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五》

Library Resources
1 五:
訴:《唐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𠀤音素。《說文》吿也。《玉篇》論也,吿訴冤枉也。《廣韻》毀也。《左傳·成十六年》郤犫訴公于晉侯。《註》譖也。《史記·龜筴傳》王有德義,故來告訴。又《說文》或作𧪜。亦作愬。《論語》膚受之愬。《註》愬己之冤也。《前漢·五行志》引作訴。又《韻會小補》通作遡。《戰國策》衞君跣行,告遡於魏。《註》遡愬同。又《集韻》昌石切,音尺。亦毀也。《說文》本作𧦡。《字彙補》譌作辨,非。辨字左从言作。又𧩵。

2 五:
訵:《廣韻》丑飢切《集韻》抽遲切,𠀤音絺。《字林》隂知也。《類篇》伺察也。又人名。崇訵,見《宋史·宗室表》。又《玉篇》《廣韻》丑利切《集韻》丑二切,𠀤絺去聲。義同。《廣韻》亦作呬。《類篇》又與䜉同。

3 五:
訶:〔古文〕㱒《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虎何切,音呵。《說文》大言而怒也。《廣韻》責也。《正韻》譴也。《後漢·文苑傳》禰衡言不遜順,黃祖慙乃訶之。《蜀志·廖立傳》隨大將軍則誹謗譏訶。《北史·張矅傳》勵已溫尋,非欲詆訶古人得失也。又官名。《隋書·婆利國傳》官曰獨訶邪拏,次曰獨訶氏拏。又木名。《本草釋名》訶棃勒,一名訶子。《嵆含·南方草木狀》樹以木梡出九眞。又國名。《唐書·地理志》廣州東南海中有訶陵國。又通作呵。《前漢·食貨志》縱而弗呵。又通作何。《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師古曰》何,問也。又通作苛。《前漢·王莽傳》苛問不遜。
考證:〔通作何。《前漢·賈誼治安策》大譴大何。〕謹照原書賈誼治安策改賈誼傳。

4 五:
䛄:《唐韻》於願切《集韻》紆願切,𠀤音怨。《說文》慰也。又《玉篇》從也。亦作婉。又《類篇》懟也。或作𧩷。又《玉篇》《唐韻》𠀤於阮切,音婉。義同。《字彙補》又書作𧧁。

5 五:
䛅:《廣韻》呼甲切《集韻》迄甲切,𠀤音呷。《類篇》多言也。又《廣韻》𧬈䛅,語聲。又《集韻》轄甲切,音狎。亦語聲。又《集韻》轄臘切,音盍。亦多言也。與嗑同。或作𧪞。

6 五:
䛆:《唐韻》直又切《廣韻》《集韻》直祐切,𠀤音胄。《說文》䛆,詶也。《玉篇》祝也。又人名。楊䛆。見《唐書·宰相表》。

7 五:
訷:《廣韻》失人切《集韻》升人切,𠀤音申。訷說,信也。《正字通》與申、伸𠀤通。俗又作訷。

8 五:
訸:《玉篇》胡戈切,音禾。平也。又人名。崇訸、汝訸,見《宋史·宗室表》。《正字通》與和、龢𠀤同。

9 五:
訹:《廣韻》辛律切《集韻》《韻會》《正韻》雪律切,𠀤音戌。《說文》誘也。《廣韻》謏訹,誘也。《前漢·韓安國傳》列在諸侯訹邪臣浮說。《宋史·岳飛傳》淮西之役,俊以前途糧乏訹飛,飛不爲止。又人名。蕭訹,見《南齊書·魏虜傳》。又《韻會》或作怵。《說文徐註》按賈誼鵩賦:怵迫之徒兮,或趨東西。當作此訹字。《漢書》怵於邪說,如淳曰:見誘怵也。音戌。今俗猶云相謏怵。又《集韻》《韻會》𠀤息有切,秀上聲。義同。本作𧩮。《韻會》从言从朮。俗作术,非。

10 五:
䛇:《玉篇》以喘切《集韻》以轉切,𠀤音兗。笑貌。一曰善言。又人名。希䛇、與䛇,見《宋史·宗室表》。

11 五:
診:《玉篇》《唐韻》之忍切《廣韻》章忍切《集韻》《韻會》《正韻》止忍切,𠀤音軫。《說文》視也。《玉篇》驗也。《後漢·王喬傳》詔上方診視。《註》診亦視也。《莊子·人閒世》匠石覺而診其夢。《註》占驗也。又《廣韻》𠋫脈也。《史記·倉公傳》診切其脈。《前漢·藝文志》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註》診,視驗。謂視其脈及色𠋫也。又《玉篇》除刃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刃切,𠀤音陣。義同。又叶知鄰切,軫平聲。《急就章》變鬭殺傷捕伍鄰,亭長游徼共雜診。《集韻》或作䝩。

