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
简体字版 |
《五》 | 电子图书馆 |
1 | 五: | 軤:《广韵》荒乌切《集韵》荒胡切,𠀤音呼。姓也。 |
2 | 五: | 軥:《广韵》其俱切《集韵》《韵会》权俱切,𠀤音衢。《说文》轭下曲者。《韵会》车轭两边叉马颈者。《左传·襄十四年》射两軥而还。《注》车轭下卷者。又《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𠀤音钩。《广韵》车軥心木。又夏后氏之辂曰軥。通作钩。《释名》钩车以行爲阵,钩股曲直有正,夏所制也。又《广韵》《正韵》古𠋫切《集韵》《韵会》居𠋫切,𠀤音遘。《广韵》軥槅,挽车也。又《等韵》公𠋫切,音苟。《前汉·朱家传》乗不过軥牛。《注》軥,軥枙也。軥牛,小牛也。 |
3 | 五: | 軦:《集韵》《韵会》许放切《正韵》虚放切,𠀤音况。黄軦,虫名。《庄子·至乐篇》黄軦生乎九猷。 |
4 | 五: | 軧:《广韵》都礼切《集韵》《韵会》《正韵》典礼切,𠀤音邸。《说文》大车后也。又《集韵》𨻰尼切,音池。车两尾也。又《集韵》展几切,音𧩼。大车后至。 |
5 | 五: |
軨:《广韵》《韵会》𠀤郞丁切,音灵。《说文》车轖闲横木。《玉篇》车阑也。《集韵》车有和铃也。《礼·曲礼》展軨效驾。《注》车辖头轊也。又猎车也。《前汉·宣帝纪》以軨猎车奉迎曾孙。《注》载猎车前有曲軨。又重较也。《楚辞·九辩》倚结軨兮长太息。又颠軨,地名。《左传·僖二年》入自颠軨。《注》虞境也。又軨軨,兽名。《山海经》空桑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名曰軨軨。又与棂通。《扬雄·甘泉赋》据軨轩而周流兮。《注》軨轩,谓前轩之軨也。軨者,轩闲小木也。或作䡼、䡿,音义𠀤同。 考证:〔《礼·曲礼》展铃效驾。〕谨照原文铃改軨。〔《前汉·宣帝纪》以軨车奉迎曾孙。《注》軨车,猎车前有曲铃。〕谨照原文以軨下增猎字。注中軨车猎车改载猎车。曲铃改曲軨。〔又㒹軨,地名。《左传·僖二年》入自㒹軨。〕谨照原文两㒹字𠀤改颠。 |
6 | 五: | 䡏:《集韵》苦肱切,音𥥈。《玉篇》轼中。○按经史无䡏字,《诗·大雅》鞹鞃浅韈注:鞃,轼中也。䡏当爲鞃之譌。或作䡌。 |
7 | 五: | 軩:《广韵》徒亥切《集韵》荡亥切,𠀤音殆。《广韵》輆軩,车不平也。 |
8 | 五: | 軪:《广韵》《集韵》𠀤于交切,音坳。《广韵》軪轧,奇貌。又车声。又《广韵》《集韵》𠀤于敎切,音靿。车有机也。 |
9 | 五: | 轸:《集韵》《韵会》《正韵》𠀤止忍切,音胗。《说文》车后横木也。又《广韵》转也,动也。《扬子·太𤣥经》轸转其道。又车衆盛也。《淮南子·兵略训》士卒殷轸。《注》殷轸,乗舆多盛貌。又纡轸,隐曲也。《楚辞·九章》心郁结而纡轸。又地形盘曲貌。《后汉·冯衍传》路纡轸而多艰。又轸怀,痛念也。《楚辞·九章》出国门而轸怀。又《韵会》宿名。《史记·律书》轸者,言万物益大而轸轸然也。又《天官书》轸爲车,主风。《注》轸与巽同位,车动行疾有似于风,故主风。又琴下转弦者谓之轸。《李白诗》拂霜弄瑶琴。又国名。《左传·桓十一年》楚屈瑕将盟贰、轸。《注》贰、轸皆国名。又姓。○按《考工记》加轸与轐焉。郑注云:轸,舆也。《轮人》轸围注:轸,舆后横者也。《輈人》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疏云:象地以舆方而言,不言舆言轸者,轸,舆之本也。戴侗据舆方之说以驳郑氏,谓轸爲舆四面木。《博雅》轸谓之枕,《释名》轸,枕也。轸横在前如卧牀之有横枕也。枕有横无直,则四面之说非也。《韵会》轸注引《秦风·小戎》俴收注云:收,轸也。疏云:大车前轸至后轸其深八尺,兵车之轸四尺四寸,比之爲浅,故曰俴收。收者,车前后两端横木所以收敛所载也。合郑注与《诗》疏观之,则是四面方者爲舆,前后横者爲轸,皆加于伏兔之上以载人物者也。郑注屡变其辞,非自相矛盾,各就本文所重言之耳。 |
