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十二》 | Library Resources |
1 | 十二: | 𧑄:《唐韵》职戎切,音终。《集韵》同螽。《玉篇》蝗也。《说文》螽或从虫衆声。《申培·诗说》𧑄斯,美周室多男之诗。《公羊传·桓五年》𧑄。详螽字注。又《集韵》之仲切,音衆。《扬子·方言》蝼蛄,谓之𧑄蛉。 |
2 | 十二: | 蟒:《唐韵》模朗切《正韵》母党切,𠀤音莽。《尔雅·释鱼》蟒,王蛇。《注》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又𧊇虫,食叶,《方言》名蟒虫。又《集韵》母梗切,音猛。同蜢。《类篇》蟅蟒,蝗类。《扬子·方言》蟒,南楚之外谓之蟅蟒。《韵会》作蠎。 |
3 | 十二: | 蟓:《唐韵》徐两切《韵会》《正韵》似两切,𠀤音象。《尔雅·释虫》蟓,桑茧。《注》食桑叶作茧者,卽今蚕。又《集韵》式亮切,音饷。义同。蟓,从𧰼。 |
4 | 十二: | 蟔:《集韵》密北切,音墨。《尔雅·释虫》蟔,蛅蟖。《注》蛓属也。通作䘃。 |
5 | 十二: | 𧑅:《集韵》《篇海》𠀤王伐切,音越。《类篇》蟚𧑅,似蟹而小。《晋书·夏统传》或至海边,采螊𧑅以资养。亦作蚎、蚏。 |
6 | 十二: | 蟕:《集韵》津垂切,音厜。《类篇》蟕蠵,龟属。《尔雅·释鱼注》涪陵郡出大龟,甲可以卜,缘中文似瑇瑁,俗呼爲灵龟,卽今蟕蠵龟。《本草》蟕蠵,生海边,甲有文,堪爲物饰。又《类篇》遵爲切,音檇。义同。或作𧥕、觜。 |
7 | 十二: | 蟖:《唐韵》息移切,音斯。《尔雅·释虫》蟔,蛅蟖。详蟔字注。《集韵》作蟴。 |
8 | 十二: | 蟗:《唐韵》七由切,音秋。《尔雅·释虫》次蟗,鼅鼄。 |
9 | 十二: | 蟘:《玉篇》徒得切,音特。食苗叶虫。《尔雅·释虫》食叶蟘。《唐韵》作𧎢。《说文》引《诗》作蟘。本作螣。《六书正譌》俗作𧊇,非。 |
10 | 十二: | 蟙:《唐韵》之翼切《集韵》质力切,𠀤音职。虫名。《尔雅·蝙蝠注》齐人谓之蟙䘃,或谓之仙䑕。又《本草》蟹殻阔而多黄者名蟙。或作𧊖。 |
11 | 十二: | 蟚:《唐韵》薄庚切《集韵》蒲庚切,𠀤音彭。《说文》蟚蜞也。《古今注》蟚蜞,小蟹,生海边泥中,食土。一名长唧。其一有螯偏大者名拥劒。一名执火。又蟚螖。《尔雅·释鱼》螖蠌,小者蟧。《注》卽蟚螖也,似蟹而小。或作蟛。 |
12 | 十二: | 蟛:《玉篇》同蟚。注见蟚。 |
13 | 十二: |
蟜:《唐韵》居夭切《韵会》举夭切,𠀤音矫。《说文》虫也。《枚乗·七发》蚑蟜蝼蚁闻之拄喙而不能前。又野人名。《山海经》蟜,其爲人,虎文,胫有䏿,在穷奇东。又人名。《大戴礼》宰我请问帝喾。孔子曰:𤣥嚣之孙,蟜极之子也。请问帝舜。蟜牛之孙,瞽叟之子也。又《韵会》夭蟜,龙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旁夭蟜以横出。又《前汉·司马相如传》夭蟜支格。《注》频伸也。又姓。《礼·檀弓》季武子寝疾,蟜固不说齐衰而入见。《通志·氏族略》汉有逸人蟜愼。又《广韵》巨娇切,音桥。蠪蟜,蚁也。又《韵会》有蟜,古诸侯。《晋语》少典娶于有蟜氏。 考证:〔《王逸鲁灵光殿赋》〕谨照原文王逸改王延寿。 |
