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
简体字版 |
《五》 | 电子图书馆 |
1 | 五: | 袈:《唐韵》古牙切《集韵》居牙切,𠀤音嘉。《广韵》袈裟,胡衣也。《楞严经会解》袈裟,从色得名,三衣通称。《通鉴》武后赐僧法朗等紫袈裟。《玉篇》亦作毠。《类篇》本作𧛣。 |
2 | 五: |
袉:《唐韵》徒何切《集韵》唐何切,𠀤音驼。《类篇》裾也。又《韵会》待可切,音柁。义同。又《集韵》通拖。《说文》引《论语》曰朝服袉绅。又《玉篇》袉袉,美也。又他佐切,拖去声。义同。又《集韵》他可切,音拸。《广韵》长舒貌。 考证:〔《说文》引论语,加朝服袉绅。〕谨照原文加改曰。 |
3 | 五: | 𧘽:《唐韵》《集韵》𠀤女加切,音拏。《说文》敝衣也。 |
4 | 五: | 䘢:《集韵》展吕切,音贮。《玉篇》敝衣也。 |
5 | 五: | 袊:《唐韵》良郢切《集韵》里郢切《韵会》里整切,𠀤音领。《玉篇》衣袊也。《扬子·方言》袒饰谓之直袊,谓妇人初嫁上服。一曰绕袊,江东通言下裳曰袊。又《类篇》郞丁切,与𧟙、䙥同。 |
6 | 五: | 袋:《唐韵》徒耐切《集韵》《韵会》待戴切《正韵》度耐切,𠀤音代。《玉篇》囊属。《干禄字书》作帒。 |
7 | 五: | 袌:《集韵》簿皓切,音怉。同抱。《说文》褱也。《六书正譌》俗作抱,非。别详手部。又《唐韵》薄报切,音暴。衣前襟。《扬子·方言》襌衣有袌者谓之袏衣。《郭注》前施袌囊也。又朝服垂衣也。又《集韵》披敎切,音炮。袌囊,衣缓貌。又薄袖切。同袍。详袍字注。 |
8 | 五: | 袍:《唐韵》薄袖切《集韵》《韵会》蒲袖切,𠀤音軳。《广韵》长襦也。《释名》袍,丈夫著下至跗者也。袍,苞也。苞,内衣也。妇人以绛作衣裳,上下连,四起施缘,亦曰袍,义亦然也。《后汉·舆服志》袍者,或曰周公抱成王宴居,故施袍。又《尔雅·释言》襺也。《礼·玉藻》纩爲襺,縕爲袍。《论语》衣敝縕袍。又衣前襟。《公羊传·哀十四年》反袂拭面涕沾袍。又《礼·丧大记》袍必有表。《注》亵衣。又《韵补》蒲侯切,叶音抔。《诗·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又《集韵》薄报切,音暴。《类篇》同袌。或作𧝘、𪊬。 |
9 | 五: | 袎:《唐韵》《集韵》《韵会》𠀤于敎切,音靿。《广韵》袜袎。《类篇》韈颈也。《篇海》亦作𥿌、𢂅。 |
10 | 五: | 𧘿:《唐韵》《集韵》𠀤诸盈切,音征。《类篇》𧘿衳,小儿衣也,出《字林》。 |
11 | 五: | 𧙀:《集韵》落合切,音拉。《类篇》𧙀𧞁,衣敝。又力洽切。义同。 |
12 | 五: | 袏:《集韵》子贺切,音佐。《玉篇》衣包囊也。又《类篇》襌衣也。《扬子·方言》襌衣有袌者,谓之袏衣。 |
13 | 五: | 袐:《篇海》壁吉切,音必。刺也。从衣不从示。 |
14 | 五: | 𧙁:《唐韵》《集韵》𠀤争义切,音𤿙。衣不展也。《类篇》衣不伸谓之𧙁。《玉篇》襦绉也。又将支切,音赀。复襦也。又才诣切,音剂。衣交衿也。 |
15 | 五: | 䘣:《集韵》阻氏切,音㧗。《类篇》䘹也。又蒋氏切,音紫。衣缝。 |
16 | 五: |
袑:《唐韵》《集韵》𠀤市沼切,音绍。《说文》絝上也。《类篇》絝裆也。《博雅》䙭谓之絝,其䘾谓之袑。《前汉·朱博传》博迁琅琊太守,敕功曹官属,多褒衣大袑,不中节度,自今掾吏衣皆令去地三寸。又《类篇》衣襟也。 考证:〔《博雅》其裆谓之袑。〕谨照原文裆改䘾。 |
