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 |
谫:《正韵》子践切,音翦。《字汇》浅也。《史记·李斯传》能薄而材谫。又人名。希谫、汝谫,见《宋史·宗室表》。《正字通》本作𧫌。《㴑原》与谫、俴𠀤同。 |
| 十五: |
𧭜:《集韵》《韵会》《正韵》𠀤良据切,音虑。诈也。又人名。《宋史·宗室表》武显郞不𧭜。 |
| 十五: |
𧭝:《集韵》桑葛切,音萨。散言也。 |
| 十五: |
𧭞:《集韵》力涉切,音猎。𧭞𧭞,多言也。 |
| 十五: |
𧭟:《字汇》𨻰知切,音迟。言逸也。《正字通》俗謘字。 |
| 十五: |
䜟:《正字通》俗谶字。 |
| 十五: |
𧭠:《集韵》洗野切,音写。言以写志也。又《玉篇》司夜切,写去声。话𧭠也。 |
| 十五: |
譿:《玉篇》同譓。《》今阳子之情譿矣。《注》辨察也。又人名。伯譿、汝譿,见《宋史·宗室表》。 |
| 十五: |
䜠:《集韵》职日切,音质。同𡂒。野人之言也。 |
| 十五: |
读:《唐韵》《集韵》《韵会》徒谷切《正韵》杜谷切,𠀤音独。《》诵书也。《徐锴曰》读犹渎也。若四渎之引水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毛传》抽也。《郑笺》抽犹出也。《朱传》诵言也。《礼·文王世子》冬读书,典书者诏之。又乐名。《周礼·春官·大司乐疏》《孝经纬》云:祝融之乐曰《属读》。又曲名。《唐书·礼乐志》《读曲》,宋人爲彭城王义康作也。又官名。《唐书·百官志》集贤殿书院有侍读学士,掌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又姓,见《姓苑》。又《集韵》《韵会》𠀤大透切,音豆。义同。《周礼·天官·宫正注》郑司农读火绝之。《释文》徐音豆。又《增韵》句读,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诵咏,谓之读。今秘省挍书式: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中闲。又《韵会》通作投。《马融·长笛赋》察度于句投。《注》说文曰:逗,止也。投与逗古字通,音豆。投,句之所止也。○按此则读与逗通。逗又与投通。又叶亭历切,音狄。《苏辙·醉吟庵诗》诗成付与醉中读,知有淸溪可终日。 考证:〔《周礼·天官·小宰宫正注》郑司农读火绝之。徐音豆。〕谨按此天官宫正注非小宰注也,谨照原文省小宰二字。俆音豆上增释文二字。 |
| 十五: |
𧭡:《集韵》同䜕。 |
| 十五: |
𧭢:《字汇》同谠。 |
| 十五: |
讁:《》同谪。《小尔雅》责也。《·》室人交徧讁我。《传》责也。《》秦师必有讁。《注》犹咎也。《·》发责吏穿昆明池。《师古注》吏有罪者,发而役之。又《扬子·方言》过也。南楚以南,凡相非议人谓之讁。《郭注》讁,音赜,谓罪过也。亦音适,罪罚也。又《集韵》通作适。《·》勿予祸适。《毛传》过也。韩诗云:数也。《朱传》适、讁通。《·》发天下七科讁出朔方。《史记·大宛传》作七科适。 |
| 十五: |
𧭣:《集韵》郭获切,音虢。𧭣𧭣,多言也。 |
| 十五: |
𧭤:《》北敎切,音豹。𧭤噪,恶怒也。又《集韵》弼角切,音雹。同謈。本作𧮔。 |
| 十五: |
𧭥:《》卢各切《集韵》历各切,𠀤音落。𧭥詤,狂言也。 |
| 十五: |
𧭦:《唐韵》火县切《》许县切《集韵》翾县切,𠀤音绚。《》流言也。《玉篇》有所求也。《·》𧭦充言心也。《注》言心之营求充动也。又《》古县切《集韵》扃县切,𠀤音睊。义同。又《集韵》《类篇》𠀤火悬切,绚平声。多言也。或作譞。《正字通》字汇譌作讂,非。 |
| 十五: |
讃:《字汇》俗赞字。 |
| 十五: |
䜡:《集韵》《类篇》𠀤乙六切,音郁。䜡諃,闻香貌。 |
| 十五: |
𧭧:《字汇》同謶。 |
| 十五: |
讄:《唐韵》力轨切《集韵》《韵会》鲁水切,𠀤音垒。《》祷也。累功德以求福。引论语,讄曰:祷尔于上下神祇。今本作诔。又《字汇》古者卿大夫殁,则君命有司累其功德,爲文以哀之,曰讄。又人名。《宋史·宗室表》太子右监门率府卒士讄。《集韵》与诔通。或作𧫖𧮢𧬀。 |
| 十五: |
𧭨:《》𧪰本字。 |
| 十五: |
𧭩:《》谨本字。 |
| 十五: |
𧭪:《集韵》《类篇》𠀤乙革切,音厄。声也。或作𣤬。 |
| 十五: |
𧭫:《集韵》谆古作𧭫。注详八画。𧭺,《》谆本字。 |
| 十五: |
𧭬:《集韵》同诖。 |
| 十五: |
𧭭:《》譍本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