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七》

Library Resources
1 七:
蛵:《唐韵》呼𠛬切《集韵》醯经切,𠀤音馨。《尔雅·释虫》虰蛵,负劳。《注》卽蜻蛉也。详蜻字注。又乎经切,音𠛬。义同。

2 七:
蛶:《唐韵》力辍切《集韵》龙辍切,𠀤音劣。《玉篇》螪蚵也。《尔雅·释虫》蛶,螪蚵。《注》未详。又《广韵》郞括切,音捋。义同。

3 七:
䖶:《唐韵》呼恢切,音灰。豕掘地也。《集韵》豕发土也。又猬属。《炙毂子》刺端分两岐者猬,如棘针者䖶。或作䝅、鼿。

4 七:
𧋈:《集韵》丈尔切,音䒨。同豸。《说文》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扬子·太𤣥经》𢛅坚祸,惟用解𧋈之负。字本作豸,或加虫。

5 七:
蛷:《唐韵》巨鸠切,音仇。《说文》多足虫也。《周礼·秋官·赤犮氏》凡隙屋,除其狸虫。《注》狸虫,䗪,肌蛷之属。《韩愈诗》蜿垣乱蛷𧊳。又疮也。《淮南子·说林训》曹氏之裂布,蛷者贵之。《注》曹布烧以傅蝫蛷疮则愈,故蛷者贵之。互详䗏字注。又《集韵》恭于切,音拘。肌蛷,虫名也。或作𧒔、𧋛。

6 七:
蛸:《唐韵》《正韵》所交切《韵会》师交切,𠀤音梢。蠨蛸,虫名。《·豳风》蠨蛸在戸。《传》蠨蛸,长踦也。郭璞曰:小蜘蛛长脚者,俗呼爲喜子。陆玑云:一名长脚。荆州、河内人谓之喜母,此虫来著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幽州人谓之亲客,亦如蜘蛛爲罗网居之是也。又《广韵》相邀切,音消。《尔雅·释虫》不过蟷蠰,其子蜱蛸。《注》一名䗚蟭,蟷蠰卵也。《尔雅翼》螵蛸,所在有之,以桑上者爲佳,《本草》爲之桑蜱蛸。又鱼名。《尔雅翼》海中乌贼鱼,背如樗蒱形,亦有螵蛸之名。又姓。《通志·氏族略》齐武帝以巴东王子响叛逆,攺爲蛸氏。

7 七:
𧋉:《集韵》牵奚切,音溪。同螇。从𧕉省。

8 七:
𧋊:《篇海》师加切,音砂。同莎。莎鸡,虫名。又《字汇补》心多切,音娑。呼𧋊,病名,见《巢氏病源》。

9 七:
𧋋:《唐韵》五乎切,音吾。《玉篇》同鼯,亦作𪁙。别详鼠部。又《集韵》蜈蚣,亦作𧋋蚣。详蜈字注。

10 七:
蛹:《唐韵》余陇切《韵会》《正韵》尹竦切,𠀤音勇。蚕化爲蛹,蛹化爲蛾。《说文》茧虫也。《尔雅·释虫》螝,蛹。《注》蚕蛹。《疏》卽蚕所变者。一名螝,一名蛹。《荀子·赋篇》蛹以爲母。《蔡邕·短人赋》茧中蛹兮蚕蠕蝢。《韩愈诗》眇若抽独蛹。又土蛹。《博雅》土蛹,蠁虫也。
考证:〔《尔雅·释虫》《注》蚕蛹。《疏》卽蚕所变者。〕谨照原文两蚕字𠀤改蚕。〔《荀子·赋论篇》〕谨照原文省论字。〔《蔡邕·短人赋》茧中蛹兮蚕蠕。〕谨照原文蠕下增蝢字。

11 七:
蛱:《唐韵》古协切《集韵》吉协切,𠀤音颊。《说文》蛱蝶也。《长笺》其形夹,故从夹,加虫。《本草》蛱蝶轻薄,夹翅而飞。详蝶字注。又《集韵》辖夹切,音洽。讫洽切,音夹。义𠀤同。

