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八》

电子图书馆
1 八:
蜘:《唐韵》陟离切《集韵》珍离切,𠀤音知。蜘蛛。详蛛字注。本作䵹,亦作𧐉、鼅。

2 八:
𧌃:《集韵》作荅切,音匝。《类篇》虫多貌。

3 八:
𧌄:《篇海》乌合切,音罨。虫名。

4 八:
蜙:《唐韵》息恭切《集韵》思恭切,𠀤音淞。《玉篇》虫名。《尔雅·释虫》蜤螽,蜙蝑。《疏》一名蜙蝑,一名蜙䗥,一名𧐍𧑓。陆玑云:𧐍箕卽𧐍𧑓,蝗类也。《酉阳杂俎》蜙蝑股鸣。馀详螽字注。又《集韵》苏丛切,音𢤄。义同。或作𧌻、蚣。

5 八:
蜚:《集韵》《韵会》𠀤父沸切,音屝。《尔雅·释虫》蜚,蠦蜰。《疏》蜚,越之所生,其爲虫臭恶,南方淫气之所生也。《本草》曰:蜚,厉虫也,然则蜚是臭恶之虫,害人衣物,故《春秋左氏传》有蜚不爲灾,亦不书也。《前汉·五行志》刘向以爲有蜚有𧌒不言灾者,气所生,所谓𤯝也。又《正韵》芳未切,音费。虫名,负蠜也。又《广韵》府尾切,音斐。义同。又兽名。《山海经》太山有兽,状如牛,白首,一目,蛇尾,名曰蜚。所经枯竭,甚于鸩厉,见则天下大疫。又《集韵》匪微切,音非。与飞通。《史记·周本纪》麋鹿在牧,蜚鸿满野。《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将冲天。或作𧕒。

6 八:
𧌅:《篇海》音受。虫也。

7 八:
𧌆:《唐韵》苦红切《集韵》枯公切,𠀤音空。《玉篇》蝉蜕𧌆皮也。

8 八:
𧌇:《玉篇》步登切,音朋。虫名。

9 八:
蜛:《唐韵》九鱼切《集韵》斤于切,𠀤音居。蜛蠩,虫名。《郭璞·江赋》蜛蠩森衰以垂翘。《注》《南越志》曰:蜛蠩,一头,尾有数条,长二三尺左右,有脚状如蚕,可食。或作䱟。

10 八:
蜜:〔古文〕𦸞《唐韵》弥毕切《集韵》《韵会》觅毕切《正韵》觅笔切,𠀤音谧。《说文》蠭甘饴也。《楚辞·招魂》瑶浆蜜勺。《魏文诏》蜀人作食,喜著饴蜜。又《尔雅翼》土蜜。北方地燥,多在土中,故曰土蜜。又木蜜。南方地湿,多在木中,故曰木蜜。又石蜜。《西京杂记》南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又波罗蜜,果名。《本草》波罗蜜,梵语也,因此果味甘,故借用之。又崖蜜,樱桃别名。《陆士衡赋》朱蓝崖蜜。又与密通。古碑帖缜密多作缜蜜。字从宓。俗作蜜,非。蜜字与俗密字作宻类似。

11 八:
蜝:《韵会》渠之切《正韵》渠宜切,𠀤音其。《玉篇》蟚蜝也。《集韵》似蟹而小,不可食。《晋书·蔡谟传》初渡江,见蟚蜝,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旣食,吐下委顿,方知非蟹。谢尚曰:卿读《尔雅》不熟,几爲《劝学》死。又雷蜝,虫名。《酉阳杂俎》雷蜝,大如蚓,以物触之,乃蹙缩,圆转若鞠,良久引首,鞠形渐小,复如蚓焉。又马蜝。《本草》水蛭大者名马蜝。《类篇》或作蜞。
考证:〔《晋书·蔡谟传》初渡江,见蟚蜝,大喜曰,蟹有二螯八足,加以二螯烹之。〕谨照原文蟹有下省二螯两字。烹上增令字。

