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十四》 | 電子圖書館 |
1 | 十四: | 薯:《唐韻》常恕切。薯蕷。俗藷字。詳藷字註。 |
2 | 十四: |
薰:《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云切,音勲。《說文》香草也。《本草註》古人祓除,以此草薰之,故謂之薰。《山海經》浮山有草焉,名曰薰草,佩之巳厲。《左傳·僖四年》一薰一蕕。《前漢·兩龔傳》薰以香自燒。又《南方草木狀》薰陸香出大秦。又灼也。《易·艮卦》厲薰心。《爾雅·釋訓》爞爞炎炎,薰也。《註》皆旱熱薰炙人。又與獯通。《史記·周本紀》薰育戎狄攻之。又與勳通。《漢·夏承碑》策薰著于王室。又《韻補》音萱。《黃庭經》沐浴盛潔棄肥薰,入室東向誦玉篇。又許運切,音訓。義同。 考證:〔《漢·夏承碑》帶薰著于王室。〕謹照原文帶改策。 |
3 | 十四: | 薱:《唐韻》《韻會》𠀤徒對切,音隊。《博雅》薱薱,茂也。《張衡·東京賦》鬱蓊薆薱。《註》草木盛貌。 |
4 | 十四: | 薲:《唐韻》同蘋。又《山海經》崑崙之丘,有草名曰𦿜草,食之巳勞。《酉陽雜俎》瓜州飼馬以𦿜草。 |
5 | 十四: | 薳:《唐韻》韋委切,音蔿。《說文》草也。又姓。《左傳》楚大夫薳子馮。又《集韻》雨阮切,音遠。薳志,藥草。或作蒬。又𨘏。 |
6 | 十四: | 薴:《唐韻》女耕切,音儜。《說文》𦱊薴,草亂貌也。又薺薴,藥名。又石薺薴,生山石閒。 |
7 | 十四: | 薵:《唐韻》直由切《集韻》𨻰留切,𠀤音儔。《類篇》草名。《博雅》薵藸,蔥也。《枚乗·七發》漃漻薵蓼。又《揚子·方言》薵、蒙,覆也。 |
8 | 十四: | 薶:《唐韻》與埋同。《博雅》藏也。《爾雅·釋天》祭地曰瘞薶。《註》旣祭薶藏之。《淮南子·時則訓》掩骼薶骴。又《類篇》暮拜切,音韎。義同。又《集韻》陵之切,音釐。《爾雅·釋言》窒薶,塞也。又《直音》音懷。草名。又《字彙補》烏魁切,音威。汚也。《淮南子·俶眞訓》鑒明者,塵垢弗能薶。 |
9 | 十四: | 𦾫:《篇海》古祿切,音谷。藥草名。 |
10 | 十四: | 𦾬:《集韻》昨合切,音雜。《玉篇》草名。 |
11 | 十四: | 𦾭:《集韻》蒡本字。 |
12 | 十四: | 薷:《集韻》汝朱切,音儒。木耳。又《類篇》而由切,音柔。同葇。《本草》香薷。詳葇字註。 |
13 | 十四: | 薸:《唐韻》符消切《韻會》毗霄切,𠀤音瓢。《揚子·方言》江東謂浮萍爲薸。又《集韻》紕招切,音漂。彌遙切,音描。義𠀤同。 |
14 | 十四: | 薹:《唐韻》徒哀切《集韻》堂來切,𠀤音臺。蕓薹,菜名。又草名,夫須也。《韻會》通作臺。《陸璣詩疏》臺,莎草也。《謝朓詩》連隂盛農節,薹笠聚東葘。 |
15 | 十四: | 𦾮:《類篇》古旱切,音笴。禾莖也。又居案切,音肝。《說文》艸也。 |
16 | 十四: | 𦾯:《集韻》同菉。 |
17 | 十四: | 䕒:《集韻》居牙切,音嘉。《玉篇》草名。 |
18 | 十四: | 薺:《集韻》《正韻》𠀤在禮切,音鱭。甘菜。《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董仲舒·雨雹對》薺麥始生,由陽升也。又《韻會》草名。又《類篇》才詣切,音劑。義同。又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見茨字註。 |
