:《集韵》汪胡切,音乌。《类篇》𦶀蓲,荻也。

87 十:
蒹:《唐韵》古甜切《正韵》古嫌切,𠀤音兼。《说文》雚之未秀者。《·秦风》蒹葭苍苍。《传》蒹,薕也。《疏》似雚而细,高数尺。陆玑云:水草,坚实,牛食之令牛肥强,靑、徐州人谓之蒹。
考证:〔《·秦风》蒹葭苍苍。《疏》靑徐州人谓之帘。〕谨照原文帘改蒹。

88 十:
蒺:《唐韵》秦悉切,音疾。《韵会》蒺䔧,药草。《本草》蒺,疾也。其刺伤人甚疾而利也。

89 十:
蒻:《唐韵》而灼切,音弱。《说文》蒲子,可以爲平席。《徐曰》按蒻蒲下入泥,白处卽根,上初生萌叶时壳也。《·顾命》敷重底席。《注》底,蒻苹也。又蒟蒻,菜名。《左思·蜀都赋》其圃则有蒟蒻茱萸。《注》蒻,草也。《古今注》扬州人谓蒻爲班杖,不知食之。又《集韵》昵角切,音搦。𦯏蒻,豆也。

90 十:
𦶁:《唐韵》古文蕡字。注见十二画。

91 十:
𦶂:《集韵》乙及切,音浥。《玉篇》𦶂𦮾,草名。又《类篇》草密貌。

92 十:
𦶃:《玉篇》同𦱔。

93 十:
苍:〔古文〕𡶍𦭆《唐韵》七冈切《正韵》千刚切,𠀤音仓。《说文》草色也。《易·说卦传》震爲苍筤竹。《临川吴氏注》苍,深靑色。《·王风》悠悠苍天。《礼·玉藻》大夫佩水苍玉。《疏》似水之苍而杂有文。又《博雅》茂也。《·益稷篇》至于海隅苍生。《传》苍苍然生草木。又老也。《·秦风》蒹葭苍苍。《释文》物老之状。又《前汉·陈胜传》苍头。《注》士卒靑帛巾。又《纲目集览》苍黄,急遽貌。又姓。《通志·氏族略》苍氏。《注》《风俗通》云:八恺,苍舒之后。又《韵会》采朗切,仓上声。莽苍,寒状。一曰近郊之色。《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反。《唐书·韦述传》苍卒犇逼。《白居易诗》寒销春苍茫。亦作仓。《礼·月令》驾仓龙,服仓玉。《史记·萧望之传》仓头庐儿。《直音》作苍。苍字从草作。
考证:〔《书·益稷谟》至于海隅苍生。〕谨照益稷不称谟,谟改篇。

94 十:
𦶄:《唐韵》奴结切,音捏。《篇海》菜似蒜,生水中。《玉篇》作𦵐。《集韵》作𦯖。

95 十:
蒽:《集韵》乌痕切,音恩。草名。出日南。

96 十:
䔇:《集韵》《韵会》𠀤去几切,音岂。《玉篇》菜似蕨,生水中。《齐民要术》《吕氏春秋》曰:菜之美者,有云梦之䔇。又《正韵》胡对切,音汇。义同。又《集韵》鱼开切,音皑。乾菜。

97 十:
蒾:《集韵》緜批切,音迷。荚蒾,草名。《诗疏》一名挈橀。《本草》一名羿先,叶似楡,子两两相对。详荚字注。

98 十:
𦶅:《类篇》曩亥切,音乃。草名。

99 十:
𦶆:《类篇》同莥。

100 十:
蒿:《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呼高切,好平声。《说文》菣也。《·小雅》食野之蒿。《传》蒿,菣也。《礼·月令注》蒿亦蓬萧之属。《尔雅·释草》蘩之丑,秋爲蒿。《注》春时各有种名,至秋老成,通呼爲蒿。《陆佃·诗疏》蒿,草之高者。又焄蒿,气蒸出貌。《礼·祭义》其气发扬于上,爲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又耗也。《楚语》使民蒿焉。又《庄子·騈拇篇》今之君子蒿目而忧世之患。《注》蒿易栖尘,喩君子眯眼尘中也。又地名。《谷梁传·桓十五年》公会齐侯于蒿。又姓。《通志·氏族略》蒿氏。《注》见《姓苑》。又《韵会》呼侯切,读齁。《易林》坚冰黄鸟,常哀悲愁。不见白粒,但见藜蒿。又《篇海》与藳同。◎按蒿名类甚多,《正字通》载篓蒿、芗蒿等,今皆删去。详蒌、芗等本字注。

101 十:
荪:《唐韵》思浑切《正韵》苏昆切,𠀤音孙。《玉篇》香草也。《楚辞·九歌》荪桡兮兰旌。《司马相如·上林赋》葴蒋若荪。《韵会》陶隐居云:溪荪,极似石菖蒲,而叶无脊。《集韵》或作䕖,或作荃。《类篇》又作𦺈、𧂍。