12 八:
蜞:《集韵》同蜝。注见蜝。

13 八:
𧌈:《唐韵》房久切《集韵》扶缶切,𠀤音妇。《玉篇》鼠𧌈也。《尔雅·释虫》𧉅威,委黍。《注》旧说鼠𧌈别名。《集韵》或作蝜。

14 八:
蜟:《唐韵》余六切,音育。复蜟,蝉未蜕者。本作育。《论衡》作蜟。

15 八:
𧌉:《唐韵》《集韵》《韵会》𠀤力竹切,音陆。《玉篇》魁𧌉也。《类篇》海蛤,圆厚而有文。通作陆。

16 八:
蜠:《唐韵》渠殒切《集韵》《正韵》巨陨切,𠀤音窘。贝属。《尔雅·释鱼》蜠大而险。《疏》大而汚薄名蜠。又《广韵》去伦切,音囷。义同。

17 八:
蜡:《集韵》《正韵》𠀤七虑切,音覻。《说文》蝇胆也。《周礼·秋官·蜡氏注》蜡,骨肉腐臭,蝇虫所蜡也。《月令》曰:掩骼埋骴,此官之职也。又助驾切,音乍。年终祭名。《礼·礼运》仲尼与于蜡賔。《注》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腊。《郊特牲》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又《玉篇》子六切,音蹙。虫名。蜡祭之蜡。《广韵》或作䄍。《六书正譌》从虫昔声。别作䄍,从示,非。
考证:〔《说文》蝇胆也。〕谨照原文胆改胆。

18 八:
𧌊:《集韵》四夜切,音䣃。与蝑同。《类篇》蟹醢。或作蛤𧌋。

19 八:
蜢:《集韵》《韵会》《正韵》𠀤母梗切,音猛。蚱蜢,蝗类,似螽而小。《本草》𧒂虫,一名蚱蜢。《六书正譌》蚱蜢,草上虫也。又借爲船名,取譬其小也。别作舴艋,𠀤非。又《篇海》胡蜢,虾蟆属。又《集韵》莫更切,音孟。义同。或作蟒。

20 八:
𧌋:《集韵》同蝑。注见𧌊字。

21 八:
蜣:《唐韵》去羊切《韵会》墟羊切《正韵》驱羊切,𠀤音羌。《玉篇》蜣蜋,啖粪虫也。《尔雅·释虫》蛣蜣,蜣蜋。《疏》蛣蜣,一名蜣蜋。黑甲,翅在甲下。啖粪土,喜取粪作丸而转之。《庄子》蛣蜣之智在于转丸是也。《古今注》蜣蜋能以土苞粪推转成丸,圆正无斜角。一曰转丸,一曰弄丸。《关尹子·四符篇》蜣蜋转丸,丸成而精思之,而有蝡白者存丸中,俄去殻成蝉。《埤雅》蛣蜣无鼻而闻香。

22 八:
𧌌:《集韵》羽求切,音尤。《玉篇》蜘蛛也。

23 八:
蜤:《唐韵》息移切《集韵》相支切,𠀤音斯。《尔雅·释虫》蜤螽,蜙蝑。详蜙字注。

24 八:
蜥:《唐韵》先击切《集韵》《韵会》先的切,𠀤音锡。《尔雅·释鱼》蝾螈,蜥蜴。《说文》在草曰蜥蜴,在壁曰蝘蜓。《本草》小而五色尾靑碧者,名蜥蜴。小而缘墙壁色黑者,名蝘蜓。《扬子·方言》蜥蜴,秦、晋、西夏谓之守宫,或谓之蠦𧔊,南阳呼蝘蜓,其在泽中谓之蜥蜴,南楚谓之蛇医,或谓之蝾螈。《前汉·东方朔传》武帝置守宫盂下,令朔射之。朔曰:臣以爲龙又无角,谓之爲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卽蜥蜴。互详蝘字注。《集韵》亦作蝷、蜤。