19 | 十四: | 𦾰:《集韻》力錦切,音廩。《爾雅·釋草》莪,蘿。《註》今莪蒿也。亦曰𦾰蒿。《本草》𦾰之爲言高也。 |
20 | 十四: | 薻:《集韻》藻本字。《說文》从水巢聲。《五經文字》藻同薻。 |
21 | 十四: | 𦾱:《唐韻》楚交切,音鈔。𦾱取也。《集韻》作摷。別見手部。 |
22 | 十四: | 薼:《集韻》池鄰切,音陳。與蔯同。《類篇》䓰薼菜。《正字通》茵蔯別作茵薼。茵字作艸下囙。 |
23 | 十四: | 𦾲:《集韻》几利切,音冀。《篇海》草名。 |
24 | 十四: | 薽:《唐韻》章鄰切《集韻》之人切,𠀤音眞。《爾雅·釋草》茢薽,豕首。《疏》南人名爲地菘,又名蝦蟆藍,亦名蟾蜍蘭。又《五經文字》吉延切,音鸇。義同。 |
25 | 十四: | 𦾳:《集韻》力協切,音蛺。《類篇》草木疏貌。 |
26 | 十四: | 䕓:《唐韻》初八切,音察。《玉篇》䕓草,有毒,用殺魚。又《增韻》草芥也。《韓愈·聯句》燾養均草䕓。又《集韻》初芮切,音𠽶。草汚地也。○按《正字通》云:《廣韻》有草䕓、草廬。今《廣韻》但云草名,無草廬訓義,未知《正字通》何據。 |
27 | 十四: | 𦾴:《集韻》蘩本字。 |
28 | 十四: | 薾:《集韻》忍氏切,音爾。《說文》華盛也。《詩》彼薾維何。又《唐韻》奴禮切,音禰。義同。《韻會》或作𦬼。 |
29 | 十四: | 薿:《唐韻》魚起切,音擬。《說文》茂也。《詩·小雅》黍稷薿薿。《柳宗元·賀嘉禾及芝草表》旣呈薿薿之祥,復覩煌煌之秀。又魚力切。嶷入聲,義同。 |
30 | 十四: | 𦾵:《集韻》《韻會》𠀤娟營切,音縈。《說文》草旋貌。引《詩》葛藟𦾵之。今文通作縈。又《玉篇》𦾵,萎蕤也。又《唐韻》與𦽓同。 |
31 | 十四: | 藀:《集韻》𤣥扃切,音螢。本作熒。《爾雅·釋草》藀,委萎。《註》藥草也。《又》葋,艼熒。詳葋字註。 |
32 | 十四: | 藁:《集韻》《正韻》𠀤古老切,音杲。《唐韻》俗槀字。《正字通》木枯也。又藁席。《荀子·正名篇》屋室廬宇葭藁蓐,尚機筵,而可以養形。《註》以藁爲席,貧賤人之居也。又藁本,藥名。《管子·地員篇》五臭疇生蓮與蘼蕪、藁本、白芷。又《史記·屈原傳》屬草藁。《索隱註》創制憲令之本。又《前漢·陳湯傳》斬郅支及名王以下,縣頭藁街。又《韻補》車御切。《易林》蝗齧我稻,驅不可去。實穗無有,但見空藁。《正字通》引《漢書·馬援傳》藁葬註,草也。○按藳葬,藁字从禾,不从木。 |
33 | 十四: | 䕔:《集韻》乎監切,音銜。《玉篇》草名。又《類篇》丘銜切,音嶔。菜屬。 |
34 | 十四: | 藂:《唐韻》俗叢字。《韻會》叢或作藂。《前漢·息夫躬傳》藂棘棧棧。又《集韻》粗送切。草稚也。 |
35 | 十四: | 䕕:《集韻》莫半切,音幔。《玉篇》草也。 |
36 | 十四: | 𦾶:《唐韻》慈染切,音漸。《埤蒼》麥秀貌。見蔪字註。又《正韻》將廉切,音尖。義同。 |
37 | 十四: | 𦾷:《唐韻》與蓼同。又《王應麟·詩攷》蒸在𦾷薪,衆薪也。 |
38 | 十四: | 藃:《唐韻》許嬌切,音囂。草貌。又許交切,音虓。禾傷肥也。又《韻會》虛到切,音耗。暴起貌。《周禮·冬官·輪人》以火養其隂而齊諸其陽,則轂雖敝不藃。《鄭註》藃暴,隂柔後必橈減幬革暴起也。又《集韻》黑各切,音郝。木乾藃也。一曰草肥貌。 |
39 | 十四: | 𦾸:《唐韻》多官切,音端。草名。 |