12 五:
𧦜:《玉篇》同診。《正字通》俗診字。

13 五:
註:《廣韻》之戍切《集韻》《韻會》朱戍切,𠀤音鑄。《玉篇》疏也,解也。《正韻》訓釋也。《毛詩·序疏》註者,著也。言爲之解說,使其義著明也。《儀禮·士冠禮疏》言註者,註義于經下,若水之注物,亦名爲著。《晉書·向秀傳》始秀欲註《莊子》,嵆康曰:此書詎復須註。《舊唐書·𤣥宗紀》上訓註《孝經》,頒于天下。又《博雅》識也。《通俗文》記物曰註。《穀梁傳·昭十一年》一事註乎志,所以惡楚子也。《後漢·律歷志論》重黎記註。又《類篇》拏也。《揚子·方言》謰謱,拏也。南楚或謂之支註。又《廣韻》中句切《集韻》株遇切,𠀤音駐。義同。又《類篇》述也。《集韻》或作注。

14 五:
証:《唐韻》《集韻》《韻會》𠀤之盛切,音政。《說文》諫也。《戰國策》士尉以証靖郭君,靖郭君不聽。又人名。《唐書·宗室表》司農卿証。又《集韻》諸盈切,政平聲。義同。

15 五:
𧦝:《唐韻》荒烏切《集韻》荒胡切,𠀤音呼。《說文》召也。《廣雅》鳴也。《玉篇》喚也。《集韻》通作呼。又《博雅》乎報切,音號。欺也。《說文》本作䚷。

16 五:
訽:《說文》同詬。《左傳·襄十七年》重丘人閉門而訽之。《註》罵也。又《昭二十年》宋元公曰:余不忍其訽。《註》恥也。《後漢·崔駰傳》或冒訽以干進。《註》辱也。又《音學五書》古音句。引《太𤣥》釋次七,震震不侮,濯漱其訽。《註》雖見訽怒,善自解釋,如濯去垢穢也。

17 五:
訾:《唐韻》將此切《集韻》《韻會》蔣氏切《正韻》祖似切,𠀤音子。《說文》不思稱意也。引《·小雅》:翕翕訾訾。《徐曰》言不思稱事之意也。今文相承皆作訿。《爾雅·釋訓》翕翕訾訾,莫供職也。《》《釋文》引《韓詩》云不善之意。《朱傳》潝潝,相和也。訿訿,相詆也。又《玉篇》毀也。《禮·曲禮》不苟訾。《疏》相毀曰訾。《管子·形勢解》毀訾賢者之謂訾。又《集韻》本作疵。《荀子·不苟篇》正義直指舉人之過惡,非毀疵也。《韻會》疵毀字今文相承作訾毀久矣。又惡也。《管子·形勢篇》訾食者不肥體。《註》惡食之人憂嫌致疾,故不能肥體。又恣也。《荀子·非十二子篇》以不俗爲俗,離蹤而跂訾者也。《註》訾讀爲恣。跂訾,謂跂足違俗而恣其志意也。又《廣韻》卽移切《集韻》《韻會》將支切,𠀤紫平聲。義同。又《類篇》思也。《禮·少儀》不訾重器。《註》訾,思也。《唐書·李勣傳》臨時選將,必訾相其奇龎福艾者遣之。《音義》訾,思也。又量也。《前漢·枚乗傳》舉吳兵以訾于漢。《李奇曰》量也。《商子·懇令篇》訾粟而稅。《註》量也。又限也。《管子·君臣篇》吏嗇夫盡有訾程事律。《註》訾,限。程,準也。又病也。《禮·檀弓》故子之所刺於禮者,亦非禮之訾也。《註》病也。又《揚子·方言》何也。湘潭之原,荆之南鄙,謂何爲曾,或謂之訾。若中夏言何爲也。《註》今江東人語亦云訾爲,聲如斯。又地名。《左傳·僖十八年》而後師于訾婁。《註》衞邑。又《文十六年》以侵訾枝。《註》楚邑。又《襄十年》楚伐宋師于訾母。《註》宋地。又《昭二十三年》單子取訾。《註》訾在河南鞏縣西南訾城是也。《路史》訾有二:西訾在維,東訾在鞏。又姓。《前漢·功臣表》有樓虛侯訾順,又複姓。《潛夫論》訾辱氏,趙嬴姓也。又與貲同。財也。《前漢·司馬相如傳》更名相如,以訾爲郞。《註》訾讀與貲同,財也。以家財多,得拜爲郞也。又通作茈。苻茈,草名。《後漢·劉聖公傳》南方飢饉,人庶掘鳧茈而食之。《註》續漢書作苻訾。又與觜通。娵訾,北方宿名。亦作娵觜。詳角部觜字註。又《集韻》《韻會》𠀤才支切,音疵。亦毀也。《正韻》才資切,音茨。義同。《莊子·山木篇》無譽無訾。徐邈讀。又《正韻》同啙。《史記·貨殖傳》呰窳偸生。《前漢·地理志》作啙。《徐廣曰》啙窳,苟且惰嬾也。應劭曰:啙,弱也。師古曰:短也。又《集韻》《正韻》𠀤津私切,音咨。亦思也。又《正字通》與咨通。《前漢·禮樂志》訾黃其何不徠下。《師古註》訾,嗟歎辭也。黃,乗黃也。歎乗黃不來下也。又《集韻》子禮切,音濟。《博雅》諀訾也。又《字彙補》宗吳切,音租。足訾,獸名。《山海經贊》見人則呼其名足訾。《集韻》或作𤺒,亦書作訿。《字彙補》又作𧩢、𧬟,非。
考證:〔《爾雅·釋言》翕翕訾訾,莫供職也。〕謹照原書釋言改釋訓。〔《韓詩外傳》不善之意。〕謹按此韓詩章句非韓詩外傳也。謹照原書改詩釋文引韓詩云。〔《左傳·僖十八年》從師于訾婁。〕謹照原文從字改而後二字。〔《襄九年》楚師伐宋師于訾母。〕謹照左傳原文九年改十年。楚字下省師字。〔《莊子·山水篇》無譽無訾。〕謹照原文山水篇改山木篇。

