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九》

电子图书馆
1 九:
䙃:《唐韵》《集韵》𠀤徒卧切,音惰。《扬子·方言》无袂之衣谓之䙃。又《集韵》吐卧切,音唾。义同。一作𧝍。

2 九:
𧛏:《篇海》子丝切《直音》音兹。《玉篇》衣袂也。

3 九:
褅:《集韵》同𧝐。

4 九:
䙄:《唐韵》初戢切《集韵》测入切,𠀤音㞚。《类篇》衣重缘也。又侧洽切,音眨。䙄略,洁束貌。

5 九:
𧛐:《集韵》乙角切,音渥。与幄通。帱也。详幄字注。

6 九:
褆:《唐韵》承纸切《集韵》上纸切,𠀤音是。《类篇》美衣服貌。《玉篇》衣服端正貌。又《广韵》杜奚切,音啼。《说文》衣厚褆褆也。又《类篇》丈尔切,音豸。义同。

7 九:
复:《唐韵》《集韵》《韵会》𠀤方六切,音福。《玉篇》重衣也。《释名》衣服有里曰复。又《类篇》一曰褚衣。《急就篇注》褚之以绵曰复。又《集韵》芳六切,音蝮。重也。《魏志·文帝纪·典论》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后从袁敏学,以单攻复,每爲若神。又《韵会》复道。《前汉·高帝纪》从复道上望见诸将。《注》上下有道,故谓之复。《庾信·华林园马射赋》属车酾酒,复道焚香。又《广韵》扶富切,音覆。亦重复也。
考证:〔《庾信·华林园射马赋》〕谨照原文射马赋改马射赋。

8 九:
褈:《唐韵》直容切《集韵》传容切,𠀤重平声。《玉篇》复也。《说文》增益也。又《类篇》厚也。又储用切,读去声。缯缕也。又昌容切。同𧝎。详𧝎字注。

9 九:
褉:《唐韵》虎结切《集韵》显结切,𠀤音䩤。褉襦也。

10 九:
褊:《集韵》毕缅切,音惼。《说文》衣小也。又狭也。《孟子》齐国虽褊小。《史记·礼书》褊陋之说,入焉而嗛。又《广韵》急也。《·魏风》维是褊心。又《类篇》蒲眠切,音跰。褊褼,衣貌。又叶彼忍切。《陆机诗》轨迹未及安,长辔忽已整。道遐觉日短,忧深使心褊。

11 九:
䙅:《集韵》伊消切,音腰。《玉篇》䙅,襻也。《·魏风》要之襋之。《传》要,䙅也。《晋书·五行志》泰始初,衣服上偏下丰,著衣者皆压䙅。又《类篇》一笑切,音要。衣褑。或作䌁。

12 九:
𧛑:《篇海》伊眞切,音因。与裀同。

13 九:
𧛒:《唐韵》《集韵》𠀤他计切,音替。《类篇》补也。

14 九:
𧛓:《集韵》丘虔切,音愆。与褰同。

15 九:
褋:《唐韵》徒协切《集韵》《韵会》达协切,𠀤音牒。《扬子·方言》襌衣,江淮南楚之闲谓之褋,关之东谓之襌衣。《楚辞·九歌》遗余褋兮沣浦。《注》襟褋襜褕,事神所用。《潜夫论》文组彩褋,骄奢僭主。《六书正譌》别作𧝵,非。

16 九:
𧛔:《唐韵》冬毒切《集韵》都毒切,𠀤音督。《说文》衣躬缝也。又《广韵》都导切,音到。《类篇》大到切,音导。义𠀤同。《玉篇》又作𧞶,或作𧝴。《韵会》同裻。

17 九:
𧛕:《集韵》莫报切,音帽。《玉篇》小儿头衣也。《篇海》或作冒。又作帽。详帽字注。

18 九:
𧛖:《集韵》余支切,音施。同衪。又《类篇》以豉切,音易。裳下缘也。同袘。

19 九:
褌:《唐韵》古浑切《集韵》《韵会》公浑切,𠀤音昆。《说文》𢃭衣。《玉篇》亵衣。《急就篇注》合裆谓之褌。《释名》褌,贯也,贯两脚,上系腰中也。《前汉·司马相如传》相如身自著犊鼻褌,与佣保杂作。《晋书·阮籍传》羣虱之处褌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爲吉兆也。又《本草》褌裆,解毒箭,幷女劳复。《类篇》褌一作裩。