40 | 十四: | 𦾹:《集韻》蘇官切,音酸。草名。 |
41 | 十四: | 藄:《唐韻》渠之切,音其。《爾雅·釋草》藄,月爾。《註》卽紫藄也。似蕨,可食。又《集韻》居之切,音基。義同。或作𦸀、𦻆。 |
42 | 十四: | 藅:《唐韻》房月切,音伐。《爾雅·釋草》藆藅。 |
43 | 十四: | 藆:《唐韻》九輦切,音蹇。藆藅。註見藅。《集韻》或作𧃕。 |
44 | 十四: | 藇:《唐韻》徐呂切,音序。《詩·小雅》釃酒有藇。《傳》美貌。又以諸切,音余。芞藇,香草。又羊洳切,音豫。藷藇,見藷字註。又余呂切,音與。蕃蕪也。又相居切,音胥。人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望出吳郡。 |
45 | 十四: | 𦾺:《唐韻》餘招切,音姚。《集韻》𦾺芅,草名。羊桃也。《爾雅》作銚,詳芅字註。又《集韻》弋笑切,音曜。義同。 |
46 | 十四: | 藈:《集韻》涓畦切,音圭。《玉篇》草名。《爾雅·釋草》鉤,藈姑。《註》鉤,𤬏也。一名王瓜。又苦圭切,音暌。義同。 |
47 | 十四: | 𦾻:《集韻》倚謹切,音隱。𦾻蕫草。 |
48 | 十四: | 䕖:《集韻》同蓀。 |
49 | 十四: | 𦾼:《集韻》同𦵷。 |
50 | 十四: | 𦾽:《唐韻》徒合切,音沓。菈𦾽。詳菈字註。 |
51 | 十四: | 𦾾:《集韻》䔄本字。 |
52 | 十四: | 藉:〔古文〕𧃫《唐韻》慈夜切,音躤。《說文》祭藉也。《易·大過》藉用白茅。《註》薦藉于物。又《禮·曲禮》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註》藉,藻也。《疏》凡執玉必有其藻,以承于玉。《儀禮·聘禮註》藉謂繅也。繅所以蘊藉玉。又《孟子》助者,藉也。《趙岐註》猶人相借力助之也。《戰國策》藉兵乞食于西周。又《前漢·薛廣德傳》廣德爲人溫雅有醞藉。《註》寬博有餘也。又《後漢·隗囂傳》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殊禮,所以慰藉之良厚。又《綱目集覽》身之所依曰藉。又《釋名》咀藉也,以藉齒牙也。又秦昔切,音籍。狼藉,離披雜亂貌。《前漢·江都易王傳》國中口語藉藉,無復至江都。又《周語》宣王卽位,不藉千畝。《前漢·文帝紀》其開藉田。又《穀梁傳·哀十三年》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註》藉謂貢獻。又《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註》藉,繩也。又《史記·武安侯傳》今吾身在也,而人皆藉吾弟。《註》藉,蹈也。又姓。《國語》藉偃,晉大夫。又《唐韻古音》讀胙。《史記·商君傳》註新序論:周室歸藉。《索隱》藉音胙。又《韻補》秦二切。《班固·西都賦》原野蕭條,目極四裔。禽相鎭壓,獸相枕藉。 |
53 | 十四: | 𦾿:《唐韻》咨盈切,音晶。《玉篇》仙草。《直音》黃精也。又《類篇》蕪𦾿也。○按《本草》黃精本作精,蕪菁本作菁。《直音》《類篇》未知何據。 |
54 | 十四: | 𦿀:《唐韻》直魚切,音除。薵𦿀,菜名,蔥也。 |
55 | 十四: | 𦿁:《唐韻》方六切,音福。草名。 |
56 | 十四: | 藊:《集韻》補典切,音匾。豆名。《本草》李時珍曰:藊本作扁,莢形扁也。 |
