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九》

電子圖書館
1 九:
萩:《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𠀤音秋。《說文》蕭也。《爾雅·釋草》蕭,萩。《註》卽蒿。《左傳·襄十八年》及秦周伐雍門之萩。又通楸,木名。《管子·禁藏篇》當春三月,萩室熯造。《註》萩木鬱臭,以辟毒氣,故燒之新造之室。《前漢·貨殖傳》山居千章之萩。又《史記·朝鮮列傳》封隂爲萩苴侯。《註》屬渤海。又《五經文字》子遙切,音椒。《穀梁傳·文九年》楚子使萩來聘。《集韻》或作菽。又《玉篇》《廣韻》𠀤子小切。義同。
考證:〔《左傳·襄十八年》秦周伐雍門之萩。〕謹照原文秦周上增及字。

2 九:
萪:《唐韻》苦禾切,音科。《集韻》草名。海蔥也。又藤類。《玉篇》萪藤,出海邊。《齊民要術》萪藤,圍數寸,重于竹,可以杖蔑以縛船,及以爲席勝竹也。又柔萪藤有子,極酢爲菜滑,無物能比。○按《正字通》云:藤屬無萪,想未考《玉篇》諸書也。

3 九:
𦳁:《集韻》虛到切,音耗。《類篇》吳俗以草木葉糞田曰𦳁。又莫報切,音帽。《說文》草覆蔓,引《》左右芼之。或从禾。

4 九:
䓮:《唐韻》莫𠋫切,音茂。《說文》細草叢生也。又《玉篇》莫老切,音媢。義同。《集韻》通茆。

5 九:
䓯:《類篇》同𦺇。

6 九:
萫:《唐韻》《正韻》𠀤許亮切,音嚮。《集韻》芼羹。

7 九:
萬:〔古文〕㸘𤍚𢁭《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又數名。《易·乾象》萬國咸寧。《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又舞名。《·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又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又《韻補》入銑韻。《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

8 九:
萭:《唐韻》《韻會》𠀤王矩切。音雨。《說文》草也。又姓。《急就篇》萭段卿。《註》萭亦楀字。楀,木名。因樹以得姓也。《前漢·游俠傳》有萭章。又《韻會》果羽切,音矩。義同。又《集韻》恭于切,音拘。所以正車輪者。《周禮·冬官·輪人》萭之以𦕑其匡也。《註》等爲萭蔞以運輪上,輪中萭蔞則不匡刺也。

9 九:
萮:《唐韻》羊朱切,音兪。《玉篇》䓵萮,花貌。《類篇》或作蘛。《篇海》一作𧃠。又《集韻》勇主切,音庾。萮茈,木耳。又徒侯切,音頭。草名。

10 九:
萯:《唐韻》房久切《韻會》扶缶切《正韻》房缶切,𠀤音婦。《禮·月令》孟夏,王瓜生。《註》草葜也。今《月令》云:王萯生。又山名。《竹書紀年》帝孔甲三年,王畋于萯山。又宮名。《前漢·宣帝紀》甘露二年,行幸萯陽宮。又《集韻》蒲昧切,音佩。《韻會》符遇切,音附。義𠀤同。又《集韻》簿亥切,音蓓。與菩通。草也。《字彙補》萯山,山海經音倍。又漢書萯陽宮,李裴亦音倍,字彙作防父切,誤。◎按負、𧴥二字異音。負音附,𧴥音倍,似萯山之萯,从𧴥。萯草之萯从負,不可以倍音廢附音也。

11 九:
萰:《唐韻》郞甸切,音練。草名。《玉篇》白蘞也。《爾雅·釋草》萰,菟荄。又芊萰,靑盛貌。《郭璞·江賦》涯灌芊萰。

12 九:
萱:《唐韻》况袁切《集韻》許元切,𠀤音暄。《韻會》忘憂草,卽今之鹿蔥也。《說文》作藼。又从宣。《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本又作萱。《本草註》花宜懷妊,婦人佩之必生男,故名宜男。◎按萱字《》作諼,《說文》作藼,又作蕿,《爾雅》又作萲。《正字通》獨以藼爲正,似泥。

13 九:
萲:《唐韻》同萱。《王應麟·詩攷》焉得萲草。出《爾雅音義》。

14 九:
萳:《唐韻》奴感切,音楠。《玉篇》草長弱貌。又《集韻》那含切,音南。草名。

15 九:
萴:《唐韻》阻力切,音仄。《玉篇》萴子,藥名。一歲爲萴子,二歲爲烏喙,三歲爲附子,四歲爲烏頭,五歲爲天雄。《鹽鐵論》雖以進壤廣地,如食萴之充腸也。又《廣韻》士力切《韻會》實側切,𠀤音崱。草也。又人名。《左傳·昭二十年》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萴因之。《註》季萴,虞夏諸侯。

16 九:
䓰:《集韻》伊眞切,音因。䓰薼,香草。《類篇》通作茵。

17 九:
𦳂:《集韻》同洟。

18 九:
萵:《集韻》烏禾切,音倭。《類篇》萵苣,菜名。《杜甫·種萵苣詩序》堂下理小畦,隔種一兩席許萵苣,向二旬矣。又《續博物志》萵菜,出萵國,有毒,百蟲不敢近。

19 九:
萶:《集韻》尺尹切,音蠢。《類篇》草名。《說文》推也,草春時生也。亦作萅。又《玉篇》雜也。

20 九:
𦳃:《集韻》與䔑同。

21 九:
萷:《集韻》思邀切,音蕭。萷槮,草木茂貌。又《韻會》蕭疎貌。《宋玉·九辨》萷蕭槮之可哀兮。《註》華葉已落,莖獨立也。又師交切,音梢。《前漢·司馬相如傳》紛溶萷蔘。《郭註》枝聳擢也。又《韻會》色角切,音朔。義同。又《集韻》萷藋,藥草。