25 八:
䖿:《集韵》良脂切,音犁。螏䖿,虫名。见蛆字注。又合䖿,见《论衡》。详蜊字注。又怜题切,音黎。义同。《尔雅》本作藜。或作𧑇。

26 八:
䗀:《集韵》丑升切,音睖。《类篇》蛤属。

27 八:
蜦:《唐韵》力迍切《韵会》《正韵》龙春切,𠀤音伦。《郭璞·江赋》神蜧蝹蜦以沈游。《注》蝹蜦,行貌。又《集韵》伦浚切,沦。去声。《广韵》大虾蟇,状如屦,食蛇。《本草》田父,一名蜦。《李时珍曰》大虾蟇卽田父也。又郞计切,音丽。与蜧通。详下蜧字注。

28 八:
蜧:《唐韵》《韵会》𠀤郞计切,音丽。《玉篇》神蛇也。《郭璞·江赋》神蜧蝹蜦以沈游。《张景阳诗》黑蜧跃重渊。《注》《淮南子》曰:牺牛騂毛,宜于庙牲。其于致雨,不若黑蜧。高诱曰:黑蜧,蛇也,潜于神泉,能致云雨。《柳宗元·祈晴文》诛黑蜧,抶隂蜧。又《广韵》大虾蟇也。与蜦同。《说文》蜦或作蜧。注见蜦。

29 八:
䗁:《唐韵》渠绮切《正韵》巨绮切,𠀤音技。蝉也,互详蝉、蜩二字注。又蠪蛭,一名䗁蛭。详蠪字注。又《集韵》丘奇切,音敧。鼅鼄长足者。又《韵会》奇寄切,音芰。义同。

30 八:
蝶:《唐韵》苏协切《集韵》悉协切,𠀤音燮。《玉篇》蛱蝶,虫名。《博雅》蛱蝶,蟞蚨也。字或作𧕊。又达协切,音牒。蛱蝶也。《说文》徐铉曰:俗作蝶。详蝶字注。

31 八:
䗂:《唐韵》呼古切,音虎。蝇虎,虫名。俗加虫。

32 八:
𧌍:《集韵》卢谷切,音禄。《广韵》𧌍听,似蜙蜴,居树上,辄下啮人,上树垂头听,闻哭声乃去。

33 八:
蜩:《唐韵》徒聊切《集韵》《韵会》《正韵》田聊切,𠀤音迢。《玉篇》蝉也。《·豳风》五月鸣蜩。《大雅》如蜩如螗。《传》蜩,蝉也。螗,蝘也。《疏》《释虫》云:蜩、蜋、蜩、螗,舍人曰:皆蝉也。方语不同,三辅以西爲蜩,梁宋以西谓蜩爲蝘,楚地谓之蟪蛄。《楚辞》云:蟪蛄鸣兮啾啾是也。陆玑疏云:螗一名蝘虭,《字林》虭或作蟟也。靑、徐人谓之螇螰。然则螗蝘亦蝉之别名耳。《尔雅·释虫》蜩,蜋蜩。《注》夏小正传曰:蜋蜩者五彩具。《又》螗蜩。《注》夏小正传曰:螗蜩者,蝘。俗呼爲胡蝉,江南谓之螗蛦。《又》蠽,茅蜩。《注》江东呼爲茅截,似蝉而小,靑色。《又》蝒,马蜩。《注》蜩中最大爲马蝉。《又》霓,寒蜩。《注》寒螿也。似蝉而小,靑色。《酉阳杂俎》蜩属,旁鸣。又蜩甲,蝉蜕也。《庄子·寓言篇》予蜩甲也。又徒吊切,音掉。蜩蟉,龙首动貌。《前汉·司马相如传》蜩蟉偃蹇怵𤟭以梁倚。又《韵补》𨻰留切,音俦。《王褒·九怀》林不容兮鸣啁,余何留兮中州。陶嘉月以总辔,搴玉英兮自修。《玉篇》一作𧊓。