57 | 十四: | 𦿂:《唐韻》與專切,音緣。《玉篇》𦿂尾,射干也。《本草》草名𦿂尾,根名𦿂頭。 |
58 | 十四: | 藋:《唐韻》徒弔切,音掉。《說文》釐草也。《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又《爾雅·釋草》拜蔏藋。《註》蔏藋赤似藜。又《詩·大雅》菫荼如飴。《疏》廣雅云:菫,藋也,今三輔之閒言猶然。又《博雅》藋梁,木稷也。又直角切,音濯。蒴藋,藥草。又音翟。灰藋。《本草註》梁𥳑文帝《勸醫文》作灰𧀝菜。 |
59 | 十四: | 䕗:《集韻》毗至切,音鼻。草名。 |
60 | 十四: | 䕘:《集韻》同苓。又良郢切,音領。草名。 |
61 | 十四: | 𦿃:《集韻》山巧切,音稍。草長貌。 |
62 | 十四: | 𦿄:《唐韻》丑亮切,音暢。草茂也。《說文》作𧀄。 |
63 | 十四: | 𦿅:《集韻》皮孕切,音凭。草盛貌。 |
64 | 十四: | 𦿆:《唐韻》徒浪切,音宕。䕞𦿆,毒藥。《博雅》𦶐苹,䕞𦿆也。 |
65 | 十四: | 𦿇:《篇海》上史切,音士。鄕名,在密縣。 |
66 | 十四: | 𦿈:《正字通》俗蘥字。 |
67 | 十四: | 藌:《集韻》同蔤。 |
68 | 十四: |
藍:《唐韻》魯甘切,音籃。染靑草也。《詩·小雅》終朝采藍。《周禮·地官·掌染草註》染草藍、蒨,象斗之屬。《通志》藍三種:蓼藍染綠,大藍如芥染碧,槐藍如槐染靑。三藍皆可作澱,色成勝母,故曰靑出於藍而靑於藍。又《古今注》燕支,中國人謂之紅藍。又《說文》瓜苴也。又《酉陽雜俎》藍蛇,首有毒,尾能解毒,南人以首合藥,謂之藍藥。又鳥名。《爾雅·釋鳥》秋鳸,竊藍。《註》竊藍,靑色。又濫也。《大戴禮》文王官人,藍之以樂,以觀其不寧。又地名。《晉語》三卿宴于藍臺。又山名。《水經注》新河出令支縣之藍山。又水名。《杜甫詩》藍水遠從千㵎落。又《綱目集覽》伽藍,梵語,猶中華言衆園。又姓。《通志·氏族略》戰國時中山大夫藍諸。又通襤。《傅𤣥詩》整此藍縷衣。 考證:〔又鑑也。〕謹照大戴禮註鑑改濫。 |
69 | 十四: | 𦿉:《篇海》同餕。《儀禮·特牲饋食禮》命嘗食𦿉者舉奠。《註》士使嗣子及兄弟𦿉,其惠不過族親。餘詳餕字註。 |
70 | 十四: | 𦿊:《唐韻》落胡切,音盧。𦿊會,藥名。《本草》𦿊會,一名挐會,一名訥會,一名象膽。 |
71 | 十四: | 𦿋:《集韻》同藒。 |
72 | 十四: |
藎:《唐韻》《韻會》𠀤徐刃切,音燼。《本草》藎草,一名黃草,一名盭草,可染黃。又《爾雅·釋詁》藎,進也。《詩·大雅》王之藎臣。《疏》藎,忠愛之篤,進進無巳也。又《揚子·方言》藎,餘也。周鄭之閒曰藎。《註》遺餘。《馬融·長笛賦》藎滯抗絕。又秦、晉之閒炊薪不盡曰藎。或作𧃤𦳒。又𧂰。 考證:〔《揚子·方言》藎,餘也。《註》遺餘,周鄭之閒曰藎。〕謹照原文註遺餘三字,移於周鄭之閒曰藎下。 |
73 | 十四: | 𦿌:《唐韻》落戈切,同蔂。 |
74 | 十四: |