14 | 十二: | 蟝:《唐韵》强鱼切,音渠。同螶。螶,𧐑。《诗疏》本作渠,或作蟝。 |
15 | 十二: | 𧑆:《集韵》诸容切,音锺。《篇海》蝗也。《前汉·文帝纪注》师古曰:蝗,今俗呼爲𥳽𧑆。 |
16 | 十二: | 𧑇:《集韵》良脂切,音犁。同䖿。螏䖿,或作𧑇。 |
17 | 十二: | 蟞:《集韵》蒲结切,音蹩。蟞蜉,虫名,蚁也。又匹蔑切,音撇。义同。又必结切,音别。《博雅》蛱蝶,蟞蚨。又《玉篇》珠蟞也。《郭璞·江赋》頳蟞胏跃而吐玑。《注》《山海经》曰:珠蟞之鱼,其状如胏而有目,六足,有珠。《南越志》珠蟞吐珠。又羌名。《后汉·张奂传》羌𡶜尾、摩蟞等,胁同种,复钞三辅。 |
18 | 十二: | 𧑈:《玉篇》音费。虫名。 |
19 | 十二: | 蟟:《唐韵》落萧切《集韵》怜萧切,𠀤音辽。蛁蟟。《博雅》蹄蟧也。又地名。《水经注》颍水又东迳蜩蟟郭东。《集韵》或作蟧。 |
20 | 十二: | 蟠:《唐韵》附袁切《集韵》符袁切,𠀤音烦。《尔雅·释虫》蟠,䑕妇。《注》瓮器底虫。又《韵会》蒲官切,音盘。伏也,曲也,屈也。《扬子·太𤣥经》龙蟠于泥。又委也。《礼·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蟠于地。又蟠木。《大戴礼》乗龙而至四海,东至于蟠木。通作盘。《袁公·诸葛亮赞》初九龙盘。又《集韵》蒲波切,音婆。《陆云·赠郑曼季诗》所谓伊人,在涧之阿。虎质山啸,龙辉渊蟠。 |
21 | 十二: | 𧑉:《正字通》𧒂字之譌。 |
22 | 十二: | 蟡:《唐韵》过委切《集韵》古委切,𠀤音诡。《类篇》涸水之精曰蟡。《管子·水地篇》涸川之精者生于蟡。蟡者,一头而两身,其形若蛇,其长八尺。又《玉篇》于爲切。义同。 |
23 | 十二: | 蟢:《唐韵》虚里切《集韵》许已切《正韵》许里切,𠀤音喜。蟢子,虫名,蠨蛸也。《曹植·令禽恶鸟论》得蟢者莫不训而放之,爲其利人也。《刘勰·新论》野人昼见蟢子者,以爲有喜乐之瑞。 |
24 | 十二: | 虮:《集韵》举岂切,音几。《说文》虱子也。《前汉·严安传》介胄生虮虱。《沈约·悯国赋》蓄素虮于𤣥胄。又《韵会》居希切,音饥。义同。又《广韵》渠希切,音祈。《尔雅·释鱼》蛭,虮。《注》今江东呼水中蛭虫入人肉者爲虮。见蛭字注。 |
25 | 十二: | 蟤:《唐韵》《集韵》𠀤庄缘切,音跧。蜿蟤,龙屈貌。《王逸·九思》龙屈兮蜿蟤。《注》蜿蟤,自迫促貌。又从缘切,音全。蜿蟤,蛇名。又《类篇》茁撰切。蜿蟤,虫不申貌。 |
26 | 十二: | 𧑊:《篇海》音景。虫也。 |
27 | 十二: | 䗯:《唐韵》《集韵》𠀤卽刃切,音晋。虫名。又蛤属。或作𧎽。 |
28 | 十二: | 蟥:《唐韵》《集韵》𠀤胡光切,音黄。《尔雅·释虫》蛂,蟥蛢。《注》甲虫。又《说文》𧑐蟥也。又《篇海》马蟥,水蛭。互详蛂字注。 |
29 | 十二: | 蟦:《唐韵》《集韵》𠀤符非切,音肥。虫名也。出北海水上,状如凝脂。一曰水母也。又《尔雅·释虫》蟦,蛴螬。详螬字注。又逋昆切,音奔。《类篇》蛎也,南方人燔以爲羞。 |