34 八:
蜪:《唐韵》土刀切,音叨。《尔雅·释虫》蝝,蝮蜪。《注》蝗子未有翅者。又《韵会》徒刀切,音陶。义同。又犬名。《山海经》蜪犬,如犬,靑色,食人从首始。

35 八:
蜫:《唐韵》古浑切,音昆。同䖵。详䖵字注。

36 八:
𧌎:《玉篇》他典切,音腆。虫也。

37 八:
𧌏:《唐韵》徒合切,音沓。《博雅》䗘𧌏,蛘也。

38 八:
䗃:《唐韵》士板切《集韵》士限切,𠀤音栈。《尔雅·释虫》蛝,马䗃。《注》马蠲也。俗呼马𧏿。又《广韵》士谏切,音輚。义同。又《集韵》才仙切,音钱。虫名。或作蝉、𧔢。

39 八:
𧌐:《集韵》七迹切,音碛。虫名。《博雅》𧌐𧐎,蜰也。

40 八:
蜬:《唐韵》胡男切《集韵》胡南切,𠀤音含。《尔雅·释鱼》蠃小者蜬。又《尔雅·释鱼》贝在水者,蜬。《注》肉如科斗,但有头尾耳。

41 八:
蜭:《唐韵》胡感切《集韵》戸感切,𠀤音颔。虫名。《尔雅·释虫》蜭,毛蠹。《注》卽蛓。又《广韵》胡绀切,音憾。义同。或作蛿。

42 八:
𧌑:《唐韵》区勿切《集韵》曲勿切,𠀤音屈。蛣𧌑。详䖦字注。

43 八:
蜮:《唐韵》雨逼切《正韵》越逼切,𠀤音域。《说文》短狐也。《·小雅》爲鬼爲蜮。亦作𧌒。《春秋·庄十八年》秋有𧌒。《注》蜮,短狐也,《本草》谓之射工,盖以含沙射人爲灾。《五行传》曰:𧌒如鼈,三足,生于南越,一名射影。在水中,人在岸上,影见水中,投人影,则杀之,故曰射影,或谓含沙。射人,入皮肌,其创如疥。服虔云:徧身濩濩或或,故爲灾。《公羊传》𧌒之犹言惑也。又山名。《山海经》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国,桑姓,食黍,射蜮是食。又与魊通。《张衡·东京赋》况鬾𧌒与毕方。《注》《汉旧仪》曰:魊,鬼也。魊、𧌒古字通。又《韵会》获北切,音或。义同。

44 八:
𧌒:《篇海》与蜮同。

45 八:
蜯:《集韵》歩项切,音棒。《玉篇》与蚌同。《说文》一曰美珠。《班固·答賔戏》隋侯之珠,藏于蜯蛤。《干禄字书》蚌俗字。

46 八:
䗄:《玉篇》方禹切,虫名。《直音》音府。

47 八:
𧌓:《玉篇》扶久切,音阜。螽也。《尔雅·释虫》𧌓螽,蠜。本作蛗。详螽字注。

48 八:
蜰:《唐韵》《集韵》𠀤符非切,音肥。《尔雅·释虫》蜚,蠦蜰。《注》蜰卽负盘,臭虫。见蜚字注。又《韵会》府尾切,音斐。义同。又《集韵》父沸切,音屝。蜰𧔥,神蛇也。《广韵》作𧌘𧔥。

49 八:
蜱:《唐韵》符支切《集韵》频弥切,𠀤音陴。《尔雅·释虫》不过,蟷蠰,其子蜱蛸。《注》一名䗚蟭,蟷蠰卵也。又《集韵》賔弥切,音𤰞。毗霄切,音瓢。义𠀤同。又《广韵》弥遥切,音篻。虫名。又《通志·六书略》纰招切。同螵。或作𧌠、𧓎。