12 七:
蜕:《唐韵》舒芮切《韵会》《正韵》输芮切,𠀤音税。《说文》蛇蝉所解皮。《庄子·寓言篇》予,蜩甲也,蛇蜕也,似之而非也。《神仙传》王方平死三日,夜忽失其尸,衣冠不解,如蛇蜕耳。《史记·屈原列传》蝉蜕于浊秽。《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序》蝉蜕龙变,弃俗登仙。又《广韵》他外切,音娧。汤卧切,音唾。义𠀤同。又《集韵》输爇切,音说。复蜟也。又蝉蜕之蜕亦叶失爇切。《郭璞·游仙诗》吐纳致眞和,一朝忽虚蜕。飘然凌太淸,眇尔景长灭。又《类篇》欲雪切,音悦。《扬子·方言》蠭或谓之蚴蜕。《博雅》蚴蜕,蠮螉也。

13 七:
蛼:《集韵》昌遮切,音车。《篇海》蛼螯,虫名。如蚬而大。详螯字注。

14 七:
䖷:《集韵》香依切,音希。《类篇》虫名。《博物志》药物,有大毒。《注》一曰鸩羽,如雀,黑头赤喙,亦曰𧎸䖷。雄曰䖷,雌曰𧎸也。

15 七:
蛽:《正字通》俗贝字。

16 七:
蛾:《唐韵》五何切《集韵》《韵会》《正韵》牛何切,𠀤音莪。《玉篇》蚕蛾也。《韵会》蛾似黄蝶而小,其眉句曲如画。《尔雅·释虫》蛾罗。《疏》此卽蚕蛹所变者也。《埤雅》茧生蛾,蛾生卵。《大戴礼》食桑者有丝而蛾。《前汉·文帝纪》建昭元年秋八月,有白蛾羣飞蔽日。《师古注》蛾若今之蚕蛾类也。又飞蛾。《古今注》飞蛾善拂灯。一名火花,一名慕光。又蛾眉。《诗·衞风》螓首蛾眉。《前汉·扬雄传》知衆嫭之嫉妬兮,何必扬累之蛾眉。《师古注》蛾眉,影若蚕蛾眉也。又姓。《通志·氏族略注》见《姓苑》。晋大夫蛾析之后,魏平东将军蛾靑。又影蛾,池名。《三辅黄图》影蛾池,武帝凿池以玩月,使宫人乗舟弄月影。又与俄同。《前汉·外戚传》孝成班偼伃,帝卽位,选入后宫,始爲小使,蛾而大幸。《师古注》蛾、俄古字通用。又《广韵》鱼倚切,舣上声。与蚁同。《礼·乐记》蛾子时述之。《注》蛾,蚍蜉也。《后汉·皇甫规传》张角等皆著黄巾爲标帜,时人谓之黄巾,亦名爲蛾贼。《注》卽蚁字。喻贼衆多,故以爲名。又人名。《左传》蛾析。亦音鱼绮切。《尔雅》作䖸。《集韵》本作𧒎。

17 七:
䖸:《篇海》同蛾。注见蛾。

18 七:
䖹:《唐韵》余两切《集韵》以两切,𠀤音养。《说文》搔䖹也。又《扬子·方言》蚍蜉,燕谓之蛾䖹、螳螂。或谓之䖹䖹。又《广韵》绵婢切,音渳。《尔雅·释虫》蛄䗐强䖹。《扬子·方言》蛄䗐谓之强䖹。《郭注》米中小黑甲虫也。建平人呼芉子。音芉。芉卽姓也。《正字通》云䖹字有平、上二音。○按字书䖹字有余两、绵婢二切,皆系上声,无平声。
考证:〔又《广韵》绵婢切,音渳。《尔雅·释虫》蛄䗐强䖹。《扬子·方言》螳螂或谓之䖹䖹,蛄䗐谓之强䖹。《郭注》米中小黑甲虫也。建平人呼芉子,音芉,芉卽姓也。〕谨按螳螂或谓之䖹䖹,郭注不音芉,姓之芉不当入緜婢切下,且与上下文强䖹不类。谨将螳螂以下七字移于上文蚍蜉燕谓之蛾䖹下。

