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
简体字版 |
《九》 | 电子图书馆 |
1 | 九: | 逼:《广韵》彼侧切《集韵》《韵会》笔力切,𠀤音逼。《说文》近也。《广韵》迫也。《正韵》驱也。《集韵》或作逼。详人部逼字注。 |
2 | 九: | 𨔝:《玉篇》古文动字。《晋书·李特传》安卧不𨔝。馀详力部九画。 |
3 | 九: | 𨔞:《广韵》同道。详后道字注。 |
4 | 九: | 逽:《广韵》《集韵》𠀤女略切,音蹃。《玉篇》走逽。《集韵》先也。 |
5 | 九: | 逾:〔古文〕㢏《唐韵》羊朱切《集韵》《韵会》容朱切《正韵》云俱切,𠀤音俞。《玉篇》越也,远也,进也。《书·禹贡》逾于洛。又《秦誓》日月逾迈。《正韵》或作逾、隃。 |
6 | 九: |
逿:《广韵》《正韵》徒浪切《集韵》《韵会》大浪切,𠀤音宕。《广韵》过也。又《集韵》失据而倒也。《前汉·王式传》阳醉逿地。又荡也。《史记·仓公传》脉盛者爲重阳,重阳者逿心主。《注》逿者,荡也。谓病荡心者,犹刺其心也。又《集韵》《韵会》𠀤徒郞切,音唐。突也。《张衡·思𤣥赋》烂漫丽靡,藐以迭逿。 考证:〔《史记·仓公传》脉盛者爲重阳,重阳者逿心主。《注》逿者,荡也。谓病之荡心者,犹刺其心也。〕谨照注省之字。〔《张衡·思元赋》烂熳丽靡,藐以迭逿。〕谨照原文熳改漫。 |
7 | 九: | 䢡:《广韵》先颊切《集韵》悉协切,𠀤音燮。𨓊䢡,走貌。又《集韵》于业切,音浥。前顿也。又《集韵》追萃切,音轛。与遂同。详前𨒉字注。 |
8 | 九: | 遀:《集韵》随古作遀。《正字通》俗隋字。古文作䢫。隋炀帝恶前代屡迁,因去之作隋。独集韵谓随古作遀,臆说,不可从。 |
9 | 九: | 𨔟:逌、攸𠀤同。《石鼓文》君子𨔟乐。《前汉·韦贤传》万国𨔟平。《注》古文攸字。互详攴部三画。又《字汇补》《说文》先训曰:𨔟本行水之器,今之濆壶、笕槽之属。后又借爲语辞。 |
10 | 九: |
遁:〔古文〕𨔡𨘹𨙆《唐韵》《集韵》徒困切《正韵》杜困切,𠀤音钝。《说文》迁也。《玉篇》逃也。《左传·僖二十八年》曳柴而遁。又《广韵》隐也,去也。《诗·小雅》勉尔遁思。《后汉·郅恽传》南遁苍梧。又回避也。《后汉·杜林传》上下相遁。《注》谓上下相匿以文避法也。又遁甲。《后汉·方术传》推六甲之隂,而隐遁也。又《广韵》徒损切《集韵》杜本切《正韵》徒本切,𠀤音囤。义同。又《集韵》七伦切《正韵》详伦切。𠀤与巡同。《前汉·平当传》逡遁有耻。又与逡通。《前汉·贾谊过秦论》遁巡不敢进。《说文》亦作遯。 考证:〔《后汉·杜林传》上下相遁。《注》谓上下相匿以文避去也。〕谨照原文避去改避法。 |
11 | 九: | 𨔡:《说文》古文遁字。《前汉·匈奴传赞》𨔡逃𥨥伏。又《班固·叙传》携手𨔡秦。《注》𨔡,古遯字。又《字汇补》丑绢切,音猭。动也。 |
12 | 九: | 𨔢:《集韵》丑展切,音搌。《玉篇》行也。《集韵》安步也。 |
13 | 九: |
遂:〔古文〕𨒉𨔱𨓸𨔲《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徐醉切,音穟。《广韵》达也。《礼·月令》庆赐遂行,毋有不当。《注》言通达施行,使之周徧也。《前汉·王陵传》上佐天子理隂阳,下遂万物之宜。又进也。《易·大壮》不能退,不能遂。《书·仲虺之诰》显忠遂良。《注》良则进之也。又成也,从志也。《礼·月令》百事乃遂。《注》遂,犹成也。《诗·衞风》言旣遂矣。又称也。《诗·曹风》不遂其媾。又竟也。《前汉·𨻰平传》吾闻先生事魏不遂。又尽也。《礼·曲礼》有后入者,阖而勿遂。《注》遂,阖之尽也。又《正韵》因也,两事相因而及也。《诗·邶风》问我诸姑,遂及伯𡛷。《春秋·僖四年》侵蔡,蔡溃,遂伐楚。又擅成事也。《易·家人》无攸遂。《公羊传·庄二十九年》大夫无遂事。又舒肆之貌。《诗·衞风》容兮遂兮。又物生出曰遂。《前汉·郊祀歌》靑阳开动,根荄以遂。又《前汉·胡母生传》弟子遂之者。《师古注》遂,谓名位成达者。《史记·司马相如传》宦游不遂,而来过我。又充备也。《礼·鄕飮酒义》节文终遂焉。又顺也。《周语》以遂八风。又《正韵》因循也。《荀子·王制篇》小事殆乎遂。