22 九:
𦳄:《集韻》毗連切,音㛹。《類篇》𦳄縷,草名。◎按《爾雅》無𦳄字,《正字通》以爲𦺋字之譌。

23 九:
萸:《唐韻》茱茰,亦作茱萸。詳茰字註。

24 九:
𦳅:《唐韻》以主切,音雨。百𦳅草。《集韻》作薛𦳅。又羊朱切,音兪。義同。

25 九:
萹:《唐韻》布𤣥切,音邊。萹竹,草名。《爾雅·釋草》竹萹蓄。《疏》布地而生,節閒白華,葉細綠,人謂之萹竹。又《廣韻》方典切,音匾。義同。又《集韻》蒲眠切,音腁。萹𦸊,草木動貌。
考證:〔《爾雅·釋草》竹萹蓄。《註》布地而生。〕謹照原文註改疏。

26 九:
萺:《集韻》莫報切,音帽。《說文》草也。又《廣韻》莫六切,音目。萺𦸚草。又與苜同。

27 九:
萻:《集韻》烏含切,音菴。《類篇》野草。

28 九:
萼:《唐韻》五各切《韻會》逆各切,𠀤音鄂。《玉篇》花萼也。《晉書·皇甫謐傳》春華發萼,夏繁其實。《束皙·白華詩》白華朱萼。

29 九:
落:《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𠀤音洛。《禮·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又《爾雅·釋詁》落,始也。又《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註》宮室始成,祭之爲落。又叔孫爲孟鐘,饗大夫以落之。《註》以豭豬血釁鐘曰落。又《博雅》居也。《綱目集覽》人所聚居,故謂之村落、屯落、聚落。又《後漢·竇憲傳》躡冒頓之區落。又蕃籬曰虎落。《前漢·鼂錯傳》爲中周虎落。《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又廢也。《莊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無落吾事,耕而不顧。又落落,不相入貌。《老子·道德經》落落如石。又牢落。《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又陸落。《論衡》見文吏便而儒生陸落,則詆訾儒生,以爲淺短,稱譽文吏,謂之深長。又拓落。《揚雄·解嘲》何爲官之拓落也。又《韻會》錯落,閒厠貌。又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荒落。又星名。《史記·天官書》軍西爲壘,旁有一大星爲北落。又山名。《水經注》伊水東北過郭落山。又草名。《本草》土落,生嶺南山谷。又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獨莖。又木名。《爾雅·釋木》檴,落。《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韌,繞物不解。又姓。《通志·氏族略》漢有落下閎。又與絡通。《莊子·秋水篇》落馬首,穿牛鼻。《前漢·李廣傳》上召禹刺虎,禹從落中斫絕纍,上壯之。《師古註》謂當時繦絡之而下也。又《唐韻古音》讀路。《晉庾闡·弔賈誼文》張高弦悲聲激柱落。叶下濩韻。

30 九:
𦳆:《爾雅·釋草》𦳆,雀弁。《註》悅轉切。《正字通》譌字。◎按萒字之譌。

31 九:
萾:《集韻》怡成切,音盈。《篇海》菊也。亦作䕦。

32 九:
𦳇:《唐韻》徒兼切,音恬。藥草。

33 九:
萿:《唐韻》古活切,音括。《爾雅·釋草》萿,麋舌。《郭註》今麋舌草,春生葉,似舌。又《集韻》戸栝切,音活。獨萿,藥草。《直音》作萿。字从𣴠作。

34 九:
葀:《唐韻》古活切,音括。菝葀,瑞草。《揚雄·甘泉賦》攢井閭與茇葀兮。《直音》作葀。葀字从𢬸作。

35 九:
𦳈:《唐韻》房脂切,音琵。《說文》蒿也。又《集韻》邊迷切。與𦱔通。詳𦱔字註。

36 九:
葁:《集韻》居良切,音姜。山草。《正字通》俗䕬字。

37 九:
𦳉:《篇海》同䔺。

38 九:
𦳊:《集韻》矧視切,音矢。《說文》糞也,从艸,胃省。通作矢。《玉篇》俗作屎。

39 九:
𦳋:《唐韻》古壞切,音怪。草名。又《集韻》苦怪切,音塊。《說文》與蒯同。

40 九:
葂:《集韻》武遠切,音晚。人名。《莊子·天地篇》蔣閭葂見季徹。又《潘尼·西道賦》葂窟連投十數億計。通作莬。

41 九:
𦳌:《集韻》直立切,音蟄。草名。《玉篇》𦳌,荲也。

42 九:
葃:《唐韻》在各切,音昨。茹草。《博雅》葃茹,烏芋也。《集韻》葃茹,草名。又秦昔切,音籍。義同。又《集韻》士革切,音賾。《類篇》菜名。
考證:〔《集韻》士革切,音頤。〕謹照原文頤改賾。

43 九:
葄:《集韻》存故切《正韻》靖故切,𠀤音祚。水芋也。又《韻會》藉也。《唐書·李揆傳》葄枕圖史。又叢租切。與蒩通。《類篇》蒩菰,草名。蒩或作葄。《集韻》或作𦵬。