藏:〔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𠀤音鑶。《說文》匿也。《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又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又兹郞切,音臧。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註》藏莨,草中牛馬芻。又才浪切,音臓。《禮·月令》謹蓋藏。《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又與臓通。《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𠀤氣之所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說文》《漢書》通用臧。 考證:〔《晉語》文公之出也,豎豆須守藏者也。〕謹照原文豆改頭。〔《周禮·天官·醫師》參之以九藏之動。〕謹照原書醫師改疾醫。 |
75 | 十四: | 𦿍:《唐韻》匹各切,音粕。《博雅》𦿍,蘀落也。又《集韻》普木切,音撲。義同。 |
76 | 十四: | 𦿎:《集韻》芻刮切,音纂。除草也。 |
77 | 十四: | 藐:《唐韻》亡沼切,音眇。《博雅》小也。《左傳·僖九年》以是藐諸孤,辱在大夫。又《孟子》說大人則藐之。《註》輕視貌。又《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註》遠也。又《張衡·西京賦》眳藐流盼。《註》藐,好視容也。又《揚子·方言》漸也。又《博雅》廣也。又莫角切,音邈。《爾雅·釋草》藐,茈草。《註》可以染紫,一名茈䓞。又《爾雅·釋詁》藐藐,美也。《詩·大雅》寢廟旣成,旣成藐藐。又《詩·大雅》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傳》藐藐然不入也。又《韻補》叶音密。《司馬相如·上林賦》長眉連娟,微睇綿藐。色授魂與,心愉于側。又眉敎切,音貌。亦染草。 |
78 | 十四: | 藑:《唐韻》渠營切《集韻》葵營切,𠀤音瓊。《說文》茆葍,一曰蕣也。《爾雅·釋草》葍,藑茅。《註》葍,華有赤者爲藑。藑、葍一種耳。《屈原·離騷》索藑茅以筵篿。《註》藑茅,香草。又《集韻》詳兗切,音𣎓。義同。 |
79 | 十四: | 𦿏:《唐韻》莫紅切,音蒙。草可爲帚。《說文》灌渝也。又《博雅》甾𦿏,孽也。又《集韻》謨中切,音瞢。義同。 |
80 | 十四: | 藒:《唐韻》《集韻》𠀤丘竭切,音朅。《爾雅·釋草》藒車,芞輿。《屈原·離騷》畦留夷與藒車。《本草》藒車香生徐州。○按《說文》作藒,《正字通》作䔾,韻書經典𠀤作藒。《正字通》存䔾去藒,未知何據。 |
81 | 十四: | 𦿐:《唐韻》昨結切,音截。草𦿐。草名。又《博雅》治也。 |
82 | 十四: | 䕙:《集韻》同𦿐。 |
83 | 十四: | 𦿑:《字彙補》古葬字。註詳九畫。 |
84 | 十四: | 𦿒:《集韻》同榛。 |
85 | 十四: | 𦿓:《集韻》𦼷本字。 |
86 | 十四: | 𦿔:《集韻》同蔽。 |
87 | 十四: | 䕚:《集韻》同蕢。 |
88 | 十四: | 𦿕:《集韻》同樵。 |
89 | 十四: | 𦿖:《集韻》盧谷切,音鹿。𦿖菌,草名。地䓴也。 |
90 | 十四: | 𦿗:《集韻》同耄。《書·呂𠛬註》耄今作𦿗。 |
91 | 十四: | 𦿘:《集韻》同葅。 |
92 | 十四: | 𦿙:《玉篇》同蘀。 |
93 | 十四: | 䕛:《集韻》訖洽切,音夾。草名。 |
URN: ctp:kangxi-zidian/1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