又鄕遂,郊外地。《周礼·地官·遂人》五县爲遂,王国内有六鄕,外有六遂。又小沟也。《周礼·地官·遂人》夫闲有遂,遂上有径。又遂人,官名。又国名。《春秋·庄十三年》齐人灭遂。《注》舜之后,国在济北蛇丘东北。 考证:〔《诗·衞风》问我诸姑,遂及伯𡛷。〕谨照原书衞风改邶风。〔又《前汉·孟卿传》弟子遂之者。〕谨按所引见胡母生传不在孟卿传,孟卿改胡母生。〔《礼·鄕飮酒义》节文终遂也。〕谨照原文也改焉。〔《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县爲遂,王国内有六鄕〕谨按所引出遂人大司徒改遂人。 |
14 | 九: | 遃:《广韵》鱼蹇切《集韵》语蹇切,𠀤音嵃。行貌。又《集韵》鱼旰切,音岸。遨也。 |
15 | 九: | 𨔣:《唐韵》古牙切《集韵》居牙切,𠀤音加。《说文》𨔣互,令不得行也。《徐锴曰》𨔣互,犹犬牙左右相制也。又《集韵》居迓切,音驾。𨔣丫,木如蒺藜,上下相距。 |
16 | 九: |
遄:〔古文〕𨒎《唐韵》市缘切《集韵》《韵会》淳沿切,𠀤音篅。《说文》往来数也。《玉篇》疾也,速也。《易·损卦》已事遄往。《诗·邶风》遄臻于衞。又台名。《左传·昭二十年》晏子侍于遄台。 考证:〔《诗·衞风》遄臻于衞。〕谨照原书衞风改邶风。 |
17 | 九: | 遅:同迟。 |
18 | 九: | 遆:《集韵》田黎切,音提。姓也。 |
19 | 九: |
遇:〔古文〕𠓱《唐韵》牛具切《集韵》《韵会》元具切《等韵》鱼具切,𠀤音寓。《玉篇》见也,道路相逢也。《广韵》不期而会也。《春秋·隐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谷梁传》不期而会曰遇。《礼·曲礼》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注》未及期,在期日之前也。《周礼·春官·大宗伯》诸侯冬见曰遇。《注》偶也,欲其若不期而偶至也。又待也,接也。《前汉·季布传》遇人恭谨。又《蒯通传》汉王遇我厚。又合也。《前汉·扬雄传》七十说而不遇。又姓。《风俗通》汉有遇冲,爲河内太守。又《字汇补》五口切,与偶同。《史记·天官书》气相遇者,使𤰞胜高。又《集韵》《韵会》𠀤鱼容切,音顒。地名。《史记·高帝纪》战曲遇东。《注》曲音龋,遇音顒。 考证:〔《礼·曲礼》诸侯未及相见曰遇。〕谨照原文未及下增期字。〔《史记·天官书》气相遇者,使𤰞胜高。〕谨照原文省使字。 |
20 | 九: | 遈:《广韵》常职切《集韵》丞职切,𠀤音寔。《广韵》流行貌。《集韵》行也。 |
21 | 九: | 侦:《广韵》丑郑切《集韵》《韵会》《正韵》丑正切,𠀤音侦。《玉篇》逻𠋫也。《增韵》廉视探伺也。通作侦。互详人部侦字注。 |
22 | 九: | 游:〔古文〕𨒰汓𨓎《唐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正韵》于求切,𠀤音猷。《玉篇》遨游也。《书·大禹谟》罔游于逸。《诗·邶风》以遨以游。《礼·学记》息焉游焉。《注》游,谓无事闲暇总在于学也。又友也,交游也。《礼·曲礼》交游称其信也。《战国策》士未有爲君尽游者。《注》游,犹友也。言不尽于交游之道。又叶延知切,音移。《班彪·闲居赋》望常山之峩峩,登北岳以高游。嘉孝武之乾乾,亲释躬于伯姫。又叶羊诸切,音余。《黄庭经》五灵夜烛焕入区,子存内皇与我游。 |
23 | 九: | 𨔤:《正字通》俗遫字。详后遫字注。 |
24 | 九: | 𨔥:《广韵》则前切《韵会》子仙切,𠀤音笺。《说文》自进极也。又《篇海》古文津字,别作𨕨。 |
25 | 九: | 𨔦:《玉篇》殊句切,音树。走也。 |
26 | 九: |