19 七:
蛿:《类篇》胡绀切,音憾。毒虫名。《集韵》本作蜭。

20 七:
蜀:《唐韵》市玉切《集韵》殊玉切,𠀤音属。《说文》葵中蚕也。《淮南子·说林训》蚕与蜀状相𩔖,而爱憎异也。《·豳风》蜎蜎者蠋。本作蜀。详蠋字注。又兽名。《山海经》杻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其文如虎,名曰鹿蜀。佩其皮尾,宜子孙。又《韵会》鸡大者谓之蜀鸡。又巴蜀,地名。秦置蜀郡,卽益州地。又《尔雅·释山》独者,蜀。《疏》山之孤独者名蜀。又《字汇补》祠器也。《管子·形势篇》抱蜀不言而庙堂旣修。又同睽,见《归藏易》。《杨愼曰》蠲字从蜀爲声,音圭,则蜀固有圭音矣。
考证:〔《尔雅·释山》独山,蜀。〕谨照原文独山改独者。

21 七:
蜁:《唐韵》似宣切,音旋。蜁蜗,蜗螺也。《郭璞·江赋》鹦螺蜁蜗。《韵学集成》亦作𧐗。

22 七:
蜂:《唐韵》敷容切,音丰。与蠭同。《集韵》蠭通作蜂。又薄红切,音蓬。《苍颉篇》螽蜂,虫名。字或作𧓶。

23 七:
蜃:《唐韵》时忍切《集韵》是忍切《正韵》时轸切,𠀤音肾。《礼·月令》雉入大水爲蜃。《注》大蛤曰蜃。《周礼·天官·鼈人》以时簎鱼鼈龟蜃,凡狸物。《述异记》黄雀秋化爲蛤,春复爲黄雀,五百年爲蜃蛤。《山海经注》蜃,一名蚌,一名含浆。又《本草》蜃,蛟之属,其状亦似蛇而大,有角如龙状,红鬣,腰以下鳞尽逆,食燕子。能吁气成楼台城郭之状,将雨卽见,名蜃楼,亦曰海市。其脂和蜡作烛,香凡百步,烟中亦有楼台之形。《汉书·天文志》海旁蜃气象楼台。又《仪礼·旣夕礼》蜃车。《注》柩路也。迫地而行,有似于蜃。又蜃炭。《左传·成二年》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注》烧蜃爲炭。又蜃器。《周礼·春官·鬯人》掌四方山川用蜃器。《庄子·人闲世》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又《广韵》时刃切,音愼。义同。又县名。《集韵》一作𧒏。《通志·六书略》亦作蜄。
考证:〔《周礼·天官·鼈人》以时籍鱼鼈。〕谨照原文籍改簎。

24 七:
蜄:《正韵》之刀切,音震。《玉篇》动也。《史记·律书》辰者,言万物之蜄也。又《正韵》时轸切,音肾。同蜃,大蛤也。详上蜃字注。之刃切。

25 七:
蜅:《唐韵》方矩切《集韵》匪父切,𠀤音甫。小蟹。《玉篇》蜅,觜蟹也。又奉甫切,音父。义同。又《广韵》薄胡切,音蒲。蛤蜅也。

26 七:
𧋌:《字汇》同蠹。

27 七:
蚬:《唐韵》胡典切,音岘。虫名。《说文》缢女也。详螠字注。又《集韵》胡千切,音贤。义同。又呼典切,音显。《类篇》小蛤。《隋书·刘臻传》好啖蚬。以父讳显,因呼蚬爲扁螺。又湖名。《史记·夏本纪注》三江,一江东南上七十里自蚬湖,名曰上江。或作𧖙。
考证:〔《说文》螠女也。〕谨照原文螠改缢。

28 七:
䖺:《唐韵》徒聊切《集韵》田聊切,𠀤音条。水虫名。《山海经》独山末涂之水,东南流注于沔,其中多䖺鱅,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郭璞·图咏》䖺鱅,蛇状,振翼洒光。《江赋》䖺鱅拂翼而掣耀。或作𧌁。