18 五:
訿:《集韻》同訾。《·大雅》臯臯訿訿。《毛傳》訿訿,窳不供事也。《朱傳》務爲謗毀也。
考證:〔《·大雅》臯臯訿訿。《孔傳》訿訿,窳不供事也。〕謹按傳出於毛公不出於孔氏,謹將孔傳改毛傳。

19 五:
詀:《廣韻》竹咸切《集韻》《韻會》知咸切,𠀤站平聲。多言也。又詀,謔也。一曰詀諵,語聲。又人名。《宋史·宗室表》防禦使士詀。又《集韻》他兼切,帖平聲。《揚子·方言》謰謱,拏也。南楚或謂之詀謕。又《廣韻》《集韻》𠀤丁兼切,點平聲。轉語也。一曰巧言。又《集韻》處占切,音襜。亦多言也。又《韻會小補》陟陷切,音站。不和貌。又《廣韻》佇陷切《集韻》《韻會》直陷切,𠀤音賺。被誑也。或作謙。又《集韻》託協切,音帖。妄言也。又佞言也。又《廣韻》叱涉切《集韻》尺涉切,𠀤襜入聲。詀讘,細語。《舊唐書·徐彥伯傳》用詀讘爲全計。

20 五:
詁:《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𠀤音古。《說文》訓故言也。引《》詁訓孔穎達疏:詁、訓、傳者,註解之別名。詁者,古今異言,通之使人知也。《徐曰》按《爾雅》:詁,古也,言有古今也。會意。《博雅》言也。《正韻》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也。《前漢·揚雄傳》雄少而好學,不爲章句訓詁通而已。《舊唐書·經籍志》詁訓以紀六經讖𠋫。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慕切,古去聲。義同。又通作故。《詩·周南·關雎詁訓傳第一》陸德明音義曰:詁訓,舊本多作故,今或作詁。《前漢·藝文志》詩經魯故二十五卷。《師古註》故者,通其指義也。今流俗毛詩攺故訓傳爲詁字,失其眞耳。

21 五:
𧦞:《玉篇》普布切《集韻》普故切,𠀤鋪去聲。諫也。又人名。《宋史·欽宗紀》宗室仕𧦞。又《正字通》與布通。敷𨻰也。

22 五:
𧦟:《玉篇》方凡切《集韻》甫凡切,𠀤法平聲。言急也。《正字通》與𠰏別。

23 五:
詂:《集韻》符遇切,音附。言有所依也。又人名。彥詂,見《宋史·宗室表》。《類篇》或作𧨽。

24 五:
詃:《玉篇》古犬切《廣韻》姑泫切《集韻》《韻會》《正韻》古泫切,𠀤音畎。誘也,詐也。又人名。希詃,見《宋史·宗室表》。

25 五:
詄:《唐韻》《集韻》𠀤徒結切,音迭。《說文》忘也。《博雅》誤也。又《前漢·禮樂志》天門開,詄蕩蕩。《如淳註》詄,讀如迭。詄蕩蕩,天體堅淸之狀。又《集韻》弋質切,音逸。又矢利切,屍去聲。義𠀤同。

