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十一》

電子圖書館
1 十一:
褵:《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𠀤音離。《玉篇》衣帶也。《類篇》引《爾雅》,婦人之褘也。《韻會》卽今香纓也。通作縭。

2 十一:
褶:《唐韻》徒協切《韻會》達協切,𠀤音牒。《類篇》襲也。《儀禮·士喪禮》襚者以褶。又《禮·玉藻》帛爲褶。《註》衣有表裏而無著也。《喪大記》君褶衣褶衾。《註》褶,袷也。《急就篇註》褶,謂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廣袖。一曰左衽之袍也。又《集韻》席入切,音習。《類篇》袴褶,騎服。《晉書·輿服志》弓弩隊各五十人,黑袴褶。又寔入切,音十。義同。又《韻經》古襲字。註見十六畫。

3 十一:
䙔:《唐韻》《集韻》𠀤烏侯切,音漚。小兒涎衣也。又《集韻》邕俱切,音紆。絮頭衣。又《廣韻》烏𠋫切,漚去聲。《類篇》春朱切,音樞。義𠀤同。又於口切,音毆。《揚子·方言》繄袼謂之䙔。《郭註》卽小兒㳄衣也。又委羽切,音傴。《說文》編枲衣也。或作𧞨。

4 十一:
褷:《集韻》山宜切,音簛。《廣韻》同襹。《類篇》襳襹,毛羽衣貌。或从徙。《韓愈詩》𤣥花著兩眼,視物隔褷䙰。《皮日休詩》袖香䙰褷風。

5 十一:
䙕:《唐韻》息拱切《集韻》筍勇切,𠀤音竦。《博雅》䙕褋,襌衣也。又祖叢切,音㚇。義同。又《廣韻》子冢切《類篇》足勇切,𠀤縱上聲。義同。或作椶。

6 十一:
𧜝:《集韻》息七切,音悉。《博雅》衸、袥,𧙞𧜝也。

7 十一:
褸:《唐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𠀤音樓。《玉篇》衣襟也。《說文》衽也。《博雅》䘯、袩、衽謂之褸。又《廣韻》力主切,音縷。《玉篇》衣壞也。《揚子·方言》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或謂之褸裂,或謂之襤褸。又紩衣謂之褸。又與縷通。《綱目集覽》藍縷、襤褸通。

8 十一:
𧜞:《集韻》謨官切,音瞞。《類篇》胡衣也。

9 十一:
𧜟:《集韻》以制切,音曳。同裔。又人名,征北㕘軍明𧜟之,宋元嘉時人。見《幽明錄》。㕘當爲參字,原作𠫯下氺。

10 十一:
䙖:《直音》與繃同。小兒衣也。詳繃字註。

11 十一:
褹:《唐韻》魚祭切《集韻》倪祭切,𠀤音蓺。《字林》複襦也。《揚子·方言》複襦謂之筩褹。又《玉篇》袂也。又女介切,音𦄌。紩布襦。又《類篇》女黠切,音痆。義同。

12 十一:
褺:《唐韻》徒協切,音牒。重衣也。又《玉篇》縣名。《類篇》巴郡有褺江縣。

13 十一:
褻:《唐韻》《集韻》《韻會》私列切《正韻》先結切,𠀤音薛。《說文》私服。《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註》私居服。歐陽氏曰:从衣,中執也。《廣韻》衷衣也。又《增韻》衣破壞之餘曰褻。又穢也。《史記·石奮傳·厠牏註》呂靜曰:褻,器也,穢惡之穴也。又《正韻》與媟通,狎近也。

14 十一:
褼:《集韻》相然切,音僊。《類篇》褊褼,衣貌。

15 十一:
褽:《唐韻》於胃切《集韻》烏潰切,𠀤音猥。《玉篇》衣衽也。又薦也。《左傳·哀十一年》寘之新篋,褽之以元纁。

16 十一:
䙗:《篇海》同𧝐。

17 十一:
褾:《唐韻》方小切《集韻》《韻會》俾小切,𠀤音㟽。《類篇》褾,袖端也。《增韻》卷裘飾也。又《集韻》𤰞妙切,標去聲。《玉篇》衣袂也。《類篇》或作𧘡、裱。

18 十一:
𧜠:《唐韻》所律切《集韻》朔律切,𠀤音率。裾𧜠,短衣。

19 十一:
𧜡:《篇海》苦盍切,音磕。𧜡襠,前後兩當衣也。《唐書·車服志》鼓吹披工加白練𧜡襠。《陸龜蒙詩》纏肩繞脰,𧜡合眩旋。○按音義與𧛾同。《正字通》謂俗𧞔字,非。

20 十一:
褿:《唐韻》昨勞切《集韻》財勞切,𠀤音曹。《廣韻》帬也。又《類篇》衣失浣也。又慈焦切,音樵。袒也。一曰衣齊好。又《集韻》臧曹切,音遭。《博雅》褿袚,褯也。又倉刀切,操平聲。《說文》帴也。《玉篇》衽也。或作㡟。

21 十一:
襀:《集韻》資昔切,音積。《玉篇》襞襀。《類篇》衣閒踧也。《司馬相如·子虛賦》襞襀褰縐。《註》襞襀,𥳑齰也。《篇海》卽今之裙褶也。

22 十一:
襁:《唐韻》居兩切《集韻》舉兩切,𠀤音鏹。《玉篇》襁褓,負兒衣也。《論語》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何晏註》負者以器曰襁。《疏》《博物志》云:襁織縷爲之,廣八寸,長丈二,以約小兒於背。《前漢·宣帝紀》曾孫雖在襁褓,猶坐收繫郡邸獄。《李奇註》襁,絡也,以繒布爲之,絡負小兒。《師古註》卽今小兒繃也。《六書正譌》通作繦,非。襁字从強作。

