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六》

Library Resources
1 六:
蛐:《集韵》区玉切,音曲。《玉篇》蛐蟮也。

2 六:
蛑:《唐韵》莫浮切《韵会》迷浮切《正韵》莫侯切,𠀤音侔。《唐韵》蝤蛑,似蟹而大。《续博物志》蝤蛑,大有力,能与虎鬭,螯能剪杀人。互见蝤字注。又《尔雅·释虫》莫貈,蟷蜋,蛑。疏:莫貈,一名蟷蜋,一名蛑。《集韵》作䗋。
考证:〔《尔雅·释虫》莫貈,蟷螂,蛑。〕谨照原文螂改爲蜋。〔《扬子·方言》蟷螂,或谓之虰蛑。〕谨按方言虰下无蛑字,谨改爲疏莫貈,一名蟷蜋,一名蛑。

3 六:
蛒:《唐韵》古伯切《集韵》各頟切,𠀤音格。《扬子·方言》蠀螬,梁、益之闲谓之蛒,或谓之蛭蛒。《博雅》蛭蛒,蚰蜒也。又蛄诸谓之杜蛒。又《集韵》辖格切,音胳。义同。

4 六:
蛓:《唐韵》《集韵》𠀤七赐切,音刺。《说文》毛虫也。《尔雅·释虫》蛁,毛虫。《疏》蛁,一名毛蠹,卽蛓也。今俗呼爲毛蛓,有毒螫人。《王逸·九思》蛓缘兮我裳。又《唐韵》七吏切。义同。《玉篇》或作螆𧉠𧍤蚝。《类篇》别作𧋐。《集韵》又作𧏀。又𧊸。
考证:〔《尔雅·释虫》蜭,毛虫。《疏》蜭一名毛蠹。〕谨照原文两蜭字𠀤改蛁。毛虫改毛蠹。

5 六:
𧊏:《玉篇》音该。虫名。

6 六:
蛔:《集韵》胡隈切,音回。同蛕。

7 六:
蛕:《集韵》胡隈切,音回。《说文》腹中长虫。《柳宗元·骂尸虫文》修蛕养心,短蛲穴胃。又《集韵》虎猥切,音贿。土虫。《玉篇》或作蚘、蛔。

8 六:
𧊐:《集韵》劣戌切,音律。虫名。《类篇》从𧍶省。

9 六:
䖭:《唐韵》居倦切,音眷。䖭蠾,蜘蛛别名。又《集韵》蠀螬,虫。《方言》:自关而东谓之䖭蠾。又《玉篇》居袁切,读平声。䖭蛎,蛸䗚也。〇按《方言》䖭𧑏,今本亦作䖭蛎。

10 六:
𧊑:《唐韵》《集韵》𠀤莫江切,音尨。《尔雅·释虫》蝚,𧊑蝼。《注》𧊑蝼,蝼蛄类。又《集韵》谟蓬切,音蒙。义同。又步项切,音棒。与蚌同。

11 六:
蛗:《正字通》房久切,音阜。《尔雅·释虫》蛗螽,蠜。详螽字注。《唐韵》作𧒙。《集韵》作𧋰。

12 六:
䖮:《唐韵》许两切,音响。与蠁同。

13 六:
蛘:《唐韵》与章切《集韵》余章切,𠀤音羊。虫名。○按《字汇》音养,非。蛘字读羊,䖹字读养,二字音义各别。详䖹字注。

14 六:
蛙:〔古文〕䵷《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乌瓜切,音哇。《说文》虾蟆属。《本草》今处处有之,似虾蟆而背靑绿色,尖觜细腹,俗谓之靑蛙。亦有背作黄路者,谓之金线蛙。《尹文子·大道上篇》路逢怒蛙而轼之。《前汉·五行志》武帝元鼎五年秋,蛙与虾蟆羣鬭。又《韵会》淫也。《前汉·王莽传》紫色蛙声。《注》淫蛙之声。又乌蜗切,音哇。义同。本作䖯。或书作鼃。别详黾部。

