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
简体字版 |
《十三》 | 电子图书馆 |
1 | 十三: | 蛏:《唐韵》丑贞切《集韵》《韵会》痴贞切,𠀤音頳。蚌属。《正字通》闽粤人以田种之,谓之蛏田。 |
2 | 十三: | 蟷:《唐韵》《集韵》𠀤都郞切,音璫。虫名。《尔雅·释虫》不过,蟷蠰。《注》螗螂别名。又螲蟷。详螲字注。亦作𧒾。 |
3 | 十三: | 蟸:《正字通》同蠡。《前汉·匈奴传》谷蠡王,亦作谷蟸。○按《说文》《玉篇》《唐韵》等书,皆无蟸字。《字汇》《正字通》引《汉书》旧本爲据,不知旧本劘灭脱去头耳。蟸系譌字,非正字也。 |
4 | 十三: | 䗵:《唐韵》《集韵》𠀤居良切,音姜。蚕白。《类篇》蚕死貌。 |
5 | 十三: | 蟹:《唐韵》《正韵》胡买切《集韵》《韵会》下买切,𠀤音獬。虫名。《周礼·冬官考工记·仄行注》仄行,蟹属。《疏》今人谓之旁蠏,以其侧行故也。《尔雅翼》蟹八跪而二螯,八足折而容俯,故谓之跪,两螯倨而容仰,故谓之敖,字从解者,以随潮解甲也。殻上多作十二点深胭脂色,如鲤之三十六鳞。其腹中虚实亦应月。《广韵》水虫。仙方云:投于漆中化爲水,服之长生,以黑犬血灌之,三日烧之,诸䑕毕至。《山海经》姑射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大蟹在海中。《注》盖千里之蟹也。馀互详蝤蟧螖等字注。《集韵》通作䲒。 |
6 | 十三: | 𧒎:《集韵》牛河切,音莪。《玉篇》同蛾。《说文》作𧒎。 |
7 | 十三: | 蟮:《唐韵》常演切《集韵》《韵会》《正韵》上演切,𠀤音善。《说文》䖤蟮也。《玉篇》蚯蚓也。《嵆康·琴赋》䖤蟮相纠。见䖤字注。又《集韵》时连切,音禅。同蝉。《贾谊·鵩赋》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蟮。又徒案切,音惮。土蠭名。《本草》土蜂,巴楚闲呼爲蟮蜂。又《类篇》唐何切。与鼍、鱓通。水虫,似蜥蜴。 |
8 | 十三: | 蚁:《唐韵》鱼倚切《集韵》鱼绮切,𠀤音舣。《说文》作蚁,蚍蜉也。《尔雅·释虫》蚍蜉,大蚁。《疏》蚁,通名也,其大者别名蚍蜉,俗呼马蚍蜉。小者卽名蚁,齐人呼蚁蛘,《方言》曰蚍蜉,齐鲁之闲谓之蚼蟓,西南梁益之闲谓之元蚼,燕谓之蛾蛘。其场谓之坻,或谓之垤是也。其大而赤色斑驳者名蠪,一名朾蚁,有翅而飞名𧕈,卽飞蚁也。《古今注》河内人𠀤河而见人马数千万,皆如黍米,游动往来,以火烧之,人皆是蚊蚋,马皆是大蚁,故名蚁曰元驹。《续博物志》白蚁闻竹鸡之声化爲水。又蚁裳。《书·顾命》麻冕蚁裳。《传》蚁,裳名,色元。又蚁丘,山名。《庄子·则阳篇》孔子之楚,舍于蚁丘之浆。又白蚁,马名。《博物志》周穆王八骏,三曰白蚁。又浮蚁,醪汁滓酒也。《张衡·南都赋》浮蚁若萍。又《唐韵古音》鱼我切。义同。《尔雅》本作蚁。《礼记》通作蛾。详蛾字注。 |
9 | 十三: | 䗶:《唐韵》俗蜡字。 |
10 | 十三: | 蟼:《唐韵》居影切《集韵》举影切,𠀤音警。蛙属。《玉篇》虾蟆也。《尔雅·释虫》蟼,蟆。《疏》此自一种虾蟆也。《急就篇注》虾蟆,一名蟼,大腹而短脚。又《集韵》居卿切,音荆。《广韵》古牙切,音加。义𠀤同。 |