17 | 五: | 𧙂:《集韵》方未切,音沸。《类篇》同袚。 |
18 | 五: |
袒:《唐韵》徒旱切《集韵》《韵会》荡旱切,𠀤音但。袒裼也。《礼·曲礼》冠母免,劳毋袒。《仪礼·鄕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注》袒,左免衣也。《疏》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惟有受𠛬袒右。又《楞严经》佛乞食王城,偏袒右肩。又《释名》汗衣,或曰鄙袒,或曰羞袒,作之用六尺裁足覆胷背,言羞鄙于袒而衣此耳。又《广韵》丈苋切。同绽,衣缝解也。详䘺字注。又与袒通。详袒字注。 考证:〔《仪礼·鄕射礼》司射适堂,袒决遂。《注》袒,左免衣也。〕谨照原文堂字下增西字。 |
19 | 五: | 袓:《唐韵》慈吕切《集韵》在吕切,𠀤音咀。《说文》事好也。又咨邪切,音嗟。《类篇》袓厉,县名。 |
20 | 五: | 䘤:《集韵》食律切,音述。《博雅》劒衣也。又直律切,音术。义同。《正字通》引《史记》郤冠䘤绌曰粗缝也。○按《史记》本作秫,从禾不从衣。 |
21 | 五: | 𧙃:《唐韵》乌可切《集韵》倚可切,𠀤音妸。《类篇》𧙃袲,衣貌。又《玉篇》𧙃,弱貌。亦作㫊。 |
22 | 五: | 袔:《唐韵》胡个切,音贺。与𧝂同。《玉篇》䘸袖也。又《集韵》苦瓦切,音胯。同㡁,小衫。又口个切,音坷。《通志·六书略》夹衣也。 |
23 | 五: | 袕:《唐韵》食聿切,音术。《尔雅·释器》袕谓之褮。《郭注》衣开孔也。又胡决切,音穴。《玉篇》鬼衣也。又《广韵》长衣也。 |
24 | 五: | 䘥:《集韵》古狎切,音甲。《广雅》襦也。又辖甲切,音狎。衿也。 |
25 | 五: | 袖:〔古文〕褏《唐韵》似佑切《集韵》似救切,𠀤音岫。袂也。《释名》袖,由也,手所由出入也。亦言受也。以受手也。《后汉·马廖传》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又《纲目集览》半袖,短袂衣也。《释名》半袖其袂半,襦而施袖也。《晋书·五行志》魏明帝披缥绫半袖。《广韵》亦作褏、袖。 |
26 | 五: | 袗:《唐韵》章忍切《集韵》《韵会》止忍切,𠀤音轸。《说文》𤣥服也。又《玉篇》缘也。又单也。《论语》当暑袗絺綌。《何晏注》暑则单服。又画衣也。《孟子》被袗衣。又《集韵》之刃切,音震。义同。一曰衣前襌。又之人切,音眞。《类篇》衣同色。《仪礼·士冠礼》兄弟毕袗𤣥。《注》古文袗爲均。《广韵》亦作裖。 |
27 | 五: | 袘:《集韵》余支切,音移。《类篇》衣中谓之袘。又《韵会》以豉切,音易。裳下缘也。《仪礼·士昏礼》主人爵弁,纁裳缁袘。《注》袘谓缘。袘之言施,以缁缘裳,象阳气下施也。又衣袖也。《司马相如·子虚赋》扬袘戍削。或作𧛖。 |
28 | 五: | 袙:《集韵》普驾切,音怕。《类篇》帐也。《篇海》同帕、帊。别详巾部。又《篇海》莫八切,音㑻。帕额,首饰。《后汉·舆服志》秦雄诸侯,乃加其武将首饰爲绛袙,以表贵贱。 |
29 | 五: | 袚:《唐韵》《集韵》𠀤北末切,音拨。《说文》蛮𡗝服也。又《集韵》敷物切,音拂。义同。又分物切,音弗。《博雅》𧟔、袚、䙁,褯也。又方未切,音沸。《玉篇》蔽膝也。《扬子·方言》蔽膝,江淮之闲谓之褘,或谓之袚。《玉篇》或作拨。《类篇》又作𧙂、𧘟。《集韵》亦作𧙄。 |