15 六:
䖯:《韵会》蛙本字。注见蛙。又《集韵》苦圭切,音奎。虿也。又通奎。《史记·律书》北至于奎。《徐广注》奎一作䖯。

16 六:
𧊒:《唐韵》七四切,音次。虫似蜘蛛。

17 六:
𧊓:《集韵》田聊切,音迢。《篇海》同蜩。

18 六:
蛚:《唐韵》《正韵》良薛切《韵会》力薛切,𠀤音列。蜻蛚,蟋蟀。《酉阳杂俎》蛚属郤行。详蟀字注。《直音》作𧊿。

19 六:
蛛:《唐韵》陟输切《集韵》《韵会》追输切,𠀤音诛。《说文》蜘蛛也。本作鼄。《唐韵》䵹鼄,网虫。《字说》云:设一面之网,物触而后诛之,知诛义者也。今文作蛛。《尔雅疏》蟗,卽䵹鼄别名也,又名鼄蝥。今江东呼蝃蝥。《说文》谓之鼄蝥,作网鼄蝥也。《扬子·方言》自关而西,秦、晋之闲谓之鼄蝥。自关而东,赵、魏之郊谓之䵹鼄,或谓之蠾𧍳。北燕、朝鲜冽水之闲谓之蝳蜍。郭璞云:齐人又呼社公,亦言网公。其在地中布网者,名土䵹鼄。其作网络幕草上者,名草䵹鼄也。《关尹子·三极篇》圣人师蜘蛛立网罟。《西京杂记》蜘蛛集而百事喜。《埤雅》蜘蛛布网如罾,其丝右绕。今磨旋蔓生皆循右而转,亦自然之理。《尔雅翼》春月游丝有长数丈许者,皆蜘蛛所爲也。蝥字从敄从黾作。

20 六:
蛜:《唐韵》于脂切,音咿。蛜蝛。《说文》作蛜委,鼠妇也。通作伊。《·豳风》伊威在室。《韩愈诗》破竈蛜蝛盈。又䗧蛜。《方言·郭注》蜻蛉,淮南人呼爲䗧蛜。互详蝛字注。《集韵》省作𧉅。

21 六:
䖰:《篇海》普夬切,音派。蠓䖰,小飞虫。

22 六:
𧊔:《集韵》以浅切,音演。同𧍢。

23 六:
蛝:《唐韵》戸闲切,音闲。虫名。《尔雅·释虫》蛝,马䗃。《疏》蛝虫,一名马䗃,一名马蠲蚐,俗呼马𧏿。《类篇》一曰蝮蜪也。一曰蚍蜉。又《集韵》鱼巾切,音银。义同。
考证:〔《尔雅·释虫疏》一名马蠲虳。〕谨照经典释文虳改蚐。

24 六:
蛞:《唐韵》苦括切《集韵》苦活切,𠀤音阔。虾蟇子名。又《说文》附蠃背负殻者曰蜗牛,无殻者蛞蝓。《本草》一名陵蠡,一名托胎虫,一名鼻涕虫。陶弘景曰:蛞蝓无殻,不应有蜗名。附蜗,卽蜗牛也。又古活切,音括。蛞蝼,蝼蛄也。详蛄字注。又《玉篇》胡括切。与活通,蛞𧓕也。详蝌字注。又《集韵》食列切,音舌。与蛥通。详蛥字注。

25 六:
蛟:《唐韵》古肴切《集韵》《韵会》《正韵》居肴切,𠀤音交。《说文》龙之属也,池鱼三千六百,蛟来爲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卽去。《埤雅》蛟,其状似蛇而四足,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卵生,眉交,故谓之蛟。《山海经》蛟大者十数围,卵如一二石瓮,能吞人。《述异记》虎鱼老者爲蛟。《酉阳杂俎》鱼二千斤爲蛟。《礼·月令》季夏,命渔师伐蛟。《前汉·武帝纪》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又蛟羊。《述异记》蛟羊似羊而无角。

