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 -> -> -> 十三

《十三》

Library Resources
1 十三:
𦼩:《篇海》同𦻅。

2 十三:
𦼪:《唐韻》莫𠋫切,音茂。草也。

3 十三:
𦼫:《唐韻》强魚切,音渠。菜也,似蘇。又《唐韻》其呂切,音巨。今之苦𦼫,江東呼爲苦蕒。

4 十三:
蕶:《唐韻》《集韻》𠀤郞丁切,音零。草零落也。通作苓,亦作蘦。

5 十三:
蕷:《唐韻》羊洳切,音預。薯蕷。

6 十三:
蕸:《唐韻》胡加切,音遐。花葉也。《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葉蕸。又《集韻》居牙切,音加。葦未秀者。
考證:〔《爾雅·釋草》荷,芙蕖。《註》其葉蕸。〕謹按其葉蕸是經文非註文,謹照原文省註字。

7 十三:
𦼬:《集韻》同菹。

8 十三:
𦼭:《集韻》薄革切,音䌟。𦼭櫨,壁柱也。《唐韻》作欂。

9 十三:
蕹:《集韻》於容切,音雍。萃也。又《南方草木狀》蕹葉如落葵而小,治冶葛毒。

10 十三:
𦼮:《唐韻》同𧁀。

11 十三:
蕺:《唐韻》阻立切,音戢。菜名。葉似蕎麥,生濕地。《張衡·南都賦》若其園囿,則有蓼蕺蘘荷。又山名。《會稽志》蕺山在府西六里,越王採蕺于此。

12 十三:
蕻:《唐韻》胡貢切,音閧。草菜心長也。又《集韻》茂也。又菜名,四明有菜,名雪裏蕻。雪深諸菜凍死,此菜獨靑。又《類篇》吳俗謂草木萌曰蕻。或从栱。

13 十三:
䕅:《正字通》俗𦺋字。又《集韻》蘇遭切,音騷。草名。

14 十三:
蕼:《唐韻》《集韻》𠀤息利切,音四。菫也。《說文》赤蕼也。又《類篇》芮也。又《字彙補》與肆同。寬舒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祺然,蕼然。

15 十三:
䕝:《集韻》𠷣承切,音稱。巨䕝,藥草。又《類篇》同蕂。胡麻也。《素問註》胡麻一名䕝,卽黑芝麻。

16 十三:
蕽:《集韻》奴冬切,音農。蓬蕽,蘆花。

17 十三:
䕆:《唐韻》《集韻》𠀤徒口切,音鋀。圓草褥也。《類篇》編草坐具。又《集韻》草名。

18 十三:
𦼯:《集韻》穗古作𦼯。註詳禾部十二畫。

19 十三:
蕾:《唐韻》落猥切,音磊。蓓蕾,花綻貌。《韻會》始華也。

20 十三:
䕇:《唐韻》胡罪切,音匯。草名。《爾雅·釋草》䕇,懷羊。又《類篇》胡隈切,音回。芋之惡者曰䕇。《集韻》作藱。

21 十三:
𦼰:《說文》同藒。

22 十三:
蕿:《唐韻》同萱。

23 十三:
薀:《唐韻》烏渾切,音溫。水草。《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又紆粉切,音惲。《左傳·隱六年》芟夷薀崇之,絕其本根。《註》薀,積也。又於問切,音醞。習也。

24 十三:
薁:《唐韻》於六切,音郁。蘡薁也。《·豳風》六月食鬱及薁。《註》薁,蘡薁也。《疏》蘡薁者,亦是鬱類而小別。晉宮閣銘云:華林園有車下李三百一十四株,薁李一株。車下李卽鬰,薁李卽薁,二者相類而同時熟。又《集韻》於到切,音奧。草名。又《唐韻古音》引《》:食鬱及薁。亦讀作奧,叶下菽、棗、稻字爲一韻。薁字从奧作。

