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
訉:《玉篇》《集韵》𠀤扶泛切,音梵。多言也。《字汇补》譌作𧥭,非。 |
| 三: |
𧥡:《》籀文诞字。 |
| 三: |
讯:〔古文〕𧨼訙𧫓䛜𠱖《唐韵》《集韵》《韵会》𠀤思晋切,音信。问也。《·》召彼故老,讯之占梦。《传》讯,问也。《公羊传·僖十年》荀息曰:君尝讯臣矣。《注》上问下曰讯。又《玉篇》辞也。《·》言也。《郉疏》讯,问以言也。《·》执讯获丑。《传》讯,辞也。《笺》言也。《疏》谓其有所知识,可与之爲言辞。又《·》告也。《疏》讯者,告问也。《诗·𨻰风》夫也不良,歌以讯之。《传》讯,告也。韩诗曰:谏也。又让也。《》乃讯申胥。《注》告让也。又书问。《左传·文十七年》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注》执讯,通讯问之官。《荀卿·云赋》行远疾速,而不可托讯者与。《注》讯,书问也。又鞫罪。《周礼·秋官·小司𡨥》以三刺断庶民狱讼之中,一曰讯羣臣,二曰讯羣吏,三曰讯万民。《礼·王制》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又治也。《礼·乐记》讯疾以雅。《注》讯,亦治也。雅,乐器,奏此以治舞者之疾。又《博雅》动也。《韵会小补》振讯,整理之义,见《左传·隐四年孔疏》。又通作谇。《·》执讯连连。《笺》讯,言也。亦作谇。又《史记·贾谊传》讯曰已矣。《注》李奇曰:讯,告也。张晏曰:《离骚》丁宁乱辞也。索隐曰:重宣其意也。《》作谇。又通作迅。《礼·乐记》讯疾以雅。《注》奋讯也。《释文》讯,本又作迅。又《·》猋骇云讯。《师古注》讯,亦奋讯也。《文选》作迅。又《集韵》须闰切,音浚。《》义同。又《集韵》虽遂切,音隧。与譢同。问也,告也,让也,谏也。亦通作谇。又《·》凡百君子,莫肯用讯。《朱传》讯,音息悴切。叶上瘁下退。又叶息七切,音悉。《左思·魏都赋》翩翩黄鸟,衔书来讯。人谋所尊,鬼谋所秩。李善读。 |
| 三: |
𧥢:《集韵》夸古作𧥢。注详六画。又人名。必𧥢、汝𧥢,见《宋史·宗室表》。 |
| 三: |
訋:《玉篇》都叫切《集韵》多啸切,𠀤音吊。《博雅》拏也。《类篇》声也。又人名,希訋,必訋,见《宋史·宗室表》。又姓。《》莘姓之裔有訋氏,楚粥熊后。 |
| 三: |
䚱:《玉篇》古文信字。注详人部七画。又人名。必䚱、䚱夫,见《宋史·宗室表》。 |
| 三: |
讧:《唐韵》戸工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公切,𠀤音洪。《》䜋也。《玉篇》溃也,败也。《增韵》乱也。《·》蟊贼内讧。《传》溃也。《笺》争讼相陷人之言也。《唐书·郭子仪赞》外阻内讧。《音义》䜋也。又人名。《宋史·宗室表》从义郞不讧。又《韵会》通作虹。《·》实虹小子。《传》虹,溃乱也。又《集韵》沽红切,音公。又《正韵》胡江切,音栙。又《集韵》胡贡切,洪去声。义𠀤同。 |
| 三: |
訍:《集韵》楚嫁切,音汊。异言也。与𧫗同。又《集韵》初加切,汊平声。讦也。又《集韵》抽加切,侘平声。《博雅》拏也。又《》《集韵》𠀤楚懈切,钗去声。疑也。一曰訍持人短。 |
| 三: |
𧥣:《唐韵》苦后切《集韵》去厚切《正韵》苦厚切,𠀤音口。《》扣也。如求妇先𧥣叕之。《》先相𧥣可也。《正韵》问也。与叩同。又人名。与𧥣、崇𧥣,见《宋史·宗室表》。又《集韵》虚加切,音虾。《广雅》𧥣𧥣,笑也。 |
| 三: |
讨:《唐韵》他皓切《集韵》《韵会》《正韵》土皓切,𠀤叨上声。《》治也。从言从寸。《徐曰》寸,法也。奉辞伐罪,故从言。会意。《书·臯陶谟》天讨有罪。《疏》讨治有罪,使之绝恶。《左传·宣十二年》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注》讨,治也。又《》诛也。《类篇》杀也。《正韵》诃也。又除也。《公羊传·隐四年》其称人何,讨贼之辞也。《注》讨者,除也。又《玉篇》去也。《礼·礼器》君子之于礼也,有顺而讨也。《疏》顺序而稍去之也。又《类篇》求也。《𡑭韵》探也。《正韵》寻也。《》世叔讨论之。《注》讨,寻究也。《后汉·王充传》讨摘物情。《三国志·袁绍与公孙瓒书》寻讨祸源。又杂也。《·》蒙伐有苑。《传》蒙,讨羽也。《笺》讨,杂也。画杂羽之文于伐。又官名。《旧唐书·职官志》贞元末,置招讨使。《金史·百官志》招讨司使招怀降附,征讨携离。又叶他口切,偸上声。《焦氏·易林》三丝绾弩,无益于辅。城弱不守,郭君受讨。 |