26 六:
䖱:《集韵》曲王切,音匡。《类篇》大虾也。《唐韵》作䖱。䖱字作匚内干,不从王。

27 六:
𧊕:《唐韵》息弓切《集韵》思融切,𠀤音嵩。《玉篇》虫名。

28 六:
𧊖:《集韵》设职切,音识。《类篇》𧊖䘃,虫名,仙鼠也。

29 六:
𧊗:《集韵》仍吏切,音饵。《类篇》钓鱼食也。

30 六:
蛠:《集韵》郞计切,音丽。《类篇》蜃属也。

31 六:
𧊘:《玉篇》音袴。虫名。

32 六:
蛡:《唐韵》与职切《集韵》逸职切,𠀤音弋。蛡蛡,虫行貌。又《类篇》蜂也。《扬子·太𤣥经》蛡大螮小。又《玉篇》音诩。义同。

33 六:
𧊙:《玉篇》职以切。虫名。

34 六:
𧊚:《玉篇》音同。虫也。

35 六:
蛢:《正字通》俗蛢字。
《唐韵》薄经切《集韵》旁经切,𠀤音屏。《说文》𧑐蟥,以翼鸣者。《尔雅·释虫》蛂蟥,蛢。《注》甲虫也。详蛂字注。通作蛢。字头从幷作。

36 六:
蛣:《唐韵》去吉切《集韵》吃吉切,𠀤音诘。《尔雅·释虫》蝎蛣𧌑。详蝎字注。又蛣蜣、蜣蜋,𠀤详蜣字注。又璅蛣。《述异记》淮海之人呼璅蛣爲蟹奴。《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注》《南越志》:璅蛣长寸馀,大者长二三寸,腹中有蟹子如楡荚,合体共生,俱爲蛣取食。《字汇补》《汉律》会稽郡献蛣酱。又《类篇》蛣蟩,井中小虫。又《集韵》诘结切,音猰。吉诣切,音计。义𠀤同。

37 六:
䖲:《唐韵》详遵切《集韵》松伦切,𠀤音旬。《玉篇》虫名。又《类篇》祖丛切,音鬃。蛪䖲,似蝉。

38 六:
𧊛:《集韵》许后切,音吼。同蚼。蚍蜉也。

39 六:
蛤:《唐韵》《正韵》古沓切《韵会》葛合切,𠀤音鸽。《玉篇》蚌蛤也。《礼·月令》雀入大水爲蛤。《国语注》小曰蛤,大曰蜃。《前汉·地理志》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注》似蚌而圆。《大戴礼》蚌蛤龟珠,与月盈亏。又魁蛤。《韵会》一名复累,老服翼所化。又文蛤。《梦溪笔谈》文蛤卽吴人所食花蛤也。又灵蛤。《酉阳杂俎》仙药有白水灵蛤。又万年蛤。《飞燕外传》眞腊夷献万年蛤。又山蛤。《本草》在山石中藏蛰,似虾蟇而大,黄色,能吞气飮风露。又虾蛤,兽名。《司马相如·上林赋》格虾蛤,鋋猛氏。又蛤鱼,蛙名。《本草》蛙小其声曰蛤,俗名石鸭,所谓蛤子也。《韩愈诗》蛤卽是虾蟇,同实浪异名。又蛤解。《扬子·方言》桂林之中,守宫大而能鸣,谓之蛤解。详蚧字注。又蛤蜊,见蜊字注。《韵会》作𧊧,从虫合声。