44 九:
𦳍:《篇海》音胡。又音孤。草多貌。◎按此字《說文》《玉篇》《唐韻》俱不載。《正字通》云𦱄字之譌。

45 九:
𦳎:《正字通》與菹葅同。

46 九:
𦳏:《唐韻》側加切《集韻》莊加切,𠀤音樝。草名。楚葵也,生水中。亦作蔖。又《集韻》總古切,音祖。《說文》菜也。

47 九:
葅:《集韻》同菹。又通苴,見苴字註。

48 九:
葆:《唐韻》補抱切,音保。《前漢·燕刺王旦傳》頭如蓬葆。《註》葆,草木叢生之貌。又《韻會》梓上苗也。《字彙補》關中謂桑楡孽生曰葆。又《禮·雜記·羽葆疏》葆謂蓋也。《張衡·西京賦》垂翟葆。又《禮·禮器》不樂葆大。《註》葆之言褒也。又《素問》治數之道,從容之葆。《註》葆,平也。又藏也。《莊子·齊物論》此之謂葆光。又《韻會》旅葆,野菽,實可食。《史記·天官書》觜觿爲虎首,主葆旅事。《晉灼曰》葆,菜也。野生曰旅。又通褓。《史記·留侯世家》成王少在襁葆之中。《註》葆,小兒被也。又通寶。《史記·留侯世家》見穀城山下黃石,取而葆祠之。《註》《史記》珍寶字皆作葆。又與堡通。《史記·匈奴傳》侵盜上郡葆塞。又《集韻》博毛切,音褒。廣也。

49 九:
𦳐:《集韻》乃帶切。音柰。草名。又《類篇》乃葛切,音捺。吳中菜名。有刺。

50 九:
䓱:《集韻》鋤佳切,音柴。茈葫或作䓱葫。又《集韻》遵爲切,音檇。同𦸺。

51 九:
葇:《集韻》而由切,音柔。《直音》香葇菜。《博雅》穰葇,蘇也。《揚子·方言》蘇之小者謂之䖆葇。又《本草》石香葇,生蜀郡陵、榮、資、𥳑州及南中諸處。又《廣韻》忍九切,音蹂。葇䖆菜不切也。《篇海》通薷。

52 九:
𦳑:《集韻》莫後切,音某。菜名。

53 九:
葈:《集韻》想止切,音葸。本作𦱓。胡𦱓,枲耳也。《正字通》俗枲字。

54 九:
葉:《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𠀤音枼。《說文》草木之葉。《陸游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又世也。《·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又《博雅》聚也。又書冊。《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又姓。《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又與䔾通。《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加柶,覆之面葉。《註》古文葉爲䔾。又式涉切,音攝。《左傳·及葉註》葉,今南陽葉縣。又《韻補》叶,逆約切,音虐。《易林》桑芳將落,隕其黃葉。又叶於急切。《易林》同本異葉,樂人上德。東鄰慕義,來興吾國。又《集韻》徒協切,音牒。與䈎同,書篇名。《韻會》或作𦯧,非。

55 九:
葊:《玉篇》古文菴字,註見八畫。

56 九:
𦳒:《集韻》同藎。

57 九:
𦳓:《直音》俗𦽏字。

58 九:
𦳔:《集韻》徒故切,音度。香草。

59 九:
𦳕:《字彙》見《石鼓文》。◎按《石鼓文》作𦯨,非𦳕,音義俱未詳。

60 九:
葋:《唐韻》其俱切,音劬。草名。《爾雅·釋草》葋,艼熒。《集韻》或作𦶔、𦮿。

61 九:
葌:《集韻》居顏切,音奸。《山海經》吳林之山,其中多葌草。《吳越春秋》吾師作冶,夫妻入冶爐中,後世麻絰葌服,然後敢鑄。又山名。《山海經》昆吾山又西百二十里曰葌山,葌水出焉。
考證:〔《吳越春秋》干將鑄劍,夫妻人冶爐中,後世麻經葌服,然後敢鑄。〕謹照原文干將鑄劍改吾師作冶。麻經改麻絰。

62 九:
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六切,音福。《說文》䔰也。《·小雅》言采其葍。《傳》葍,惡菜也。《爾雅·釋草》葍,䔰。《註》大葉白華,根如指,正白,可啖。又《爾雅·釋草》葍,藑茅。《註》葍花有赤者爲藑。又《博雅》烏麮,葍也。又《唐韻古音》方墨切,引《》叶求爾新特韻。又去聲,音富。又《集韻》或作𦽌、蕧。
考證:〔《爾雅·釋草》葍,葍䔰。《註》大葉白華。〕謹照原文葍葍去下葍字。〔《博雅》烏𪌥葍也。〕謹照原文𪌥改麮。

63 九:
𦳖:《唐韻》戸頂切,音迥。《集韻》同藀。

64 九:
葎:《唐韻》呂䘏切,音律,蔓艸。《玉篇》似葛有刺。《本草》葎草莖有細刺,善勒人膚,故名勒草。訛爲葎草。

65 九:
葏:《唐韻》子仙切,音煎。草茂貌。又《集韻》將先切,音箋。《》菁菁者莪,李舟說作葏葏。又《玉篇》才千切,音前。咨盈切,音精。義𠀤同。

66 九:
葐:《唐韻》符分切,音汾。《玉篇》葐蒕,盛貌。《左思·蜀都賦》鬱葐蒕以翠微。又《博雅》馥葐,香也。又《集韻》步奔切,音盆。艸名。《爾雅·釋草》茥,蒛葐。《註》覆盆也,實似莓而小。《正字通》梵書謂覆葐子花曰蘇蜜那花。
考證:〔《爾雅·釋草》莖蒛葐。〕謹照原文莖改茥。

67 九:
葑:《唐韻》府容切,音封。菜名。《韻會》蕦蓯也。《·邶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傳》葑,須也。《疏》《釋草》云:須,葑蓯。《坊記》註云:葑,蔓菁也。《方言》云:蘴蕘,蕪菁也。陳楚謂之葑,齊魯謂之蕘,關西謂之蕪菁,趙魏之部謂之大芥。蘴與葑字雖異音實同,卽葑也,須也,蕪菁也,蔓菁也,葑蓯也,蕘也,芥也,七者一物也。《集韻》敷馮切,音豐。《》采葑采菲,徐邈讀作蘴。又《廣韻》芳用切,音湗。菰根也,今江東有葑田。《晉書音義》菰草叢生,其根盤結,名曰葑。《通鑑》魏明帝靑龍元年,陸遜入江夏,催人種葑豆。《史炤·釋文》葑,方用切,菰根也。江東有葑田。《胡三省註》按葑音封,菜也,亦謂之蔓菁。江東葑田,乃是葑泥,其深有沒牛者,此田又不產菰根。

