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 -> -> -> 十一

《十一》

Library Resources
1 十一:
螪:《唐韻》式羊切《集韻》尸羊切,𠀤音商。《爾雅·釋蟲》蛶,螪蚵。《註》未詳。

2 十一:
𧏸:《集韻》之石切,音隻。《字林》蟲名。

3 十一:
𧏹:《唐韻》五介切《集韻》牛戒切,𠀤音𦗐。蟲名,𠯗食草木葉也。

4 十一:
𧏺:《唐韻》香句切《集韻》吁句切,𠀤音煦。《玉篇》𧏺子,幺蠶。又王遇切,音芋。區遇切,驅去聲。義𠀤同。

5 十一:
𧏻:《集韻》壁吉切,音必。《類篇》蟲名。

6 十一:
𧏼:《直音》與蛀同。

7 十一:
䗟:《集韻》壹計切,音翳。蟲名。

8 十一:
𧏽:《玉篇》同蠮。

9 十一:
䗠:《唐韻》似宣切《集韻》旬宣切,𠀤音旋。𧐗蝸,小螺也。與蜁同。又𧍲𧐗。詳𧍲字註。《廣韻》作𧐗。

10 十一:
𧏾:《唐韻》女力切,音匿。同𧈟,詳𧈟字註。

11 十一:
䗡:《唐韻》有乾切《集韻》於虔切,𠀤音焉。䗡䘎,蟲名。又地名。《山海經》崇吾之山,東望䗡淵。

12 十一:
𧏿:《唐韻》直六切,音逐。《博雅》馬𧏿,馬蚿也。

13 十一:
𧐀:《字彙》同蠰。

14 十一:
𧐁:卽𧐒字。《篇海》作𧐁。

15 十一:
𧐂:《集韻》《篇海》𠀤同蝕。

16 十一:
𧐃:《正字通》俗字。俗𧏂字。

17 十一:
𧐄:《集韻》兪戍切,音裕。螽飛貌。又兪玉切,音欲。與螸通。

18 十一:
𧐅:《集韻》千余切,音疽。同蛆。

19 十一:
䗢:《集韻》子皓切,音早。與蚤同。詳蚤字註。

20 十一:
𧐆:《集韻》許計切,音餼。與𧉁同。

21 十一:
螫:《唐韻》《韻會》《正韻》𠀤施隻切,音釋。《說文》蟲行毒也。《·周頌》莫予荓蜂,自求辛螫。《史記·淮隂侯傳》猛虎之猶豫,不如蜂蠆之致螫。《班固·西都賦》盪亡秦之毒螫。又《周禮·山師註》螫噬之蟲獸。劉音呼落切。《史記·田儋傳》蝮螫手則斬手。《索隱註》螫,音臛。又《史記·魏其傳》有如兩宮螫將軍。張晏讀郝,火各切。又《集韻》式夜切《唐韻古音》音赦。《韓詩》自求辛螫,作赦。《廣韻》亦作蠚。

22 十一:
螬:〔古文〕𧕐《唐韻》昨勞切《韻會》《正韻》財勞切,𠀤音曹。《爾雅·釋蟲》蟦,蠐螬。《註》在糞土中者。《莊子·至樂篇》烏足之根爲蠐螬。《本草》一名乳齊,一名地蠶,一名應條,大者如足大指,以背滾行。《說文長箋》曹,猶官曹,言多也,故从曹。

23 十一:
螭:《唐韻》丑知切《集韻》《韻會》《正韻》抽知切,𠀤音摛。《說文》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或曰無角曰螭。《前漢·司馬相如傳》蛟龍赤螭。《註》文穎曰:螭爲龍子。張揖曰:赤螭,雌龍也。又螭頭。《唐書·鄭朗傳》朗執筆螭頭下。又螭紐。《蔡邕·獨斷》天子璽以玉螭虎紐。又馬名。《西京雜記》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一名綠螭驄。又《唐韻古音》丑戈切。楚辭,駕兩龍兮驂螭,叶上波字韻,又註引《淮南子》: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正韻》亦作彲。《史記·齊世家》非龍非彲。《韻會》亦作離。《史記·周本紀》如豺如離。又與魑通。《左傳·昭九年》以禦螭魅。《註》山神,獸形。又通摛。《揚雄·蜀都賦》麗靡螭燭。