运:〔古文〕𨔪《广韵》《正韵》禹愠切《集韵》《韵会》王问切,𠀤音韵。《玉篇》转也,动也。《正韵》行也,用也。《易·系辞》日月运行。《书·大禹谟》帝德广运。《注》行之不息也。《礼·少仪》君子欠伸运笏。《注》运,动也。又《说文》移徙也。《广韵》转输也。《后汉·百官志》尉曹主卒徒转运事。又《正韵》天造曰运。《浑天仪》天运如车毂。又《韵会》五运,五行气化流转之名。又运祚,历数也。《史记·高帝赞》汉承尧运。又《集韵》地南北谓之运。《越语》广运百里。注:远行赋东西爲广,南北爲运。又叶于分切,音云。《蔡邕·述行赋》弥信宿而后阕,思逶迤以东运。见阳光之颢颢,怀少弭而有欣。又叶于愿切,音院。《阮瑀·琴歌》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靑盖巡九州,在西东人怨。 考证:〔《礼·曲礼》君子欠伸运笏。〕谨照原文曲礼改少仪。〔《越语》广运百里。东西爲广,南北爲运。〕谨照原文百里下增注字。〔《蔡邕·远行赋》弥信宿而后阕,繇威遗以东运。阳光见之颢颢兮,怀少弭之有欣。〕谨照原文远改述。繇威遗改思逶迤。阳光见改见阳光。省兮字。怀改怀。之有欣改而有欣。 |
27 | 九: | 遌:《唐韵》五阁切《集韵》逆各切,𠀤音噩。《广韵》心不欲见而见曰遌。又《玉篇》同迕,遇也。《楚辞·九章》重华不可遌兮。《班固·幽通赋》乗高而遌神兮。《正字通》同遻。互详后遻字注。 |
28 | 九: | 遍:《广韵》与徧同。详彳部徧字注。 |
29 | 九: |
过:《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古卧切,戈去声。《玉篇》度也,越也。《正韵》超也。《易·系辞》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礼·檀弓》过之者,俯而就之。《史记·贾生传》自以爲过之,今不及也。又过失也。《书·大禹谟》宥过无大。《注》过者,不识而误犯也。《前汉·文帝纪》俱去细过,偕归大道。又罪愆也。《周礼·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诛,以驭其过。又责也。《史记·项羽纪》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又卦名。易大过,小过。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古禾切,音戈。《广韵》经也。《书·禹贡》东过洛汭,北过洚水。又过所也。《释名》过所至关津以示也。或曰传转也,转移所在,识以爲信。又国名。《左传·襄四年》处浇于过。《注》过,国名。东莱掖县有过鄕。又㵎名。《诗·大雅》溯其过㵎。又姓。《后汉·刘陶传》过晏之徒。《注》过,姓,过国之后。《正韵》经过之过,平声。超过、过失之过,去声。 考证:〔《史记·贾谊传》自以爲过之,今殆不及也。〕谨照原书贾谊传改贾生。又原文无殆字今省。〔《史记·高帝纪》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谨按所引出项羽纪不出高帝纪,谨照原书高帝纪改项羽纪。将军改大王。〔《释名》过所至关津以示也。或曰,传过也。移所在识以爲信。〕谨按太平御览引释名原文传转也,转移所在,识以爲信。今照改。 |
30 | 九: | 𨔧:俗逬字。详前逬字注。 |
31 | 九: | 遏:《唐韵》乌割切《集韵》《韵会》《正韵》阿葛切,𠀤音阏。《尔雅·释诂》遏,止也。《注》以逆相止曰遏。《广韵》绝也。《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书·武成》以遏乱略。《注》遏,绝乱谋也。又《尔雅·释诂》逮也。《扬子·方言》东齐曰遏,言相及也。又与按通。《诗·大雅》以按徂旅。《孟子》作遏。又叶许竭切,音歇。通作曷。《诗·商颂》则莫我敢曷。叶截烈。《注》曷、遏通。又叶于歇切,音谒。《后汉·崔駰反都赋》勒威赫斯,果秉其钺。如川之流,动不可遏。 |
32 | 九: |
遐:《唐韵》胡加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加切,𠀤音霞。《说文》远也。《书·太甲》若陟遐必自迩。《楚辞·远游》泛容与而遐举兮。又与何通。《诗·小雅》遐不谓矣。又《大雅》遐不作人。又叶寒歌切,音何。《左思·魏都赋》闲居隘巷,室迩心遐。富仁宠义,职竞弗罗。又叶洪孤切,音胡。《扬子·太𤣥经》缺船跋车,其害不遐。 考证:〔《楚辞·九章》泛容与而遐举兮。〕谨照原书九章改远游。 |
