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十一》

电子图书馆
1 十一:
缡:《唐韵》吕支切《集韵》《韵会》邻知切,𠀤音离。《玉篇》衣带也。《类篇》引《尔雅》,妇人之褘也。《韵会》卽今香缨也。通作缡。

2 十一:
褶:《唐韵》徒协切《韵会》达协切,𠀤音牒。《类篇》袭也。《仪礼·士丧礼》襚者以褶。又《礼·玉藻》帛爲褶。《注》衣有表里而无著也。《丧大记》君褶衣褶衾。《注》褶,袷也。《急就篇注》褶,谓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广袖。一曰左衽之袍也。又《集韵》席入切,音习。《类篇》袴褶,骑服。《晋书·舆服志》弓弩队各五十人,黑袴褶。又寔入切,音十。义同。又《韵经》古袭字。注见十六画。

3 十一:
䙔:《唐韵》《集韵》𠀤乌侯切,音沤。小儿涎衣也。又《集韵》邕俱切,音纡。絮头衣。又《广韵》乌𠋫切,沤去声。《类篇》春朱切,音枢。义𠀤同。又于口切,音殴。《扬子·方言》繄袼谓之䙔。《郭注》卽小儿㳄衣也。又委羽切,音伛。《说文》编枲衣也。或作𧞨。

4 十一:
褷:《集韵》山宜切,音簛。《广韵》同襹。《类篇》襳襹,毛羽衣貌。或从徙。《韩愈诗》𤣥花著两眼,视物隔褷䙰。《皮日休诗》袖香䙰褷风。

5 十一:
䙕:《唐韵》息拱切《集韵》笋勇切,𠀤音竦。《博雅》䙕褋,襌衣也。又祖丛切,音㚇。义同。又《广韵》子冢切《类篇》足勇切,𠀤纵上声。义同。或作椶。

6 十一:
𧜝:《集韵》息七切,音悉。《博雅》衸、袥,𧙞𧜝也。

7 十一:
褛:《唐韵》落侯切《集韵》《韵会》郞侯切,𠀤音楼。《玉篇》衣襟也。《说文》衽也。《博雅》䘯、袩、衽谓之褛。又《广韵》力主切,音缕。《玉篇》衣坏也。《扬子·方言》南楚凡人贫,衣被丑弊,或谓之褛裂,或谓之褴褛。又紩衣谓之褛。又与缕通。《纲目集览》蓝缕、褴褛通。

8 十一:
𧜞:《集韵》谟官切,音瞒。《类篇》胡衣也。

9 十一:
𧜟:《集韵》以制切,音曳。同裔。又人名,征北㕘军明𧜟之,宋元嘉时人。见《幽明录》。㕘当爲参字,原作𠫯下氺。

10 十一:
䙖:《直音》与绷同。小儿衣也。详绷字注。

11 十一:
褹:《唐韵》鱼祭切《集韵》倪祭切,𠀤音蓺。《字林》复襦也。《扬子·方言》复襦谓之筒褹。又《玉篇》袂也。又女介切,音𦄌。紩布襦。又《类篇》女黠切,音痆。义同。

12 十一:
褺:《唐韵》徒协切,音牒。重衣也。又《玉篇》县名。《类篇》巴郡有褺江县。

13 十一:
亵:《唐韵》《集韵》《韵会》私列切《正韵》先结切,𠀤音薛。《说文》私服。《论语》红紫不以爲亵服。《注》私居服。欧阳氏曰:从衣,中执也。《广韵》衷衣也。又《增韵》衣破坏之馀曰亵。又秽也。《史记·石奋传·厠牏注》吕静曰:亵,器也,秽恶之穴也。又《正韵》与媟通,狎近也。

14 十一:
褼:《集韵》相然切,音仙。《类篇》褊褼,衣貌。

15 十一:
褽:《唐韵》于胃切《集韵》乌溃切,𠀤音猥。《玉篇》衣衽也。又荐也。《左传·哀十一年》置之新箧,褽之以元纁。

16 十一:
䙗:《篇海》同𧝐。

17 十一:
褾:《唐韵》方小切《集韵》《韵会》俾小切,𠀤音㟽。《类篇》褾,袖端也。《增韵》卷裘饰也。又《集韵》𤰞妙切,标去声。《玉篇》衣袂也。《类篇》或作𧘡、裱。

18 十一:
𧜠:《唐韵》所律切《集韵》朔律切,𠀤音率。裾𧜠,短衣。

19 十一:
𧜡:《篇海》苦盍切,音磕。𧜡裆,前后两当衣也。《唐书·车服志》鼓吹披工加白练𧜡裆。《陆龟蒙诗》缠肩绕脰,𧜡合眩旋。○按音义与𧛾同。《正字通》谓俗𧞔字,非。

20 十一:
褿:《唐韵》昨劳切《集韵》财劳切,𠀤音曹。《广韵》帬也。又《类篇》衣失浣也。又慈焦切,音樵。袒也。一曰衣齐好。又《集韵》臧曹切,音遭。《博雅》褿袚,褯也。又仓刀切,操平声。《说文》帴也。《玉篇》衽也。或作㡟。

21 十一:
襀:《集韵》资昔切,音积。《玉篇》襞襀。《类篇》衣闲踧也。《司马相如·子虚赋》襞襀褰绉。《注》襞襀,𥳑齰也。《篇海》卽今之裙褶也。

22 十一:
襁:《唐韵》居两切《集韵》举两切,𠀤音镪。《玉篇》襁褓,负儿衣也。《论语》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何晏注》负者以器曰襁。《疏》《博物志》云:襁织缕爲之,广八寸,长丈二,以约小儿于背。《前汉·宣帝纪》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李奇注》襁,络也,以缯布爲之,络负小儿。《师古注》卽今小儿绷也。《六书正譌》通作繦,非。襁字从强作。

