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
訂:《唐韻》他頂切,㕔上聲。《》平議也。《·》彼作矣,文王康之。《箋》以此訂太王、文王之道,卓爾與天地合其德。《疏》訂者,比𠀤之言。《晉書·荀崧傳》其書諸所發明,或左氏、公羊所不載,亦足有所訂正。又《》他丁切《集韻》湯丁切,𠀤音㕔。又《》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𠀤亭上聲。義𠀤同。又《集韻》唐丁切,音亭。義同。又《字彙補》均也。《周禮·夏官·恒矢註》前後訂,其行平也。《疏》恒矢軒輖訂,是安居之矢也。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丁定切,丁去聲。平議也。《唐書·李綱傳》古人以一言之重訂千金。又《》逗遛也。又《正字通》齊梁閒謂賦民爲訂。又正定書籍亦曰訂,如較訂、訂正之類。 |
| 二: |
䚮:《唐韻》如乗切《集韻》如蒸切,𠀤音仍。《》厚也。《玉篇》就也,重也。又人名。師䚮、與䚮,見《宋史·宗室表》。又《集韻》人之切,音而。《》義同。《集韻》或作𧥰。《篇海》譌作𧦛,非。 |
| 二: |
䚯:《字彙》呼淵切,音鋗。聲也。《正字通》訆字之譌。六書無䚯,字彙誤。 |
| 二: |
訃:《》《集韻》《韻會》𠀤芳遇切,音仆。告喪也。又至也。又《集韻》通作赴。《左傳·隱七年》凡諸侯同盟薨則赴以名。《禮·檀弓》伯高死于衞,赴于孔子。《註》與訃同。又《正字通》通作報。《禮·喪服小記》報葬者報虞。《註》報讀爲赴,急疾之義。赴報訃三字古𠀤通。 |
| 二: |
訄:《唐韻》渠鳩切《集韻》渠尤切,𠀤音求。《》迫也。又《集韻》安也,謀也。又《玉篇》去牛切《》去鳩切,𠀤音丘。《》義同。又《》苦刀切《集韻》丘刀切,𠀤音尻。戲言。一曰迫也。又《集韻》奴刀切,音猱。戲也。或書作訅。《說文長箋》作𧥠。 |
| 二: |
訅:《集韻》與訄同。 |
| 二: |
訆:《玉篇》公弔切《唐韻》古弔切《集韻》吉弔切,𠀤音叫。《》大呼也。《左傳·襄三十年》或訆於宋大廟。今本作叫。又《博雅》鳴也。《》灌題山有獸,狀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訆,名曰那父。《註》訆,如人呼喚。又《玉篇》妄言也。《正字通》與叫、噭𠀤同。 |
| 二: |
䚰:《集韻》同䚹,省。《正字通》訛字省文。與譌通。《六書故》譌亦作記@《六書故》譌亦作䚰。 |
| 二: |
訇:《》《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宏切,音轟。《》騃言聲。又《》匉訇,大聲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砰磅訇礚。師古曰:皆流水鼓怒之聲。《張衡·東京賦》軯礚隱訇。薛綜曰:鐘鼓之聲也。《韓愈·華山女詩》訇然震動如雷霆。又《玉篇》地名。漢中西域有訇鄕。又人名。黃訇,見《晉書·載記》。汝訇,見《宋史·宗室表》。又姓。《蜀錄》關中流人訇琦、訇廣。又《》《集韻》𠀤胡涓切,音懸。義同。又《集韻》九峻切,音呁。與𧥺同。《博雅》欺也。又《》从言,勻省聲。籀文作𧥻。 |
| 二: |
計:《唐韻》古詣切《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𠀤音繼。《》會也,算也。从言从十。徐曰:十者,物成數。會意。《左傳·昭三十二年》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禮·內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計。《註》書謂六書,計謂九數。《周禮·天官》小宰以六計弊羣吏之治。《註》弊,斷也。《疏》六計,謂善、能、敬、正、法、辨,皆以廉爲本,計其功過多少而聽斷之也。又《司會註》司會,主天下之大計。《疏》日計曰成,月計曰要,歲計曰會。《·》桑弘羊以計算用事。又《玉篇》謀也。《》籌策也。《史記·項羽紀》項梁召諸別將會薛計事。又《淮隂侯傳》計者,事之機也。又計簿。《左傳·昭二十五年》臧會逸奔郈,魴假使爲賈正焉,計于季氏。《註》送計簿于季氏。《·》受計于甘泉宮。《註》受郡國所上計簿,若今之諸州計帳也。又計偕。《·》元光五年,徵吏民有明當世之務,習先聖之術者,縣次續食,令與計偕。《註》令所徵之人與上計者俱來也。又官名。《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師古註》專主計籍。《唐書·百官志》司計、典計、掌計各二人,給衣服、飮食、薪炭。又神名。《》東百三十里曰光山,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龍首,恆遊於漳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又縣名。《·》琅邪郡有計斤縣。《師古曰》卽左傳所謂介根也。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劍南道有計州。又姓。越有計然,後漢有計子勳。又《集韻》吉屑切,音結。畫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