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七》 | 電子圖書館 |
1 | 七: | 裊:《正字通》俗褭字。《韻會》褭或作裊。《漢書音義》騕裊,神馬。又《前漢·百官公卿表》爵三級曰簪裊。《師古註》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言飾此馬也。 |
2 | 七: | 裋:《集韻》上主切,音豎。《廣韻》敝衣襦也。《玉篇》豎所衣布長襦也。《揚子·方言》襜褕,自關而西其短者謂之裋褕。《史記·秦本紀》寒者利裋褐。《前漢·貢禹傳》妻子糠豆不贍,裋褐不完。又《集韻》殊遇切,音樹。覩緩切,音短。義𠀤同。或作𧞫。 |
3 | 七: | 𧚀:《集韻》莫六切,音目。《類篇》衣縫。 |
4 | 七: | 裌:《唐韻》古洽切,同袷。又《集韻》檄頰切,音協。衽也。又《類篇》懷裌,藏也。 |
5 | 七: | 𧚁:《集韻》戸版切,音皖。《類篇》衣䙔也。 |
6 | 七: | 裍:《唐韻》《集韻》𠀤苦本切,音捆。成就也。又《說文》絭束也。《類篇》韏衣也。 |
7 | 七: | 𧚂:《集韻》盧貢切,音弄。《類篇》衣一襲也。 |
8 | 七: | 裎:《唐韻》直貞切《集韻》《韻會》馳貞切,𠀤音呈。《類篇》倮也。《孟子》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焦氏·易林》裸裎逐狐,爲人所笑。又《玉篇》衣揚也。又《博雅》佩紟謂之裎。《廣韻》裎,佩帶也。又《揚子·方言》襌衣無袌者,謂之裎衣。又《集韻》丑郢切,音逞。深衣也。又丈井切,音徎。直正切,音鄭。義𠀤同。 |
9 | 七: | 𧚃:《集韻》胡計切,音系。帶也。《類篇》與䙎同。《篇海》亦作系、𦃝。 |
10 | 七: | 裏:《唐韻》良士切《集韻》《韻會》兩耳切,𠀤音里。《說文》衣內也。《詩·邶風》綠衣黃裏。又《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又治裏,謂道氣也。《班固·幽通賦》單治裏而外凋兮。又《類篇》良志切,音吏。義同。《干祿字書》俗作裏。裏字作重下𧘇。 |
11 | 七: | 裐:《玉篇》居緣切《直音》音涓。褊也。 |
12 | 七: | 𧚄:《集韻》牛河切,音莪。《類篇》衣盛飾也。 |
13 | 七: | 裑:《集韻》升人切,音申。《博雅》衽、裀、袾、𧘏,裑也。 |
14 | 七: |
裒:《唐韻》薄侯切《集韻》《正韻》蒲侯切,𠀤音抔。《爾雅·釋詁》聚也。《詩·小雅》原隰裒矣,兄弟求矣。又《周頌》敷天之下,裒時之對。又《爾雅·釋詁》多也。又《玉篇》減也。《易·謙卦》君子以裒多益寡。又《集韻》房尤切,音浮。義同。又博毛切。同襃。詳襃字註。或作裦。 考證:〔《詩·小雅》原隰裒兮。〕謹照原文兮改矣。 |
15 | 七: | 𧚅:《集韻》里黨切,音朗。𧚅褬,衣敝。 |
16 | 七: | 裓:《唐韻》古得切《集韻》《韻會》訖得切,𠀤音𢧧。《類篇》衣裾。《玉篇》衣裓也。《柳宗元·送文暢上人序》蔑衣裓之贈。《註》《釋典》有衣裓。又《類篇》居諧切,音皆。堂涂。《鄭康成曰》若今令辟。又柯開切,音該。《說文》宗廟奏裓樂。又訖黠切,音戛。義同。 |
17 | 七: | 𧚆:《集韻》方未切,音沸。《類篇》衣袖也。 |