20 九:
褍:《唐韵》《集韵》𠀤多官切,音端。《说文》衣正幅也。又《广韵》丁果切,音朶。义同。又《集韵》徒困切,音钝。衣长也。《玉篇》作𧞖。

21 九:
𧛗:《集韵》陀没切,音凸。《博雅》褌无裆者谓之𧛗。

22 九:
袖:《集韵》似救切,音岫。《说文》袂也。《·唐风》羔裘豹袖。《礼·玉藻》君子狐靑裘、豹袖。与袖同。详袖字注。又《唐韵》余救切,音狖。服饰貌。《·邶风》袖如充耳。《传》袖,盛服也。大夫袖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称也。《笺》言衞之诸臣,颜色袖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又《类篇》禾黍盛貌。《·大雅》实种实袖。《笺》袖,枝叶长也。又《前汉·董仲舒传》今子大夫袖然爲举首,朕甚嘉之。《注》袖,进也,爲举贤良之首也。

23 九:
褏:《集韵》余救切,音狖。同袖。《》袖如充耳。或从由。又《前汉·班固叙传》安乐褏褏,古之文学。《师古曰》褏褏,盛貌也。音狖。又《韵会》似救切,音岫。同袖。《前汉·淮南厉王传》自褏金椎椎之。又《佞幸传》董贤尝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褏,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廼断褏而起。《师古注》褏,古袖字。

24 九:
𧛘:《集韵》讫力切,音极。同襋。

25 九:
𧛙:《正字通》襃本字。《说文》从衣,𠊻省声。𠊻,古文保也。

26 九:
𧛚:《五音集韵》乌恢切,音隈。《玉篇》垢衣也。

27 九:
褐:《唐韵》胡葛切《集韵》《韵会》《正韵》何葛切,𠀤音曷。《说文》编枲韈也。又《·豳风》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注》褐,毛布也。又《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注》褐,粗布也。又《荀子·大略篇》衣则竖褐不完。《注》竖褐,僮竖之褐。又《左传·哀十三年》余与褐之父睨之。《注》褐,寒贱之人也。又人名。《吴越春秋》晋令童褐请军。又复姓。《通志·氏族略》《古今人表》有司褐拘。又有司褐扶,楚灵王大夫,见《韩子》。又《韵补》胡结切,音缬。《白居易诗》闲将酒壷出,醉回人家歇。野食或烹鲜,寓眠多拥褐。又《集韵》居曷切,音葛。同𧝶,粗衣也。《类篇》或作𧝽。
考证:〔《吴越春秋》晋令童褐请年。〕谨照原文年改军。

28 九:
褑:《唐韵》王眷切《集韵》于眷切,𠀤音瑗。《玉篇》佩衿也。《尔雅·释器》佩衿谓之褑。《注》佩玉之带二属。又《类篇》佩绞也。又《集韵》于元切,音袁。衣也。又于愿切,远去声。佩袷。或作褤。

29 九:
褒:《唐韵》俗襃字。

30 九:
褓:《唐韵》博抱切《集韵》补抱切,𠀤音保。《玉篇》小儿衣也。《前汉·宣帝纪》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李奇注》褓,小儿大藉也。《孟康注》小儿被也。又通葆。《史记·鲁世家》成王少在襁葆之中。《索隐》襁褓,古字少,假借用之。又通保。《封禅书》业隆于襁保。
考证:〔《前汉·宣帝纪》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狱。〕谨照原文郡下增邸字。

31 九:
褔:《唐韵》《集韵》𠀤敷救切,覆去声。衣一褔。今文作副。

32 九:
𧛛:《集韵》居吟切,音今。《类篇》同襟。《篇海》袍襦前袂也。

33 九:
𧛜:《集韵》补孔切,音琫。《类篇》枲履也。一曰小儿皮履也。

34 九:
褕:《唐韵》羊朱切《韵会》容朱切,𠀤音兪。《说文》翟羽饰衣也。又《玉篇》襜褕,直裾也。《前汉·隽不疑传》有一男子,衣黄襜褕。《师古注》襜褕,直裾襌衣也。《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貂襜褕。《扬子·方言》襜褕,其短者谓之短褕。又美也。《史记·淮隂侯传》褕衣甘食。又《玉篇》叶褕,度绢也。又《广韵》馀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于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又《集韵》徒侯切,音头。䙈褕,短袖襦。又《类篇》近身衣也。

35 九:
褖:《唐韵》通贯切《集韵》《韵会》吐玩切,𠀤音彖。《玉篇》后衣也。《释名》褖衣,褖然黑色也。《诗·邶风·绿衣笺》绿当爲褖,褖衣黑,以素纱爲里,今反以黄爲里,非其礼制也。《仪礼·士丧礼》褖衣。《注》黑衣裳赤缘之谓褖,褖之言缘也,所以表袍者也。《周记》作缘。又《礼·玉藻注》褖或作税。