11 | 十三: | 蟽:《玉篇》音达。《篇海》蝲蟽,虫名。又音闼。 |
12 | 十三: |
蟾:《唐韵》职廉切《集韵》之廉切,𠀤音詹。《尔雅·释鱼》鼃𪓰,蟾诸。《注》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蚊。《广韵》《张衡·灵宪》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盖托身于月,是爲蟾诸。《抱朴子》曰:蟾诸寿三千岁者,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字。《𤣥中记》蟾诸头生角者,食之寿千岁。《尔雅翼》蟾蜍,今之蚵蚾,背上礧礧,好服墙隂壁下者,五月五日收之,谓之辟兵。馀详蜍字注。又《广韵》视占切,音棎。蟾光,月彩也。《正韵》蟾蠩之蟾与月彩之蟾同,一物而有两音者,方言之不同也。 考证:〔《尔雅·释虫》鼃𪓰,蟾诸。《注》似虾蟆,居陆地,淮南子谓之去蚊。〕谨照原书释虫改释鱼。鼃改鼀。淮南子下去子字。蛟改蚥。〔《元中记》蟾诸头生角者,寿千岁。〕谨照原文寿千岁上增食之二字。 |
13 | 十三: | 蟿:《集韵》诘计切,音契。虫名。《尔雅·释虫》蟿螽,螇蚸。详蚸字注。又吉诣切,音计。蛙属。 |
14 | 十三: | 𧒏:《正字通》同蜃。 |
15 | 十三: | 䗷:《唐韵》于力切,音亿。《玉篇》小蜂也。《博雅》𧏽䗷也。《集韵》亦作𧕢。 |
16 | 十三: | 蠀:《唐韵》取私切《集韵》千咨切,𠀤音赼。虫名,蝎化也。又津私切。同䖪。又才资切。同𧓉。又节力切,同蝍。𠀤详本字注。 |
17 | 十三: | 蠁:《唐韵》《韵会》《正韵》𠀤许两切,音响。《说文》知声虫也。《玉篇》禹虫也。又肸蠁。《司马相如·上林赋》肸蠁布写,䁆薆咇茀。《注》芬芳之过,若蠁之布写也。又蠁䀜。《扬雄·羽猎赋》昭光振耀,蠁䀜如神。《注》蠁䀜,疾也。又许亮切,音向。《广韵》蛹中虫也。《尔雅·释虫》国貉,虫蠁。《注》今呼蛹虫爲蠁。《博雅》土蛹,蠁虫也。 |
18 | 十三: | 蠂:《集韵》失涉切,音摄。《类篇》虫名,蝗也。 |
19 | 十三: | 𧒐:《直音》同蠮。 |
20 | 十三: | 蠃:《唐韵》郞果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果切,𠀤音裸。《说文》蜾蠃也。详蜾字注。又《韵会》卢戈切《广韵》落戈切,𠀤音骡。《玉篇》蜯属。《易·说卦》离爲蠃爲蚌。《尔雅·释鱼》蠃,小者蜬。《注》蠃,大者如斗,出日南涨海中,可以爲酒杯。《山海经》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其中多蠃母。《郭璞·江赋》鹦蠃蜁蜗。《注》《南洲异物志》曰:鹦鹉螺,状如覆杯,头如鸟,头向其腹视似鹦鹉,故以爲名。又鱼名。《山海经》蒙水多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大水。《注》《睿宗·江汉赋》翼飞鳐蠃于天池,谓此与文鳐也。又舟名。《拾遗记》始皇好神仙,宛渠之民乗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不浸入。又草名。《本草》蠃厣草,蔓生石上,叶状似蠃厣,微带赤色而光。又山名。《水经注》江水又左径白蠃山。又《集韵》古火切,音果。蠃兰,车名,丧服所乗。《广韵》本作螺。《集韵》或作蠡、蜗。 |