30 | 十二: | 蟧:《唐韵》鲁刀切《集韵》《韵会》郞刀切,𠀤音劳。螺属。《尔雅·释鱼》螖蠌,小者蟧。见蠌字注。又《类篇》虫名,小蝉也。《玉篇》蝭蟧。《扬子·方言》蛥蚗,自关而东谓之虭蟧,或谓之蝭蟧。《郭注》江东人呼爲蟂蟧。又《集韵》怜萧切,音辽。与蟟同。 |
31 | 十二: | 蟨:《唐韵》《韵会》《正韵》𠀤居月切,音厥。兽名。《尔雅·释兽》西方有比肩兽焉,与邛邛岠虚比,爲邛邛岠虚啮甘草,卽有难,邛邛岠虚负而走,其名谓之蟨。又《字汇补》音贵。䑕也。《正韵》或与蟩通。 |
32 | 十二: | 蟩:《唐韵》居月切,音厥。《玉篇》井中虫。《晋书·束皙传》羽族翔林,蟩蛁赴湿。 |
33 | 十二: | 𧑋:《玉篇》丘贵切。虫名。 |
34 | 十二: | 䗰:《集韵》古玩切,音贯。《类篇》虫名,螺也。 |
35 | 十二: | 𧑌:《唐韵》与职切,音弋。虫也。又《玉篇》音异。义同。 |
36 | 十二: | 𧑍:《唐韵》戸花切,音华。《玉篇》大蛇也。《字林》云:出魏兴,啖小蛇吸蝮,但张开口,小蛇自入。 |
37 | 十二: | 𧑎:《集韵》取外切,音撮。《说文》虫也。又《类篇》此芮切,音毳。义同。《唐韵》作𧎹。 |
38 | 十二: | 蟪:《唐韵》胡桂切,音惠。蟪蛄。详蛄字注。 |
39 | 十二: | 𧑏:《正字通》俗蠾字。 |
40 | 十二: | 𧑐:《唐韵》馀律切《集韵》允律切,𠀤音聿。虫名。《说文》𧑐蟥也。 |
41 | 十二: | 𧑑:《集韵》蒲蠓切,音菶。虫乱飞貌。又《类篇》补孔切,音琫。义同。 |
42 | 十二: | 𧑒:《唐韵》《集韵》𠀤他昆切,音暾。𧑒𧍪,靑蚨也。详蝎字注。又都昆切,音敦。他典切,音腆。义𠀤同。 |
43 | 十二: | 蟫:《唐韵》馀针切《韵会》《正韵》夷斟切,𠀤音淫。《说文》白鱼也。《尔雅·释虫》蟫,白鱼。《注》衣书中虫。一名蛃鱼。《尔雅翼》蟫,始则黄色,旣老,则身有粉,视之如银,故名白鱼。又《集韵》徒南切,音覃。义同。又《韵会》徐心切,音寻。动貌。《后汉·马融传》蝡蝡蟫蟫。《注》动貌也。《王逸·九思》貒貉兮蟫蟫。 |
44 | 十二: | 蝉:《唐韵》市连切《集韵》《韵会》时连切,𠀤音禅。《扬子·方言》蝉,楚谓之蜩。《古今注》齐王后忿死,尸变爲蝉。登庭时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大戴礼》蝉飮而不食。《酉阳杂俎》蝉未蜕时名复育。《蠡海集》蝉近阳,依于木,以隂而爲声。又《后汉·舆服志》侍中中常侍黄金璫,附蝉爲文,貂尾爲饰。《古今注》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焕。蝉,取其淸虚识变也。又蝉嫣,连也。《前汉·扬雄传》有周氏之蝉嫣兮,或鼻祖于汾隅。又《扬子·方言》蝉,毒也。又车名。《盐铁论》推车之蝉攫,负子之敎也。《注》许愼曰:蝉攫,车类也。又人名。《大戴礼》颛顼产穷蝉。又与婵通。《成公绥·啸赋》荫修竹之蝉蜎。又《集韵》财仙切,音钱。同𧔢,虫名。又田黎切,音提。地名。《前汉·地理志》乐浪郡黏蝉。又《正韵》上演切,音善。蜿蝉,舞盘曲貌。《王逸·九思》乗六蛟兮蜿蝉。《注》羣蛟之形也。或作蟮。 |
