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七: |
讑:《》弋照切《集韻》弋笑切,𠀤音燿。《廣雅》誤也。《》誤言貌。又《類篇》歡也。 |
| 十七: |
讒:《唐韻》士咸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咸切,𠀤音饞。《》譖也。《玉篇》佞也。《正字通》崇飾惡言,毀善害能也。《·》朕堲讒說殄行。《·》好言人之惡謂之讒。《·》傷良曰讒。《·》蔽善者,國之讒也。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卷舌六星中,一曰天讒,主巫醫。又鼎名。《左傳·昭三年》讒鼎之銘。《疏》讒鼎,疾讒之鼎,《》所云崇鼎是也。一云讒,地名。禹鑄九鼎於甘讒之地,故曰讒鼎。又《》《集韻》士懺切《韻會》《正韻》士監切,𠀤饞去聲。義同。又叶鉏弓切,音崇。《·》吸精粹而吐氛濁兮,橫邪世而不取容。行叩誠而不阿兮,遂見排而逢讒。又叶銀炎切,音嚴。《梁鴻·適吳詩》欲乗策兮縱邁,疾吾俗兮作讒。競舉枉兮錯直,咸先佞兮唌唌。唌音延。又《俗書證誤》从二免,非。䜛。 |
| 十七: |
𧮅:《字彙》遝字之譌。 |
| 十七: |
𧮆:《集韻》於莖切,音罌。《類篇》怒也。或作謍。 |
| 十七: |
讓:〔古文〕𦦬《唐韻》《集韻》《韻會》人樣切《正韻》而亮切,𠀤壤去聲。《》相責讓也。《小爾雅》詰責以辭謂之讓。《左傳·僖五年》公使讓之。《註》譴讓之。《周禮·地官》司救掌萬民之衺惡過失而誅讓之。《史記·張耳𨻰餘傳》張耳責讓𨻰餘以不肎救趙。又《玉篇》謙也。《類篇》退也。《字彙》先人後己謂之讓。《·》允恭克讓。《左傳·文元年》𤰞讓,德之基也。又《襄十三年》讓,禮之主也。《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疏》應受而推曰讓。《·》賔入門皇升堂讓。《鄭註》讓,謂舉手平衡也。又《鄕飮酒禮註》事同曰讓,事異曰辭。又木名。《左思·蜀都賦》交讓所植。《註》交讓,木名。兩樹對生,一樹枯則一樹生。出岷山,在安都縣。又諸羌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讓川州,開元後置。又《讀書通》通作攘。《史記·司馬相如·封禪書》進讓之道,何其爽與。《》作進攘。又《韻會小補》通作襄。《周禮·地官·保氏·五射·鄭註》一曰襄尺。《釋文》襄音讓,本作讓。又叶如羊切,音穰。《·》受爵不讓,至于已斯亡。《》本作𧮨。 |
| 十七: |
𧮇:《篇海》同䜕。 |
| 十七: |
讔:《集韻》倚謹切,音隱。廋語也。《字彙》詶言也。又《》讔者,隱也。遯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也。《·》荆莊王立三年,不聽而好讔。又《正字通》與隱通。《劉向·新序》齊宣王發隱書而讀之。隱卽讔字。《字彙補》亦書作𧮐。或作𧮐,非。𧮐字从阝,左右結構。 考證:〔《集韻》倚謹切,音隱。庾語也。〕謹照原文庾語改廋語。 |
| 十七: |
讕:《唐韻》洛干切《集韻》《韻會》郞干切,𠀤音蘭。《》詆讕也。《玉篇》誣言相加被也。《·》王陽病詆讕置辭。《師古註》讕,誣諱也。又《谷永傳》滿讕誣天。《師古註》謂欺罔也。《》詰其名實,觀其離合,則是非之情不可以相讕已。《註》讕,誣言相加也。又《》逸言也。《唐書·張亮傳》亮讕辭曰:囚等畏死見誣耳。《音義》逸言也。又《》落旱切《集韻》《韻會》魯旱切,𠀤蘭上聲。又《》《集韻》《韻會》𠀤郞旰切,蘭去聲。義𠀤同。《》或作譋。《集韻》或作㘓、諫。 |
| 十七: |
𧮈:《集韻》同𧬯。又人名。《宋史·宗室表》武德郞不𧮈。 |
| 十七: |
讖:《唐韻》楚䕃切《集韻》楚譖切《韻會》《正韻》楚禁切,𠀤㞚去聲。《》驗也。《徐曰》凡讖緯,皆言將來之驗也。《六書故》前定徵兆之言也。《》纖也。其義纖微也。《·》公孫支書而藏之,秦讖於是出矣。《後漢·光武紀》宛人李通等以圖讖說光武。《註》讖,符命之書也。《晉書·武帝紀》泰始三年,禁星氣讖緯之學。又《集韻》叉鑑切,攙去聲。與懺同。悔也。○按懺悔之懺本从心,集韻强同,非。又叶楚獻切,音𣀔。《山海經·堪㐨魚軨軨獸贊》見則洪水,天下昏墊。豈伊妄降,亦應牒讖。俗作䜟,非。 |
| 十七: |
𧮉:《》譁本字。 |
| 十七: |
𧮊:《類篇》同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