68 九:
𦳗:《集韻》所景切,音省。草名。

69 九:
葒:《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𠀤音紅。《爾雅·釋草》葒,蘢古。《本草》葒草,水葒也,與葓同。

70 九:
葓:《唐韻》戸公切《韻會》胡公切,𠀤音紅。《玉篇》水草也。《北史·慕容儼傳》造荻葓竟數里,以塞船路。

71 九:
葔:《唐韻》戸鉤切,音侯。《集韻》草名。《爾雅·釋草》薃葔,莎。◎按《爾雅》本作侯。

72 九:
䓲:《唐韻》以芮切,音銳。草生貌。《揚子·方言》莌,小也,凡草生而初達謂之䓲。《左思·吳都賦》鬱兮䓲茂。又《廣韻》弋雪切《類篇》欲雪切,𠀤音悅。義同。

73 九:
葕:《集韻》延面切,音衍。《類篇》蔓葕也。或作莚。

74 九:
䓳:《唐韻》胡墾切,音很。草名。似蓍,花靑白。又《集韻》苦本切,音閫。義同。又《廣韻》戸皆切,音諧。䓳菔,草名。

75 九:
𦳘:《集韻》鋤加切,音𣗩。水中浮草。或作苴。

76 九:
葖:《唐韻》徒骨切,音突。《爾雅·釋草》葖,蘆萉。《註》萉宜爲菔,蘆菔也。紫花大根,俗呼雹突。詳前菔字註。

77 九:
著:《集韻》《韻會》《正韻》𠀤陟慮切,音箸。《博雅》明也。《中庸》形則著。《晏子·諫上篇》君之德著而彰。又《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著。《註》著,標著也,使傰曹署著其名。《周禮·典婦功註》書其賈而著其物。又《前漢·景帝紀》廷尉與丞相更議著令。《註》著音著作之著。《晉書·職官志》魏太和中,詔置著作郞,於此始有其官。又《小爾雅》思也。又與貯通。《家語》子貢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閒。《註》著,居也。又《·齊風》俟我于著乎而。《傳》門屏之閒曰著。又《左傳·昭十二年》若不廢君命則固有著矣。《註》著,位次也。《前漢·五行志》朝內列位有定處,所謂表著也。又《廣韻》直餘切,音除。《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韻會》表著之著亦音除。又《羣經音辨》藥草也。《爾雅·釋草》味。荎著。《註》音儲。又《類篇》陟略切,音芍。被服也。《晉書·宣帝紀》關中多蒺䔧,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又《儀禮·士喪禮》幎目用緇,方尺二寸,䞓裏著組繫。《註》著,充之以絮也。《韓詩外傳》士褐衣縕著,未甞完也。又《集韻》直略切,音擆。《吳越春秋》從隂收著,望陽出糶。《註》著。置也。又《類篇》附也。《前漢·贾誼傳》黑子之著面。又《禮·明堂位》著,殷尊也。《註》著地無足。又《前漢·張騫傳》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其俗土著。《師古註》土著,謂有城郭常居,不隨畜牧移徙。《後漢·李忠傳》流民占著者五萬餘口。《直音》俗作着。
考證:〔《前漢·食貨志》黑子之著面。〕謹按食貨志無此語,食貨志改贾誼傳。

78 九:
𦳙:《集韻》陟利切,音致。《說文》草大也。

79 九:
䓴:《唐韻》而兗切,音軟。《齊民要術》䓴,木耳也。

80 九:
葘:《正字通》菑本字。《說文》从艸从𡿧从田。《玉篇》《廣韻》𠀤从巛。

81 九:
葙:《唐韻》息良切,音襄。靑葙子也。《魏志·裴松之註》初平中,有靑牛先生者客三輔,常食靑葙芫花,年似五六十者。《齊民要術》葙根以爲菹,香辛。《集韻》《類篇》俱作蘘。
考證:〔《魏志·裴松之傳》初平中,有靑牛先生者,客三輔,常食靑葙莞花。〕謹按魏志無裴松之傳,查係管幼安傳裴松之註文。謹照原書傳改註。莞花改芫花。

82 九:
𦳚:《集韻》常支切,音匙。《說文》草也。《玉篇》𦳚母草,卽知母也。

83 九:
葚:《集韻》時鴆切,音甚。《玉篇》桑實也。《·魯頌》食我桑黮,懷我好音。《疏》飛鴞,惡聲之鳥。食桑黮而變音。《註》黮同葚。《晉書·張錫傳》桑葚甜甘,鴟鴞革響。又《韻補》叶如林切,音𡜟。《詩·衞風》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叶下耽字韻。《詩疏》一本又作椹。◎按《佩觿》云:以鐵椹之椹爲桑葚,非,葚字不當从木。