50 八:
𧌔:《唐韵》《集韵》𠀤章移切,音支。虫名,似蜥蜴,食人而善藏。

51 八:
𧌕:《正字通》俗蝣字。

52 八:
蜲:《集韵》邬毁切,音委。《类篇》虫名,蜲𧑓也。详蛜字注。又《唐韵古音》于爲切,音萎。蜲蛇,与委蛇同。《傅毅·舞赋》蜲蛇姌袅。《柳宗元·天对》有虬蜲蛇,不角不鳞。又《类篇》同蟡。详蟡字注。

53 八:
蜳:《集韵》《韵会》《正韵》𠀤都昆切,音敦。《类篇》螴蜳,气不安定也。《庄子·外物篇》螴蜳不得成。又《司马彪注》螴蜳,读曰冲融,言畏怖之气冲融两溢,不安定也。又《集韵》敕转切,音腞。《正韵》羽敏切,音允。义𠀤同。

54 八:
𧌖:《集韵》四夜切,音卸。同𧌊。详𧌊字注。

55 八:
䗅:《唐韵》直良切,音长。《扬子·方言》蚰蜒谓之䗅𧕯。见𧕯字注。

56 八:
蜴:《唐韵》羊益切《集韵》《正韵》夷益切,𠀤音奕。《韵会》蜥蜴。《·小雅》哀今之人,胡爲虺蜴。互详蜥、螈二字注。又《集韵》先的切,音锡。楚谓欺慢爲脉蜴。

57 八:
蜵:《集韵》萦𤣥切,音渊。蜎蜵,巧虫。又蜵蜎,深广貌。详蜎字注。又一均切,入眞韵。义同。

58 八:
䗆:《唐韵》古满切,音管。雨下虫名。又《玉篇》音官。

59 八:
䗇:《唐韵》《集韵》𠀤渠竹切,音踘。《玉篇》虫名。《说文》䗇鼀,詹诸。以脰鸣者。又《集韵》居六切,音掬。义同。又丘六切,音麴。《广雅》䖤蟮也。一曰䗇䗩螃也。
考证:〔《说文》䗇鼃,詹诸。〕谨照原文鼃改鼀。

60 八:
𧌗:《唐韵》侧九切,音掫。虫名。

61 八:
䗈:《正字通》俗蝱字。《圆觉经》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䗈及阿修罗,飮其水者,皆得充满。

62 八:
蜶:《玉篇》索没切,音窣。《篇海》虫名。

63 八:
𧌘:《唐韵》扶涕切,音痱。𧌘𧔥,神蛇也。《集韵》作蜰。详蜰字注。

64 八:
蜷:《唐韵》巨员切《集韵》《正韵》逵员切,𠀤音权。《类篇》虫行诘屈也。《屈原·离骚》蜷局顾而不行。《注》蜷局,诘屈不行貌。《扬雄·甘泉赋》蛟龙连蜷于东厓兮。《注》连蜷,长曲貌。

65 八:
蜸:《唐韵》牵茧切《集韵》牵典切,𠀤音𥧬。《玉篇》蜸蚕也。《尔雅·释虫》螼蚓,蜸蚕。《疏》螼蚓一名蜸蚕,卽䖤蟮也。
考证:〔《玉篇》蜸蚕也。《尔雅·释虫》螼蚓,蜸蚕。《疏》螼蚓一名蜸蚕。〕谨按蚕音腆蚯蚓也。谨照原文三蚕字𠀤改蚕。

66 八:
蜹:《唐韵》而锐切《集韵》儒锐切《正韵》儒税切,𠀤音芮。《说文》秦、晋谓之蜹,楚谓之蚊。《孟子》蝇蜹姑嘬之。《荀子·劝学篇》醯酸而蜹聚焉。《大戴礼》白鸟者谓蚊蜹也。又《集韵》如劣切,音爇。义同。又《广韵》以芮切,音睿。毒虫名。《玉篇》含毒蛇也。或作蚋。