25 十三:
𦼱:《唐韻》祖兗切,音雋。䔰𦼱,菜名。

26 十三:
𦼲:《集韻》都郞切,音當。草名。

27 十三:
薂:《唐韻》胡荻切,音檄。《爾雅·釋草》的,薂。《註》卽蓮實。又《集韻》與𦱜同。

28 十三:
𦼳:《集韻》仲良切,音腸。雞𦼳,菜也。

29 十三:
𦼴:《集韻》余章切,音楊。草名。

30 十三:
薃:《唐韻》胡老切,音昊。《爾雅·釋草》薃侯,莎。《註》卽莎別名。

31 十三:
𦼵:《唐韻》何葛切,音曷。義與䕣同。

32 十三:
䕈:《集韻》達協切,音牒。草名。又《唐韻》蘇協切,音燮。義同。又《集韻》同屟,履中草也。䕈原字作艸下牒。

33 十三:
𦼶:《正字通》同䕈。

34 十三:
𦼷:《唐韻》古歷切,音激。草也。《集韻》作𦿓。

35 十三:
薄:《唐韻》傍各切,音泊。林薄也。《楚辭註》林草不交錯曰薄。《揚雄·甘泉賦》列新雉于林薄。《註》草叢生曰薄。又簾也。《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爲生。《索隱曰》織蠶薄也。又厚薄。又少也。《·周南》薄澣我衣。又聊也。《·周南》薄言采之。又輕也。《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又嫌也。《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又《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又《博雅》薉也。又集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又《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又被也。《·益稷》外薄四海。又水名。《山海經》蟲尾之山,薄水出焉。又姓。《史記·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又亭名。《後漢·郡國志》滎陽有薄亭。又草名。薄荷,見荷字註。又通亳。《禮·郊特牲》薄社北牖。《註》殷社。《荀子·議兵篇》湯以薄,武以鎬。又迫各切,音博。廹也。《易·說卦傳》雷風相薄。《左傳·僖二十四年》薄而觀之。又迫晚曰薄暮。又侵也。《荀子·天論篇》寒暑未薄而疾。又匹各切,音粕。《·齊風》載驅薄薄。《傳》疾驅聲也。又薄革切,同欂。壁柱也。《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又《唐韻古音》讀蒲。《》序:成王旣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左傳》《史記》作薄姑。
考證:〔《荀子·天倫篇》寒暑未薄而疾。〕謹照原書改天論篇。

36 十三:
䕉:《集韻》直格切,音澤。《篇海》䕉葛。

37 十三:
薅:《唐韻》呼毛切《正韻》呼高切,𠀤音蒿。《說文》拔去田草也。《·周頌》以薅荼蓼。《說文》亦作茠。《集韻》或作𦵢𢫩鎒𦼸。

38 十三:
𦼸:《集韻》同薅。

39 十三:
薆:《唐韻》烏代切《集韻》於代切,𠀤音愛。《玉篇》薆薱,草木盛貌。《張衡·西京賦》鬱蓊薆薱。又《爾雅·釋言》薆,隱也。《疏》薆障,卽隱蔽也。又《韻會》晻薆,香氣。《司馬相如·上林賦》晻薆咇茀。又《韻補》許旣切,音餼。《揚子·太𤣥經》瞢瞢之離,中薆薆也。瞢好之惡,著不寐也。又叶音曷。《謝朓詩》年華稍菴薆。叶下月韻。

40 十三:
䕊:《集韻》唐干切,音壇。草名。《正字通》一曰草蔓布地。

41 十三:
𦼹:《集韻》筆錦切,音稟。草名。藤也。

42 十三:
𦼺:《集韻》同䒨。

43 十三:
𦼻:《集韻》同葿。

44 十三:
薇:《唐韻》《集韻》《正韻》𠀤無非切,音微。《玉篇》菜也。《說文》似藿菜之微者也。《·召南》言采其薇。《儀禮·公食大夫禮》鉶芼:牛藿、羊苦、豕薇皆有滑。又白薇,藥名。又蘼蕪,一名薇蕪。《張衡·南都賦》薇蕪蓀萇。又花名。《拾遺記》元煕元年,詔民閒園囿皆植紫薇,以爲壓勝。《唐書·百官志》中書知制浩,開元號紫薇省。又薔薇,見薔字註。又《唐韻》武悲切,音眉。《爾雅·釋草》薇垂水。《註》生於水邊。又薇銜,藥名。《集韻》或作𦵨。

45 十三:
薈:《唐韻》《韻會》𠀤烏外切,音濊。《爾雅·釋草》䪥,鴻薈。《註》卽䪥菜也。《疏》一名鴻薈。又《·曹風》薈兮蔚兮,南山朝隮。《傳》薈蔚,雲興貌。又《博雅》障也。《潘岳·射雉賦》翳薈菶茸。又《韻補》一旣切,音曀。《陸雲·城南詩》我有高厦,如雲斯薈。問誰在宴,惟俊惟乂。