84 九:
𦳛:《集韻》矩鮪切,音簋。《類篇》香草。

85 九:
䓵:《唐韻》《集韻》𠀤芳無切,音敷。《玉篇》䓵萮,花貌。《字彙補》漢隷同蓲。

86 九:
𦳜:《集韻》同苠。

87 九:
葛:《唐韻》《集韻》《正韻》𠀤居曷切,音割。《玉篇》蔓草也。《易·困卦》困于葛藟。《註》引蔓纏繞之草。《埤雅》瓜葛皆延蔓相及,故屬之綿遠者取譬瓜葛。《蔡邕·獨斷》凡與先帝、先后有瓜葛者,皆會尚書官屬陛西除下。又《說文》絺綌,草也。《·周南》葛之覃兮。《傳》葛所以爲絺綌。《周禮·地官·掌葛掌》以時徵絺綌之材于山農。又《司馬相如·大人賦》雜遝膠葛以方馳。《註》膠葛,驅馳也。又國名。《·仲虺之誥》乃葛伯仇餉。《春秋·桓十四年》邾人、牟人、葛人來朝。又水名。《水經注》沭水又南與葛陂相會。又山名。《越絕書》有葛山。《山海經》葛山之首無草木。又姓。《通志·氏族略》葛氏有三,嬴氏之後,以國爲氏。又諸葛,有熊氏之後爲詹葛氏,齊人語訛,以詹葛爲諸葛。又《毛詩古音攷》音結。《·邶風》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馬融·圍棋賦》乍緩乍急兮上且未別,黑白紛亂兮於約如葛。又《唐韻古音》《路史》葛天氏,葛音蓋。◎按古本葛與蓋通。
考證:〔《周禮·地官·掌葛疏》以時徵絺綌之材于山農。〕謹照原文疏改掌。〔《水經注》沐水又南與葛陂相會。〕謹照原文沐水改沭水。

88 九:
葜:《篇海》苦轄切,音恰。菝葜,草也。《集韻》亦作𦸉。

89 九:
葝:《唐韻》渠京切,音擎。《爾雅·釋草》葝,山薤。《疏》薤生山中者名葝。又《集韻》堅正切,音勁。《爾雅·釋草》葝,䑕尾。《註》可以染皁。《疏》一名陵翹。《廣韻》又作𦳲。
考證:〔《爾雅·釋草》葝,鼠尾。《註》可以染草。〕謹照原文染草改染皁。

90 九:
𦳝:《唐韻》褚羊切《集韻》抽良切,𠀤音倀。《說文》草名。枝枝相値,葉葉相當。又《集韻》余章切,音陽。亦草名。又《廣韻》吐郞切,音湯。與薚同。又音蕩。《前漢·陳湯傳》贊:陳湯儻𦳝,不自收斂。《師古註》儻𦳝,無行檢也。
考證:〔《前漢·陳湯傳》〕謹照原書傳下增贊字。

91 九:
葞:《唐韻》綿婢切《集韻》母婢切,𠀤音弭。《爾雅·釋草》葞,春草。《疏》莽草,一名春草,俗呼爲菵草。
考證:〔《爾雅·釋草》葞春草。《疏》蘭草,一名芒草。〕謹照原文蘭改莽。芒改春。

92 九:
䓶:《集韻》同藾。又《廣韻》盧達切,音辣。䓶蒿也。

93 九:
𦳞:《集韻》布怪切,音拜。《類篇》草名。《爾雅·釋草》拜,蔏藋。本作拜,俗加艸。

94 九:
葟:《唐韻》《集韻》𠀤胡光切,音皇。《玉篇》葟榮,亦花之美也。《爾雅·釋草》蕍、芛、葟,華榮。《疏》葟,華單也。又《博雅》葟葟,茂也。又《齊民要術》葟菜,似蒜,生水邊。

95 九:
葠:《韻會》同𦺭。《說文》本作薓。人薓,藥草。

96 九:
𦳟:《玉篇》口羊切,音羌。菜也。

97 九:
葡:《篇海》薄胡切,音蒲。俗借葡爲蒲陶字。又《集韻》平祕切,音備。隷作。凡備、糒字从此。

98 九:
𦳠:《集韻》蒲撥切,音跋。《類篇》除草也。

99 九:
葢:《正字通》同蓋。

100 九:
董:〔古文〕𦱦《唐韻》多動切《集韻》覩動切,𠀤音懂。《爾雅·釋詁》董,督,正也。《·大禹謨》董之用威。又《博雅》固也。又深藏也。《史記·倉公傳》氣當大董。又《周禮·春官》辨九𢷎,四日振動。《鄭註》動讀爲董。書亦或爲董。振董,以兩手相擊也。又《玉篇》藕根也。又董蕖。《續博物志》董蕖者,婆羅門云阿苗根,似白芷。又亭名。《左傳·文六年》改蒐于董。《註》河東汾隂縣有董亭。又澤名。《後漢·郡國志》文喜邑有董池陂,古董澤。又姓。《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龍多歸之,服事帝舜,賜之姓曰董。又《宣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又《集韻》主勇切,音腫。《羣經音辨》短也。《左傳》余髮董董,今本作種種。又《字彙補》董正之董,讀若督,東谷切。《集韻》通作蕫。
考證:〔《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颺叔安。〕謹照原文颺改飂。

101 九:
𦳡:《集韻》側刮切,菜名。《類篇》草名。

102 九:
葤:《唐韻》除柳切,音紂。《玉篇》裹也。

103 九:
葥:《唐韻》子賤切,音箭。《說文》山莓也。又《爾雅·釋草》葥,王𦹙。《註》王帚似藜,其樹可爲掃𦹙,江東呼爲落帚。又《集韻》才先切,音前。車葥,藥草。《說文》作𦷱。

104 九:
葦:《玉篇》禹鬼切《集韻》羽鬼切,𠀤音偉。《說文》大葭也。《詩·衞風》一葦杭之。《風俗通》除夕飾桃人,垂葦交,畫虎于門。《後漢·袁閎傳》爲沛相,乗葦車。又山名。《水經注》江水浦東有葦山。又《類篇》于非切,音闈。《爾雅·釋草》葦𧃝,芀。謝嶠讀作平聲。又《篇海》于貴切,音胃。《莊子·列禦𡨥》緯蕭而食。亦作葦。
考證:〔《詩·衞風》一葦航之。〕謹照原文航改杭。