24 十一:
螮:《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韵》丁計切,𠀤音帝。《爾雅·釋天》螮東,虹也。《》作蝃。又《揚子·太𤣥經》蛡大螮小,虛。《註》國大德小,故民虛。又《類篇》當蓋切,音帶。蟲名。一曰蛇也。或作𧋍、蚳。

25 十一:
螯:《唐韻》五勞切《韻會》牛刀切,𠀤音遨。《玉篇》車螯。《本草》其殻色紫,璀粲如玉,斑點如花,海人以火炙之,則殻開,取肉食之。《梁元帝·謝車螯啓》車螯,味高食部,名陳物志。又蟹螯。《韻會》大足,在首上如鉞者。《大戴禮》蟹二螯八足,非蛇蛆之穴,無所寄託者,用心躁也。《晉書·畢卓傳》左手持酒杯,右手持蟹螯。通作敖。《荀子·勸學篇》蟹六跪二敖。《說文》本作𧒥。《韻會》或作螯、𩪋。

26 十一:
螰:《唐韻》《韻會》𠀤盧谷切,音鹿。《爾雅·釋蟲》蜓蚞,螇螰。《註》卽蝭蟧也。一名蟪蛄。互詳蚗蜩蟬等字註。

27 十一:
䗣:《唐韻》下瞰切,憨去聲。瓜蟲。《齊民要術》崔寔曰:十二月臘時祀,炙𥯦樹瓜田,四角去䗣。又《集韻》胡紺切,音憾。乎監切,音銜。義𠀤同。又胡甘切,音酣。桑葉上蟲也。

28 十一:
䗤:《唐韻》《集韻》𠀤餘封切,音容。䖺䗤也。《山海經》獨山塗末之水,東南流注于沔,其中多䖺䗤,其狀如黃蛇,魚翼,出入有光,見則其邑大旱。《註》《騈雅》曰:蜛蝫、䖺䗤,睩聽齧人,皆毒蟲也。《郭璞·江賦》䖺䗤拂翼而掣燿。

29 十一:
𧐇:《玉篇》同螱。

30 十一:
螱:《唐韻》於胃切《集韻》紆胃切,𠀤音尉。飛蟻也。或作𧕈。

31 十一:
螲:《唐韻》《集韻》𠀤陟栗切,音窒。蟲名。《玉篇》螻蛄也。《揚子·方言》螻螲謂之螻蛄。又《類篇》丁結切,音𦄔。《爾雅·釋蟲》王,蛈蜴。《註》卽螲蟷,似蜘蛛,在穴中,有蓋。或作𧍱。

32 十一:
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郞切,音唐。《說文》螳螂也。《禮·月令》仲夏螳螂生。《註》螳螂,螵蛸母也。《揚子·方言》螳螂謂之髦。《郭註》有斧蟲也,江東呼爲石蜋。又名齕肬。《吳越春秋》夫秋蟬登高樹,不知螳螂超枝緣條而稷其形。《莊子·人閒世》女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韓詩外傳》齊莊公出獵,有螳螂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御曰:其爲蟲也,知進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輕就敵。又水名。《水經注》沂水又東南,螳螂水入焉。又縣名。《華陽國志》螳螂縣出銀、鉛、白銅、雜藥,有螳螂附子。

33 十一:
螴:《集韻》池鄰切,音陳。螴蜳。詳蜳字註。又丑刃切,音趂。義同。

34 十一:
螵:《唐韻》撫招切《集韻》紕招切,𠀤音飄。螵蛸。詳蛸字註。又毗霄切,音瓢。義同。

35 十一:
螶:《唐韻》强魚切《集韻》求於切,𠀤音渠。螶𧐋。詳𧐋字註。又《集韻》其呂切,音巨。獸名。《詩疏》本作渠。《說文》作螶。或作蟝、𧕎。

36 十一:
𧐈:《集韻》作木切,音鏃。《類篇》蝦蟲頭上距。

37 十一:
螷:《集韻》頻彌切,音陴。蚌狹而長者爲螷。又白猛切,音𩶁。與蜯、蚌通。或作蠯、𤼜。

38 十一:
螸:《唐韻》羊朱切《集韻》弋朱切,𠀤音兪。《爾雅·釋蟲》蠭醜螸。《疏》螸,垂腴也。腴,卽腹下也。《說文長箋》猶釋典言流出穢惡也。又《集韻》兪玉切,音欲。義同。或作𧐄。
考證:〔《爾雅·釋蟲》《疏》螸,垂腴也,卽腹下也。〕謹照原文卽腹上增腴字。