21 | 十三: | 𧒑:《集韵》赏吕切,音暑。同𧑓。 |
22 | 十三: | 𧒒:《集韵》《玉篇》𠀤古文蠭字。注详十七画。 |
23 | 十三: | 𧒓:《集韵》色栉切,音瑟。𧒓𧍓,促织也。同蟋。 |
24 | 十三: | 蠄:《集韵》渠金切,音琴。《类篇》虫名。 |
25 | 十三: |
蝇:《唐韵》《集韵》𠀤余陵切,音僌。《说文》虫之大腹者。《陆佃云》蝇交其前足,有绞绳之状。《埤雅》靑蝇乱色,苍蝇乱声。《诗·小雅》营营靑蝇。《笺》蝇之爲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喩佞人变乱善恶也。《后汉·隗嚣传》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卽托骥尾,可以绝羣。《扬子·方言》蝇,东齐谓之羊。《十六国春秋》苻坚议赦,有一大蝇入自窗闲,集于笔端。俄有衣黑小人,大呼:官今大赦。卽向苍蝇也。又蝇虎。《古今注》蝇虎,蝇狐也。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蝇。一名蝇蝗,一名蝇豹。又人名。《列子·汤问篇》甘蝇,古之善射者。《集韵》或作𡢘。 考证:〔《列子·殷汤篇》〕谨照原书改汤问篇。 |
26 | 十三: | 𧒔:《集韵》渠尤切,音求。同𧋛。 |
27 | 十三: | 𧒕:《正字通》鼜字之譌。别详鼓部。 |
28 | 十三: | 𧒖:《唐韵》《集韵》𠀤古卧切,音过。蟷蠰也,卽螗螂。通作过。《尔雅·释虫》不过,蟷蠰。又《玉篇》古禾切。义同。 |
29 | 十三: | 虿:《唐韵》丑犗切《集韵》《韵会》丑迈切,𠀤音慸。《玉篇》螫虫。《诗·小雅》彼君子女,卷发如虿。《笺》虿尾末揵然,似妇人发末曲上卷然。《孝经纬》蜂虿垂芒,爲其毒在后。《左传·僖二十二年》蠭虿有毒。《注》《通俗文》云:虿,长尾谓之蝎。《魏志·华佗传》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螫其手,佗令温汤渍其中。又人名。《左传·襄九年》公孙虿、公孙舍之及其大夫门子,皆从郑伯。又与蒂通。《张衡·西京赋》睚眦虿芥。《注》虿芥,刺鲠也。又《集韵》他达切,音挞。义同。或作䘍。 |
30 | 十三: | 蠇:《集韵》蛎本字。又同䘍。𠀤详本字注。 |
31 | 十三: | 蠈:《唐韵》昨则切《集韵》《韵会》疾则切,𠀤音贼。食禾节虫,亦作贼。详蝥字注。 |
32 | 十三: | 䗸:《集韵》于容切,音邕。《类篇》虫名,蛘也。又委勇切。与𧖇同。《广雅》蚕也。 |
33 | 十三: |
蠉:《唐韵》许缘切《集韵》《韵会》隳缘切,𠀤音儇。虫行貌。又《尔雅·释鱼》蜎,蠉。《疏》井中小赤虫也。一名蜎,一名蠉,一名蛣蟩,一名孑孑。又《集韵》馨兖切《广韵》香兖切,𠀤音䁵。义同。 考证:〔《尔雅·释虫》蜎蠉。《注》井中小赤虫也。〕谨照原书释虫改释鱼。注改疏。 |
34 | 十三: | 䗹:《集韵》同蛓。 |
