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
䝆:《唐韵》《集韵》𠀤呼骨切,音忽。豕属。《》本作𣊸。《类篇》或作𢑢。 |
| 四: |
豘:《集韵》同豚。本作𠭣。或作㹠。通作肫。《字汇补》譌作豘,非。 |
| 四: |
𧰮:《字汇》同䝆。○按《·》载𧰲字,《类篇·㣇部》载䝆字,亦作𢑢。此字疑是𧰲、𢑢之譌。 |
| 四: |
𧰯:《集韵》胡弓切,音雄。《玉篇》豕特也。又《集韵》与熊同。《正字通》按六书本义熊注,猛兽,似豕,山居冬蛰。从能,炎省。谐音作𧰯𤠗,非。据此说,俗作𧰯,非同熊也。 |
| 四: |
豙:《集韵》同𧱏。 |
| 四: |
𧰰:《集韵》于求切,音尤。《玉篇》豕也。 |
| 四: |
豚:《唐韵》徒䰟切《集韵》《韵会》徒浑切《正韵》徒孙切,𠀤音屯。《》小豕也。《小尔雅》猪子曰豚。《·》豚鱼吉。《孔疏》豚,兽之微贱者。《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豚曰腯肥。《周礼·天官·庖人》春行羔豚,膳膏香。又地名。《左传·定六年》公侵郑,往不假道于衞。及还,阳虎使季、孟舍于豚泽,衞侯使弥子瑕追之。又水名。《字汇补》豚水,在牂柯郡。又姓。《印薮》有豚少公,汉人。又河豚,鱼名。与魨同。《博雅》鯸䱌,魨也。背靑,腹白,触物卽怒,其肝杀人。《注》正今人名爲河豚者也。又《》或作㹠。《·》适见㹠子食于其死母者。《晋书·谢混传》每得一㹠,以爲珍膳。《音义》㹠,卽豚字。又《集韵》通作肫。《晋书·王济传》蒸肫甚美。又书作𧱸。《石鼓文》射其𧱸蜀。《释文》作豚。又书作𦚌。《石鼓文》又体如𦚌。《释文》作豚。又《集韵》杜本切《正韵》徒本切,𠀤屯上声。行曳踵也。《礼·玉藻》圈豚行不举足。《注》豚性散,圈之则聚而回旋于其中。圈、豚𠀤上声。又《集韵》或作腯。《礼·曲礼》豚曰腯肥。《释文》腯亦作豚。又《韵会小补》徒困切,屯去声。义同。又《字汇补》都昆切,音墩。土豚,土墩也。《魏志·蒋济传》豫作土豚,遏绝湖水。又叶徒丁切,音庭。《李尤·席铭》施席接賔,士无过贤。値时所有,何必羊豚。贤音𠛬。《》从彖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给祠祀。篆文从肉豕作豚。《玉篇》作𧱔。《类篇》作𦜼。《集韵》作𠭣。亦作腞。或作豘、𨔵。 |
| 四: |
豛:《唐韵》《集韵》𠀤营只切,音役。《》上谷名猪曰豛。《玉篇》啮豕也。《集韵》或作𧱕。 |
| 四: |
𧰱:《字汇》莫孛切,音没。猪别名。《正字通》豛字之譌。 |
| 四: |
䝈:《字汇》同貌。《集韵》或作𤜸。 |
| 四: |
豜:《正字通》俗豣字。 |
| 四: |
豝:《唐韵》伯加切《集韵》《韵会》《正韵》邦加切,𠀤音巴。《》牝豕也。一曰二岁,能相把拏也。《埤雅》把拏,蕃之意也。《·》壹发五豝。《传》豕牝曰豝。《周礼·夏官·大司马注》二岁爲豝。又《小尔雅》大者谓之豝。《何承天·纂文》渔阳以大猪爲豝。又《韵会》通作羓。腊属。《五代史·四夷附录》耶律德光卒,契丹破其腹,实之以盐,载之而走,晋人谓之帝豝。《集韵》或作𤜱。 |
| 四: |
𧰲:《唐韵》《集韵》𠀤式视切,音矢。《》豕也。又《》尺氏切,侈上声。义同。或省作彖。《六书故》𧰲与彖一字。说文分爲二,非。 |
| 四: |
𧰳:《类篇》商支切,音施。豕也。 |
| 四: |
䝇:豗本字。《玉篇》作䝇。䝇从尢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