39 十一:
螹:《唐韻》慈染切,音漸。《說文》螹𧕮也。又《玉篇》才廉切。義同。

40 十一:
螺:《集韻》盧戈切,音騾。與蠃同。

41 十一:
𧐉:《集韻》同蜘。

42 十一:
䗥:《唐韻》七恭切,音樅。螉䗥,小蜂也。生牛馬皮中。《集韻》蠮螉也。又《集韻》祖叢切,音葼。義同。一曰似䗲。又徂聰切,音叢。牆容切,音從。義𠀤同。《正字通》作𧐱。

43 十一:
螻:《唐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正韻》盧侯切,𠀤音樓。螻蛄。詳蛄字註。又螻蟈,蛙也。詳蟈字註。又土螻,獸名。《山海經》崑崙之丘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竹書紀年註》有大螻如羊。《魏公卿上尊號奏》有熊之興,地出大螻。又《說文》螭亦名地螻。又囿名。《晉語》趙𥳑子田于螻。《註》螻,晉君之囿。又《集韻》龍珠切,音廔。天螻,蟲名。《爾雅·釋蟲》螜,天螻。《古今注》螻蛄,一名天螻。《揚子·方言》蠀螬,秦、晉之閒謂之蠹,或謂之天螻。又音漏。內病也。《周禮·天官·內饔》馬黑脊而般臂螻。《羣經音辨》螻,干寶讀去聲。《呂氏春秋》戸樞不腐,流水不螻。《禮記》作漏。

44 十一:
螼:《唐韻》弃忍切《集韻》遣忍切,𠀤音𤿳。《說文》螾也。《爾雅·釋蟲》螼蚓,蜸蚕。《註》江東呼寒蚓。互詳蜸字註。又《廣韻》羌印切,讀去聲。義同。

45 十一:
䗦:《正字通》同蠭。《集韻》作䗬。

46 十一:
螽:〔古文〕𧕠《唐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𠀤音終。《說文》蝗也。《爾雅·釋蟲》𧒂螽,蠜。《註》𧒂螽,一名蠜。《陸璣疏》今人謂蝗子爲螽子,兗州人謂之螣,《》云喓喓草蟲,趯趯𧒂螽是也。又《·周南》螽斯羽。《傳》螽斯,蜙蝑也。《疏》蜙蝑長而靑,長角長股,股鳴者也。或謂似蝗而小,斑黑。其股狀如玳瑁,五月中以兩股相切作聲,聞數步者也。又《爾雅·釋蟲》蟿螽,螇蚸。《疏》形似蜙蝑而細長,飛翅作聲者是也。又《釋蟲》土螽,蠰谿。《疏》土螽,今謂之土𧎩。似蝗而小,善跳者也。《說文》本作𧍸。《集韻》或作𧑄、𧕠。