40 六:
𧊜:《唐韵》五各切《集韵》逆各切,𠀤音咢。《说文》似蜥蜴,长一丈,水潜,吞人卽浮出。又《集韵》匹各切,音粕。义同。《六书正譌》俗作鰐、鳄,𠀤非。

41 六:
䖳:《唐韵》除驾切,音䅊。水母也,一名羵。形如羊胃,无目,以鰕爲目。《玉篇》形如覆笠,泛泛常浮随水。《尔雅翼》䖳生东海,正白,蒙蒙如沫,又如凝血,纵广数尺,有智识,无头目处所,故不知避人。衆鰕附之,随其东西,故《江赋》曰水母目鰕也。又《韵会》陟驾切,音咤。义同。亦作吒。

42 六:
蛥:《唐韵》《集韵》𠀤食列切,音舌。《玉篇》蛥蚗。《类篇》蝉类。《扬子·方言》蛥蚗,齐谓之螇螰,楚谓之蟪蛄,或谓之蛉蛄,秦谓之蛥蚗。又之列切,音浙。义同。又虭蛥。详虭字注。《集韵》或作蛞。

43 六:
𧊝:《集韵》黑各切,音郝。《说文》螫也。详螫字注。

44 六:
𧊞:《玉篇》音𠛬。海虫名。

45 六:
蛦:《唐韵》以脂切《集韵》延知切,𠀤音夷。螗蛦。附见蜩蝘注。又𧒀蛦。《左思·蜀都赋》𧒀蛦山栖。《注》𧒀蛦,鸟名也,如今之山鸡。又田黎切,音题。义同。

46 六:
𧊟:《玉篇》仁余切,音如。虫名。

47 六:
蛧:《唐韵》文两切《集韵》文纺切,𠀤音网。《说文》蛧蜽也。《淮南王说蛧蜽》状如三岁小儿,赤黑色,赤目,长耳,美发。《鲁语》木石之怪曰夔蛧蜽。《注》蛧蜽,山精,好斆人声而迷惑人也。《张衡·南都赋》追水豹兮鞭蛧蜽。《注》蛧蜽,山川之精物也。《韵会》蛧蜽,《周礼》作方良,《史记·孔子世家》作𦊀阆,《左传》作㒺两。《六书正譌》别作䰣魉。

48 六:
䖴:《集韵》馀招切,音餆。《类篇》虫名。又《正字通》同珧。引《六书故》:似蚌,其柱最珍。别见玉部。

49 六:
䖵:《唐韵》古浑切《韵会》公浑切,𠀤音昆。《说文》虫之总名也,从二虫,凡䖵之类皆从䖵。《长笺》二虫与沝、屾、斦、誩同义,有昆弟之象。古人造字有取于象形者,则从二虫同体作䖵。虫䖵虫三部,若无可分体者。详略尔。又《韵会》通昆,《》草木昆虫。师古曰:衆也。又郑𤣥曰:昆虫,明虫也,明虫得阳则生,得隂则藏。《礼·祭统》昆虫之异。《注》温生寒死之虫也。《集韵》亦作蜫。

50 六:
蛨:《唐韵》《集韵》𠀤莫白切,音陌。虴蛨,虫也。

51 六:
𧊠:《集韵》容朱切,音兪。蠾𧍳,蜘蛛。详蛛字注。字亦作蝓。又双雏切,音毹。蠷𧍳,多足虫。或作䗏。

52 六:
蛩:《唐韵》《集韵》《韵会》𠀤渠容切,音卭。《玉篇》巨虚也。《山海经》北海内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注》卽蛩蛩,巨虚也,一走百里。郭璞曰:巨虚卽蛩蛩,互言耳。《韩诗·外传》西方有兽曰蟨,得甘草必衔以遗蛩。蛩,巨虚。《说苑》蛩蛩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二兽者,非性心爱蟨也,爲得甘草而贵之也。《阮籍·咏怀诗》蛩蛩亦念饥。又《字汇补》蛩蛩,忧思貌。《刘向·九叹》志蛩蛩而怀顾兮,䰟眷眷而独逝。又蝗也。《淮南子·本经训》飞蛩满野。又《说文》秦谓蝉蜕爲蛩。又《集韵》古勇切,音拱。虫名,百足也。《尔雅·注疏》蚰𧍢,江东人呼蛩。音巩。