67 八:
霓:《唐韵》五稽切《集韵》《正韵》研奚切,𠀤音倪。《尔雅·释虫》霓,寒蜩。《注》寒螿也。《扬子·方言》蝉黑而赤者谓之霓。又婴霓,虫名。《神异经》蜚虫以季夏藏于鹿耳,名婴霓。又与霓同。《尔雅·释天》霓爲挈贰。《注》雌虹也。又《唐韵》五结切《集韵》倪结切,𠀤音啮。《韵会》屈虹也。《前汉·天文志》抱𧊗垂霓。《注》雄爲虹,雌爲霓。如淳曰:霓读曰啮。《晋书·王筠传》沈约示筠《郊居赋》,筠读至雌霓连蜷,约抚掌欣拚曰:仆尝恐人呼爲霓。盖谓字本读入声,恐人呼爲平声也。又《广韵》寒蜩之霓亦音啮。又孑霓,延首之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白鹿孑霓于欂栌。又虹霓之霓。《韵补》叶硏计切,音诣。《曹植·七啓》:凌轹诸侯,驰驱当世。挥袂则九野生风,忼慨则气成虹霓。
考证:〔《王逸鲁灵光殿赋》〕谨照原文王逸改王延寿。

68 八:
蜻:《唐韵》《正韵》子盈切《集韵》《韵会》咨盈切,𠀤音精。《说文》蜻蛚也。《诗·唐风·蟋蟀疏》一名蜻蛚。《张载诗》俯闻蜻蛚吟。详蟀字注。又《集韵》疾正切,音净。蝉属。《玉篇》蚻也。《扬子·方言》蝉有文者谓之蜻蜻。《郭注》卽蚻也。详蚻字注。又此静切,音请。慈盈切,音情。义𠀤同。又《广韵》仓经切,音靑。蜻蜓虫。《扬子·方言》蜻蛉谓之蝍蛉。《埤雅》蝍蜓飮露,六足四翼,其翅轻薄如蝉,尽取蚊蝱食之,遇雨卽多好集水上款飞。一名蜻蛉。《古今注》有靑赤黄三种,靑而大者曰靑亭,小而黄者曰胡黎,一曰胡离,小而赤者曰赤卒,一曰绛驺,一名赤衣使者,亦曰赤弁丈人。总曰蜻蛉。《吕氏春秋》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朝居海上,从蜻游蜻之至者数百。《博物志》五月五日埋蜻蜓,头于西向戸下,埋至三日不食,则化爲靑眞珠。又地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蜻蛉。又水名。《水经注》蜻蜓县,上承蜻蛉水。
考证:〔《吕氏春秋》海上有人好蜻蛉者,每朝居海上从游,有蜻蛉至者数万。〕谨照吕氏春秋精谕篇原文改: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朝居海上,从蜻游蜻之至者数百。

69 八:
𧌙:《玉篇》弥民切。虫也。

70 八:
蜼:《唐韵》《集韵》《韵会》𠀤以醉切,音𧸽。《尔雅·释兽》蜼卬鼻而长尾。《注》似獮猴而大。《山海经》鬲山,其兽多犀象熊罴,多猿蜼。《注》蜼似猴,鼻向上,尾四五尺,头有岐,苍黄色,雨则自悬树,以尾塞鼻孔,或以两指塞之。《司马相如·上林赋》蜼玃飞𤢹。又《广韵》力轨切,音垒。蜼彝。《周礼·春官》祼用虎彝蜼彝。又《正韵》呼对切,音诲。《韵会》余救切,音狖。义𠀤同。

71 八:
𧌚:《玉篇》呼铃切。乗飞貌。

72 八:
蜽:《唐韵》《正韵》良奖切《集韵》里养切,𠀤音两。《玉篇》蛧蜽。详蛧字注。

73 八:
蜾:《唐韵》《韵会》《正韵》𠀤古火切,音果。《·小雅》螟蛉有子,蜾裸负之。《传》蜾裸,蒲卢也。《陆玑疏》似蜂而小腰,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七日而化爲其子。《扬子·法言》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裸,祝之曰:类我、类我。久则肖之。又《集韵》古禾切,音戈。义同。又《类篇》鲁果切,音裸。虫名。螔蝓也。与蠃通。《说文》作𧒘。或从果。

