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六》

電子圖書館
1 六:
蛐:《集韻》區玉切,音曲。《玉篇》蛐蟮也。

2 六:
蛑:《唐韻》莫浮切《韻會》迷浮切《正韻》莫侯切,𠀤音侔。《唐韻》蝤蛑,似蟹而大。《續博物志》蝤蛑,大有力,能與虎鬭,螯能剪殺人。互見蝤字註。又《爾雅·釋蟲》莫貈,蟷蜋,蛑。疏:莫貈,一名蟷蜋,一名蛑。《集韻》作䗋。
考證:〔《爾雅·釋蟲》莫貈,蟷螂,蛑。〕謹照原文螂改爲蜋。〔《揚子·方言》蟷螂,或謂之虰蛑。〕謹按方言虰下無蛑字,謹改爲疏莫貈,一名蟷蜋,一名蛑。

3 六:
蛒:《唐韻》古伯切《集韻》各頟切,𠀤音格。《揚子·方言》蠀螬,梁、益之閒謂之蛒,或謂之蛭蛒。《博雅》蛭蛒,蚰蜒也。又蛄諸謂之杜蛒。又《集韻》轄格切,音胳。義同。

4 六:
蛓:《唐韻》《集韻》𠀤七賜切,音刺。《說文》毛蟲也。《爾雅·釋蟲》蛁,毛蟲。《疏》蛁,一名毛蠹,卽蛓也。今俗呼爲毛蛓,有毒螫人。《王逸·九思》蛓緣兮我裳。又《唐韻》七吏切。義同。《玉篇》或作螆𧉠𧍤蚝。《類篇》別作𧋐。《集韻》又作𧏀。又𧊸。
考證:〔《爾雅·釋蟲》蜭,毛蟲。《疏》蜭一名毛蠹。〕謹照原文兩蜭字𠀤改蛁。毛蟲改毛蠹。

5 六:
𧊏:《玉篇》音該。蟲名。

6 六:
蛔:《集韻》胡隈切,音回。同蛕。

7 六:
蛕:《集韻》胡隈切,音回。《說文》腹中長蟲。《柳宗元·罵尸蟲文》脩蛕養心,短蟯穴胃。又《集韻》虎猥切,音賄。土蟲。《玉篇》或作蚘、蛔。

8 六:
𧊐:《集韻》劣戌切,音律。蟲名。《類篇》从𧍶省。

9 六:
䖭:《唐韻》居倦切,音眷。䖭蠾,蜘蛛別名。又《集韻》蠀螬,蟲。《方言》:自關而東謂之䖭蠾。又《玉篇》居袁切,讀平聲。䖭蠣,蛸䗚也。〇按《方言》䖭𧑏,今本亦作䖭蠣。

10 六:
𧊑:《唐韻》《集韻》𠀤莫江切,音尨。《爾雅·釋蟲》蝚,𧊑螻。《註》𧊑螻,螻蛄類。又《集韻》謨蓬切,音蒙。義同。又步項切,音棒。與蚌同。

11 六:
蛗:《正字通》房久切,音阜。《爾雅·釋蟲》蛗螽,蠜。詳螽字註。《唐韻》作𧒙。《集韻》作𧋰。

12 六:
䖮:《唐韻》許兩切,音響。與蠁同。

13 六:
蛘:《唐韻》與章切《集韻》余章切,𠀤音羊。蟲名。○按《字彙》音養,非。蛘字讀羊,䖹字讀養,二字音義各別。詳䖹字註。

14 六:
蛙:〔古文〕䵷《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瓜切,音哇。《說文》蝦蟆屬。《本草》今處處有之,似蝦蟆而背靑綠色,尖觜細腹,俗謂之靑蛙。亦有背作黃路者,謂之金線蛙。《尹文子·大道上篇》路逢怒蛙而軾之。《前漢·五行志》武帝元鼎五年秋,蛙與蝦蟆羣鬭。又《韻會》淫也。《前漢·王莽傳》紫色蛙聲。《註》淫蛙之聲。又烏蝸切,音哇。義同。本作䖯。或書作鼃。別詳黽部。