30 | 五: | 𧙄:《集韵》北末切,同袚。注详袚字。 |
31 | 五: | 袛:《唐韵》都奚切《集韵》都黎切,𠀤音低。《说文》袛裯,短衣也。《扬子·方言》汗襦,自关而西谓之袛裯。《后汉·羊续传》其资藏惟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 |
32 | 五: | 袜:《唐韵》莫拨切《集韵》莫葛切,𠀤音末。《广韵》袜肚。《类篇》所以束衣也。《隋炀帝诗》锦袖淮南舞,宝袜楚宫腰。又《集韵》勿发切,音韈。《类篇》同袜。《玉篇》脚衣。《汉·杂事秘辛》约缣迫袜,收束微如禁中。 |
33 | 五: | 𧙅:《集韵》滂禾切,音坡。《类篇》衣貌。 |
34 | 五: | 袝:《集韵》符遇切,音附。《类篇》盛服也。 |
35 | 五: | 衮:《篇海》与衮同。○按《说文》衮,从衣公声。《广韵》《集韵》𠀤作衮。《干禄字书》以衮爲正,以衮爲通。今依《说文》。 |
36 | 五: | 粗:《集韵》直质切,音秩。《类篇》劒衣也。又《博雅》程也。又《韵会》与秩通。《唐书·萧至忠传》官秩益轻。《杜甫·朝享太庙赋》六宫咸秩。又《玉篇》与袠同。 |
37 | 五: | 袠:《唐韵》直一切《集韵》《正韵》直质切,𠀤音秩。《说文》书衣也。《后汉·杨厚传》吾绨袠中有先祖所传秘记。《江淹诗》开袠莹所疑。又《礼·内则》施縏袠。《疏》袠,刺也。以针刺袠而爲縏囊,故云縏袠也。又《野客丛书》白居易诗:年开七袠。是以十年爲一袠。《庄子·知北游》堕其天袠。又《类篇》姓也。《韵会》作帙,亦作𧙍。 |
38 | 五: | 袡:《篇海》同袇。 |
39 | 五: | 𧙆:《唐韵》况于切《集韵》匈于切,𠀤音吁。《玉篇》大袑衣也。 |
40 | 五: | 𧙇:《集韵》戎用切,音宂。《类篇》鬼衣。又《字汇》而用切。长衣也。 |
41 | 五: |
袢:《唐韵》附袁切《集韵》《韵会》符袁切,𠀤音烦。《玉篇》衣无色也。又《类篇》袢延,衣热也。《诗·墉风》是袣袢也。《传》是当暑袢延之服也。又《集韵》普半切,音泮。《类篇》袢迅,盛服貌。 考证:〔《类篇》绊延,衣热也。《诗·墉风》是袣绊也。〕谨照原文两绊字𠀤改袢。 |
42 | 五: | 䘦:《集韵》年题切,音泥。《类篇》丧礼首服。又乃倚切,音你。裿䘦,衣好貌。 |
43 | 五: | 袣:《唐韵》馀制切《集韵》以制切,𠀤音曳。长被也。又衣长貌也。又《集韵》羊至切,音肄。袖也。《司马相如·子虚赋》曳独茧之褕袣。亦作𧙟。 |
44 | 五: | 袤:《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莫𠋫切,音茂。《说文》衣带以上也。又广袤。东西曰广,南北曰袤。《张衡·西京赋》量径轮,考广袤。又《博雅》长也。又《集韵》迷浮切,音牟。《类篇》长衣也。《玉篇》籀文作𧝺。 |
45 | 五: | 袥:《唐韵》他各切《集韵》《韵会》闼各切,𠀤音托。《说文》衣衸也。《博雅》衩、衸、袥,𧙞膝也。又《广韵》开衣领也。《韵会》开衣令大也。又《玉篇》广大也。《扬子·太𤣥经》天地开辟,宇宙袥袒。 |
46 | 五: | 袦:《唐韵》《集韵》𠀤女刮切,音妠。下人带襦名。又渠勿切。同䘿。详䘿字注。 |
47 | 五: | 袧:《集韵》《韵会》《正韵》𠀤居侯切,音钩。亵裳服辟两侧也。《玉篇》丧服也。《仪礼·丧服》凡衰,外削幅,裳内削幅,幅三袧。《注》袧者谓辟两侧,空中央也。又《类篇》墟侯切,音抠。义同。又居𠋫切,音姤。《博雅》襞也。又《集韵》恭于切,音拘。襧袧,山名。《韵会》通作拘。 |