46 十三:
薉:《唐韻》於廢切,音穢。《玉篇》與穢同。《說文》蕪也。《荀子·王霸篇》塗薉則塞。又《齊民要術》凡種穀,遇大雨待薉生。《註》薉若甚者,先鋤一遍,然後納種,乃佳也。又《玉篇》行之惡也。又《集韻》與獩通。《前漢·嚴安傳》略薉州建城邑。《師古曰》薉與獩同。《六書正譌》別作穢,非。《正字通》經史𠀤作穢,義同。不必從薉廢穢。

47 十三:
薊:《唐韻》古誼切《集韻》《正韻》吉詣切,𠀤音計。《說文》芺也。《爾雅·釋草》芺,薊。《疏》薊生山中者名朮,其生平地而肥大於衆者名楊枹薊,今呼爲馬薊。又地名。《禮·樂記》封黃帝之後于薊。《註》今涿郡薊縣。又姓。《神仙傳》薊子訓,齊人。《五經文字》从角者譌。葪。

48 十三:
𦼼:《集韻》偶舉切,音語。與籞同,禁苑也。《直音》池中編竹籬,以養魚也。

49 十三:
䕋:《集韻》徒郞切,音唐。《爾雅·釋草》莁荑。《疏》一名𦽄䕋。

50 十三:
𦼽:《集韻》芰古作𦼽。註見四畫。

51 十三:
薋:《唐韻》疾資切《韻會》才資切,𠀤音瓷。《說文》草多貌。又惡草。《屈原·離騷》薋菉葹以盈室兮。《註》蒺藜也。又地名。《前漢·地理志》右北平郡薋。又《集韻》津私切,音咨。《博雅》白苙,𦬖薋也。

52 十三:
薌:《唐韻》許良切,音鄕。《說文》穀氣也。《禮·曲禮》黍曰薌合,粱曰薌萁。又《內則》春宜羔豚膳膏薌。《註》牛膏薌,犬膏臊。又地名。《張衡·南都賦》華薌重秬。《註》華薌,鄕名。又通香。《荀子·非相篇》芬薌以送之。《史記·滑稽傳》微聞薌澤。又《集韻》許兩切,通響。《前漢書·揚雄傳》薌呹肹以棍根兮。
考證:〔《前漢·揚雄反騷》薌呹肹以棍根兮。〕謹照原書改前漢書揚雄傳。

53 十三:
𦼾:《類篇》同菗。

54 十三:
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五患切,音與綰同。《玉篇》菼薍。《陸璣詩疏》薍或謂之荻,至秋堅成則謂之萑。《唐書·竇建德傳》高雞泊廣袤數百里,葭薍阻奧,可以避難。又《類篇》盧玩切,音亂。《集韻》小蒜根曰薍子。

55 十三:
𦼿:《集韻》都昆切,音敦。《直音》草名。亦作䔻。

56 十三:
𦽀:《唐韻》五老切,音𩑤。《集韻》瓜蔓苗頭也。

57 十三:
薎:《字彙》同蠛。《史記·司馬相如傳》薎蠓踴躍。又《字彙補》細也。《馬融·長笛賦》蹉纖根,跋薎縷。又與蔑同。《柳宗元·乞兩河效用狀》薎爾小醜,尚欲逋誅。又人名。《山海經》女祭女薎。

58 十三:
薏:〔古文〕𦺳《唐韻》於力切,音億。《爾雅·釋草》荷,芙蕖。其中的,的中薏。《疏》薏,中心也。又苡薏。詳苡字註。又《玉篇》乙吏切,音意。義同。又《韻會》薏茨,草名。

59 十三:
𦽁:《集韻》堅靈切,音經。《類篇》藤類,江淮人經絲用之。

60 十三:
薐:《集韻》盧登切,音棱。《玉篇》菠薐,菜名。詳菠字註。

61 十三:
𦽂:《集韻》同𦸐。

62 十三:
薑:《集韻》同𧅁。

63 十三:
薒:《唐韻》蒼案切,音粲。《類篇》草可爲席。

64 十三:
薓:《唐韻》所金切,音森。《說文》人薓,藥草。《本草》一名神草,一名人銜,一名地精。年深浸漸長成者,根如人形,故謂之人薓。薓字从𣹰,亦𣹰漸之意。《唐書·地理志》太原府土貢人薓。又《博雅》鹿腸,元薓。苦心,沙薓。《本草》人薓、元薓、沙薓、丹薓、苦薓,共爲五薓。又《集韻》詩廉切,音苫。同苫,喪藉也。《集韻》人薓薓字或作葠、蔘。《六書正譌》从艸𣹰聲。或作參,非。