35 | 十三: | 蠊:《集韵》离盐切,音廉。虫名,飞蠊也。《本草》一名石姜,一名茶婆虫,一名香娘子。《陶弘景曰》此有两三种,以作廉姜气者爲眞。形似䗪虫而轻小,能飞。本生草中,八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里逃尔。 |
36 | 十三: | 𧒗:《唐韵》所力切,音啬。虫也。 |
37 | 十三: | 蠋:《唐韵》直录切《集韵》厨玉切,𠀤音躅。踯蠋,虫名也。《尔雅·释虫》蚅,乌蠋。《注》大虫如指,似蚕。《诗·豳风》蜎蜎者蠋。《庄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注》蠋,豆藿中大靑虫也。又人名。《战国策》颜独,《春秋后语》作王蠋。又《集韵》尺玉切,音擉。《韵会》殊玉切,音属。义𠀤同。又《集韵》朱欲切,音烛。蝝蠋。又《诗》蜎蜎者蠋,《唐韵》古音读汝,叶下野韵。通作蜀。《诗诂》蜀本从虫,又加虫,俗字也。或作蠾。 |
38 | 十三: | 蠌:《唐韵》场伯切《集韵》直格切,𠀤音宅。水虫,螖蠌。《尔雅·释鱼》螖蠌,小者蟧。《疏》螖,卽蟛螖也,似蟹而小,一名蠌。又《集韵》达各切,音铎。义同。 |
39 | 十三: | 䗺:《集韵》以浅切,音演。《类篇》䖤䗺,虫形。 |
40 | 十三: | 𧒘:《集韵》蜾本字。《说文》作𧒘。 |
41 | 十三: | 蝎:《唐韵》《韵会》《正韵》𠀤许竭切,音歇。《说文》虿尾虫也。《本草》一名主簿虫,一名杜白,出靑州,形紧小者良。《北史·南阳王绰传》绰好取蝎,将蛆混,极乐。《杜甫诗》每愁夜中自足蝎。《韩愈诗》昨来得京官,照壁喜见蝎。俗作蝎,非。 |
42 | 十三: | 𧒙:《集韵》扶缶切,音阜。同𧌛,𧌛螽。或从䖵。 |
43 | 十三: | 𧒚:《集韵》谟交切,音茅。同蝥。《类篇》螌蝥。亦作𧒚。又迷浮切,音谋。义同。𠀤详蝥字注。 |
44 | 十三: | 𧒛:《韵会·蝘字注》《集韵》或作𧒛,于幰切。◎按《集韵》作𧓱,《韵会》误。 |
45 | 十三: | 𧒜:《篇海》卢回切《玉篇》音雷。虫名。 |
46 | 十三: | 𧒝:《说文解字》知衍切。虫也,从䖵,展省声。《集韵》作𧖉。 |
47 | 十三: | 𧒞:《说文长笺》猬本字。 |
48 | 十三: | 𧒟:《说文解字》职戎切。蝗也。从䖵𠂂声。𠂂,古文终字。 |
49 | 十三: | 𧒠:《篇海》俗𧑗字。 |
50 | 十三: | 𧒡:《篇海》同𧔂。 |
51 | 十三: | 𧒢:《篇海》《直音》𠀤同虱。 |
52 | 十三: | 𧒣:《篇海》同蠥。 |
53 | 十三: | 𧒤:《直音》同蝎。 |
54 | 十三: | 𧒥:《直音》同螯。 |
55 | 十三: | 𧒦:《直音》同蛰。 |
56 | 十三: | 𧒧:《字汇补》与蜜同。 |
57 | 十三: | 蠎:《直音》同蟒。 |
58 | 十三: | 𧒨:《字汇补》丑介切,音虿。毒虫也。○按与十六画𧔴字音义同,卽𧔴字之譌。 |
59 | 十三: | 𧒩:《字汇补》徒郞切,音螗。见《释藏》。○按卽蟷字之譌。 |
60 | 十三: | 𧒪:《字汇补》迷连切,音棉。虫名。《广韵》蟧𧒪,马蜩也,同蝒。○按卽𧏈字之譌。 |
61 | 十三: | 蠏:《说文长笺》蟹本字。 |
URN: ctp:kangxi-zidian/1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