29 七:
蜇:《唐韵》陟列切,音哲。《玉篇》虫螫也。《柳宗元·题毛颖传后》蜇吻裂鼻。又江蜇。详蜥字注。《玉篇》又作䖧。

30 七:
𧋍:《唐韵》寺绝切《集韵》同䱑。江𧋍,似蝤蛑,生海中。又《类篇》丁计切,音帝。《玉篇》同螮。

31 七:
𧋎:《玉篇》力之切。虫名。

32 七:
蜈:《唐韵》五乎切《集韵》讹胡切,𠀤音吾。《玉篇》蜈蚣也。详蚣字注。《集韵》或作𧋋。

33 七:
𧋏:《集韵》逆及切,音岌。《类篇》虫行貌。

34 七:
𧋐:《唐韵》先击切,音析。𧋐𧐎。《玉篇》蝜䖤也。见𧐎字注。《集韵》同𧌐。

35 七:
𧋑:《唐韵》《集韵》𠀤古杏切,音梗。《玉篇》虫名。

36 七:
𧋒:《正字通》同赨。《扬子·太𤣥经》𧋒黄疑金。《注》𧋒黄,石属,光莹似金,卽今雄黄也。

37 七:
蜉:《唐韵》缚谋切《集韵》《韵会》房尤切《正韵》房鸠切,𠀤音浮。《说文》作𧖚,蚍𧖚也。今作蜉。《尔雅·释虫》蚍蜉,大蚁。《疏》蚁大者别名蚍蜉。《韩愈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又《韵会》引《汉书》注:蚍𧖚,蜉蝣,渠略也。《·曹风》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尔雅·释虫》蜉蝣,渠略。《注》似蛣蜣,身狭则长,有角,黄黑色,聚生粪土中,朝生暮死,猪好啖之。陆玑曰:似甲虫,有角大如指,长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隂雨时地中出,今人烧炙啖之,美如蝉也。樊光谓之粪中蝎虫。《扬子·方言》蜉䖻,秦、晋之闲谓之渠略。
考证:〔《尔雅·释虫》蚍蜉,大蚁。《疏》蚁大者别名蚍蜉。〕谨照原文两蚁字𠀤改蚁。〔令人烧炙啖之〕谨照陆玑疏原文令人改今人。

38 七:
𧋓:《集韵》口到切,音𩝝。《类篇》虫名,蝎也。

39 七:
蜊:《唐韵》力脂切《集韵》良脂切,𠀤音棃。《类篇》蛤蜊,虫名。海蚌也。《本草》生东南海中,白殻紫唇,大二三寸者,闽、浙以其肉充海错。《南史·王融传》不知许事,且食蛤蜊。亦作犂。《蜀志·郤正传注》引《淮南子》:卢傲俯而视之,方卷龟殻而食合棃。又作䖿。《王充·论衡》食精身轻,故能神仙。若士者食合䖿之肉,无精轻之验,安能纵体而升。

40 七:
蜋:《唐韵》鲁当切《韵会》卢当切《正韵》鲁堂切,𠀤音郞。《玉篇》螳蜋。详螳字注。又《集韵》吕张切,音良。蜣蜋,虫。一名蛣蜣。详蜣字注。

41 七:
蜌:《集韵》部礼切,音陛。《玉篇》蚌长者。《字林》小蛤也。《尔雅·释鱼》蜌蠯。《注》今江东呼蚌长而狭者爲蠯。《本草》马刀,一名蜌,生江汉,长六七寸,食其肉似蚌,今人多不识。大抵似今蝏䗒。又海蜌,卽淡菜,一名东海夫人,生东南海中。

42 七:
蜍:《唐韵》署鱼切《集韵》《韵会》常如切,𠀤音𧄔。蟾蜍也。《本草》萧炳曰:腹下有丹书八字者,眞蟾蜍也。苏颂曰:蟾蜍多在人家下处,形大,背上多痱磊,行极迟缓,不能跳跃,亦不解鸣。虾蟇多在陂泽闲,形小,皮上多黑斑点,能跳接百虫,举动极急。二物虽一类,而功用稍别。互见蟾字注。又《集韵》羊诸切,音余。蜘蛛,一名蝳蜍。《扬子·方言》北燕、朝鲜洌水之闲谓之蝳蜍。《集韵》或作蠩。

