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二》

Library Resources
1 二:
艻:《唐韵》卢则切《韵会》《正韵》历德切,𠀤音勒。萝艻,香菜。亦云胡荽属。又药名。《本草》牛脂艻。《注》应验良方,治七孔出血。又与扐通。《扬子·太𤣥经》幷馀于艻,一艻之后,而数其馀。又音棘。木名。《通鉴》唐大中中,王式爲安南都护。至交趾,树艻木爲栅,可支数十年。《胡三省注》其字从草从力,读与棘同,羊矢枣也。此木可以支久。

2 二:
艼:《集韵》汤丁切,音汀。草名。《说文》艼荧,葋也。又《广韵》他顶切《韵会》都挺切《正韵》都顶切,𠀤音酊。茗艼。详茗字注。

3 二:
䒒:《唐韵》徒聊切《正韵》田聊切,𠀤音迢。《说文》苇华也。《尔雅·释草》韦,丑䒒。《注》其类皆有䒒秀。《韵会》通作苕。谓抽条遥远,生花而无莩萼也。今人取之爲帚,曰苕帚是也。又都聊切,音刁。义同。

4 二:
艽:《唐韵》《集韵》《韵会》𠀤巨鸠切,音求。《说文》远荒也。《·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又兽蓐也。《淮南子·修务训》野彘有艽莦槎栉,窟虚连比以象宫室。又《广韵》《正韵》𠀤居肴切,音交。秦艽,药名。《本草》出秦中,以根作罗纹交纠者佳,故名。又居尤切,音鸠。字或从丩。详见𦫶字注。

5 二:
𦫶:《唐韵》《集韵》𠀤居由切,音鸠。秦𦫶,药名。又《广韵》匹交切,音抛。义同。◎按𦫶,字亦作艽,亦作芁,本作𦫷,《本草》又作秦糺。李时珍曰:根作罗纹交纠者佳,则𦫶字颇合意义,但沿俗从艽,𦫶、芁不妨𠀤存。

6 二:
艾:《唐韵》五盖切《集韵》《韵会》《正韵》牛盖切,𠀤音碍。《玉篇》萧也。《·王风》彼采艾兮。《传》艾,所以疗疾。《急就篇注》艾,一名冰台,一名医草。《博物志》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故号冰台。《本草注》医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又《博雅》老也。《礼·曲礼》五十曰艾,服官政。《疏》发苍白,色如艾也。《扬子·方言》东齐、鲁、衞之闲,凡尊老谓之艾人。《尔雅·释诂》艾,历也。《注》长者多更历。又《尔雅·释诂》艾,相也。《疏》谓相视也。又美好也。《孟子》知好色则慕少艾。又养也。《·小雅》保艾尔后。又止也。《左传·哀二年》忧未艾也。《注》未绝也。又报也。《周语》树于有礼,艾人必丰。又《史记·历书》横艾淹茂。《索隐》横艾,壬也。又山名。《春秋·隐六年》公会齐侯,盟于艾。《注》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又亭名。《水经注》甘陵故淸河直东二十里有艾亭。又姓。《通志·氏族略》春秋大夫艾孔之后。又《正韵》倪制切,音刈。芟也。《·周颂》奄观銍艾。《谷梁传·庄二十八年》一年不艾而百姓饥。《注》艾,获也。又与乂通,治也。《前汉·郊祀志》天下艾安。又《张衡·东京赋》齐腾骧而沛艾。《注》沛艾,作姿容貌也。《五经文字》从义,讹。《集韵》或作㘷。
考证:〔《扬子·方言》东齐鲁衞之闲,凡尊老谓之艾人。〕谨按原文艾下无人字,谨改人字爲又字,作更端之词属下爲义。

7 二:
艿:《唐韵》如乗切《集韵》《韵会》如蒸切《正韵》如陵切,𠀤音仍。谓陈根草不芟,新草又生,相因仍也。所谓烧火艿者也。《唐书·裴延龄传》延龄妄言:长安咸阳闲,得陂艿数百顷。《正字通》芿、艿同。◎按《唐韵》分爲两字,艿平声,芿去声。《集韵》二字虽通,然平声则以艿爲主,去声则以艿爲附,其意微有差别,古人必有所据。且考《唐书》,亦两字分见,不宜倂合,今从《唐韵》。

8 二:
䒓:《唐韵》苦蟹切,音𦝨。戾也。

9 二:
𦫷:《集韵》《类篇》𠀤同𦫶。

10 二:
芀:《集韵》《篇海》𠀤同䒒。

11 二:
𦫸:《篇海》同𦬄。

12 二:
芁:《玉篇》同𦫶。

13 二:
𦫹:《集韵》友古作𦫹。注详又部二画。

14 二:
𦫺:《字汇补》音义同死。详歹部死字注。

15 二:
𦫻:《篇韵》公楷切,音解。草名。

16 二:
𦫼:《字汇补》同䒓。

URN: ctp:kangxi-zidian/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