10 | 五: | 𨋎:俗轸字。 |
11 | 五: | 𨋏:俗轸字。 |
12 | 五: | 軬:《广韵》扶晚切《集韵》《正韵》父远切,𠀤音饭。《广韵》车軬。《释名》軬,籓也。蔽水雨也。又《集韵》步本切,音泍。车上篷也。或作輽、𨋒。 |
13 | 五: | 軭:《广韵》去王切《集韵》曲王切,𠀤音匡。《说文》车戾也。又《广韵》巨王切《集韵》渠王切,𠀤音狂。义同。 |
14 | 五: | 𨋐:《广韵》《集韵》𠀤普八切,音汃。车破声也。 |
15 | 五: | 軮:《广韵》乌朗切《集韵》倚朗切,𠀤音盎。《广韵》軮轧,声也。又《集韵》远相映貌。又房六切,音伏。县名。《后汉·皇后纪》浚仪公主适軮侯。《注》軮县,属江夏郡。《正字通》旧注軮轧与坱圠同,引扬雄《甘泉赋》忽軮轧而无垠。按《楚辞》坱兮圠兮,贾谊赋坱圠无垠。圠与轧通,坱俗作軮。扬赋本作坱轧,攺作軮,非。 |
16 | 五: | 軯:《集韵》《韵会》《正韵》𠀤披耕切,音伻。《玉篇》车行声。又钟鼓声。《张衡·东京赋》軯磕隐訇。又雷声。《张衡·思𤣥赋》丰隆軯其震霆兮。《注》丰隆,雷神也。 |
17 | 五: | 軰:俗辈字。 |
18 | 五: | 𨋑:《广韵》居竦切《集韵》古勇切,𠀤音拱。《广韵》辋也。《集韵》车辋。又轹也。又《集韵》巨勇切,音䅃。义同。 |
19 | 五: | 𨋒:同軬。详前軬字注。 |
20 | 五: | 軱:《广韵》古胡切《集韵》《韵会》《正韵》攻乎切,𠀤音姑。《广韵》大骨也。又盘骨也。《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
21 | 五: | 軲:《广韵》苦胡切《集韵》空胡切,𠀤音枯。《广韵》车也。又山名。《山海经》有依軲之山。又姓。又《集韵》攻乎切,音姑。义同。 |
22 | 五: | 軳:《集韵》薄交切,音庖。《广韵》戾也。又车轸也。 |
23 | 五: | 𨋓:《字汇》同砗。 |
24 | 五: | 軴:《广韵》中句切《集韵》《韵会》株遇切,𠀤音注。《广韵》《正韵》车軴。《集韵》《韵会》车止也。 |
25 | 五: | 𨋔:同䡰。详后䡰字注。 |
26 | 五: | 𨋕:《广韵》《集韵》《正韵》𠀤鱼向切,音仰。《玉篇》轿𨋕。 |
27 | 五: | 𨋖:《广韵》力久切,音柳。《玉篇》载柩车。《集韵》丧车饰也。或作𨍸。通作柳。 |
28 | 五: | 䡐:《广韵》徒何切《集韵》唐何切,𠀤音驼。《玉篇》车疾驰也。 |
29 | 五: | 軵:《广韵》《正韵》而陇切《集韵》《韵会》乳勇切,𠀤音冗。《说文》反推车,令有所付也。一曰轻车。《前汉·冯奉世传》再三发軵。又《集韵》斐古切,音拊。推也。《淮南子·览㝠训》軵车奉饢。又人冬切,音近茸。挤也。《淮南子·泛论训》相戏以刃者,太祖軵其肘。又《说林训》倾者易覆,倚者易軵也。《集韵》或作𨍷。俗作𨊶。 |
30 | 五: | 䡑:《玉篇》莫斌切,音民。车伏兔也。又车辋也。《释名》车辋曰䡑。䡑,緜也。緜连其外也。 |
31 | 五: | 𨋗:《玉篇》枙夷切,音泥。轼也。 |
32 | 五: | 轭:《说文》轭本字。 |
33 | 五: | 𨋘:《集韵》侧驾切,音乍。车裂也。 |
34 | 五: |