15 六:
䖯:《韻會》蛙本字。註見蛙。又《集韻》苦圭切,音奎。蠆也。又通奎。《史記·律書》北至于奎。《徐廣註》奎一作䖯。

16 六:
𧊒:《唐韻》七四切,音次。蟲似蜘蛛。

17 六:
𧊓:《集韻》田聊切,音迢。《篇海》同蜩。

18 六:
蛚:《唐韻》《正韻》良薛切《韻會》力薛切,𠀤音列。蜻蛚,蟋蟀。《酉陽雜俎》蛚屬郤行。詳蟀字註。《直音》作𧊿。

19 六:
蛛:《唐韻》陟輸切《集韻》《韻會》追輸切,𠀤音誅。《說文》蜘蛛也。本作鼄。《唐韻》䵹鼄,網蟲。《字說》云:設一面之網,物觸而後誅之,知誅義者也。今文作蛛。《爾雅疏》蟗,卽䵹鼄別名也,又名鼄蝥。今江東呼蝃蝥。《說文》謂之鼄蝥,作網鼄蝥也。《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秦、晉之閒謂之鼄蝥。自關而東,趙、魏之郊謂之䵹鼄,或謂之蠾𧍳。北燕、朝鮮冽水之閒謂之蝳蜍。郭璞云:齊人又呼社公,亦言網公。其在地中布網者,名土䵹鼄。其作網絡幕草上者,名草䵹鼄也。《關尹子·三極篇》聖人師蜘蛛立網罟。《西京雜記》蜘蛛集而百事喜。《埤雅》蜘蛛布網如罾,其絲右繞。今磨旋蔓生皆循右而轉,亦自然之理。《爾雅翼》春月游絲有長數丈許者,皆蜘蛛所爲也。蝥字从敄从黽作。

20 六:
蛜:《唐韻》於脂切,音咿。蛜蝛。《說文》作蛜委,鼠婦也。通作伊。《·豳風》伊威在室。《韓愈詩》破竈蛜蝛盈。又䗧蛜。《方言·郭註》蜻蛉,淮南人呼爲䗧蛜。互詳蝛字註。《集韻》省作𧉅。

21 六:
䖰:《篇海》普夬切,音派。蠓䖰,小飛蟲。

22 六:
𧊔:《集韻》以淺切,音演。同𧍢。

23 六:
蛝:《唐韻》戸閒切,音閑。蟲名。《爾雅·釋蟲》蛝,馬䗃。《疏》蛝蟲,一名馬䗃,一名馬蠲蚐,俗呼馬𧏿。《類篇》一曰蝮蜪也。一曰蚍蜉。又《集韻》魚巾切,音銀。義同。
考證:〔《爾雅·釋蟲疏》一名馬蠲虳。〕謹照經典釋文虳改蚐。

24 六:
蛞:《唐韻》苦括切《集韻》苦活切,𠀤音闊。蝦蟇子名。又《說文》附蠃背負殻者曰蝸牛,無殻者蛞蝓。《本草》一名陵蠡,一名託胎蟲,一名鼻涕蟲。陶弘景曰:蛞蝓無殻,不應有蝸名。附蝸,卽蝸牛也。又古活切,音括。蛞螻,螻蛄也。詳蛄字註。又《玉篇》胡括切。與活通,蛞𧓕也。詳蝌字註。又《集韻》食列切,音舌。與蛥通。詳蛥字註。

25 六:
蛟:《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𠀤音交。《說文》龍之屬也,池魚三千六百,蛟來爲之長,能率魚飛,置笱水中卽去。《埤雅》蛟,其狀似蛇而四足,細頸,頸有白嬰,大者數圍,卵生,眉交,故謂之蛟。《山海經》蛟大者十數圍,卵如一二石甕,能吞人。《述異記》虎魚老者爲蛟。《酉陽雜俎》魚二千斤爲蛟。《禮·月令》季夏,命漁師伐蛟。《前漢·武帝紀》自尋陽浮江,親射蛟江中,獲之。又蛟羊。《述異記》蛟羊似羊而無角。