26 五:
䛈:《廣韻》矢利切,屍去聲。志也。《正字通》與誓通。

27 五:
詅:《玉篇》力丁切《廣韻》《集韻》郞丁切,𠀤音靈。《類篇》衒也。又《廣韻》詅音相次,出異字音。又人名。與詅,見《宋史·宗室表》。又《廣韻》力政切《集韻》力正切,𠀤音令。義同。又《博雅》賣也。《顏氏家訓》吾見世人,至于無才思,自謂淸華,流布醜拙,亦以衆矣。江南號爲詅癡符。《正字通》宋御史臨海李庚,撰《詅癡符》二十卷,蓋世人鬻物于市誇號之曰詅,此三字本出《家訓》,庚以名集,謙辭也。

28 五:
𧦠:《集韻》《正韻》烏懈切《韻會》幺解切,𠀤音隘。與呝同。聲不平也。《正字通》按口部呃,从厄,載四畫,𧦠厄附五畫,矛盾。本作呝。俗作呃、𧦠,𠀤非。

29 五:
詆:《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𠀤低上聲。《說文》苛也。一曰訶也。《博雅》䛼也。《玉篇》法也,呰也。《正韻》訐也。《史記·汲黯傳》刀筆吏專深文巧詆陷人于罪。《前漢·哀帝紀》除誹謗詆欺法。《師古註》詆,誣也。又《劉向傳》緣飾文字,巧言醜詆。《師古註》詆,毀也,辱也。又《集韻》都黎切,音低。又《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𠀤音啼。又《集韻》丁計切,低去聲。義𠀤同。又《玉篇》他狄切《廣韻》《集韻》他歷切,𠀤音惕。《類篇》僻也。一曰狡獪。《集韻》與𧨱同。《集韻》或作呧。《字彙補》別作𧦒𧦚𧦺,𠀤非。

30 五:
䛉:《集韻》眠見切,音麪。《類篇》誘言也。

31 五:
詇:《唐韻》《集韻》《正韻》𠀤於亮切,央去聲。《說文》早知也。《廣韻》智也。又《唐韻》於兩切《集韻》《韻會》《正韻》倚兩切,𠀤央上聲。又《玉篇》於竟切《唐韻》於敬切《集韻》於慶切,𠀤音映。義𠀤同。又《博雅》問也。《類篇》吿也。又《集韻》於浪切,音盎。聲也。與𠹃同。或作𧪪。

32 五:
䛊:《集韻》馨奚切,音醯。喜笑不止貌。又人名。《宋史·宗室表》漢東侯世䛊。又《集韻》章移切,音支。《廣雅》調也。又謂也。又《集韻》掌氏切,支上聲。義同。

33 五:
𧦡:《說文》訴本字。

34 五:
詈:《唐韻》《集韻》《韻會》𠀤力智切,音荔。《說文》罵也。《韻會》正斥曰罵,旁及曰詈。《釋名》詈,歷也,以惡言相彌歷也。亦言離也,以此掛離之也。《·無逸》小人怨汝詈汝。《·大雅》覆背善詈。《禮·曲禮》怒不至詈。《史記·魏豹傳》漢王罵詈諸侯羣臣。《說文》本从网从言。《長箋》羅織其人,互相謗詈。俗从皿。

35 五:
詉:《集韻》尼交切,音鐃。與呶同。讙聲也。《舊唐書·徐彥伯傳》以號詉爲令德。《宋史·高斯得傳》時上封事言得失者衆,或者惡其讙詉。又《廣韻》《集韻》𠀤女加切,音拏。《玉篇》譇詉,言不可解也。《廣韻》語貌。《類篇》羞窮也。《集韻》或作訤。又《集韻》奴故切,音怒。惡言也。又《集韻》乃嫁切,拏去聲。詐也。

36 五:
詊:《集韻》普半切,音判。巧言也。

37 五:
䛋:《廣韻》《集韻》𠀤七賜切,音刺。《玉篇》謀也。又人名。崇䛋,見《宋史·宗室表》。又《廣韻》《集韻》𠀤奇寄切,音芰。又《集韻》許記切,嬉去聲。義𠀤同。