102 十:
𦶇:《集韵》乳勇切,音宂。《玉篇》𦺑𦶇,草乱貌。又《字汇补》人远切,音软。《武夷幔亭记》𦶇卽水苔也。

103 十:
𦶈:《唐韵》他酣切,音耼。《玉篇》葱也。又《集韵》那含切,音南。草名。《博雅》藜芦,葱𦶈也。

104 十:
𦶉:《直音》同茈。

105 十:
蓁:《唐韵》《正韵》侧诜切《集韵》《韵会》缁诜切,𠀤音臻。《说文》草盛貌。《·周南》其叶蓁蓁。又积聚之貌。《楚辞·招䰟》蝮蛇蓁蓁。又水名。《水经注》蓁水发源蓁谷。又《集韵》资辛切,音津。首戴物貌。《尔雅·释训》蓁蓁,戴也。又锄臻切。与榛通。木丛生也。或作𦳳。

106 十:
蓂:《唐韵》莫经切,音冥。蓂荚,瑞草。尧时生于庭。《玉篇》历得其分度则蓂荚生于阶,月一日一荚生,十六日一荚落。又思蓂子,药名。《炮炙论》思蓂子,味苦,煎之有涎。又《广韵》《正韵》𠀤莫狄切,音觅。《尔雅·释草》菥蓂,大荠。《张衡·南都赋》菥蓂竽瓜。

107 十:
蓃:《集韵》疎鸠切,音蒐。蓃莍,椒子聚生成房貌。又与薮通。又《类篇》双雏切。义同。

108 十:
蓄:《唐韵》丑六切《集韵》敕六切,𠀤音矗。积也。《篇海》聚也,藏也。《·邶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笺》蓄,聚美菜。又《晋语》蓄力一纪,可以远矣。《注》蓄,养也。又《广韵》许六切,音荲。义同。《韵会》或作稸。《集韵》或作𧁖、𧁃。又《通志·六书略》通作畜。畜,田畜也,而爲畜聚之畜,借音不借义。◎按《广韵》《集韵》俱云:蓄,冬菜。而《正字通》以爲𦬒蹄菜,非是。

109 十:
𦶊:《集韵》傍丁切,音竮。水中浮草。《正字通》俗蓱字。

110 十:
蓅:《集韵》力求切,音流。菜名。

111 十:
席:《唐韵》祥易切《韵会》《正韵》祥亦切,𠀤音夕。《说文》广多也。《尔雅·释诂》席,大也。《·郑风》缁衣之席兮。又《王应麟·诗考》席,储也。又席具草。《述异记》一名塞路,生北方。古诗云:千里席具草。又与荐席之席通。又《毛诗·古音考》音芍,叶敝予。又改作兮韵。

112 十:
蓇:《唐韵》《类篇》𠀤古忽切,音骨。《玉篇》不实草。《山海经》嶓冢之山有草焉,黑华而不实,名曰蓇容,食之使人无子。

113 十:
蓈:《集韵》卢当切,音郞。《说文》禾粟之米生而不成者谓之蕫蓈。或作稂。

114 十:
蓉:《唐韵》《集韵》𠀤馀封切,音容。《说文》芙蓉也。《屈原·离骚》集芙蓉以爲裳。《注》芙蓉,莲华也。又《韵会》木芙蓉,一名拒霜花,一名木莲。又《韵补》于方切,音王。《徐干·七喩》悬明珠于长韬,烛宵夜而爲阳。元鬓拟于元雾,艳色过乎芙蓉。

115 十:
𦶋:《唐韵》式战切,音扇。《类篇》鬼𦶋,草名。

116 十:
蓊:《唐韵》《正韵》𠀤乌红切,音翁。《博雅》蓊薹也。《韵会》草华之茎,细叶丛出者爲蓊薹。又《集韵》邬孔切,翁上声。蓊鬰,草木盛貌。《张衡·西京赋》郁蓊薆薱。又《韵会》草名。可染黄。又《韵补》乌光切,音汪。《道藏歌》司命保算,丹书南昌。解枝七元,腐骨更蓊。

117 十:
䔈:《集韵》古送切,音贡。《类篇》草木子丛生貌。

118 十:
盖:〔古文〕𤇁《唐韵》古太切《韵会》居太切,𠀤音匄。苫也。《左传·襄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注》白茅,苫也,今江东呼爲盖。又掩也。《·蔡仲之命》尔尚盖前人之愆。又覆也。《关尹子·八筹篇》其高无盖。又车盖。《周礼·冬官考工记》输人爲盖以象天,崇十尺。又语辞。《·小雅》谓天盖高,谓地盖厚。又《广韵》胡𦡳切,音盍。亦苫盖也。《集韵》靑齐人谓蒲席曰蒲盖。又通盍,何不也。《礼·檀弓》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又《正韵》古沓切。地名。《孟子》王使盖,大夫王驩爲辅行。《注》盖,齐下邑也。《前汉·地理志》泰山郡盖。又姓。《前汉·曹参传》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又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又《韵补》居气切,叶音旣。《宋玉·高唐赋》霓爲旌,翠爲盖,风起而止,千里而逝。