65 十三:
薔:《唐韻》所力切《集韻》殺測切,𠀤音色。《爾雅·釋草》薔,虞蓼。《註》蓼之生澤者也。又水名。《山海經》臯塗之山,薔水出焉。又姓。《濳夫論》帝堯之後有薔氏。又《正韻》與蘠同。又東薔子,十月熟,可食。《司馬相如·子虛賦》東薔雕胡。《集韻》作〈艸下𠻮〉。

66 十三:
薕:《唐韻》力鹽切,音廉。《爾雅·釋草》蒹,薕。《註》似萑而細,高數尺,江東呼爲薕。又《廣志》三薕似箭,羽長三四寸,皮肥細,緗色,以蜜藏之,味甘酸可食。出交州,五月中熟。又《類篇》薑也。

67 十三:
𦽃:《集韻》眠見切,音麪。𦽃𦽃,草貌。

68 十三:
薖:《唐韻》《集韻》𠀤苦禾切,音科。《說文》草也。又《詩·衞風》碩人之薖。《傳》寬大貌。《箋》饑意也。

69 十三:
𦽄:《集韻》堂練切,音殿。𦽄䕋,見䕋字註。

70 十三:
䕌:《集韻》同穉。

71 十三:
薗:《篇海》同園。

72 十三:
薘:《唐韻》唐割切,音達。《類篇》草名。馬舄也。《謝朓詩》風振蕉薘裂。

73 十三:
薙:《唐韻》《韻會》《正韻》𠀤他計切,音替。《說文》除草也。《禮·月令》季夏燒薙行水。《註》薙謂迫也,芟草也。《周禮·秋官·薙氏鄭註》薙讀如鬀。小兒頭之鬀,書或作夷。此皆翦草也,字从類耳。又《集韻》序姊切,音兕。大計切,音弟。義𠀤同。又直几切,音雉。《本草》辛薙,辛夷別名。

74 十三:
薚:《唐韻》吐郞切,音湯。《爾雅·釋草》蓫薚,馬尾。《註》關西呼爲薚,江東呼爲當陸,卽商陸也。又《集韻》仲良切,音長。義同。或省作䓪。

75 十三:
薛:《唐韻》《正韻》𠀤私列切,音洩。《玉篇》莎也。《司馬相如·子虛賦》薛莎靑薠。《註》薛,藾蒿也。又國名。《濳夫論》夏之興,有仕奚爲夏車正,以封於薛。《春秋·隱十一年》滕侯、薛侯來朝。又姓。《通志·氏族略》薛氏有三:奚仲之後,以國爲氏。又叱干氏攺爲薛,又有遼西薛氏。

76 十三:
𦽅:《集韻》許個切,呵去聲。《玉篇》蔢𦽅,草名也。

77 十三:
薜:《唐韻》《集韻》《韻會》𠀤蒲計切,音備。《說文》牡贊也。卽薜茘。《屈原·離騷》貫薜茘之落蘂。又博厄切,音檗。《爾雅·釋草》薜,山蘄。《註》當歸也。又薜,山麻。《註》麻生山中者名薜。又必益切,音辟。義同。又弼角切,音雹。《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凡陶旊之事,髻墾薜暴不入市。《註》薜,破裂也。劉昌宗讀雹。又與僻同。《前漢·揚雄傳》陋三神之阨薜。

78 十三:
𦽆:《韻會》魚列切,音钀。《篇海》餘枿也。《·商頌》苞有三𦽆。《傳》𦽆,餘也。○按《說文》《玉篇》俱作孼,收入子部,惟《篇海》作𦽆,《字彙》《正字通》𠀤因之。
考證:〔《·商頌》包有三孽。〕謹照原文包改苞。

79 十三:
薝:《集韻》覩敢切,音膽。《玉篇》薝棘,木名。《山海經》金谷之山,是多薝棘。又薝匐,花名,見佛經。《陸龜蒙詩》薝匐冠諸香。又《類篇》之廉切,音詹。義同。

80 十三:
𦽇:《集韻》居言切,音艱。《類篇》瓜病。

81 十三:
薞:《唐韻》思渾切《韻會》蘇昆切,𠀤音孫。《爾雅·釋草》蘾,烏薞。又:須,薞蕪。《註》薞蕪似羊蹄,葉細,味酢,可食。《篇海》一作𦻂。
考證:〔《爾雅·釋草》蘹,烏薞。〕謹照原文蘹改蘾。