18 | 七: | 裔:〔古文〕𧘉𧘊《唐韻》餘制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制切,𠀤音曳。《說文》衣裾也。又邊也。《家語》裔夷之俘。《史記·五帝紀》乃流四凶族,遷于四裔。《賈逵註》四裔之地,去王城四千里。又《正韻》末也,胄也。《韻會》苗裔,種類也。《書·微子之命》德垂後裔。《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又裔裔,行貌。《司馬相如·子虛賦》纚乎淫淫,般乎裔裔。《左思·蜀都賦》紆長袖而屢舞,翩躚躚以裔裔。又飛流之貌。《前漢·禮樂志》先以雨般裔裔。又容裔,縱肆貌。又融裔,聲長貌。《潘岳·笙賦》泓宏融裔。又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古今人表》有裔款。又《類篇》羊列切,音拽。義同。《左思·吳都賦》高門鼎貴,魁岸豪傑。虞、魏之昆,顧、陸之裔。《類篇》亦作𧜟。 |
19 | 七: | 䘯:《唐韻》所交切《集韻》師交切,𠀤音稍。衣絍也。又襊也。又《玉篇》袑也。又《類篇》千遙切,音𣂀。《博雅》䘯、袩、衽謂之褸。 |
20 | 七: | 裕:《唐韻》羊戍切《集韻》《韻會》兪戍切,𠀤音諭。《說文》衣物饒也。《易·晉卦》有孚,裕,无咎。又寬也。《晉康誥》裕乃以民寧。《註》行寬政乃以民安。又緩也。《周語》享祀時至,而布施優裕也。又《韻補》叶余救切,音狖。《陸機詩》篤生我后,克明克秀。茂德淵冲,天姿玉裕。《廣韻》亦作䘱。 |
21 | 七: | 裖:《唐韻》章忍切《集韻》止忍切,𠀤音軫。同袗,𤣥服也。《說文》袗或从辰。又《前漢·司馬相如傳》磐石裖崖。《孟康曰》裖,䂧致也。 |
22 | 七: | 𧚇:《集韻》武遠切,音晚。《類篇》服也。 |
23 | 七: | 𧚈:《集韻》渠記切,音忌。與帺同。繫也,巾也。 |
24 | 七: |
裗:《唐韻》《集韻》《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爾雅·釋器》衣裗謂之䘽。《郭註》衣縷也。又《類篇》袿衣之飾。 《正字通》裗本字。詳裗字註。裗字右上从𠫓作,部外六画。 |
25 | 七: | 𧚉:《集韻》七倫切,音逡。《類篇》袴𧙥曰𧚉。 |
26 | 七: | 裘:〔古文〕求《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𠀤音求。《玉篇》皮衣也。《詩·小雅》舟人之子,熊羆是裘。《又》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周禮·天官·司裘》掌爲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季秋獻功裘。《中論》救寒莫如重裘。又披裘公,人名。《高士傳》披裘公曰:五月被裘負薪,豈取金者哉。又菟裘,地名。《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註》在梁父縣南。又裘氏,亭名。《水經注》沙水又東南逕裘氏鄕裘氏亭西。又姓。《通志·氏族略》裘氏,衞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又《集韻》渠竹切,音鞠。義同。又《韻補》渠之切,叶音其。《詩·豳風》取彼狐狸,爲公子裘。《說文》作𧚍。 |