26 六:
䖱:《集韻》曲王切,音匡。《類篇》大蝦也。《唐韻》作䖱。䖱字作匚内干,不从王。

27 六:
𧊕:《唐韻》息弓切《集韻》思融切,𠀤音嵩。《玉篇》蟲名。

28 六:
𧊖:《集韻》設職切,音識。《類篇》𧊖䘃,蟲名,仙鼠也。

29 六:
𧊗:《集韻》仍吏切,音餌。《類篇》釣魚食也。

30 六:
蛠:《集韻》郞計切,音麗。《類篇》蜃屬也。

31 六:
𧊘:《玉篇》音袴。蟲名。

32 六:
蛡:《唐韻》與職切《集韻》逸職切,𠀤音弋。蛡蛡,蟲行貌。又《類篇》蜂也。《揚子·太𤣥經》蛡大螮小。又《玉篇》音詡。義同。

33 六:
𧊙:《玉篇》職以切。蟲名。

34 六:
𧊚:《玉篇》音同。蟲也。

35 六:
蛢:《正字通》俗蛢字。
《唐韻》薄經切《集韻》旁經切,𠀤音屏。《說文》𧑐蟥,以翼鳴者。《爾雅·釋蟲》蛂蟥,蛢。《註》甲蟲也。詳蛂字註。通作蛢。字头从幷作。

36 六:
蛣:《唐韻》去吉切《集韻》喫吉切,𠀤音詰。《爾雅·釋蟲》蝎蛣𧌑。詳蝎字註。又蛣蜣、蜣蜋,𠀤詳蜣字註。又璅蛣。《述異記》淮海之人呼璅蛣爲蟹奴。《郭璞·江賦》璅蛣腹蟹。《註》《南越志》:璅蛣長寸餘,大者長二三寸,腹中有蟹子如楡莢,合體共生,俱爲蛣取食。《字彙補》《漢律》會稽郡獻蛣醬。又《類篇》蛣蟩,井中小蟲。又《集韻》詰結切,音猰。吉詣切,音計。義𠀤同。

37 六:
䖲:《唐韻》詳遵切《集韻》松倫切,𠀤音旬。《玉篇》蟲名。又《類篇》祖叢切,音騣。蛪䖲,似蟬。

38 六:
𧊛:《集韻》許后切,音吼。同蚼。蚍蜉也。

39 六:
蛤:《唐韻》《正韻》古沓切《韻會》葛合切,𠀤音鴿。《玉篇》蚌蛤也。《禮·月令》雀入大水爲蛤。《國語註》小曰蛤,大曰蜃。《前漢·地理志》果蓏蠃蛤,食物常足。《註》似蚌而圓。《大戴禮》蚌蛤龜珠,與月盈虧。又魁蛤。《韻會》一名復累,老服翼所化。又文蛤。《夢溪筆談》文蛤卽吳人所食花蛤也。又靈蛤。《酉陽雜俎》仙藥有白水靈蛤。又萬年蛤。《飛燕外傳》眞臘夷獻萬年蛤。又山蛤。《本草》在山石中藏蟄,似蝦蟇而大,黃色,能吞氣飮風露。又蝦蛤,獸名。《司馬相如·上林賦》格蝦蛤,鋋猛氏。又蛤魚,蛙名。《本草》蛙小其聲曰蛤,俗名石鴨,所謂蛤子也。《韓愈詩》蛤卽是蝦蟇,同實浪異名。又蛤解。《揚子·方言》桂林之中,守宮大而能鳴,謂之蛤解。詳蚧字註。又蛤蜊,見蜊字註。《韻會》作𧊧,从虫合聲。

