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十八》

電子圖書館
1 十八:
蠵:《唐韻》戸圭切《集韻》元圭切,𠀤音攜。《說文》大龜也。以胃鳴。《玉篇》蟕蠵,似玳瑁而有文。《前漢·禮樂志》馮蠵切和疏寫平。《揚雄傳》抾靈蠵。互詳蟕字註。又《博雅》地膽,靑蠵也。又《韻會》宿名。又勻規切。義同。《集韻》亦作𧓬。

2 十八:
𧕛:《唐韻》徒河切《集韻》唐何切,𠀤音駝。《山海經》驕山,神𧕛圍處之,其狀如人面,羊角虎爪,恒遊于睢漳之淵,出入有光。《郭璞·圖詠》涉𧕛三脚,𧕛圍虎爪。

3 十八:
𧕜:《集韻》愚袁切,音元。同𧔞。

4 十八:
蠶:《唐韻》昨含切《集韻》《韻會》《正韻》徂含切,𠀤音𨅔。絲蟲也。《說文》任絲也。《·豳風》蠶月條桑。《·禹貢》桑土旣蠶。《淮南子·天文訓》蠶珥絲而商絃絕。《博物志》蠶三化,先孕而後交,不交者亦產子。《爾雅翼》蠶之狀,喙呥呥類馬,色斑斑似虎。初拂謂之蚝,以毛掃之,蠶尚小,不欲見露氣。桑葉著懷中令暖,然後切之得氣,則衆惡除也。《酉陽雜俎》食而不飮者蠶。又原蠶。《埤雅》再蠶謂之原蠶,一名魏蠶,今以晚葉養之。又紅蠶。蠶足於葉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蠶已老,則紅,故謂之紅蠶。又野蠶。《後漢·光武紀》野蠶成繭,被于山阜。又華蠶。《述異記》園客種五色香草,啖華蠶,得繭一百二十枚,大如甕。又《本草》石蠶,一名沙蝨,乃東澗水中細蟲。又雪蠶,生隂山及峨嵋山,北人謂之雪蛆。又金蠶,屈如指環,食故緋帛錦,如蠶之食葉也。又蠶室。《晉書·禮志》皇后親乗車東郊苑中蠶室祭蠶神。又蠶神。《爾雅翼》今蠶神曰苑窳婦人、寓氏公主,凡二神。又人名。《成都記》蠶叢氏,蜀君也。又地名。《前漢·地理志》蜀郡蠶陵。《國名記》彭之遵縣有蠶厓。又蠶繭,草名。《本草》治腫脹。

5 十八:
𧕝:《唐韻》奴丁切《集韻》囊丁切,𠀤音寧。《說文》蟲也。《廣韻》螻蛄也。又女正切。義同。亦作䗿。

6 十八:
蠷:《唐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𠀤音劬。蠷螋,蟲。

7 十八:
蠸:《唐韻》巨員切《集韻》逵員切,𠀤音權。《爾雅·釋蟲》蠸,輿父,守瓜。《註》今瓜中黃甲小蟲,喜食瓜葉,故曰守瓜。《莊子·至樂篇》瞀芮生乎腐蠸。又《本草》馬陸,一名馬蠸。又《說文》一曰大螫也。又《類篇》呼官切,音歡。義同。又《集韻》呼玩切,音喚。大鼈也。

8 十八:
𧕞:《集韻》虞貴切,音魏。《類篇》再蠶也。本作魏。詳蠶字註。

9 十八:
蠹:〔古文〕螙《唐韻》《集韻》當故切《韻會》《正韻》都故切,𠀤音妒。《說文》木中蟲也。《莊子·人閒世》以爲門戸則液樠,以爲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註》蟲在木中謂之蠹。又《前漢·南粵傳》桂蠹一器。又《續博物志》積穀則生蠹。又蠹書。《穆天子傳》天子東遊,次雀梁,蠹書于羽陵。《註》暴書中蠹蟲,使不藏匿也。《徐陵·玉臺新詠序》辟惡生香,聊防羽陵之蠹。又《爾雅·釋蟲》蜭,毛蠹。《註》卽蛓也。《說文》作蠹,省作螙,象䖵在木中形。《集韻》亦作𧔬。《韻會》別作蠧,非。
考證:〔《穆天子傳》天子東遜。〕謹照原文遜改遊。

10 十八:
𧕟:《玉篇》色江切,音雙。蟲名。

11 十八:
𧕠:《玉篇》古文螽字,註見十一畫。

12 十八:
𧕡:《唐韻》《集韻》𠀤匹北切,音𠣾。𧕡蝗,蟲名也。

13 十八:
𧕢:《集韻》乙力切,音億。同䗷。《玉篇》小蜂也。詳䗷字註。

14 十八:
蠺:《海篇》同蠶。

15 十八:
𧕣:《字彙補》同𧕲。

16 十八:
𧕤:《集韻》末各切,音莫。《篇海》𧕤貈,蟲名,螳螂也。通作莫。

17 十八:
𧕥:《玉篇》莫格切,音陌。小蚊蟲。

18 十八:
𧕦:《類篇》𧕛或从單。

19 十八:
𧕧:《說文長箋》丑犗切,音蠆。海中有𧕧魚,尾下有毒,螫人。或作𦹌𧔱。

20 十八:
𧕨:《字彙補》從桑切,音藏。石高險貌。《揚雄·蜀都賦》𡶑石𧕨崔。

21 十八:
𧕩:《字彙補》音未詳。爛也。出《釋藏》羣字函。

22 十八:
𧕮:《唐韻》呂支切《集韻》鄰知切,𠀤音離。《類篇》螹𧕮,龍無角。一曰蟲名。

URN: ctp:kangxi-zidian/1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