105 九:
葧:《唐韻》蒲沒切,音勃。《博雅》蘩母,蒡葧也。又《柳宗元文》蓊葧,香氣。《類篇》或作𦸦。

106 九:
𦳢:《唐韻》于貴切,音胃。草名。

107 九:
葨:《唐韻》烏恢切,音隈。《玉篇》草名。

108 九:
葩:《唐韻》普巴切,帊平聲。《說文》華也。《張衡·西京賦》披紅葩之狎獵。又《韻補》叶滂禾切,音坡。《張衡·思𤣥賦》天地絪縕,百卉含葩。叶下和字韻。《類篇》一作苩,一作皅。

109 九:
葪:《玉篇》同薊。又《篇海》割也。又木名。《山海經》葪柏,狀如荆,白華而赤實,服者不寒。又通芥。《史記·賈生傳》細故𧀱葪兮。《註》𧀱葪,鯁刺也。

110 九:
葫:《集韻》洪孤切,音胡。《廣韻》葫,瓜也。又《類篇》𦸔葫,菰米也。又《玉篇》大蒜也。《本草註》今人謂葫爲大蒜,蒜爲小蒜。《孫緬云》張騫使西域,得大蒜、葫荽,則小蒜中土舊有,而大蒜出胡也,故有胡名。

111 九:
𦳣:《集韻》須倫切,音恂。《篇海》人名,魏有韓𦳣。

112 九:
𦳤:《唐韻》《集韻》𠀤同藨。

113 九:
𦳥:《唐韻》亡沼切,音眇。《玉篇》草細莖也。又《集韻》彌笑切,音妙。義同。

114 九:
𦳦:《唐韻》《集韻》𠀤同栽。又《玉篇》草也。

115 九:
葬:〔古文〕𦽱𦱼𧂥𦿑《唐韻》《集韻》《正韻》𠀤則浪切,音髒。《說文》从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薦之。《禮·檀弓》國子高曰:葬者,藏也。又《集韻》才浪切,音臓。義與藏同。又《正韻》兹郞切,音臧。《周禮·地官》族師,以相葬埋。劉昌宗引《漢書·尹賞傳》枯骨後何葬,協乎聲讀。《韻學集成》或作塟,見《三輔黃圖》。

116 九:
葭:《唐韻》古牙切,音嘉。《說文》葦之未秀者。《廣韻》蘆也。《爾雅·釋草》葭,華。《註》卽今蘆也。《·召南》彼茁者葭。又葭莩,見莩字註。又笛也。《謝靈運詩》鳴葭戾朱宮。《註》鳴笛引路也。又水名。《漢書註》葭水在廣平南和。又通茄。《文𨕖註》杜摯《葭賦》。葭今作茄。又《集韻》何加切,音遐。芙渠葉。本作蕸,或省。又《唐韻古音》讀姑。《司馬相如·子虛賦》藏莨蒹葭,東蘠彫胡。又《毛詩古音攷》音蓑。《張衡·西京賦》齊栧女,縱棹歌。發引和,校鳴葭。

117 九:
葮:《集韻》徒玩切,音段。《類篇》木名。槿也。通作椴。

118 九:
葯:《唐韻》於略切《韻會》《正韻》乙却切,𠀤音約。《博雅》白芷,其葉謂之葯。《山海經》崍山,其草多韭薤,多葯。《楚辭·九歌》辛夷楣兮葯房。又《廣韻》於角切,音渥。義同。又《集韻》丁歷切,音的。纏也。《潘岳·射雉賦》首葯綠素。《註》葯,猶纏裹也。

119 九:
𦳧:《類篇》夷周切,音由。草名。

120 九:
葰:《唐韻》息遺切,音綏。《說文》薑屬,可以香口。《博雅》廉薑,葰也。《儀禮註》通作綏。又《廣韻》蘇果切,音瑣。縣名。《前漢·地理志》大原葰人。師古又音山寡切。又《集韻》祖峻切,音俊。《司馬相如·上林賦》實葉葰茂。《註》葰,大也。

121 九:
葱:〔古文〕蔥《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韻會》麤叢切,𠀤音聰。《說文》菜也。《本草》蔥从悤,外直中空,有悤通之象也。《禮·內則》膾春用蔥。又劒名。《荀子·性惡篇》桓公之蔥。又《爾雅·釋器》靑謂之蔥。《·小雅》有瑲蔥珩。《註》蔥,蒼也。《禮·玉藻》三命赤韍蔥衡。又山名。《後漢·章帝紀註》蔥嶺,在燉煌西,其山高大多蔥。又《韻會》氣通達也。《方氏禮記解註》氣達爲蔥。《後漢·光武紀》望見舂陵,郭唶曰:氣佳哉,鬱鬱蔥蔥然。又《集韻》初江切,音窻。《左傳·定九年》陽虎載蔥靈,寢于其中而逃。《註》蔥靈,輜車名。又《韻補》叶千剛切,音倉。《黃庭經》五色雲氣紛靑蔥,閉目內𦕎自相望。《玉篇》俗作䓗。《五經文字》作葱。

122 九:
葲:《唐韻》疾緣切,音泉。《玉篇》羊葲,草名也。《正字通》引《本草》作羊泉,似菊花,紫色。一名羊飴。

123 九:
葳:《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非切,音威。《玉篇》葳蕤也。《東方朔·七諫》上葳蕤而防露兮。《註》葳蕤,盛貌。又草名。《述異記》葳蕤草,一名麗草。又呼爲女草,江浙呼爲娃草。又《博雅》茈葳,蘧麥也。

124 九:
葴:《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職深切,音斟。《爾雅·釋草》葴,馬藍。《註》今大葉冬藍是也。又《爾雅·釋草》葴,寒漿。《註》今酸漿草,江東呼曰苦葴。又山名。《山海經》葴山,視水出焉。又姓。《晉語》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爲十二姓:姬酉祁已滕葴任苟僖姞嬛依是也。又《集韻》胡讒切,音函。居咸切,音緘。義𠀤同。