45 | 十二: | 𧑓:《唐韵》舒吕切《集韵》赏吕切,𠀤音暑。《玉篇》蜲𧑓也。《本草》䑕妇,一名蜲𧑓。详蜙蝑二字注。亦作𧒁。或作𧒑。 |
46 | 十二: | 𧑔:《篇海》荡亥切,音待。虫名。 |
47 | 十二: | 𧑕:《集韵》汪胡切,音乌。《篇海》甲虫也。 |
48 | 十二: | 𧑖:《集韵》七赐切,音刺。虫名。《博雅》𧑖虿,蝎也。 |
49 | 十二: | 䗱:《唐韵》蒲木切《集韵》步木切,𠀤音仆。䗱𧐒,小虫。又博木切,音卜。蒲𠋫切,音䍌。义𠀤同。又蒲沃切,音镤。䗱蠃。又《类篇》匹角切,音朴。蛇属。 |
50 | 十二: | 䗲:《唐韵》《集韵》《正韵》𠀤良刃切,音吝。萤火也。 |
51 | 十二: | 蟭:《唐韵》卽消切《集韵》兹消切,𠀤音焦。《玉篇》䗚蟭。详䗚字注。又《集韵》将由切,音啾。义同。 |
52 | 十二: | 蟮:《集韵》上演切,音善。䖤蟮,或作蟮。《玉篇》曲蟮也。 |
53 | 十二: |
𧑗:《集韵》乃定切,音佞。《类篇》虫名,似蝉。又上声,乃梃切,音泞。与䗿同。虫似蛙。又《玉篇》𧍮𧑗。 考证:〔《玉篇》蝙𧑗。〕谨照原文蝙改𧍮。 |
54 | 十二: | 蛲:《唐韵》《集韵》𠀤如招切,音饶。《说文》腹中短虫也。《关尹子·六七篇》我之一身,内变蛲蛔,外烝虱蚤。《史记·仓公传》蛲瘕爲病。《柳宗元·骂尸虫文》短蛲穴胃。又《集韵》倪幺切,音尧。义同。 |
55 | 十二: | 𧑘:《集韵》待朗切,音荡。与𢡂同。《博雅》𧑘慂,动也。 |
56 | 十二: | 𧑙:《唐韵》《韵会》𠀤子六切,音蹙。蝍𧑙,尺蠖也。详蠖字注。 |
57 | 十二: | 𧑚:《集韵》河干切,音寒。同䗙。《篇海》𧑚䘆,蚯蚓也。 |
58 | 十二: | 蟰:《唐韵》苏凋切,音萧。《说文》蟰蛸,长股者。详蛸字注。又《广韵》息逐切,音肃。义同。《类篇》或作蠨。 |
59 | 十二: | 蟱:《集韵》迷浮切,音谋。䖦蟱,虫名。《本草》蜘蛛,一名䖦蟱。或作𧎄。 |
60 | 十二: |
虫:《唐韵》直弓切《集韵》《韵会》《正韵》持中切,𠀤音种。《说文》从三虫,象形。凡虫之属皆从虫。《大戴礼》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爲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爲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爲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爲之长。有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爲之长。《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郤行仄行,连行纡行,以脰鸣者,以注鸣者,以旁鸣者,以翼鸣者,以股鸣者,以胷鸣者,谓之小虫之属,以爲雕琢。《大戴礼》二九十八,八主风,风主虫。故虫八月化也。