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六》

電子圖書館
1 六:
袱:《字彙》房六切,音伏。包袱。

2 六:
𧙞:《唐韻》《集韻》𠀤七迹切,音皵。《玉篇》𧙞膝,裙衸也。

3 六:
袲:《唐韻》戈支切《集韻》《韻會》余支切,𠀤音移。地名。《春秋·桓十五年》公會宋公、衞侯、𨻰侯于袲,伐鄭。《註》袲,宋地,在沛國相縣西南。又《韻會》尺氏切,音侈。衣長好貌。又奴可切,音娜。《玉篇》𧙃袲。詳𧙃字註。亦作袳。

4 六:
袳:《唐韻》尺氏切,音侈。同袲。《說文》地名也。又《五音集韻》昌里切,音齒。義同。又《類篇》同𧛧。衣張也。又《集韻》遣禮切,音啓。開衣也。又典可切,音軃。衣弱也。《類篇》一曰被也。

5 六:
袴:〔古文〕絝《唐韻》《集韻》《韻會》𠀤苦故切,音庫。《急就篇註》脛衣也。《釋名》袴,跨。兩股各跨別也。《揚子·方言》大袴謂之倒頓。《郭註》今雹袴也。小袴謂之䘨𧘈。《郭註》今𧝜袴也。《又》齊魯之閒謂之䙭,或謂之櫳,關西謂之袴。《禮·內則》衣不帛襦袴。《王充·論衡》趙武藏于袴中。又袴褶。《吳志·裴松之註》呂範釋韝著袴褶,執鞭詣闕下。《晉書·輿服志》袴褶之制,未詳所起。《韻會》《馬韻》通㡁,《禡韻》通胯。《正字通》兩股閒曰胯。通作跨。袴自是脛衣,必謂胯與袴同,無此事理。

6 六:
袵:《韻會》如鴆切。《篇海》同衽。衣衿也。《直音》或作𧙨。

7 六:
袶:《集韻》古巷切,音絳。《類篇》艸名。《爾雅·釋草》困衱袶。註:未詳。

8 六:
袷:《唐韻》古洽切《集韻》《韻會》訖洽切,𠀤音夾。《廣韻》複衣。《玉篇》衣無絮也。《韻會》夾衣也。《急就篇註》衣裳施裏曰袷。《史記·匈奴傳》服繡袷綺衣。《註》言繡表綺裏。《潘岳·秋興賦》御袷衣。又《廣韻》居怯切,音劫。曲領也。《禮·曲禮》天子視不上于袷,不下于帶。《疏》朝祭服之曲領也。又《玉藻》袷二寸。又袷輅,次車也。《張衡·東京賦》結飛雲之袷輅。《玉篇》一作裌。又《集韻》轄夾切,音洽。義同。又乞洽切,音恰,衣縫。一曰衿也。

9 六:
𧙟:《集韻》以制切,音曳。《類篇》同袣。

10 六:
䘨:《唐韻》古了切《集韻》吉了切,𠀤音皎。《玉篇》䘨𧘈,小袴也。詳𧘈字註。又《類篇》下巧切,音澩。吉弔切,音叫。義𠀤同。

11 六:
𧙠:《集韻》舂遇切,音戍。《類篇》䠵䠼,服稱也。䠼或作𧙠。

12 六:
袸:《唐韻》徂尊切《集韻》徂昆切,𠀤音存。《類篇》衣帶。《爾雅·釋器》衿謂之袸。《註》衣小帶。又《廣韻》在甸切,音荐。又《集韻》徂悶切,存去聲。義同。又《玉篇》褰脬衣。

13 六:
𧙡:《集韻》夷益切,音繹。《類篇》長衣也。

14 六:
袹:《唐韻》《集韻》𠀤莫白切,音陌。袹腹也。《博雅》裲襠謂之袹腹。《劉孝標·樂府》裲襠雙心共一袜,袹腹兩邊作一襊。《晉書·齊王囧傳》童謠曰:著布袹腹,爲齊持服。又《類篇》莫轄切,同帞。《集韻》邪巾袹頭,始喪之服。

15 六:
袺:《唐韻》古屑切《集韻》吉屑切,𠀤音結。《·周南》薄言袺之。《爾雅·釋器》執衽謂之袺。《註》掎衣上衽。又訖黠切,音戛。義同。

16 六:
𧙢:《篇海》音識。裝也。

17 六:
袻:《集韻》人之切,音而。𧙁也。又䙇字省文。《類篇》衣縫襵也。

18 六:
袼:《唐韻》盧各切,音落。䙔袼。《揚子·方言》𧜤袼謂之䙔。《郭註》卽小兒㳄衣也。又《集韻》剛隺切,音各。袖也。《廣韻》袂也。又袼䘸也。《禮·深衣》袼之高下,可以運肘。《註》袼,衣袂當掖之縫也。
考證:〔《禮·深衣》可以運時。〕謹照原文時改肘。

19 六:
袽:《唐韻》女余切《集韻》《韻會》《正韻》女居切,𠀤音挐。《玉篇》袾袽,敝衣也。《易·旣濟》繻有衣袽。《註》衣袽,所以塞舟漏也。又《集韻》人余切,音如。《類篇》絲袽也。亦作䘫。又作帤。