125 九:
葵:《唐韻》渠追切《集韻》《韻會》渠惟切《正韻》渠爲切,𠀤音鄈。《玉篇》菜名。《·豳風》七月烹葵及菽。《儀禮·士虞禮》記註:夏秋用生葵。《王禎·農書》葵,陽草也,爲百菜之主,備四時之𩜹。《爾雅翼》天有十日,葵與之終始,故葵从癸。《左傳·成十七年》,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杜預註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又《周禮·冬官·玉人》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天子服之。《註》終葵,椎也。爲椎于其杼上,明無所屈也。又地名。《晉語》吾命之以負葵之田七十萬。又姓。《通志·氏族略》終葵氏。《註》《左傳》商人七族有終葵氏。《正字通》宋葵方直,明葵玉。又與揆通。《爾雅·釋詁》葵,揆也。《·小雅》天子葵之。《大雅》則莫我敢葵。又與鄈通。《正韻》鄈丘,地名,《春秋》作葵丘。《玉篇》亦作𦷡。𦮙,《說文》葵本字。
考證:〔《儀禮·士虞禮》夏秋用生葵。〕謹按此鄭註非經文,謹照原文士虞禮下增記註二字。〔《說文》葵,衞也,傾葉向日,不令照其根。〕謹按說文無此語,謹𠀤下文所引左傳改爲:左傳成十七年,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杜預註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晉語》王命之以負葵之田七十萬。〕謹照原文王改吾。

126 九:
葶:《唐韻》特丁切,音亭。《爾雅·釋草》蕇,葶藶。《註》實葉皆似芥,一名大室,一名丁歷。《西京雜記》葶藶死於盛夏。又《廣韻》都挺切,音頂。毒草。《山海經》熊耳山有草,狀如蘇而赤華,名葶䔭,可以毒魚。

127 九:
𦳨:《正字通》䓼字之譌。

128 九:
葷:《唐韻》《集韻》《正韻》𠀤許云切,音熏。《禮·玉藻》膳于君,有葷桃茢。《註》葷,薑及辛菜也。《儀禮·士相見禮》夜侍坐,問夜膳葷。《註》葷,辛物,食之止臥。《玉篇》葷葉所以辟凶邪。《後漢·禮儀志》仲夏之月,其禮以朱索連葷菜,彌牟朴蠱鐘,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戸。《荀子·哀公篇》志不在於食葷。《註》蔥,薤也。《徐鉉說文註》葷,臭萊也,通謂芸臺、椿、韭蔥、蒜、阿魏之屬,方術家所禁,謂氣不潔也。《唐書·王維傳》維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爾雅翼》西方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蒜、茖蔥爲五葷,道家以韭、蒜、芸臺、胡荽、薤爲五葷。又通薰。《史記·五帝紀》北逐葷粥。《前漢·霍去病傳》躬將所獲葷允之士。《師古註》葷字與薰同。《集韻》或作蔒。《禮記註》或作焄。
考證:〔《前漢·霍去病傳》所獲葷允之士。〕謹照原文所獲上增躬將二字。

129 九:
𦳩:《唐韻》於救切,音宥。《玉篇》草名也。又《集韻》於六切,音鴪。義同。《說文》籀文作𧅲。《類篇》又作𧆕,苗四禾。

130 九:
葸:《唐韻》胥里切《韻會》《正韻》想里切,𠀤音枲。《玉篇》畏懼也。《論語》愼而無禮則葸。《大戴禮·曾子立事篇》人言善而色葸焉,近于不悅其言。《韻會》或作𦷚。

131 九:
葹:《唐韻》式支切《正韻》申之切,𠀤音施。《玉篇》卷葹草,拔心不死。《屈原·離騷》薋菉葹以盈室兮。又《增韻》豆屬。

132 九:
葺:《唐韻》《韻會》《正韻》𠀤七入切,音緝。《玉篇》修補也。《博雅》覆也。《通俗文》苫也。《左傳·襄三十一年》繕完葺牆。《註》謂草覆牆也。又《廣韻》子入切《集韻》卽入切,𠀤音楫。《說文》茨也。《周禮·冬官》葺屋參分。又累也。《左思·吳都賦》葺鱗鏤甲。《直音》作𦲭。

133 九:
葻:《唐韻》盧含切,音嵐。《說文》草得風貌。又《集韻》符風切,音馮。草名。《說文》灌渝也。

134 九:
葼:《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𠀤音騣。《博雅》小也。《說文》木細枝也。《揚子·方言》木細枝謂之杪,靑、齊、兗、冀閒謂之葼。故傳曰:慈母之怒子也,雖折葼笞之,其惠存焉。又草名。《謝靈運·山居賦》蓼蕺葼薺。《謝朓詩》弱葼旣蔥翠,輕莎方靃靡。又染草。《漢宮儀》葼園供染綠紋綬。
考證:〔《揚子·方言》木細枝謂之杪靑,齊燕冀閒謂之葼,故傳曰,慈母之怒子也,猶折葼笞之,其惠存焉。〕謹照原文燕改兗。猶改雖。

135 九:
葽:《唐韻》於霄切《正韻》伊堯切,𠀤音腰。《·豳風》四月秀葽。《傳》葽,葽草也。《箋》物成自秀葽始。《詩·緝曰》四月陽氣極于上而微隂已胎于下,葽感之而早秀。毛註不指爲何草,鄭疑爲王萯,《說文》引劉向說:苦葽也。又草盛貌。《前漢·禮樂志》豐草葽,女蘿施。又《集韻》伊鳥切,音杳。《爾雅·釋草》葽繞,棘蒬。《註》今遠志也。又《廣韻》於笑切,音要。亦草盛貌。