23 十一:
𧜢:《篇海》且勇切,悤上聲。同𧛤。《正字通》俗字。

24 十一:
𧜣:《唐韻》都了切《集韻》丁了切,𠀤音𢁕。《說文》短衣也。《春秋傳》曰:有空𧜣。又都聊切,音彫。義同。

25 十一:
𧜤:《集韻》煙奚切,音鷖。《類篇》𧜤袼,㳄衣。

26 十一:
襂:《集韻》《韻會》𠀤疏簪切,音森。襂襹,衣裳毛羽垂貌。《揚雄·甘泉賦》䙰虖襂襹。《木華·海賦》被羽翮之襂襹。又師銜切,音衫。《說文》本作縿,旌旗之斿也。《儀禮·旣夕註》中帶若今之褌襂。《後漢·輿服志》諸古麗圭襂閨綠加上之服,禁絕之。《註》《司馬相如·大人賦》重旬始以爲襂。註:葆下旒也,則襂之容如旌旒也。《類篇》或作襳、𧛡。垂旬始以爲幓。

27 十一:
䙘:《唐韻》創舉切《集韻》創所切,𠀤音楚。《埤蒼》鮮也。《類篇》美好貌。又《廣韻》子六切,音蹙。好衣也。《類篇》衣鮮明貌。又《集韻》七六切,音𧐶。義同。

28 十一:
𧜥:《集韻》之石切,音隻。《篇海》䘸,袖也。一作䘸。䘸字从巾从夜作。

29 十一:
襃:《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毛切,報平聲。《玉篇》揚美也。《類篇》獎飾也。《公羊傳·隱元年》曷爲稱字,襃之也。《白虎通》人臣之義,莫不欲襃大其君,掩惡揚善也。又襃明,長襦也。《揚子·方言》襃明謂之袍。又大裾也。《前漢·雋不疑傳》襃衣博帶。又襃中,縣名。《晉書·地理志》屬漢中郡。又襃斜,谷名。《班固·西都賦》右界襃斜,隴首之險。《註》《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里,有襃斜谷,南口曰襃,北口曰斜。又姓。《通志·氏族略》襃氏,姒姓之國,禹之後也,今興元府襃城是其地。又音報。《周禮·春官·太祝》辨九𢱭,八曰襃𢱭。《註》鄭司農云:襃拜,今時持節拜是也。又《集韻》蒲侯切,音抔。聚也。又《韻補》襃美之襃亦叶音抔。《歐陽修銘》中充實,外譽優。見於言,帝所襃。《說文》作𧛙,俗作褒。《類篇》亦作𧝾。《集韻》或作𧜪,通作裒。

30 十一:
𧜦:《篇海》蘇谷切,音速。祿𧜦,衣聲也。

31 十一:
䙙:《字彙》音池。衣也。《直音》作𥛹。○按卽𧛺字。

32 十一:
𧜧:《唐韻》《集韻》𠀤丑江切,音憃。短敝衣。又《類篇》株江切,音樁。義同。

33 十一:
襄:〔古文〕𡣿𠆝𧞜《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𠀤音湘。《說文》漢令:解衣而耕謂之襄。又上也。《·堯典》懷山襄陵。《註》包山上陵也。又《臯陶謨》思曰:贊贊襄哉。《疏》謂贊奏上古行事而言之也。又除也。《·鄘風》牆有茨,不可襄也。又成也。《左傳·定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禮也。又駕也。《·鄭風》兩服上襄。《註》上駕,馬之最良者也。又《小雅》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箋》駕,謂更其肆也。從旦至暮七辰,辰一移,謂之七襄。又《史記·諡法解》辟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又地名。《史記·高祖功臣侯表》襄平。《索隱曰》屬臨淮。《後漢·郡國志》上黨郡襄垣。又《廣韻》州名,本楚之西津,魏置襄陽郡,西魏攺襄州,因水立名。《韻會》宋升襄陽府。又姓。《後漢·襄楷傳註》《風俗通》曰:襄姓,楚大夫襄老之後。《說文》作𧞻。又𦦶、𦦬。

34 十一:
𧜨:《集韻》符容切,音逢。萯山神。《類篇》作縫。又《柳宗元·答元公瑾論仕進書》逢掖之列。《註》逢,潘本作𧜨,以鍼紩衣也。

35 十一:
𧜩:《集韻》謨蓬切,音蒙。《類篇》𧞔襠衣也。

36 十一:
𧜪:《集韻》同襃。

37 十一:
𧜫:《集韻》表古作𧜫。註見三畫。《類篇》作𪊬。

38 十一:
𧜬:《篇海》他計切,音替。𧜬裂,手取也。又補也。○按卽𧛒字之譌。

39 十一:
𧜭:《篇海類編》同䙱。

40 十一:
𧜮:《直音》同襊。

41 十一:
䙚:《直音》同褭。

42 十一:
𧜯:《直音》同褒。○按卽𧛙字之譌。

43 十一:
𧜰:《字彙補》方六切,音福。絮衣也。

44 十一:
𧜱:《字彙補》七醉切,音翠。衣游縫也。○按卽襊字之譌。

45 十一:
𧜲:《字彙補》湯過切,音唾。無袂衣也。

46 十一:
䙛:《字彙補》同袞。

47 十一:
𧜳:音未詳。《梁𥳑文帝詩》納花承襵𧜳。

URN: ctp:kangxi-zidian/1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