82 十三:
𦽈:《集韻》同蕕。

83 十三:
薟:《唐韻》良冉切,音斂。《說文》白薟也,或从斂,見蘞字註。又《類篇》離鹽切,音廉。義同。又《集韻》虛嚴切,音杴。豨薟,藥草。又《類篇》魚杴切,音嚴。《字林》水中野韭。又火占切,音㿌。辛味。又苦紺切。同餡。味過甘也。

84 十三:
薠:《唐韻》附袁切《韻會》符袁切,𠀤音煩。《說文》靑薠似莎者。《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薠莞。又通棼。《周禮·春官·巾車》素車棼蔽。《註》棼讀爲薠。

85 十三:
𦽉:《正字通》俗菼字。

86 十三:
𦽊:《篇海》胡瓜切,音華。周穆王馬名。《列子·周穆王篇》左服𦽊騮而右騄耳。

87 十三:
𦽋:《集韻》居侯切,音鉤。《篇海》𦽋芺,草名。

88 十三:
𦽌:《集韻》同畐。

89 十三:
𦽍:《唐韻》都挺切,音頂。《玉篇》𦽍蕫。詳蕫字註。

90 十三:
𦽎:《篇海》盧谷切,音祿。𦽎䔎,草也。○按《集韻》𦽎䔎从木,非从示,《正字通》𦽎俗字。𦽎字从示。又𦼋,《備考·申集》。

91 十三:
薢:《唐韻》古諧切,音皆。薢茩,藥名。《爾雅》薢茩,芵光。見芵字註。又《博雅》䔖芰,薢苟也。《離騷註》芰,秦人曰薢茩。又《本草》薢草生水旁,葉似澤瀉而小,亦堪蒸啖。又萆薢,見萆字註。又《集韻》皆買切,音解。下買切,音蟹。義𠀤同。
考證:〔《博雅》䔖芰,薢物也。〕謹照原文物改苟。

92 十三:
薣:《集韻》果五切,音鼓。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葒一曰蘢薣。本作古,俗作薣。

93 十三:
薤:《唐韻》胡介切《正韻》下戒切,𠀤音械。《說文》菜也。《爾雅·釋草》薤,鴻薈。《註》薤,似韭之菜也。《禮·內則》切蔥若薤,實諸醯以柔之。《儀禮·士相見禮》註:蔥薤之屬,食之止臥。又簟名。《韓翃詩》薤葉照人呈夏簟。又《古樂府·薤露行》。又《韻補》胡計切,音系。《魏文帝·塘上行》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魚肉賤,棄損蔥與薤。
考證:〔《儀禮·士相見禮》蔥薤之屬。〕謹照原書士相見禮下增註字。

94 十三:
薥:《集韻》殊玉切,音屬。薥葵,草名。又厨玉切,通䕽。詳䕽字註。

95 十三:
薦:〔古文〕𧲛《唐韻》《集韻》𠀤作甸切,音𧲛。《爾雅·釋草》薦,黍蓬。《疏》蒿也。《唐書·契苾何力傳》逐薦草美水以爲生。《說文》獸之所食草也。《莊子·齊物論》麋鹿食薦。《郭註》六畜所食曰薦。又《韻會》進也。《易·豫卦》殷薦之上帝。《周禮·籩人》薦羞之實。《註》未食未飮曰薦,旣食旣飮曰羞。《穀梁傳註》無牲而祭曰薦。又《集韻》才甸切。通荐。《前漢·終軍傳》隨畜薦居。《師古註》薦讀曰荐。又與縉通。《史記·五帝本紀》薦紳先生難言之。又《揚子·方言》江淮家居𥴖中謂之薦。《註》薦音荐。又《字彙補》卽略切,音爵。《·大雅》𥂘醢以薦。與臄、咢爲韻。《集韻》或作𥤆、𧲛。
考證:〔《周禮·籩人》薦羞之事。〕謹照原文事改實。〔《揚子·方言》江淮家𥴖于中,謂之薦。《註》薦音符。〕謹照原文𥴖于改居𥴖。符改荐。