38 五:
𧦢:《集韻》虛嬌切。與呺同。𧦢然,虛大貌。

39 五:
詋:《玉篇》《集韻》𠀤職救切,州去聲。詛也。與呪同。《集韻》亦作詶。

40 五:
詌:《集韻》古暗切,音紺。口閉也。《荀子·哀公篇》無取詌詌亂也。《註》義未詳。《家語》作鉗。

41 五:
詍:《唐韻》余制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制切,𠀤音曳。《說文》多言也。引《》:無然詍詍。今《大雅》作泄泄。《荀子·解蔽篇》辨利非以言,是謂之詍。《註》多言也。又《集韻》時制切,音誓。語多也。又《集韻》私列切,音薛。義同。《集韻》與呭同。《六書正譌》俗作䛖、㖂,𠀤非。《字彙補》譌省作𧥨,尤非。
考證:〔《荀子·解蔽篇》辨利非以言,則謂之詍。〕謹照原文則謂改是謂。

42 五:
𧦣:《集韻》同佞。

43 五:
𧦤:《集韻》居牙切,音嘉。《類篇》誣也。又《字彙》評也。

44 五:
詎:《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𠀤音巨。《說文》詎,猶豈也。《莊子·大宗師》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後漢·光武紀》天下詎可知而閉長者乎。《宋書·沈約自序》若馳一介,四方詎不響應。又《玉篇》止也,至也,格也。又通作巨。《前漢·高帝紀》沛公不先破關中兵,公巨能入乎。《師古註》巨,讀曰詎,猶豈也。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其據切,巨去聲。義同。又《字林》未知詞也。《正字通》《讀書通》詎通作渠、鉅、遽,𠀤非。
考證:〔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其據切,巨上聲。義同。〕謹按其據切係去聲非上聲,上字謹改去字。

45 五:
𧦥:《說文》古文謀字。註詳九畫。又人名。汝𧦥,見《宋史·宗室表》。

46 五:
詏:《集韻》《正韻》𠀤於敎切,妖去聲。言逆也。

47 五:
𧦦:《類篇》而豔切,髥去聲。《字林》言多不盡。◎按𧦦卽𧧛字,類篇分𧧛、𧦦爲二,非。

48 五:
詐:《唐韻》《集韻》《正韻》側駕切《韻會》側嫁切,𠀤柤去聲。《說文》欺也。《爾雅·釋詁》僞也。《正韻》詭譎也。《左傳·宣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禮·樂記》知者詐愚。《疏》謂欺詐愚人也。《周禮·地官·司市》以賈民禁僞而除詐。《疏》使禁物之僞。而去人之詐虛也。《晉書·𠛬法志》背信藏巧謂之詐。《荀子·修身篇》匿行曰詐。《說苑·貴德篇》巧詐不如拙誠。又卒也。《公羊傳·僖三十三年》詐戰不日。《註》詐,卒也。齊人語也。《疏》春秋之例,偏戰者日,詐戰者月。又叶側下切,柤上聲。《王安石·寄曾鞏詩》吾能好諒直,世或非詭詐。叶上寫下者。又叶莊助切,阻去聲。《晉語》詐之見詐,果喪其賂。《呂覽·情欲篇》意氣易動,蹻然不固。矜勢好智,胷中欺詐。又叶側箇切,音佐。《前漢·敘傳》靡法靡度,民肆其詐。偪上幷下,荒殖其貨。

49 五:
詑:《唐韻》託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湯何切,𠀤音拕。《說文》引方言:沇州謂欺曰詑。《玉篇》誼謾而不疑也。《集韻》或作訑。俗作𧦭。又《廣韻》徒何切《集韻》唐何切,𠀤音駝。又《廣韻》土禾切《集韻》土和切,𠀤涶平聲。義𠀤同。又《廣韻》弋支切《集韻》《韻會》余支切,𠀤音移。詑詑,自得貌。又淺意也。亦作訑,或作𧦧、𧪁。又《玉篇》達可切《廣韻》徒可切《集韻》待可切,𠀤駝上聲。輕也。又欺罔也。或作訑、誃。