| 三: |
吁:《唐韵》况于切《集韵》《韵会》匈于切,𠀤音欨。《》诡譌也。一曰吁𧪰。齐、楚谓信曰吁。郑云:夸也。又《·》大也。《·》吁谟定命。《扬子·方言》中齐、西楚之闲谓大曰吁。《注》吁亦作芋。《·》君子攸芋。《传》大也。又通作盱。详目部盱字注。又《集韵》荒胡切《韵会小补》荒乌切,𠀤音呼。《博雅》大也。《玉篇》张口鸣也。《·》实覃实吁,厥声载路。《笺》谓张口鸣呼。《正义》引仪礼云:吁音呼。谓张口鸣呼,声音则已大矣。又《集韵》《韵会》𠀤火羽切,欨上声。《类篇》吁吁,大也。《·》川泽吁吁。《传》大也。朱传叶音许。《》本作吁。吁字从亏作。 《》吁本字。吁字从亏作。 |
| 三: |
讦:《唐韵》《集韵》《韵会》𠀤居谒切,音揭。《》面相斥罪,相告讦也。《玉篇》攻人之隂私也。《》面斥人以言也。《》恶讦以爲直者。《·》讦扬幽昧之过。又《礼·内则·孔疏》隐义云:齐人谓相绞讦爲掉磬。庾氏云:齐人谓之差讦。又《》居列切《集韵》《韵会》蹇列切《正韵》古屑切,𠀤音孑。义同。又《》《集韵》𠀤居例切,音罽。持人短也。又相告斥也。又《集韵》九刈切,音近罽。直言也。 |
| 三: |
訑:《玉篇》弋支切《集韵》《类篇》余支切《正韵》延知切,𠀤音移。訑訑,自得貌。又浅意也。《》訑訑之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注》自足其智,不嗜善言之貌。《集韵》与詑同。或作𧦧、𧪁。又《集韵》《类篇》𠀤商支切,音施。与𧩹同。多言也。又兽名。《》基山有兽,状如羊,九尾四耳,目在背,名曰猼訑。《注》訑音𥙁。一作陁。又《集韵》《正韵》𠀤汤何切,音拕。《》本作詑。欺也。《》寡人甚不喜訑者言也。《注》引方言,沇州谓欺曰訑。《·》或訑谩而不疑。《注》诈欺也。又《集韵》唐何切,音驼。又土和切,涶平声。又《集韵》待可切,驼上声。𠀤与詑同。又《集韵》《类篇》𠀤他可切,拕上声。言不正也。一曰欺罔自夸貌。又《集韵》徒案切《正韵》杜晏切,𠀤音惮。《类篇》慢訑,弛纵意。《增韵》放也。《·》天知予僻陋慢訑。《正韵》与诞同。又《集韵》《类篇》𠀤堂练切,音电。又《正韵》徒亶切,但上声。义𠀤同。 |
| 三: |
𧥤:《集韵》馨夷切,音咦。与㕧同。呻也。又《集韵》希隹切,音㰨。与㗨同。笑也。又《集韵》《类篇》𠀤许支切,𪖪平声。笑声。 |
| 三: |
訒:《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而振切,忍去声。《》顿也。《徐曰》顿者,多顿踬也。《玉篇》钝也。《博雅》难也。《六书故》言难出也。《》仁者,其言也訒。又《司马光·潜虚》訒,仁也。又《韵会》通作认。《·》外是者谓之认。《注》难也。又《集韵》尔轸切,音忍。义同。《六书正譌》借爲识訒字。别作认,非。 |
| 三: |
䚲:《正字通》俗讪字。 |
| 三: |
训:〔古文〕𧥥驯《唐韵》《集韵》《韵会》许运切《正韵》吁运切,𠀤薰去声。《》说敎也。《徐曰》训者,顺其意以训之也。《正韵》诲也。《字汇》导也。《·》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传》作训以敎导太甲。《·》四方其训之。《正义》训是敎诲之别名。《礼·曲礼》敎训正俗。《疏》谓训说义理。又《正字通》古言可爲法也。《·》学于古训。《·》古训是式。《传》古,故也。训,道也。《传》古训,先王之遗典也。《左传·文六年》告之训典。《注》训典,先王之书。又《玉篇》诫也。《魏书·高允传》臣被敕论集往世酒之败德以爲《酒训》。又《》男曰敎,女曰训。又《博雅》顺也。《·》皇天用训厥道,付畀四方。《传》上天用顺文武之道,而付之以天下之大也。《后汉·方术传》下使五品咸训于嘉时。《注》训,顺也。又诂训,注解之别名。《尔雅·郭璞序》《》者,所以通诂训之指归。《疏》训,道也。道物之貌以吿人也。《·》不爲章句训诂。《师古注》训者,释所言之理也。《字汇》如某字释作某义,顺其义以训之也。又官名。《周礼·夏官》训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又鸟名。《唐书·五行志》鸺鶹,一名训狐。又兽名。《神异经》梼杌,西方荒中兽。一名难训。又州名。《唐书·地理志》江南道有训州。又姓。明宣德中有敎授训浚。又《五音集韵》详遵切,音旬。道也。《周礼·地官》土训,郑司农读。又叶文韵。《晋书·衞恒传》大晋开元,弘道敷训。天垂其象,地耀其文。 |