119 十:
蓌:《集韵》《韵会》𠀤祖卧切,音挫。《礼·曲礼》介者不拜,爲其拜而蓌拜。《注》蓌拜失容节,犹诈也。又《礼疏》侧驾切,音诈。《韵会》助驾切,音乍。《集韵》祖对切,音晬。义𠀤同。

120 十:
䔉:《集韵》郞狄切,音历。《类篇》草木疎貌。又《玉篇》俗蒜字。

121 十:
蓍:〔古文〕𦮂《唐韵》式之切《正韵》申之切,𠀤音尸。《·曹风》浸彼苞蓍。《传》蓍草也。《说文》蒿属,《》以爲数。天子蓍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白虎通》蓍之言耆也,阳之老也。《易·系辞》蓍之德,圆而神。《韩诗外传》孔子出游,妇人中泽而哭,孔子问焉,曰:鄕者刈蓍薪,亡我蓍簪。又《集韵》蒸夷切,音脂。义同。

122 十:
蓎:《唐韵》徒郞切,音唐。草名。《广韵》蓎、蒙,女萝。《尔雅》作唐。

123 十:
𦶌:《唐韵》都聊切,音凋。《玉篇》𦶌葫,茭实。

124 十:
蓏:《唐韵》郞果切,音裸。《易·说卦传》艮爲果蓏。《周礼·天官·甸师》共野果蓏之属。《前汉·食货志注》应劭曰:木实曰果,草实曰蓏。张宴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木上曰果,地上曰蓏。《晋书·天文志》织女星主果蓏。

125 十:
𦶍:《唐韵》其立切《集韵》极入切,𠀤音及。《博雅》冬瓜,𦶍也。

126 十:
蓐:《唐韵》而蜀切《韵会》如欲切,𠀤音辱。《说文》陈草复生繁缛也。又《篇海》犹蚕蔟也。又荐也。《礼·少仪》《注》:茵著,蓐也。《尔雅·释器》蓐谓之兹。《注》《公羊传》属负兹。兹者,蓐席也。又马藉草曰蓐。《周礼·夏官·圉师》春除蓐衅厩,始牧。《注》蓐,马兹也。马旣出而除之。又《博雅》厚也。又《礼·月令》孟秋,其神蓐收。《左传注》秋物摧蓐而可收也。又国名。《左传·昭元年》沈、姒、蓐、黄。《注》四国台骀之后。又姓。见《氏族畧》。
考证:〔《礼·少仪》茵者蓐也。〕谨照原文少仪下增注字。者改著。

127 十:
蓑:〔古文〕𠱗𡔤《唐韵》苏和切,音莎。《玉篇》草衣也。《·小雅》何蓑何笠。《传》蓑所以备雨。又《韵会》覆也。《公羊传·定元年》仲几之罪,何不蓑城也。《注》不以蓑苫城也。又《唐韵古音》初危切,音摧。《郭璞·山海经注》蓑,辟雨之衣也,音催。又《集韵》苏回切,音毸。华蘂下垂貌。《张衡·南都赋》敷华蘂之蓑蓑。又苏煎切,音暹。《郭璞·山海经赞》江疑所居,风云是潜。兽有獓𤝱,毛如披蓑。

128 十:
蓒:《唐韵》《集韵》𠀤虚言切,音掀。蓒芋,𦳷草也。《尔雅》作轩。

129 十:
蓓:《唐韵》薄亥切,音倍。蓓蕾,始华也。又《玉篇》黄蓓,草名。又部凂切,音琲。义同。

130 十:
𦶎:《唐韵》火娲切《集韵》火鼃切,𠀤音嗝。舛杂之貌。又苦乖切,音呙。不正也。又苦瓜切。同𠇗。

131 十:
𦶏:《唐韵》徒猥切。陮上声。草也。

132 十:
𦶐:《唐韵》丘陇切,音恐。《博雅》𦶐萃,䕞𦿆也。又《集韵》欺用切。义同。

133 十:
𦶑:《唐韵》吐盍切,音榻。草名。可作布。

134 十:
𦶒:《集韵》同菏。

135 十:
𦶓:《集韵》同蕻。

136 十:
𦶔:《集韵》同葋。

137 十:
蓔:《集韵》以绍切,音苭。草貌。又《类篇》与䅵同。

138 十:
𦶕:《集韵》商居切,音舒。草也。

139 十:
𦶖:《集韵》同虆。

140 十:
𦶗:《集韵》同菊。

141 十:
𦶘:《玉篇》古文菤字。注详八画。

142 十:
𦶙:《集韵》胡登切,音恒。𦶙山,药草。

143 十:
蓕:《集韵》涓惠切,音桂。草名。

144 十:
𦶚:《类篇》府吻切,音粉。草名。

145 十:
𦶛:《说文》𦱤本字。

URN: ctp:kangxi-zidian/1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