50 五:
𧦧:《集韻》同詑。又《集韻》時遮切,音蛇。淺意也。

51 五:
詒:《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𠀤音怡。《說文》相欺詒也。一曰遺也。《·邶風》自詒伊阻。《傳》遺也。《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註》遺也。《廣韻》贈言也。又《正韻》誒詒,疑疾。《莊子·達生篇》誒詒爲病數日。《註》懈倦貌。一曰失魂魄貌。又通作貽。《·五子之歌》貽厥子孫。《傳》貽,遺也。《·大雅》詒厥孫謀。《箋》詒,猶傳也。《正義》詒訓遺,卽流傳之義。又通作飴。《·周頌》貽我來牟。《釋文》貽,又作詒。《前漢·劉向傳》引《》作飴。《師古註》飴,遺也。與貽同。又通作嗣。《·鄭風》子寧不嗣音。《傳》習也。《箋》續也。韓詩作詒。詒,寄也。曾不寄問也。又《集韻》《韻會》𠀤羊吏切,怡去聲。《類篇》亦遺也。《韻會》貺也。《左傳·文十六年》年自七十以上,無不饋詒也。《疏》饋、詒皆與人物之名,與貽通,有平、去二音。又《集韻》堂來切,音臺。懈倦貌。引莊子誒詒。李軌讀。又《集韻》他代切,音態。義同。又欺也。又《廣韻》徒亥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𠀤臺上聲。《類篇》江南呼欺曰詒。《增韻》欺詒,誑詐也。《列子·黃帝篇》狎侮欺詒。《徐幹·考僞篇》骨肉相詒,朋友相詐。又《集韻》通作紿。《穀梁傳·僖元年》惡公子之紿。《註》欺紿也。《史記·項羽紀》項王迷失道,田父紿之曰:左,乃陷大澤中。《師古註》紿,誑也。《類篇》或作𧦫。

52 五:
𧦨:《字彙》乃故切,音怒。急惡言也。

53 五:
詓:《集韻》口舉切,去上聲。《類篇》聲也。《白虎通》古之民人,臥之詓詓,起之吁吁。

54 五:
詔:《廣韻》之少切《集韻》《韻會》《正韻》之笑切,𠀤音照。《說文》吿也。《爾雅·釋詁》導也。《註》敎導之也。《又》勴也。《註》謂贊勉。《疏》敎導,卽贊勉也。《韻會》詔者,上下通用之義。《左傳·成二年》欒伯曰:燮之詔也。書何力之有焉。《註》吿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羣臣。《註》告也,助也。《莊子·盜跖篇》爲人父者,必能詔其子。《如淳註》敎也。又《廣韻》上命也。秦漢以下,天子獨稱之。《史記·秦始皇紀》二十六年,秦幷天下,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議命爲制,令爲詔。《前漢·周勃傳》軍中聞將軍之命,不聞天子詔。又《廣韻》𦘠也。《正韻》播吿之書也。《文心雕龍》漢命有三品,三曰詔書。詔,吿也。《釋名》詔書。詔,昭也。人暗不見事宜,則有所犯,以此示之,使昭然知所由也。《文中子·問易篇》程元曰:續書之有志,有詔,何謂也。文中子曰:志以成道,言以宣志,詔其見王者之志乎。又待詔,官名。《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應劭註》諸以才伎召未有正官,故曰待詔。《唐書·百官志》明皇初置翰林待詔。又蠻王曰詔。《唐書·南蠻傳》南詔本哀牢夷後,烏蠻別種也。渠帥有六,自號六詔,曰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睒詔、施浪詔、蒙舍詔。又《正韻》市召切,音紹。《禮·禮器》禮有𢷤詔。《註》告道賔主者也。詔或爲紹。又《集韻》之遙切,照平聲。言誘也。又《韻會》時饒切《正韻》時昭切,𠀤音韶。《禮·禮器》詔侑武方。《註》詔侑或爲韶囿,武當爲無,方猶常也。又叶朱戍切,音注。《班固·東都賦》申舊章下明詔,命有司頒憲度。

55 五:
𧦩:《集韻》同𧩹。

56 五:
䛌:《說文》同䛬。又《集韻》蒲褒切,音袍。《類篇》䛌䜊,亂語也。

57 五:
䛍:《廣韻》方味切《集韻》方未切,𠀤音沸。言急也。又多言也。又《正字通》與咈通。

58 五:
𧦪:《玉篇》俗辯字。《正字通》辯俗作䛒。譌从功,非。

59 五:
䛎:《廣韻》《集韻》𠀤呼決切,音血。《博雅》怒也。《玉篇》怒呵也。又《集韻》許月切,暄入聲。義同。

60 五:
評:《廣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𠀤音平。《博雅》平也,議也。《廣韻》平量也。《增韻》品論也。《後漢·許劭傳》劭好覈論鄕黨人物,毎月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魏志·曹植傳》曹植與邯鄲淳評說混元造化之端。《舊唐書·陸贄傳》互相譏評。《文心雕龍》評者,平理。《新論·正賞篇》評者,所以繩理也。又官名。《晉書·職官志》廷尉主𠛬法獄訟,屬官有正監評。《唐書·百官志》大理寺有評事八人,掌出使推按。又邑名。《梁書·新羅國傳》其邑在內曰啄評,在外曰邑勒,亦中國之言郡縣也。又姓,見《姓苑》。又通作平。《後漢·霍諝傳》前者溫敎許爲平議。《蜀志·費褘傳》論平其是非。又《玉篇》皮柄切《唐韻》《集韻》《正韻》皮命切,𠀤平去聲。平言也。《韓愈·東都遇春詩》爾來曾幾時,白髮忽滿鏡。舊遊喜𠂯張,新輩足嘲評。《註》評,音病。𠂯張,乖張。