136 九:
𦳪:《集韻》同𦺈。

137 九:
𦳫:《集韻》師銜切,音衫。《類篇》禾肥曰𦳫。《正字通》从木,入八畫,誤,今移入九畫。

138 九:
𦳬:《唐韻》侯閤切,音合。草也。

139 九:
𦳭:《唐韻》力主切,音縷。小蒿草。

140 九:
葾:《唐韻》《集韻》𠀤於袁切,音鴛。《博雅》𣨙葾,敗也。

141 九:
葿:《唐韻》武悲切,音眉。䒲葿,草也。《博雅》䒲葿,黃岑也。《集韻》或作𦼻。
考證:〔《博雅》䒲葿,王岑也。〕謹照原文王岑改黃岑。

142 九:
𦳮:《唐韻》之役切。𦳮卷。

143 九:
蒀:〔古文〕馧《唐韻》於云切,音氳。《玉篇》葐蒕,盛貌。《左思·蜀都賦》鬱葐蒕以翠微。《集韻》同𥠺。葐𥠺,香也。

144 九:
𦳯:《集韻》食律切,音術。《說文》草也。《本草》蓬莪茂。一名𦳯。又《廣韻》於筆切,音㧒。義同。
考證:〔《本草》蓬莪茂,一名𦳯。〕謹照原文茂改𦮠。

145 九:
𦳰:《集韻》丘於切,音祛。《類篇》凵盧,飯器,以柳爲之。凵或作𦳰。凵當爲𠙴。又𥬔。

146 九:
𦳱:《集韻》草本字。《韻會》艸當作𦳱,隷省作草。

147 九:
𦳲:《篇海類編》與葝同。詳葝字註。

148 九:
𦳳:《集韻》《類篇》𠀤同蓁。詳蓁字註。

149 九:
𦳴:《篇海類編》與葜同。詳葜字註。

150 九:
𦳵:《集韻》職略切,音灼。《類篇》草名。《博雅》𦳵蘘,䉛也。

151 九:
𦳶:《集韻》同莔。亦作𦳶。𦳶字从蝱,作芒下䖵。

152 九:
𦳷:《廣韻》以周切,音由。《篇海》同莤。

153 九:
𦳸:《類篇》同𦰪。

154 九:
𦳹:《類篇》同𦯏。

155 九:
䓷:《類篇》同荇。

156 九:
𦳺:《類篇》蒲撥切,音跋。草木根也。

157 九:
𦳻:《玉篇》直離切,音馳。草名。亦作𦵟。《篇海》作𦱰。

158 九:
𦳼:《篇海》同爇。

159 九:
𦳽:《篇海》巨篆切,音眷。耎也。

160 九:
𦳾:《篇海》汝朱切。桑皮。

161 九:
𦳿:《韻學集成》千候切,音蔟。鳥巢。

162 九:
蒂:同蔕。《班固·答賔戲》上無所蒂,下無所根。

163 九:
𦴀:《字彙補》止師切,音支。《直音》蔥別名。見五音篇海。

164 九:
䓸:音奸。蔬菜也。《鹽鐵論》飯䓸糲者,不可以言孝。

165 九:
𦴁:《字彙補》莫結切。同𦴔。詳𦴔字註。

166 九:
𦴂:《集韻》公懷切,音乖。草名。

167 九:
蒃:《直音》《新藏》作篆。

168 九:
𦴃:《直音》音索。草名。◎按卽𦵫字之譌。

169 九:
𦴄:《五音篇海》莫六切,音牧。與苜同。

170 九:
𦴅:《直音》同荾。

171 九:
𦴆:《直音》同苟。

172 九:
𦴇:《直音》俗𦾵字。

173 九:
𦴈:《字彙補》同若。杜𦴈草。

174 九:
𦴉:《字彙補》何吳切,音弧。草多貌。

175 九:
𦴊:《字彙補》翁香切,音央。姓也。

176 九:
𦴋:《字彙補》同夢。

177 九:
𦴌:《字彙補》子峻切,音駿。獦之皮袴也。

178 九:
𦴍:《字彙補》神斜切,音蛇。草名。

179 九:
𦴎:《字彙補》許豆切,音𡨥。䔁名。

180 九:
𦴏:《字彙補》補耕切,音絣。繩墨也。

181 九:
䓹:《字彙補》同䬥。

182 九:
𦴐:《字彙補》兵攀切,音斑。賤事貌。正作𠔯。

183 九:
𦴑:《字彙補》求拈切,音鈐。乖也。《揚子·太𤣥經》𦴑鍵挈契。

184 九:
𦴒:《字彙補》卽享字。見《韻寶》。又《博雅》通也。

185 九:
𦴓:《字彙補》同葬。

186 九:
𦴔:《字彙補》莫結切。音滅。目不明。或作𦴲。

187 九:
𦴕:《字彙補》通各切,音託。葉落也。

188 九:
𦴖:《集韻》許訖切,音迄。《吳志》孫休長子名𩅦,字𦴖。○按《小名錄》孫休子名〈艸下閤〉。又《廣韻》云名莔。莔字之譌。

189 九:
𦴗:《字彙補》同彙,見《古文周易·泰卦》拔茅連茹以其𦴗。註見彐部十畫。

190 九:
𦴘:《字彙補》古解字,見《歸藏易》。註詳角部六畫。

191 九:
𦴙:《字彙補》同黎,引《漢書》𦴙庶亡干戈之役。註:𦴙、黎古通,註見禾部八畫。

192 九:
𦴚:《字彙補》田聊切,音迢。滯也。

193 九:
𦴛:《字彙補》同茜,見《金石韻府》。

194 九:
𦴜:《博雅》𦴜蒲,莞也。○按卽蔥字之譌。

195 九:
𦴝:《博雅》萍種也,音未詳。

196 九:
𦴞:《玉篇》《集韻》𠀤古天字。註見大部一畫,互見六畫䒶字。

197 九:
䓺:《集韻》蘼或作䓺。詳蘼字註。

URN: ctp:kangxi-zidian/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