《荀子·劝学篇》肉腐出虫。又《诗·大雅》蕴隆虫虫。《传》虫虫而热也。又桃虫,鸟名。《诗·周颂》肇允彼桃虫。《传》桃虫,鹪也,鸟之始小终大者。又《书·益稷》华虫作绘。《孔注》雉也。又地名。《左传·昭十九年》宋公伐邾,围虫三月。《注》虫,邾邑。又书名。《魏志·裴松之注》邯郸淳善苍雅虫篆。又姓。《前汉·功臣表》曲成侯虫达。又直衆切,音仲。与蚛同,虫食物也。又《集韵》徒冬切,音彤。《尔雅·释训》爞爞,薰也。爞或作虫。《羣经音辨》蕴隆虫虫,虫字又音徒冬切。《韵会》俗作虫,非。 考证:〔《大戴礼》八主虫,故虫八月。〕谨照原文八主虫改八主风,风主虫。〔《尔雅·释训》爞爞董也。〕谨照原文改爞爞薰也。 |
61 | 十二: | 蟳:《正字通》徐盈切,音寻。《六书故》靑蟳也。螯似蟹,殻靑,海濵谓之蝤蚌。 |
62 | 十二: | 𧑜:《唐韵》房脂切《集韵》频脂切,𠀤音琵。虫名。 |
63 | 十二: | 𧑝:《集韵》宠恋切,音猭。《类篇》兔罥也。 |
64 | 十二: | 𧑞:《集韵》徒登切,音滕。《类篇》同螣。 |
65 | 十二: | 𧑟:《集韵》良中切,音隆。同𧍰,虫名。《类篇》𧍰或从隆。 |
66 | 十二: | 𧑠:《类篇》都故切,音妒。木中虫。○按卽𧔬字省文。 |
67 | 十二: | 𧑡:《玉篇》步加切,音爬。虫名。 |
68 | 十二: | 𧑢:《玉篇》同蚁。 |
69 | 十二: | 𧑣:《说文长笺》同蛲。 |
70 | 十二: | 𧑤:《山海经》东山经之首曰樕𧑤之山。《郭注》音株。任臣案:《五音集韵》引经作𤡃𧑖,《广博物志》引经作樕蛛,《江晖·亶爰集》云申搴樕𧑤之壁英,谓此也。 |
71 | 十二: | 𧑥:《篇海》螣亦作𧑥。 |
72 | 十二: | 𧑦:《篇海》胡结切,音缬。虫名。 |
73 | 十二: | 𧑧:《篇海》征列切《直音》音浙。虫名。 |
74 | 十二: | 𧑨:《篇海》苦结切,音挈。与蛪同。 |
75 | 十二: | 𧑩:《直音》音暄。虫行貌。又虫飞。又音上声。 |
76 | 十二: | 𧑪:《直音》同蟠。 |
77 | 十二: | 𧑫:《直音》音燥。疥也。 |
78 | 十二: | 𧑬:《直音》与𧑄同。 |
79 | 十二: | 𧑭:《直音》同蜇。 |
80 | 十二: | 𧑮:《直音》同蝡。《字汇补》与蠕同。国名。《北凉录》送女归于蝚𧑮。○按卽蠕字之譌。 |
81 | 十二: | 𧑯:《韵学集成》蚕省作𧑯。 |
82 | 十二: | 𧑰:《五音篇海》同蟘。○按卽蟘字譌文。 |
83 | 十二: | 𧑱:《五音篇海》同蜇。 |
84 | 十二: | 𧑲:《字汇补》同𧐴。○按卽𧐴字譌文。 |
85 | 十二: | 𧑳:《字汇补》与𧎫同。或作𧑀。 |
86 | 十二: | 𧑴:《字汇补》卽龟字。见《汉戚伯著𥓓》。 |
87 | 十二: | 𧑵:音未详。《酉阳杂俎》𧑵似黄狗,圊有常处,若行远不及其家,则以草塞其尻。○按《颜氏家训》有螝虫之螝,与虺通。详虺字注,义与𧑵差近,疑卽一字也。 |
URN: ctp:kangxi-zidian/1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