36 九:
𧛝:《集韵》祖丛切,音鬃。《类篇》同䙕。《篇海》襌衣也。

37 九:
褗:《唐韵》于幰切《集韵》隐幰切,𠀤音偃。《说文》䙔领也。《扬子·方言》衱谓之褗。《尔雅注》绣刺黼文以褗领。又《玉篇》隐被也。又《广韵》于建切,音堰。义同。

38 九:
𧛞:《唐韵》戸吴切《集韵》洪孤切,𠀤音胡。《玉篇》衣䘸也。《博雅》梏谓之𧛞。《类篇》或作𧛫。

39 九:
䙆:《集韵》睽桂切,音胿。《纲目集览》马周上议,请襴袖褾襈爲士人上服,开胯者名缺胯衫,庶人服之,卽今四䙆衫。《释文曰》䙆,衣裾分也。

40 九:
䙇:《唐韵》而缘切,音𤲬。促衣缝也。又《玉篇》褐也。又《集韵》乳兖切,音软。《说文》衣縬也。又乃管切,音暖。《类篇》短襦也。

41 九:
𧛟:《集韵》桑经切,音星。《类篇》磷光著衣貌。

42 九:
𧛠:《直音》同裓。

43 九:
䙈:《唐韵》戸钩切《集韵》胡沟切,𠀤音侯。《类篇》䙈褕,小衫也。

44 九:
褘:《唐韵》许归切《集韵》《韵会》吁韦切,𠀤音晖。《玉篇》后祭服也。《礼·玉藻》王后褘衣。《释名》王后之上服曰褘衣,画翟雉之文于衣也。伊洛而南,雉靑质五色备曰翬,鹞翬画鹞雉之文于衣也。又《篇海》雨非切,音韦。《类篇》与帏同,囊也。《尔雅·释器》妇人之褘谓之缡。《注》卽今之香缨也。褘邪交落带系于体,因名爲褘。又《类篇》蔽膝也。《扬子·方言》蔽膝,江淮之间谓之褘,或谓之袚,自关而东谓之蔽膝。又美也。《张衡·东京赋》汉帝之德,侯其褘而。又《唐韵古音》与委通。《王应麟·诗考》褘隋卽委蛇,出《韩诗内传》。《汉衞尉衡方𥓓》褘隋在公。又音猗。人名。《前汉·王子侯表》安侯褘嗣。又音鞠。《礼·玉藻》再命褘衣。《注》褘读爲鞠。

45 九:
䙉:《玉篇》音旬。衣也。

46 九:
褙:《集韵》补妹切,音背。同䋳。《类篇》襦也。

47 九:
𧛡:《集韵》师衔切,音衫。《类篇》旌旗之斿也。

48 九:
褚:《唐韵》张吕切《集韵》展吕切,𠀤音贮。装衣也。《类篇》囊也。《前汉·南粤王赵佗传》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遗王。《师古曰》以绵装衣曰褚。又蓄也。《左传·襄三十年》取我衣冠而褚之。又覆棺之物。《礼·檀弓》褚幕丹质。《注》以丹幕爲褚。又《广韵》丑吕切,音楮。《集韵》制衣也。又姓。《潜夫论》褚师氏,皆郑姬姓也。《通志·氏族略》褚氏卽褚师氏,汉梁相褚大,元成间有褚先生少孙,𠀤以儒学称。又《集韵》止野切,音者。衣赤也。《扬子·方言》卒谓之褚。

49 九:
𧛢:《唐韵》陟侈切《集韵》展豸切,𠀤音㨖。《类篇》䘢𧛢,敝衣也。又《集韵》展几切。同𧝉。亦作䌤。

50 九:
𧛣:《集韵》袈本字。《类篇》毛衣谓之𧛣裟。

51 九:
𧛤:《集韵》取勇切,音喠。同衳。《玉篇》襌也。

52 九:
𧛥:《直音》同褠。

53 九:
𧛦:《直音》同囊。

54 九:
𧛧:《类篇》敞尔切。同袳。衣开也。

55 九:
𧛨:《直音》同裔。

56 九:
𧛩:《字汇补》古口切,音苟。祭服也。

57 九:
𧛪:《五音篇海》同𧜅。

58 九:
𧛫:《篇海》同𧛞。

59 九:
𧛬:《字汇补》古文裙字。注见七画。

URN: ctp:kangxi-zidian/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