23 十一:
𧜢:《篇海》且勇切,悤上声。同𧛤。《正字通》俗字。

24 十一:
𧜣:《唐韵》都了切《集韵》丁了切,𠀤音𢁕。《说文》短衣也。《春秋传》曰:有空𧜣。又都聊切,音雕。义同。

25 十一:
𧜤:《集韵》烟奚切,音鷖。《类篇》𧜤袼,㳄衣。

26 十一:
襂:《集韵》《韵会》𠀤疏簪切,音森。襂襹,衣裳毛羽垂貌。《扬雄·甘泉赋》䙰宓襂襹。《木华·海赋》被羽翮之襂襹。又师衔切,音衫。《说文》本作縿,旌旗之斿也。《仪礼·旣夕注》中带若今之褌襂。《后汉·舆服志》诸古丽圭襂闺绿加上之服,禁绝之。《注》《司马相如·大人赋》重旬始以爲襂。注:葆下旒也,则襂之容如旌旒也。《类篇》或作襳、𧛡。垂旬始以爲幓。

27 十一:
䙘:《唐韵》创举切《集韵》创所切,𠀤音楚。《埤苍》鲜也。《类篇》美好貌。又《广韵》子六切,音蹙。好衣也。《类篇》衣鲜明貌。又《集韵》七六切,音𧐶。义同。

28 十一:
𧜥:《集韵》之石切,音只。《篇海》䘸,袖也。一作䘸。䘸字从巾从夜作。

29 十一:
襃:《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博毛切,报平声。《玉篇》扬美也。《类篇》奖饰也。《公羊传·隐元年》曷爲称字,襃之也。《白虎通》人臣之义,莫不欲襃大其君,掩恶扬善也。又襃明,长襦也。《扬子·方言》襃明谓之袍。又大裾也。《前汉·隽不疑传》襃衣博带。又襃中,县名。《晋书·地理志》属汉中郡。又襃斜,谷名。《班固·西都赋》右界襃斜,陇首之险。《注》《梁州记》曰:万石城,泝汉上七里,有襃斜谷,南口曰襃,北口曰斜。又姓。《通志·氏族略》襃氏,姒姓之国,禹之后也,今兴元府襃城是其地。又音报。《周礼·春官·太祝》辨九𢱭,八曰襃𢱭。《注》郑司农云:襃拜,今时持节拜是也。又《集韵》蒲侯切,音抔。聚也。又《韵补》襃美之襃亦叶音抔。《欧阳修铭》中充实,外誉优。见于言,帝所襃。《说文》作𧛙,俗作褒。《类篇》亦作𧝾。《集韵》或作𧜪,通作裒。

30 十一:
𧜦:《篇海》苏谷切,音速。禄𧜦,衣声也。

31 十一:
䙙:《字汇》音池。衣也。《直音》作𥛹。○按卽𧛺字。

32 十一:
𧜧:《唐韵》《集韵》𠀤丑江切,音憃。短敝衣。又《类篇》株江切,音桩。义同。

33 十一:
襄:〔古文〕𡣿𠆝𧞜《唐韵》《正韵》息良切《集韵》《韵会》思将切,𠀤音湘。《说文》汉令:解衣而耕谓之襄。又上也。《·尧典》怀山襄陵。《注》包山上陵也。又《臯陶谟》思曰:赞赞襄哉。《疏》谓赞奏上古行事而言之也。又除也。《·墉风》墙有茨,不可襄也。又成也。《左传·定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礼也。又驾也。《·郑风》两服上襄。《注》上驾,马之最良者也。又《小雅》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笺》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暮七辰,辰一移,谓之七襄。又《史记·諡法解》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又地名。《史记·高祖功臣侯表》襄平。《索隐曰》属临淮。《后汉·郡国志》上党郡襄垣。又《广韵》州名,本楚之西津,魏置襄阳郡,西魏攺襄州,因水立名。《韵会》宋升襄阳府。又姓。《后汉·襄楷传注》《风俗通》曰:襄姓,楚大夫襄老之后。《说文》作𧞻。又𦦶、𦦬。

34 十一:
𧜨:《集韵》符容切,音逢。萯山神。《类篇》作缝。又《柳宗元·答元公瑾论仕进书》逢掖之列。《注》逢,潘本作𧜨,以针紩衣也。

35 十一:
𧜩:《集韵》谟蓬切,音蒙。《类篇》𧞔裆衣也。

36 十一:
𧜪:《集韵》同襃。

37 十一:
𧜫:《集韵》表古作𧜫。注见三画。《类篇》作𪊬。

38 十一:
𧜬:《篇海》他计切,音替。𧜬裂,手取也。又补也。○按卽𧛒字之譌。

39 十一:
𧜭:《篇海类编》同䙱。

40 十一:
𧜮:《直音》同襊。

41 十一:
䙚:《直音》同褭。

42 十一:
𧜯:《直音》同褒。○按卽𧛙字之譌。

43 十一:
𧜰:《字汇补》方六切,音福。絮衣也。

44 十一:
𧜱:《字汇补》七醉切,音翠。衣游缝也。○按卽襊字之譌。

45 十一:
𧜲:《字汇补》汤过切,音唾。无袂衣也。

46 十一:
䙛:《字汇补》同衮。

47 十一:
𧜳:音未详。《梁𥳑文帝诗》纳花承襵𧜳。

URN: ctp:kangxi-zidian/1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