47 十一:
𧐊:《玉篇》同䗅。

48 十一:
䗧:《唐韻》苦岡切《集韻》丘岡切,𠀤音康。䗧蛜。《方言·郭註》蜻蛉,淮南人呼爲䗧蛜。詳蛜字註。

49 十一:
𧐋:《集韻》力灼切,音略。與𧐑同。《詩·曹風·蜉蝣傳》渠,略也。《疏》本或作𧐋。

50 十一:
𧐌:《說文》息遺切。似蜥蜴而大。《正字通》同雖。

51 十一:
𧐍:《唐韻》《集韻》𠀤書容切,音舂。《博雅》蜙蝑,𧐍黍也。通作舂。

52 十一:
䗨:《集韻》牛居切,音魚。《類篇》蠹魚也。

53 十一:
䗩:《集韻》倉歷切,音戚。《篇海》蟾蠩別名。《類篇》引《說文》圥鼀,詹諸。圥亦作𧐶。又七六切,音蹙。義同。《集韻》《類篇》本作𧐶。

54 十一:
𧐎:《集韻》莫狄切,音覓。《玉篇》蟲名。《類篇》《博雅》𧌐𧐎,蜰也。見𧌐字註。

55 十一:
𧐏:《直音》音遲。螘子。

56 十一:
螾:《唐韻》翼眞切《集韻》《韻會》夷眞切,𠀤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又《集韻》羊進切,音鈏。義與蚓同。詳蚓字註。又《字彙補》神蚓也,大五六圍,長十餘丈。《史記·封禪書》黃龍地螾見。又《史記·律書》寅言萬物始生螾然也。

57 十一:
螿:《唐韻》卽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良切,𠀤音將。《玉篇》寒螿,蟬屬。《方言·郭註》寒蜩,螿也,似蟬而小色靑。《正韻》亦作𧌜。

58 十一:
蟀:《唐韻》所律切《韻會》《正韻》朔律切,𠀤音率。蟋蟀也。《·唐風》蟋蟀在堂,歲聿其莫。《疏》陸璣云: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澤如漆,有角翅。一名蛬,一名蜻蛚,楚人謂之王孫,幽州人謂之趣織。里語曰:趣織鳴,嬾婦驚是也。《古今注》蟋蟀,一名吟蛩。秋初生,得寒則鳴。《說文長箋》《開元遺事》云:宮人以金籠著蟋蟀,從事爲游戲閒玩。《說文》作𧍓。

59 十一:
𧐐:《唐韻》《集韻》𠀤側革切,音貴。小貝也。《爾雅·釋魚》𧐐小而橢。《註》此皆說貝之形容。又資昔切,音積。義同。或作鰿。

60 十一:
蟁:《玉篇》古文蚊字。註詳四畫。《前漢·中山靖王傳》聚蟁成雷。

61 十一:
蟂:《唐韻》古堯切,音梟。水蟲,似蛇四足,能害人。《賈誼·弔屈原文》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徒從蝦與蛭螾。《註》應劭曰:蟂獺,小蟲,害魚者也。

62 十一:
𧐑:《正韻》力灼切,音略。《說文》螶𧎾也。一曰蜉蝣蟲,朝生暮死者。《說文》本作𧎾。○按《唐韻》《韻會》亦皆作𧎾。徐鉉曰:从虫𡭴聲。似宜作𧎾爲正。《集韻》或作𧕌,亦作𧐋。

63 十一:
蟃:《唐韻》《集韻》𠀤無販切,音萬。《玉篇》螟蛉,蟲也。《·小雅》螟蛉有子。《疏》俗謂之桑蟃。《爾雅·釋蟲》螟蛉,桑蟲。《註》桑蟃,亦曰戎女。又蟃蜒。《司馬相如·子虛賦註》蟃蜒,大獸,似貍,長百尋。

64 十一:
蟄:《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立切,音䐲。《說文》藏也。《爾雅·釋詁》蟄,靜也。《疏》藏伏靜處也。《易·繫辭》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左傳·桓五年》凡祀,啓蟄而郊。《疏》啓蟄,言始發蟄也。《韻會》驚蟄,節名。又《玉篇》和集也。《·周南》宜爾子孫蟄蟄兮。又《集韻》質入切,音執。《莊子·天運篇》蟄蟲始作。郭象讀執。又《韻會》尺十切《正韻》尺入切,𠀤音叱。義同。

65 十一:
䗪:《唐韻》《韻會》《正韻》𠀤之夜切,音柘。《說文》蟲也。一曰蝗類。又《玉篇》䑕婦,負蠜也。《周禮·秋官·赤叐氏》貍蟲。《註》貍蟲。䗪,肌蛷之屬。又《揚子·方言》蟒,南楚之外謂之䗪蟒。又《廣韻》之石切,音隻。《唐韻古音》張略切,音擆。義𠀤同。《玉篇》一作蟅。
考證:〔《周禮·秋官·赤叐氏》《註》貍蟲。䗪,肌蚞之屬。〕謹照原文蚞改蛷。