43 七:
𧋔:《唐韵》胡孔切《集韵》戸孔切,𠀤音汞。𧋔虫,甲类也。

44 七:
𧋕:《集韵》苦闷切,音困。《类篇》虫名。

45 七:
䖻:《唐韵》力求切,音流。蜉䖻,虫也。又《字汇补》诸毒蛇吐毒草木上,人误犯者名爲䖻毒。又《集韵》夷周切。与蝣通。蜉蝣,《方言》蜉䖻。详蜉字注。

46 七:
𧋖:《集韵》日涉切,音讘。《类篇》虫行貌。

47 七:
蜎:《唐韵》于𤣥切《集韵》萦𤣥切《韵会》萦缘切,𠀤音娟。《玉篇》蠋貌。《》蜎蜎者蠋。详蠋字注。又《尔雅·释鱼》蜎,蠉虫。详蠉字注。又挠也。《周礼·冬官·庐人》句兵欲无弹,刺兵欲无蜎。《注》郑司农云:蜎亦掉也。又姓。《前汉·艺文志》《蜎子》十三篇。《师古注》名渊,楚人,老子弟子。蜎,姓也。又《广韵》巨卷切,音圈。义同。又《集韵》于泫切,音䬼。《前汉·扬雄传》蜵蜎蠼濩之中。《师古注》言屋中之深广也。又休缘切。人名。《史记·甘茂传》楚王问于范蜎。《索隐注》蜎,休缘切。又与娟通。《楚辞·远游篇》雌霓便蜎以增挠兮。《成公绥·啸赋》䕃修竹之蝉蜎。又馨兖切。同蝝。
考证:〔《尔雅·释虫》蜎,蠉虫〕谨照原书释虫改释鱼。蠉下省虫字。

48 七:
蜏:《唐韵》与久切,音酉。《玉篇》朝生暮死虫也,生水上,状如蚕蛾。一名孳母。又余救切,音柚。《集韵》息救切,音秀。义𠀤同。

49 七:
𧋗:《篇海》直夷切,音池。蚁也。《直音》同蚳。

50 七:
蜐:《唐韵》居怯切《集韵》讫业切,𠀤音劫。石蜐,虫名。《江淹·石蜐赋序》海人有食石蜐,一名紫𧄤,蚌蛤类也。《本草》石蜐状如蟹螯,其色紫。又或书作𧉧。《郭璞·江赋》石𧉧应节而扬葩。《注》《南越志》曰:石蜐形如龟脚,得春雨则生华,华似草华。《王维诗》来经石蜐春。

51 七:
蛋:《集韵》《韵会》荡旱切《正韵》徒亶切,𠀤音但。《说文》南方夷也。《晋书音义》天门蛋,蛮属。见《文字集略》。《华阳国志》汉发县有盐井,诸县北有獽蛋。《韩愈·房公墓碣》林蛮洞蛋。一作蜒。或作蛋。

52 七:
蜒:《唐韵》以然切《正韵》夷然切,𠀤音延。蚰蜒。详蚰字注。又蟃蜒,兽名。详蟃字注。又《扬子·方言》守宫谓之祝蜒。又《楚辞·大招》蝮蛇蜒只。《注》蜿蜒而长也。互见蜿字注。又《正韵》以浅切,音衍。蜿蜒,龙貌。又《韵补》夷庚切。《李尤·阳德殿赋》连璧组之烂熳兮,杂虬文之蜿蜒。动坎击而成响兮,似金石之音声。蜿蜒,《集韵》亦作䖤䗺。

53 七:
蜓:《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徒典切,音殄。《玉篇》蝘蜓。详蝘字注。又《集韵》唐丁切,音廷。蜻蜓。《尔雅·释虫》虰蛵。《注》或曰卽蜻蛉也。《疏》一名蜻蜓。详蜻字注。又待鼎切,音挺。蜓蚞。《尔雅·释虫》蜓蚞,螇螰。见蚞字注。蝘蜓,《集韵》或作𧍿。
考证:〔《尔雅·释虫》虰蛭。〕谨照原文蛭改蛵。

54 七:
𧋘:《韵会》田黎切《正韵》杜兮切,𠀤音啼。螗𧋘,蝉属。《广韵》小蝉也。

55 七:
𧋙:《正字通》蟌本字,见《六书故》。

56 七:
䖼:《说文解字》其虐切。同𧍕。

57 七:
𧋚:《说文长笺》徒冬切,音彤。从𤕫,虫省声。

58 七:
𧋛:《说文解字》同蛷。

59 七:
𧋜:《篇海》同虱。

60 七:
𧋝:《直音》同蝶。

61 七:
𧋞:《直音》同蝶。

62 七:
𧋟:《玉篇》与䗋同。

63 七:
蜔:《字汇补》亭练切,音甸。《帝京景物略》方信川之堆漆螺蜔。

64 七:
𧋠:《字汇补》同蠡。番人谓之禛𧋠也,出《孔雀经》。又《》离爲蠃,姚信本作爲𧋠。

65 七:
𧋡:《字汇补》女洽切,音𡤙。虫动貌。

66 七:
䖽:《篇海类编》与蜊同。详蜊字注。

URN: ctp:kangxi-zidian/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