20 六:
𧙣:《集韻》田黎切,音題。《類篇》衣名,裲襠也。

21 六:
袾:《唐韻》陟輸切《集韻》追輸切,𠀤音株。《字統》朱衣曰袾。又《韻會》鍾輸切,音朱。《類篇》衣身也。《博雅》袵、裀、袾、𧘏,裑也。又袾襦,短衣。又《廣韻》昌朱切,音樞。義同。又《集韻》同𧘣。《說文》好佳也。引《》:靜女其袾。又通朱。《荀子·富國篇》袾裷衣冕。《註》袾,古與朱通。

22 六:
袿:《唐韻》古攜切《集韻》《韻會》涓畦切,𠀤音圭。《廣雅》長襦也。《釋名》婦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廣下狹,如刀圭也。《後漢·皇后紀》簪珥光采,袿裳鮮明。《傅毅·舞賦》華袿飛髾而雜纖羅。又《集韻》均窺切,音規。《類篇》衣袪。《揚子·方言》袿謂之裾。《嵆康詩》微風動袿。《張華·白紵歌》羅袿徐轉紅袖揚。又《博雅》袖也。

23 六:
𧙤:《集韻》都果切,音朶。《博雅》䘶𧙤,袖也。又都戈切,音𨹃。義同。

24 六:
裀:《集韻》伊眞切,音因。《玉篇》衣身也。《博雅》複襂謂之裀。又衽裀袾𧘏裑也。又《韻會》通茵。《晉書·劉寔傳》嘗詣石崇家,見有絳蚊帳、裀褥,甚麗。

25 六:
裁:《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牆來切,𠀤音材。《說文》制衣也。《玉篇》裂也。又《儀禮·士喪禮疏》布單衣,漢時名爲通裁。又節也。《易·繫辭》化而裁之謂之變。《吳語》救其不足,裁其有餘。又鑒別也。《後漢·李膺傳》獨持風裁。又自裁,自殺也。《前漢·霍光傳》卒有物故自裁。又裁度也,與財通。《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又通纔。《前漢·功臣傳》戸口可得而數,裁什二三。又《廣韻》昨代切,音在。亦製裁也。《穀梁傳序》準裁靡定。《註》讀去聲。又《韻補》叶前西切,音齊。《楚辭·惜誓》黃鵠後時而寄處兮,鴟梟羣而制之。神龍失水而陸居兮,爲螻蟻之所裁。

26 六:
䘩:《集韻》松倫切《篇海》詳遵切,𠀤音旬。領耑也。或作㡄。又熒絹切,同袨。好衣也。詳袨字註。

27 六:
裂:《唐韻》《正韻》良辥切《集韻》力蘖切《韻會》力辥切,𠀤音列。《說文》繒餘。《徐曰》裁剪之餘也。又《廣韻》襞裂,破也。《禮·內則》衣裳䘺裂,紉箴請補綴。《晏子·雜下篇》女子而男其飾者,裂其衣,斷其帶。又滅裂。《莊子·則陽篇》治民焉,勿滅裂。又《韻會》力制切,音例。與厲通。《禮·內則註》鞶,小囊,盛帨巾者,男用韋,女用繒,有緣飾之,則是鞶裂與。《疏》案傳作鞶厲,古時通爲一字。又人名。《春秋·隱二年》紀裂繻來逆女。《說文》作𧚲。
考證:〔《左傳·隱二年》紀子帛名裂繻。〕謹按左傳無此文。改春秋隱二年,紀裂繻來逆女。

28 六:
𧙥:《唐韻》盧紅切《集韻》盧東切,𠀤音籠。同櫳。《揚子·方言》無𧙥之絝謂之襣。《註》𧙥亦櫳字異耳。又《類篇》一曰裙也。又吐孔切,音侗。衣短袖。

29 六:
䘪:《唐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𠀤音充。䘪䘿。詳䘿字註。

30 六:
𧙦:《集韻》狼狄切,音歷。同𧝏。

31 六:
𧙧:《唐韻》古莧切《集韻》居莧切,𠀤音襉。《類篇》衣名。《廣韻》古衣也。
補遺:《五音篇海》古莧切。衣也。𧙧字从开作,申集𧙧字的俗字。

32 六:
𧙨:《集韻》如鴆切,音任。同袵。

33 六:
𧙩:《玉篇》力祭切,音厲。殘也。《齊語》戎車待游車之𧙩。《註》𧙩,殘也。又《戰國策》車甲羽毛𧙩敝。《註》卽裂字。

34 六:
𧙪:《集韻》呼乖切,音懷。同褢。《類篇》袖也,藏也。在衣爲𧙪,在手爲握。或又作𧞷。

35 六:
𧙫:《直音》音諫。古衣。

36 六:
𧙬:《直音》音歷。纏裹。

37 六:
𧙭:《字彙補》照驗切,音戰。衣引也。

38 六:
䘫:《字彙補》與袽同。《易·旣濟》襦有衣袽。《京房》作䘫。

39 六:
𧙮:《字彙補》於絹切,音怨。衣衿袖也。

40 六:
𧙯:《字彙補》去遠切,音犬。蔑也。

41 六:
䘬:《篇海類編》而容切,音戎。䘬衣也。

42 六:
𧙰:《字彙補》與袞同。

URN: ctp:kangxi-zidian/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