48 | 五: | 袨:《唐韵》黄练切《集韵》《韵会》《正韵》荧绢切,𠀤音县。好衣也。《邹阳·上吴王书》袨服丛台之下,一旦成市。《注》袨服,大盛𤣥黄服也。《左思·蜀都赋》袨服靓妆。又《玉篇》黑衣也。《类篇》一作䘩。 |
49 | 五: | 袩:《集韵》处占切,音襜。《类篇》衣动貌。又丁兼切,音𩬑。衣衽也。《扬子·方言》褛谓之袩。《郭注》卽衽也。又的协切,音聑。《博雅》䘯、袩、衽谓之褛。 |
50 | 五: | 袪:《唐韵》去鱼切《集韵》《韵会》《正韵》丘于切,𠀤音胠。《说文》衣袂也。一曰袪,褱也。褱者,袌也。《诗·郑风》掺执子之袪兮。《疏》袂是袪之本,袪是袂之末。《礼·玉藻》深衣三袪。《注》三袪者,谓要中之数也。袪尺二寸,围之爲二尺四寸,三之七尺二寸。《左传·僖五年》披斩其袪。又袖口也。《仪礼·丧服》袪尺二寸。又《类篇》举袖貌。《韩诗外传》孟尝君明日袪衣请受业。《后汉·班固传》袪黼帷,镜淸流。又《集韵》丘据切,音去。义同。 |
51 | 五: | 𧙈:《字汇》音慈。𧙈纬。见《佩觿》。 |
52 | 五: | 被:《唐韵》皮彼切《集韵》《韵会》部靡切,𠀤音罢。《说文》寝衣也。《释名》被,被也,被覆人也。《傅𤣥被铭》被虽温,无忘人之寒。无厚于己,无薄于人。又《唐韵》皮义切,音髲。覆也。《诗·大雅》天被尔禄。《笺》天覆被女以禄位,使禄福天下。又及也。《书·尧典》光被四表。又表也。《仪礼·士昏礼》笲缁被纁裹加于桥。又具也。《战国策》械器被具。又带也。《前汉·韩王信传》国被边,匈奴数入。又加也。《前汉·高帝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注》爲酒所加也。又把中也。《周礼·冬官·庐人》凡爲殳,五分其长。以其一爲之被而围之。又负也。《后汉·贾充传》被羽先登。又被庐,晋地名。《晋语》乃大蒐于被庐。又《韵会》攀糜切,音披。《广雅》裮被,不带也。《屈原·离骚》何桀纣之猖被兮。《前汉·扬雄传》被夫容之朱裳。又荷衣曰被。《左传·襄十四年》被苫盖。又《古今人表》被衣,人名。《庄子·知北游》啮缺问道乎被衣。又姓。《前汉·王褒传》宣帝时,徵能《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通志·氏族略》郑有大夫被詹,《汉书》有牂牁太守被条。通作披。 |
53 | 五: | 𧙉:《唐韵》郞击切,音历。《海篇》缠裹也。 |
54 | 五: | 𧙊:《字汇补》同裀。 |
55 | 五: | 𧙋:《字汇补》同只。 |
56 | 五: | 𧙌:《字汇补》薄毛切,音袍。长襦也。 |
57 | 五: | 𧙍:《韵会》同袠。《庄子·知北游》堕其天袠。《音义》本亦作𧙍。 |
58 | 五: | 袬:同育。《管子·山权篇》民之能树瓜匏荤菜百果,使蕃袬者。袬与育同。 |
59 | 五: | 𧙎:《直音》同袧。 |
60 | 五: | 𧙏:《直音》与袖同。《玉篇》袂也。又《字汇补》云九切,音酉。义同。 |
61 | 五: | 𧙐:《字汇补》与衾同,见《同文铎》。 |
62 | 五: | 𧙑:《字汇补》与𧙃同。 |
63 | 五: | 𧙒:《五音篇海》古苋切,同𧙧。故衣也。 |
URN: ctp:kangxi-zidian/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