74 八:
䗉:《集韵》蚩良切,音昌。《类篇》小蠃也。

75 八:
蜿:《集韵》《韵会》乌丸切《正韵》乌欢切,𠀤音剜。蟠蜿,龙蛇动也。又《唐韵》《韵会》𠀤于袁切,音鸳。蜿蜿,龙状也。《张衡·西京赋》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蝹蝹。又虎行貌。《楚辞·大招》虎豹蜿只。又蜿蜒,蛇行也。《焦氏·易林》蛇行蜿蜒,不能上阪。又通冤。《前汉·扬雄传》扬翠旗之冤延。又《正韵》于阮切,音苑。蜿蟮,蚯蚓。《博雅》蜿蟮,引无也。《玉篇》一作䖤。

76 八:
䗊:《集韵》吐滥切,音倓。《类篇》蚒䗊,兽吐舌貌。本从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𤣥熊舑䗊以齗齗。
考证:〔《王逸鲁灵光殿赋》〕谨照原文王逸改王延寿。

77 八:
蝀:《唐韵》德红切,音东。螮蝀,详螮字注。又《韵会》覩动切,音董。《正韵》多贡切,音冻。义𠀤同。

78 八:
蝁:《唐韵》乌各切《韵会》遏鄂切《正韵》遏各切,𠀤音恶。《说文》虺属。《尔雅·释虫》镻,蝁。《注》大眼最有毒,今淮南人呼蝁子。又《唐韵古音》乌路切,音垩。义同。

79 八:
蝂:《唐韵》布绾切《韵会》《正韵》补绾切,𠀤音板。蝜蝂,虫名。《玉篇》本作版。《尔雅·释虫》傅,负版。《注》未详。柳宗元有《蝜蝂传》。详蝜字注。

80 八:
蝃:《唐韵》同螮。《诗·衞风》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又职悦切,音拙。蜘蛛也。《尔雅·䵹鼄注》江东呼蝃蝥。又《集韵》都括切,音掇。义同。

81 八:
蝄:《玉篇》武两切。同蛧。

82 八:
𧌛:《集韵》扶缶切,音负。与𧌓同。

83 八:
𧌜:《正韵》资良切,音将。《直音》同螿。详螿字注。

84 八:
𧌝:《说文长笺》徒冬切,音彤。赤色也。从赤,虫省声。

85 八:
𧌞:《本草》音祁。𧓃,一名蛜𧌴。

86 八:
𧌟:《篇海类编》与蚪同。

87 八:
𧌠:《篇海类编》同螵。

88 八:
𧌡:《字汇补》同虱。《王充·论衡》䗢𧌡闽䖟皆食之。

89 八:
𧌢:《直音》音崇。虫名。

90 八:
𧌣:《直音》音耳。小虫。

91 八:
𧌤:《字汇补》与蜭同。

92 八:
𧌥:《字汇补》先击切,音锡。蜥蜴也。

93 八:
𧌦:《字汇补》与䖟同。详䖟字注。○按卽䖟字譌文。

94 八:
𧌧:《字汇补》呼古切,音虎。似大蛇。

95 八:
𧌨:《字汇补》与蜥同。《王逸·九思》斥𧌨蜴兮进龟龙。见《楚辞章句》。

96 八:
𧌩:《字汇补》蚕字省文。详蚕字注。

97 八:
𧌪:《玉篇》同蛬。《集韵》作𧋯,古勇切,音拱。

98 八:
𧌫:《说文解字》籀文虹字。从𦥔。𦥔,电也。

99 八:
𧌬:《篇海》力约切,音略。渠𧐑,当作渠𧌬。

100 八:
蝅:《韵学集成》蚕亦作蝅。

101 八:
𧌭:《海篇》同螔。

URN: ctp:kangxi-zidian/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