27 | 七: | 裙:〔古文〕𧛬《唐韻》《韻會》渠云切《集韻》衢云切,𠀤音羣。《說文》下裳也。《釋名》裙,羣也,連接裾幅也。《張華·白紵歌》羅裙飄颻昭儀光。又中裙,近身衣也。《史記·萬石君傳》取親中裙厠牏身自浣滌。又鼈甲邊曰裙。《五代史補》僧謙光有才辨,飮酒食肉。嘗云:但願鵞生四掌,鼈留兩裙足矣。《韻會》本作帬。《類篇》作裠。 |
28 | 七: | 裚:《集韻》子計切,音霽。《類篇》斷也。《管子·大匡篇》朝之爭祿相刺,裚領而刎頸者不絕。《註》裚謂掣斷之也。又《篇海》斷衣也。 |
29 | 七: | 裛:《唐韻》於汲切《集韻》《韻會》乙及切,𠀤音邑。《廣韻》裛香。《類篇》香襲衣也。《飛燕外傳》有傾絕倒裛衣。《杜甫詩》衫裛翠微潤。又纏也。《班固·西都賦》裛以藻繡。又《集韻》乙業切,音𦛞。《說文》書囊也。又憶笈切,音㪑。義同。 |
30 | 七: | 𧚊:《唐韻》《集韻》𠀤丁兼切,音𩬑。衣領也。又卽涉切,音接。的協切,音聑。義𠀤同。《類篇》本作㡇。 |
31 | 七: | 𧚋:《唐韻》薄紅切,音蓬。義同袶。詳袶字註。 |
32 | 七: | 補:〔古文〕𢒏《唐韻》《正韻》博古切《集韻》《韻會》彼五切,𠀤音圃。《說文》完衣也。《急就篇註》修破謂之補。《詩·大雅》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又助也。《周禮·秋官·小行人》若國札䘮,則令賻補之。又益也。《前漢·董仲舒傳》凡所爲屑屑,夙興夜寐,務法上古者,又將無補與。又數也。《韻會》十兆曰經,十經曰垓,十垓曰補。又邑名。《鄭語》鄢、蔽、補、丹、依、㽥、歷、莘,君之土也。《註》八邑也。又姓。《通志·氏族略》補氏。《正字通》唐中常侍補眞。㽥字比照考証蔽字條改正。 |
33 | 七: | 裝:《唐韻》《集韻》《韻會》𠀤側羊切,音莊。裝束也。又《玉篇》裹也。《前漢·陸賈傳》佗賜賈橐中裝,直千金。又《增韻》齎也。《史記·袁盎傳》悉以其裝齎置二石醇醪。又藏也。《孔稚圭·北山移文》牒訴倥傯裝其懷。又《廣韻》側亮切,音壯。《吳均·贈別詩》匕首直千金,七寶雕華裝。生離何用表,賴此持相餉。《韻會》亦作𧚌。 |
34 | 七: | 𧚌:《篇海》同裝。註見裝。 |
35 | 七: | 䘰:《唐韻》式連切《集韻》尸連切,𠀤音羶。《玉篇》車溫也。又《類篇》巾也。又《廣韻》㠾䘰,牛領上衣也。又以然切,音延。義同。 |
36 | 七: | 裞:《唐韻》舒芮切《集韻》《韻會》輸芮切,𠀤音稅。《說文》贈終者衣被曰裞。《前漢·朱建傳》乃奉百金裞。又《禮·記註》日月已過乃聞䘮而服曰裞。又《博雅》祭也。又他外切,音蛻。義同。 |
37 | 七: | 裟:《集韻》師加切,音沙。《玉篇》袈裟。見袈字註。又《韻補》桑何切,叶音莎。晉棗據難沙門云:全髮膚,去袈裟。釋胡服,被綾羅。《玉篇》一作㲚。 |
38 | 七: | 裠:《玉篇》巨云切,音羣。同裙。詳裙字註。 |
39 | 七: | 䘱:《唐韻》與裕同。 |
40 | 七: | 𧚍:《說文》裘本字。 |
41 | 七: | 𧚎:《直音》與䙄同。 |
42 | 七: | 𧚏:《直音》測角切,音齪。短衣也。 |
43 | 七: | 𧚐:《字彙補》烏公切,音翁。衣也。又外國衣也。 |
44 | 七: | 𧚑:《字彙補》古伯切,音格。衣前襟也。○按卽裓字之譌。 |
45 | 七: | 𧚒:《博雅》𧝌也。音未詳。 |
URN: ctp:kangxi-zidian/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