| 三: |
𧥥:《玉篇》古文训字。注详训。又人名。伯𧥥、希𧥥,见《宋史·宗室表》。《字汇补》譌作𧥿,非。 |
| 三: |
訔:《玉篇》与誾同。又《字汇》訔訔,争辩貌。《扬子·法言》何后世之訔訔也。《注》谓争论是非也。一本作誾誾。又《集韵》山名。又人名。《宋史·𨻰照传》钱訔追赠龙图阁待制。 |
| 三: |
讪:《唐韵》《》《集韵》《类篇》《韵会》《正韵》𠀤所晏切,删去声。《》谤也。从言山声。《玉篇》毁语也。《礼·少仪》爲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恶居下流而讪上者。《·》不可以讪谤德已。《扬子·法言》妄誉,仁之贼也。妄毁,义之贼也。贼仁近鄕原,贼义近鄕讪。又《》所奸切《正韵》师奸切,𠀤音删。又《集韵》师闲切,音山。义𠀤同。又叶输旃切,音膻。《三略军谶》同位相讪,是谓乱源。又叶所战切,音扇。《欧阳修·读书诗》何时乞残体,万一免罪谴。信哉蠹书鱼,韩子语非讪。又《正字通》亦作𧧚。《字汇补》譌作𧧪,非。 |
| 三: |
讫:《唐韵》居迄切《集韵》《韵会》居乙切,𠀤音䰴。《》止也。《徐曰》言所止也。《玉篇》毕也。《增韵》终也,了也。《字汇》尽也。《书·吕𠛬》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疏》讫是尽也,故传以讫爲绝。《谷梁传·僖九年》毋讫籴。《注》讫,止也。谓贮粟。又竟也。《·》刘歆讫不吿。《师古注》讫,竟也。又《史记·司马贞·三皇纪》《春秋纬》称,自开辟至获麟,分爲十纪,十曰流讫纪。又《集韵》许讫切,音肸。与迄同。《·》至也。《尚书·孔序》自唐虞以下讫于周。《前汉·成帝诏》讫今不攺。《》本作𧥷。 |
| 三: |
托:《唐韵》《正韵》他各切《集韵》《韵会》闼各切,𠀤音拓。《》寄也。《扬子·方言》凡寄爲托。《玉篇》凭依也。《增韵》委也,信任也。《谷梁传·定元年》夫请者,非可诒托而往也。《范注》诒托,犹假寄。《礼·檀弓》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郑注》寄也。《前汉·贾山传》聚庐而托处。《唐书·李绩传》绩旣忠力,帝谓可托大事。《·》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又《正字通》寓言也。《后汉·姜肱传》托以他辞,终不言盗。又州名。《唐书·地理志》陇右道有托州。又南诏官名。《唐书·南蛮传》乞托主马,禄托主牛,巨托主仓廪。又《韵会》或作侂。《》《》可以侂六尺之孤。今文作托。宋韩侂胄名取此。又或作寓。《礼·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注》寓,寄也。或爲托。又《集韵》陟嫁切,音吒。夸也。 |
| 三: |
记:《唐韵》《集韵》《韵会》𠀤居吏切,音冀。《》疏也。《徐曰》谓一一分别记之也。《博雅》识也。《》纪也。《玉篇》录也。《》志也。《·》挞以记之。《传》使记识其过也。《礼·王制》太史典礼执𥳑记。《注》国有礼事,则豫执𥳑策,记载所当行之礼仪。《唐书·于志宁传》左有记言之史,右有记事之官。《·》昔游再到,记忆宛然。又《博雅》书也。《·》待诏郑朋奏记于萧望之。《注》记,书也。奏记自朋始。《》后汉始有公府奏记,记之言志,进己志也。又《正字通》文符也。《后汉·锺离意传》少爲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太守甚贤之。又官名。《后汉·百官志》记室令史,主上表章报书记。又与其通。《字汇补》助语辞。《·》彼其之子。《笺》其或作记。或作己。读声相似。又叶苟起切,音几。《崔琰·述初赋》望高密以亟征,戾衡门而造止。觌游夏之峩峩,听大猷之篇记。一说本作纪,纪与止叶,譌作记。 |
| 三: |
訙:《集韵》讯古作訙。注详本画。 |
| 三: |
𧥦:《五音集韵》于戈切,音近阿。拒譍也。○按集韵、类篇𠀤作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