61 五:
詖:《唐韻》《集韻》《韻會》𠀤彼義切,陂去聲。《說文》辯論也。《廣雅》慧也。《玉篇》佞諂也。《廣韻》譣詖也。《詩·周南·卷耳序》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釋文》詖,妄加人以罪也。崔云:險詖,不正也。《孟子》詖辭知其所蔽。《註》詖,偏陂也。《前漢·敘傳》趙敬險詖。《師古註》詖,辯也。一曰佞也。又《正韻》兵媚切,悲去聲。義同。又《六書故》與陂通。《荀子·成相篇》讒人罔極,險陂傾側。《註》陂與詖同。又《廣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糜切,𠀤音陂。又《正韻》逋眉切,音悲。又《集韻》滂禾切,音坡。義𠀤同。
考證:〔《詩·周南·卷耳序》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箋》詖,妄加人以罪也。〕謹照原書箋改釋文。

62 五:
䛏:《玉篇》奴奚切《集韻》年題切,𠀤音泥。呼人也。又《集韻》女履切,尼上聲。言以示人也。或作呢。又《集韻》乃許切,泥去聲。言不通也。

63 五:
詗:《唐韻》朽正切《集韻》《韻會》虛政切《正韻》呼正切,𠀤音夐。《說文》知處吿言之。《增韻》𠋫伺也。《正韻》剌探也。《史記·淮南王傳》王有女陵,慧有口辯。王愛陵,常多予金錢,爲中詗長安,約結上左右。《註》孟康曰:詗音偵。西方人以反閒爲詗,王使其女爲偵于王也。師古曰:詗,有所𠋫伺也。偵義與詗同,然音則異。又《集韻》丑政切,檉去聲。中詗,義同。師古讀。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火迥切,馨上聲。義同。《唐書·李思行傳》唐公將起,使覘詗長安。又《張說傳》窺詗時事。《音義》俱讀上聲。又《博雅》求也。《廣韻》明悟了知也。《篇海》譌作𧨝,非。

64 五:
詘:《唐韻》區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曲勿切,𠀤音屈。《說文》詰詘也。一曰屈襞。《禮·喪大記》凡𨻰衣不詘。《註》謂舒而不卷也。《楚辭·九思》思哽饐兮詰詘。又《博雅》曲也,折也。《玉篇》枉曲也。《禮·樂記》習其俯仰詘伸。《史記·管晏列傳》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前漢·孫寶傳》道不可詘,身詘何傷。又《廣韻》辭塞也。《戰國策》於是魏王聽此言也,甚詘。又《類篇》充詘,喜失節貌。《禮·儒行》不充詘于富貴。又姓。漢有詘強。見《印藪》。又《韻會》通作屈。《荀子·勸學篇》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註》詘與屈同。又《集韻》《正韻》𠀤渠勿切,音掘。與充詘義同。又絕止貌。《禮·聘義》叩之,其聲淸𧻗以長,其終詘然樂也。又《正韻》盡也。《前漢·司馬相如傳》徼𧮭受詘。《師古註》言獸有力盡者,受而有之。又《集韻》敕律切,音怵。與黜同。《戰國策》彼公仲者,秦勢能詘之。《註》詘,貶下也。又《集韻》通作絀。《禮·射義》進爵絀地。《註》《內則》以前作絀,《明堂位》以後作詘。又《集韻》或作出。《左傳·襄三十年》譆譆出出。《周禮·秋官·庭氏鄭註》引作詘詘。劉昌宗音出。本亦作出。又《集韻》奴骨切,嫩入聲。與訥同。詳訥字註。又《說文》或作誳。《長箋》作誳。