40 六:
𧊜:《唐韻》五各切《集韻》逆各切,𠀤音咢。《說文》似蜥蜴,長一丈,水潛,吞人卽浮出。又《集韻》匹各切,音粕。義同。《六書正譌》俗作鰐、鱷,𠀤非。

41 六:
䖳:《唐韻》除駕切,音䅊。水母也,一名羵。形如羊胃,無目,以鰕爲目。《玉篇》形如覆笠,泛泛常浮隨水。《爾雅翼》䖳生東海,正白,濛濛如沫,又如凝血,縱廣數尺,有智識,無頭目處所,故不知避人。衆鰕附之,隨其東西,故《江賦》曰水母目鰕也。又《韻會》陟駕切,音咤。義同。亦作吒。

42 六:
蛥:《唐韻》《集韻》𠀤食列切,音舌。《玉篇》蛥蚗。《類篇》蟬類。《揚子·方言》蛥蚗,齊謂之螇螰,楚謂之蟪蛄,或謂之蛉蛄,秦謂之蛥蚗。又之列切,音浙。義同。又虭蛥。詳虭字註。《集韻》或作蛞。

43 六:
𧊝:《集韻》黑各切,音郝。《說文》螫也。詳螫字註。

44 六:
𧊞:《玉篇》音𠛬。海蟲名。

45 六:
蛦:《唐韻》以脂切《集韻》延知切,𠀤音夷。螗蛦。附見蜩蝘註。又𧒀蛦。《左思·蜀都賦》𧒀蛦山棲。《註》𧒀蛦,鳥名也,如今之山雞。又田黎切,音題。義同。

46 六:
𧊟:《玉篇》仁余切,音如。蟲名。

47 六:
蛧:《唐韻》文兩切《集韻》文紡切,𠀤音網。《說文》蛧蜽也。《淮南王說蛧蜽》狀如三歲小兒,赤黑色,赤目,長耳,美髮。《魯語》木石之怪曰夔蛧蜽。《註》蛧蜽,山精,好斆人聲而迷惑人也。《張衡·南都賦》追水豹兮鞭蛧蜽。《註》蛧蜽,山川之精物也。《韻會》蛧蜽,《周禮》作方良,《史記·孔子世家》作𦊀閬,《左傳》作㒺兩。《六書正譌》別作䰣魎。

48 六:
䖴:《集韻》餘招切,音餆。《類篇》蟲名。又《正字通》同珧。引《六書故》:似蚌,其柱最珍。別見玉部。

49 六:
䖵:《唐韻》古渾切《韻會》公渾切,𠀤音昆。《說文》蟲之總名也,从二虫,凡䖵之類皆从䖵。《長箋》二虫與沝、屾、斦、誩同義,有昆弟之象。古人造字有取于象形者,則從二虫同體作䖵。虫䖵蟲三部,若無可分體者。詳略爾。又《韻會》通昆,《》草木昆蟲。師古曰:衆也。又鄭𤣥曰:昆蟲,明蟲也,明蟲得陽則生,得隂則藏。《禮·祭統》昆蟲之異。《註》溫生寒死之蟲也。《集韻》亦作蜫。

50 六:
蛨:《唐韻》《集韻》𠀤莫白切,音陌。虴蛨,蟲也。

51 六:
𧊠:《集韻》容朱切,音兪。蠾𧍳,蜘蛛。詳蛛字註。字亦作蝓。又雙雛切,音毹。蠷𧍳,多足蟲。或作䗏。

52 六:
蛩:《唐韻》《集韻》《韻會》𠀤渠容切,音卭。《玉篇》巨虛也。《山海經》北海內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蛩蛩。《註》卽蛩蛩,巨虛也,一走百里。郭璞曰:巨虛卽蛩蛩,互言耳。《韓詩·外傳》西方有獸曰蟨,得甘草必銜以遺蛩。蛩,巨虛。《說苑》蛩蛩見人將來,必負蟨以走。二獸者,非性心愛蟨也,爲得甘草而貴之也。《阮籍·詠懷詩》蛩蛩亦念饑。又《字彙補》蛩蛩,憂思貌。《劉向·九歎》志蛩蛩而懷顧兮,䰟眷眷而獨逝。又蝗也。《淮南子·本經訓》飛蛩滿野。又《說文》秦謂蟬蛻爲蛩。又《集韻》古勇切,音拱。蟲名,百足也。《爾雅·註疏》蚰𧍢,江東人呼蛩。音鞏。