軷:《广韵》《集韵》《韵会》𠀤蒲拨切,音拔。《广韵》将出祭名。《诗·大雅》取羝以軷。《注》祭行道之神也。《周礼·夏官》大驭掌驭玉路以祀,及犯軷。《注》山行曰軷。犯者封土爲山象,以菩刍棘柏爲神主,旣祭,以车轹之而去,喩无险难也。又《广韵》《集韵》《韵会》𠀤蒲盖切,音旆。义同。 考证:〔《周礼·夏官》大驭掌玉路以祀,及犯軷。〕谨照原文掌下增驭字。 |
35 | 五: | 𨋙:《广韵》《集韵》𠀤羊晋切,音胤。车名。 |
36 | 五: | 䡒:《集韵》亭年切,音田。䡘䡘,车衆声,或从田。 |
37 | 五: | 轴:《广韵》《正韵》直六切《集韵》《韵会》仲六切,𠀤音逐。《说文》持轮。《释名》轴,抽也。入毂中可抽出也。又织具。《诗·小雅》杼轴其空。《注》杼,持纬者。轴,受经者。又卷轴。《韩愈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又乾轴、地轴,皆取旋运轮转之意。《袁宏·三国名臣赞》𠀤廻乾轴。《木华·海赋》地轴挺拔而争廻。又当轴,秉国政也。《前汉·田千秋传》当轴处中。又病不能行也。《诗·衞风》硕人之轴。《笺》病也。《注》盘桓不行之意。又地名。《诗·郑风》淸人在轴。《注》轴,河上衞地。《集韵》一作𨌇。 |
38 | 五: | 𨋚:《广韵》尼展切,音碾。《说文》轹也。《广韵》车轹物也。 |
39 | 五: | 轵:《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𠀤音纸。《说文》车轮小穿。《释名》轵,指也。如指而见于毂头也。《周礼·夏官·大驭》祭两轵。《注》轵,谓轊头也。又县名。《史记·汉高祖纪》秦王子婴降轵道旁。又岐也。《尔雅·释地》北方有轵首蛇。《注》岐头蛇也。又语辞。《庄子·大宗师》许由曰:而奚来爲轵。《注》轵、只同。又药名。《本草》连翘。一名轵。 |
40 | 五: | 轺:《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馀招切,音遥。《说文》小车也。《释名》轺,遥也。四向远望之车也。《前汉·平帝纪》徵天下通知逸经古记者,在所爲驾,一封轺传,遣诣京师。《注》以一马轺车而乗传。又《广韵》市招切《集韵》时饶切,𠀤音韶。《正韵》丁聊切,音刁。义𠀤同。一作𨍳。 |
41 | 五: | 𨋛:《集韵》披敎切,音炮。飞石车。 |
42 | 五: | 轲:《广韵》苦何切《集韵》《韵会》丘何切,𠀤音珂。《说文》车接轴也。又《广韵》轗轲,不遇也。车行不利曰轗轲,故人不得志亦谓之轗轲。《楚辞·七谏》堋轲留滞。又《广韵》枯我切《集韵》《韵会》《正韵》口我切,𠀤音可。义同。又《广韵》《集韵》《韵会》𠀤口个切,音课。义同。 |
43 | 五: |
轶:《广韵》夷质切《集韵》《韵会》《正韵》弋质切,𠀤音佚。《说文》车相出也。《楚辞·远游》轶迅风于淸源。《注》从后出前也。又《广韵》过也,突也。《后汉·冯衍传》轶范蠡之绝迹。又《集韵》侵轶也。《左传·隐九年》惧其侵轶我也。又屈轶,草名。《博物志》尧时有草生于庭,佞人至则屈而指之。又与逸通。《史记·伯夷传》睹轶诗,可异焉。又散轶也。《史记·五帝纪》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又与溢通。《前汉·地理志》轶爲荥。《禹贡》作溢。又《广韵》《集韵》《韵会》徒结切《正韵》杜结切,𠀤音绖。义同。又与迭通。《史记·封禅书》轶兴轶废。又《集韵》《正韵》𠀤直列切,音彻。与辙通。详后辙字注。 考证:〔《楚辞·九叹》轶迅风于淸源。〕谨照原文九叹改远游。 |
URN: ctp:kangxi-zidian/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