96 十三:
𦽏:《唐韻》防無切,音扶。𦽏茈,草名。見茈字註。爾雅作鳧。

97 十三:
䕍:《唐韻》餘制切,音曳。草名。《玉篇》似蘇而赤。《集韻》或作𧃥。

98 十三:
薧:《集韻》《韻會》𠀤苦浩切,音考。乾魚。《周禮·天官·庖人》辨魚物爲鱻薧。《本草釋名》鮑魚,《禮記》謂之薧。又《禮·內則》菫、荁、枌、楡、免、薧,滫瀡以滑之。《註》免,新生者。薧,乾也。又《集韻》口到切,音靠。義同。又通蒿。《唐韻》薧里,死人里也。
考證:〔《禮·內則》菫荁枌楡,兔薧滫瀡以滑之。〕謹照原文兔改免。

99 十三:
薨:《唐韻》呼肱切,音𠐿。《說文》公侯卒也。《白虎通》薨之言奄也,奄然亡也。又《集韻》呼宏切,音訇。衆也,疾也。《·周南》螽斯羽薨薨兮。《大雅》度之薨薨。
考證:〔《白虎通》薨之言奄也。〕謹照原文薨改薨。

100 十三:
薩:《集韻》桑割切,音撒。《釋典》菩,普也。薩,濟也。能普濟衆生。《綱目集覽》菩之爲言了也,薩之爲言見也,謂智慧了見也。又《類篇》《唐六典》有薩寶府,掌胡神祠。又姓。《通志·氏族略》薩孤氏,代人。《正字通》元詞人薩天錫。

101 十三:
薪:《唐韻》息鄰切《韻會》斯人切,𠀤音新。《說文》蕘也。又柴也。《·齊風》析薪如之何。《禮·月令》季秋草木黃落,乃伐薪爲炭。《周禮·地官·甸師註》大木曰薪。又草亦曰薪。《孟子》毀傷其薪木。《趙岐註》恐其傷我薪草樹木也。又采薪亦曰薪。《前漢·𠛬法志》罪人獄已決完,爲城旦舂,滿三歲爲鬼薪、白粲。
考證:〔《禮·月令》乃代薪爲炭。〕謹照原文代薪改伐薪。

102 十三:
𦽐:《集韻》虎委切,音毀。《玉篇》𦽐草。

103 十三:
𦽑:《唐韻》之閏切,諄去聲。朿稈也。同稕。

104 十三:
𦽒:《唐韻》昨則切,音賊。草名。《玉篇》木𦽒草。

105 十三:
𦽓:《唐韻》渠營切,音煢。草旋貌。或作𦾵。

106 十三:
𦽔:《集韻》渠飮切,音噤。《玉篇》草名。

107 十三:
𦽕:《集韻》新兹切,音思。𦽕草。

108 十三:
𦽖:《集韻》區倫切,音囷。《類篇》地蕈之小者。通作菌。

109 十三:
𦽗:《集韻》分物切,音弗。后車以翟羽爲飾也。通作茀。

110 十三:
𦽘:《集韻》章移切,音支。《博雅》𦯓也。又同䓋。

111 十三:
𦽙:《集韻》雛免切,音撰。草名。《韻會》同蓀。

112 十三:
𦽚:《篇海類篇》同孽。詳蘖字註。

113 十三:
𦽛:《字彙補》與蔻同。

114 十三:
𦽜:《集韻》與萏同。

115 十三:
𦽝:《集韻》與蓏同。

116 十三:
𦽞:《集韻》與薍同。

117 十三:
𦽟:《集韻》與萹同。

118 十三:
𦽠:《篇海》與蔜同。

119 十三:
𦽡:《類篇》同耄。
《直音》與𦿗同。

120 十三:
𦽢:《直音》與蔕同。

121 十三:
𦽣:《直音》同䕀。

122 十三:
𦽤:《玉篇》同䕛。

123 十三:
𦽥:《字彙補》士秦切,音濜。引《唐韻》木叢生也。○按《唐韻》作𦿒。另詳十四畫。

124 十三:
𦽦:《字彙補》疑卽蔓字。《穆天子傳》爰有𦽦伯。

125 十三:
𦽧:《字彙補》同莠。

126 十三:
𦽨:《字彙補》同茭。

127 十三:
𦽩:《字彙補》同揉。

128 十三:
䕎:《字彙補》方朴切,音福。草名。䕎原字从日作,不从月。

129 十三:
𦽪:《字彙補》同䕎。亦作𦿁。疑卽𦿁字之譌。参见䕎字。

130 十三:
𦽫:《海篇》音膽。箱屬。與㔶同。

131 十三:
𦽬:《海篇》音鳩。草相繞生也。

132 十三:
𦽭:《字彙補》音咸。

URN: ctp:kangxi-zidian/1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