66 十一:
蟅:註見䗪。

67 十一:
𧐒:《唐韻》桑谷切《集韻》蘇谷切,𠀤音速。《玉篇》䗱𧐒,蟲名。

68 十一:
蟆:《唐韻》莫霞切《集韻》《韻會》《正韻》謨加切,𠀤音麻。《說文》蝦蟆也。詳蝦字註。又《唐韻古音》讀謨。《易林》穴有狐烏,坎生蝦蟆。又《韻補》眉波切。《白居易詩》蠢蠢水中物,無用者蝦蟆。地旣蕃其生,使之族類多。又《韻會》末各切,音莫。蟲名,山南多饒此物,如蚊而小,攢聚映日,齧人作痕。《六書正譌》蝦蟆,字俗作䗫,非。

69 十一:
蟇:《唐韻》《集韻》𠀤同蟆。

70 十一:
䗫:《篇海》同蟆。

71 十一:
蟈:《唐韻》《韻會》𠀤古獲切,音馘。《玉篇》蛙別名。《禮·月令》螻蟈鳴。《註》螻蟈,蛙也。《急就篇註》蛙,一名螻蟈,色靑,小形而長股。《周禮·秋官·蟈氏註》蟈,今御所食蛙也。字从虫國聲。別詳蛙字註。

72 十一:
蟉:《唐韻》力幽切,音鏐。𧍘蟉,龍貌。又《韻會》力九切,音柳。《前漢·司馬相如傳》靑龍蚴蟉于東廂。《師古註》蚴蟉,行動貌。又《正韻》渠尤切《廣韻》渠黝切,𠀤音虯。義同。又《集韻》力弔切,音料。蜩蟉。詳蜩字註。或作繆。

73 十一:
𧐓:《玉篇》音野。蟲名。

74 十一:
𧐔:《集韻》席入切,音習。《類篇》𧐔𧐔,蟲貌。又弋入切,音熠。𧐔𧕋,蟲名,螢火也。詳螢字註。或作䗑。

75 十一:
蟊:〔古文〕𧐘《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𠀤音侔。與蝥同。《說文》蠿蟊也。又謨蓬切,音蒙。龜兆氣不澤也。《·洪範》曰圛曰蟊。○按《說文》蟊,莫浮切,蠿蟊也。蝥,莫交切,螌蝥也。二字音各別。然攷唐宋字書,蟊蝥𧎄音義相通,今以《唐韻》爲正。詳蟊字註。
考證:〔《·洪範》圛曰蟊。〕謹照正義引鄭王本,圛上增曰字。

76 十一:
蟋:《唐韻》《韻會》《正韻》𠀤息七切,音悉。《說文》蟋蟀也。詳蟀字註。又《集韻》所櫛切,音瑟。與𧒓同。註詳𧒓字。

77 十一:
𧐕:《集韻》徒官切,音團。同鱄。魚名。別詳魚部。

78 十一:
𧐖:《集韻》陵延切,音連。蜷𧐖,蟲盤曲貌。又《類篇》力健切,音僆。赤𧐖蛇。

79 十一:
𧐗:《唐韻》似宣切,音旋。《玉篇》同䗠。

80 十一:
𧐘:《集韻》蝥古作𧐘。註見本畫。

81 十一:
𧐙:《集韻》亡遇切,音務。《類篇》蟲名。《博雅》蛷䗏,𧐙蛷也。

82 十一:
𧐚:《說文長箋》之夜切,音柘。與蟅同。

83 十一:
蟌:《淮南子·說林訓》水蠆爲蟌。《註》音聰。《唐韻》作䗓。又《篇海》七賜切。毛蟲也。○按《集韻》𧏀同蛓。从恖。《篇海》誤。

84 十一:
𧐛:《篇海》同蝮。

85 十一:
𧐜:《直音》與螜同。

86 十一:
𧐝:《直音》同蚪。

87 十一:
𧐞:《五音篇海》作木切。蟲集貌。○按卽𧎲字之譌。

88 十一:
𧐟:《字彙補》名侯切,音矛。𧐟莣,靑蛉也。《淮南子·齊俗訓》水蠆爲𧐟莣。
考證:〔《淮南子·泰俗訓》〕謹照原文泰改齊。

URN: ctp:kangxi-zidian/1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