65 五:
詙:《字彙》蒲八切,音拔。《史記·司馬貞·三皇本紀》神農納奔水氏之女曰聽詙爲𡚱。又《正字通》古史考本作詙。字彙作〈言叐〉,非。

66 五:
詚:《字彙》當拔切,丹入聲。兜詚,不靜也。

67 五:
詛:〔古文〕𥛜謯《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莊助切,阻去聲。《說文》詶也。《廣韻》咒詛。《·無逸》厥口詛、祝。《疏》詛祝,謂吿神明,令加殃咎也。以言吿神謂之祝。請神加殃謂之詛。《·小雅》出此三物,以詛爾斯。《釋文》以禍福之言相要曰詛。《周禮·春官》詛祝掌盟詛之祝號。《註》詛,謂祝之使沮敗也。大事曰盟,小事曰詛。《疏》盟盟將來,詛詛過往。《後漢·仲長統傳》匈詈腹詛。又《集韻》古通作。《·大雅》侯作侯祝。《釋文》作,本或作詛。《朱傳》作,讀爲詛。詛祝,怨謗也。又《集韻》遵遇切,娵去聲。義同。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壯所切,音阻。《集韻》呪也。《釋名》阻也。使人行事阻限于言也。又通作阻。《晉語》狂夫阻之衣也。《註》狂夫,方相氏之士也。阻古通詛。將服是衣,必先詛之。
考證:〔《·大雅》侯作侯祝。《釋文》作,本或作詛。《傳》作,讀爲詛。〕謹照原書傳字上增朱字。

68 五:
詜:《廣韻》土刀切《集韻》他刀切,𠀤音叨。《玉篇》詜䛬,言不節也。《類篇》往來言也。一曰小兒語不正也。《篇海》譌作〈言𡵯〉。

69 五:
詝:《玉篇》知與切《廣韻》丁呂切《集韻》展呂切,𠀤音貯。《博雅》智也。《廣韻》有所知也。又人名。孟詝、師詝,見《宋史·宗室表》。《集韻》與㤖同。

70 五:
𧦫:《類篇》同詒。亦與貽通。

71 五:
詞:〔古文〕𧥝《唐韻》似兹切《集韻》《韻會》《正韻》詳兹切,𠀤音祠。《說文》意內而言外也。《釋名》嗣也。令撰善言,相嗣續也。《廣韻》說也。《正韻》言也。《字彙》文也。《公羊傳·昭十一年》春秋之信史也。其詞則丘有罪焉爾。《史記·儒林傳》是時天子方好文詞。《晉書·郭璞傳》璞詞賦爲中興之冠。《舊唐書·張九齡傳》張說常謂人曰:後來詞人稱首也。又《陸贄傳》贄以博學宏詞登科。《韓非子·問田篇》驅於聲詞,眩乎辯說。又《博雅》已也。又《廣韻》請也,吿也。○按《說文》本作意內言外。韻會引作音內言外。又引徐曰:惟也,思也,曰也,兮也,斯也。若此之類,皆詞也,語之助也。聲成文謂之音,此詞直音內之助,聲不出於音,故曰音之內。直言曰言,一字曰言,此詞皆在句之外爲助,故曰言之外。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託些。些,亦詞也。未詳音發爲言,言之成文爲詞,未可以內外岐之,且詞與兮些各別,非語助例也。字彙勦用韻會舊註,非是。又按說文辭,訟也。辤,不受也。與言詞、文詞之詞各別。今經史以辭爲言詞之詞,如《禮·曲禮》,不辭費是也,以辭爲辤受之辤,如《論語》與之粟九百辭是也。以辤爲文詞之詞,如《楊修傳》絕妙好辤是也。循用已久,不能更正,然究心六書者,不可不辨。

72 五:
䛐:《集韻》同詞。

73 五:
䛑:《正字通》同謐,省。

74 五:
𧦬:《正字通》䛒字之譌。俗謂巧言曰䛒,䛒讀如辯,譌作𧦬。又人名。《唐書·禮樂志》將作大匠康𧦬素。《音義》俗辯字。又《字彙補》佛書辯字。《字彙》作𧦪。《篇韻》作〈叨下言〉,皆誤。

75 五:
䛒:《字彙補》辯字,本作䛒。北齊所造也。《北史》柳䛒,名取此。譌作𧦬。

76 五:
𧦭:《集韻》土和切,音涶。俗訑字。

77 五:
𧦮:《廣韻》女加切,音拏。絲𧦮,語不解也。《字彙補》書作〈言㞋〉,又作?,𠀤非。

78 五:
𧦯:《字彙補》如形切,音仍。因也,重也。○按音義同䚮,疑是䚮字之譌。

79 五:
詠:《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爲命切,音泳。《說文》歌也。《玉篇》長言也。《增韻》詠歌謳吟也。《·益稷》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傳》以合詠歌之聲也。《爾雅序》敘詩人之興詠。《疏》詠者,永言也。《前漢·藝文志》詠其聲謂之歌。又鳥鳴亦曰詠。《陸機·悲哉行》耳悲詠時禽。《註》禽聲應時而變也。又通作咏。《史記·樂書》歌詠其聲也。《禮·樂記》作歌咏。又《說文長箋》省作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URN: ctp:kangxi-zidian/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