53 六:
𧊡:《集韵》《韵会》𠀤同蛩。

54 六:
𧊢:《正字通》蚻字之譌。

55 六:
𧊣:《篇海》音曳。虫名。

56 六:
蛪:《唐韵》苦结切《集韵》诘结切,𠀤音挈。蛪蝇,虫。又吉屑切,音结。《玉篇》蛪蚼,似蝉而小。又《正韵》鱼列切,音臬。《类篇》与霓同。《史记·天官书》其蛪者类阙旗。《集韵》或作𧑨。

57 六:
蛫:《唐韵》过委切,音诡。《说文》蟹也。《集韵》蟹六足者。一曰鼠负。又《类篇》一曰猿类。又《山海经》卽公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龟而白身赤骨,名曰蛫,是可以御火。《司马相如·上林赋》獑胡豰蛫。

58 六:
𧊤:《正字通》俗蜴字。

59 六:
𧊥:《唐韵》辛律切《集韵》雪律切,𠀤音䘏。水虫名。海蟀也。

60 六:
𧊦:《集韵》俯九切,音否。《类篇》蚕卧也。

61 六:
蛬:《唐韵》《正韵》居竦切《韵会》古勇切,𠀤音巩。《尔雅·释虫》蟋蟀,蛬。《注》今促织也。《扬子·方言》蜻蛚,楚谓之蟋蟀,或谓之蛬。《郭注》梁国呼蛬音巩。《蠡海集》蛬近隂,依于土,以阳而爲声,又蛬隂,性妒,相遇必争鬭。别详蟋蟀字注。又《广韵》巨容切,音邛。《集韵》居用切,音拱。义𠀤同。《玉篇》一作𧋯。《正韵》通作蛩。
考证:〔《扬子·方言》《郭注》梁园呼蛬爲巩。〕谨照原文园改国。爲改音。

62 六:
蛭:《唐韵》之日切《集韵》《韵会》《正韵》职日切,𠀤音质。《说文》虮也。又水蛭。《本草》一名马蟥,一名马鼈,处处河池有之。有数种,以水中马蜞,得啮人腹中有血者,乾之爲佳。《刘向·新序》楚惠王食寒葅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前汉·贾谊传》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蚓。《服虔注》蛭,水虫。又《韵会》有石蛭、草蛭、泥蛭等名。又飞蛭。《司马相如·上林赋》蛭蜩蠼猱。《注》《山海经》:不咸之山,飞蛭四翼。又《尔雅·释虫》蛭,蝚,至掌。《注》义未详。又姓。《正字通》见《姓苑》。又《广韵》徒结切,音耋。陟栗切,音窒《集韵》竹例切,音㿃。义𠀤同。

63 六:
𧊧:《五音篇海》与蛤同。

64 六:
𧊨:《说文解字》人占切。蚦本字,从虫冄声。

65 六:
𧊩:《类篇》敷容切,音丰。与蜂同。

66 六:
𧊪:《直音》同𧈦。王竹溪:𧈦字义不详。

67 六:
𧊫:《直音》与螝同。蚕蛹。

68 六:
𧊬:《六书正譌》黑各切,音壑。毒螫也,又舒亦知列二切,俗作蠚、螫,𠀤非。

69 六:
𧊭:《直音》于眞切,音因。虫名。

70 六:
蛮:《直音》蛮字省文。

71 六:
𧊮:《字汇补》音义同蛬。

72 六:
𧊯:《五音篇海》以丙切,音永。虫名,甲类。

73 六:
𧊰:《海篇》同蛜。

74 六:
𧊱:音未详。《唐书·李师古传》棣州有蛤𧊱盐池,岁产盐数十万斛。

75 六:
𧊲:音未详。《顾氏说略》𧖣𧊲,其形似龙,性好风雨,故用于殿脊上。

URN: ctp:kangxi-zidian/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