53 六:
𧊡:《集韻》《韻會》𠀤同蛩。

54 六:
𧊢:《正字通》蚻字之譌。

55 六:
𧊣:《篇海》音曳。蟲名。

56 六:
蛪:《唐韻》苦結切《集韻》詰結切,𠀤音挈。蛪蠅,蟲。又吉屑切,音結。《玉篇》蛪蚼,似蟬而小。又《正韻》魚列切,音臬。《類篇》與蜺同。《史記·天官書》其蛪者類闕旗。《集韻》或作𧑨。

57 六:
蛫:《唐韻》過委切,音詭。《說文》蟹也。《集韻》蟹六足者。一曰鼠負。又《類篇》一曰猿類。又《山海經》卽公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龜而白身赤骨,名曰蛫,是可以禦火。《司馬相如·上林賦》獑胡豰蛫。

58 六:
𧊤:《正字通》俗蜴字。

59 六:
𧊥:《唐韻》辛律切《集韻》雪律切,𠀤音䘏。水蟲名。海蟀也。

60 六:
𧊦:《集韻》俯九切,音否。《類篇》蠶臥也。

61 六:
蛬:《唐韻》《正韻》居竦切《韻會》古勇切,𠀤音鞏。《爾雅·釋蟲》蟋蟀,蛬。《註》今促織也。《揚子·方言》蜻蛚,楚謂之蟋蟀,或謂之蛬。《郭註》梁國呼蛬音鞏。《蠡海集》蛬近隂,依於土,以陽而爲聲,又蛬隂,性妒,相遇必爭鬭。別詳蟋蟀字註。又《廣韻》巨容切,音邛。《集韻》居用切,音拱。義𠀤同。《玉篇》一作𧋯。《正韻》通作蛩。
考證:〔《揚子·方言》《郭註》梁園呼蛬爲鞏。〕謹照原文園改國。爲改音。

62 六:
蛭:《唐韻》之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日切,𠀤音質。《說文》蟣也。又水蛭。《本草》一名馬蟥,一名馬鼈,處處河池有之。有數種,以水中馬蜞,得齧人腹中有血者,乾之爲佳。《劉向·新序》楚惠王食寒葅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前漢·賈誼傳》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螾。《服虔註》蛭,水蟲。又《韻會》有石蛭、草蛭、泥蛭等名。又飛蛭。《司馬相如·上林賦》蛭蜩蠼猱。《註》《山海經》:不咸之山,飛蛭四翼。又《爾雅·釋蟲》蛭,蝚,至掌。《註》義未詳。又姓。《正字通》見《姓苑》。又《廣韻》徒結切,音耋。陟栗切,音窒《集韻》竹例切,音㿃。義𠀤同。

63 六:
𧊧:《五音篇海》與蛤同。

64 六:
𧊨:《說文解字》人占切。蚦本字,从蟲冄聲。

65 六:
𧊩:《類篇》敷容切,音丰。與蜂同。

66 六:
𧊪:《直音》同𧈦。王竹溪:𧈦字義不詳。

67 六:
𧊫:《直音》與螝同。蠶蛹。

68 六:
𧊬:《六書正譌》黑各切,音壑。毒螫也,又舒亦知列二切,俗作蠚、螫,𠀤非。

69 六:
𧊭:《直音》於眞切,音因。蟲名。

70 六:
蛮:《直音》蠻字省文。

71 六:
𧊮:《字彙補》音義同蛬。

72 六:
𧊯:《五音篇海》以丙切,音永。蟲名,甲類。

73 六:
𧊰:《海篇》同蛜。

74 六:
𧊱:音未詳。《唐書·李師古傳》棣州有蛤𧊱鹽池,歲產鹽數十萬斛。

75 六:
𧊲:音未詳。《顧氏說略》𧖣𧊲,其形似龍,性好風雨,故用於殿脊上。

URN: ctp:kangxi-zidian/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