33 | 九: | 遑:《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胡光切,音黄。《玉篇》暇也。《诗·召南》莫敢或遑。又《小雅》不遑啓处。又急也。《书·无逸》不遑暇食。《注》遑在心,暇在事。事宂曰不暇,心勤曰不遑。又与皇通。《书·无逸》无皇曰:今日耽乐。《左传·昭七年》社稷之不皇。《注》皇,暇也。 |
34 | 九: | 𨔨:《字汇》测洽切,音插。行貌。《正字通》俗字。 |
35 | 九: |
遒:〔古文〕逎《唐韵》自秋切《集韵》字秋切《韵会》《正韵》慈秋切,𠀤音酋。《说文》迫也。《楚辞·招魂》分曹𠀤进,遒相迫些。《注》遒,亦迫也。又《玉篇》尽也,忽也。《楚辞·九辩》岁忽忽而遒尽兮。又《玉篇》固也。《诗·豳风》四国是遒。又《正字通》聚也。《诗·商颂》百禄是遒。《注》遒,聚也。又《正字通》终也。通作酋。《诗·大雅》似先公酋矣。《注》言善始而善终也。又《正韵》遒人,宣令之官。又《正韵》健也,劲也。《鲍照诗》猎猎晚风遒。《郑愔诗》魏国文雅遒。又《集韵》逡遒,县名,在淮南。又《广韵》卽由切《集韵》将由切,𠀤音揪。《尔雅·释木》枹遒木。《注》谓木丛生。又《集韵》雌由切,音秋。《说文》行貌。 考证:〔《尔雅·释木》抱遒木。《注》谓木丛。〕谨照原文抱改枹。木丛下增生字。 |
36 | 九: | 𨔩:《集韵》祖丛切,音聪。行也。《正字通》逡字之譌。 |
37 | 九: | 道:〔古文〕𨕥衟𡬹《唐韵》徒皓切《集韵》《韵会》《正韵》杜皓切,𠀤陶上声。《说文》所行道也。《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诗·小雅》周道如砥。《前汉·董仲舒传》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又《广韵》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易·系辞》一隂一阳之谓道。《又》立天之道,曰隂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书·大禹谟》道心惟微。又顺也。《书·禹贡》九河旣道。《注》顺其道也。又国名。《左传·僖五年》江黄道柏。《注》道国,在汝南安阳县南。又《韵会》州名。汉属零陵郡,唐营州,攺道州。又当道,草名。《博雅》当道,马舄也。又《集韵》《韵会》大到切《正韵》杜到切,𠀤陶去声。《正韵》言也。《孝经》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又由也。《礼·礼器》苟无忠信之人,则理不虚道。《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又治也。与导同。《论语》道千乗之国。《史记·文帝纪》道民之略,在于务本。又引也。《左传·隐五年》请君释憾于宋,敝邑爲道。又从也。《前汉·淮南王传》诸使者道长安来。《山海经》风道北来。《注》道,从也。又《字汇补》动五切,音覩。《易林》冬薮枯腐,当风于道。蒙蔽尘埃,左氏劳苦。又叶徒厚切,头上声。《诗·衞风》墙有茨,不可道也。叶下丑。 |
38 | 九: | 达:《广韵》唐割切《集韵》《韵会》陀葛切,𠀤音薘。《玉篇》通也。《书·尧典》达四聪。《礼·礼器》君子之人达。《左传·昭七年》其后必有达人。《注》知能通达之人也。又通显也。《孟子》达不离道。《又》达则兼善天下。又荐也,进也。《礼·儒行》推贤而进达之。《前汉·黄香传》在位多所荐达。又生也,遂也。《诗·周颂》驿驿其达。《注》苗生出土也。又《商颂》莫遂莫达。又徧也。《书·召诰》则达观于新邑营。《注》通达观之,言周徧也。又宜也。《诗·商颂》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注》言无所不宜也。又皆也。《礼·礼器》君子达亹亹焉。《注》达,犹皆也。又专决行事曰专达。《周礼·天官·小宰》大事从其长,小事则专达。又以物相将曰达。《周礼·夏官·怀方氏》达之以旌节。《注》达民以旌节,达贡物以玺节。又从入曰达。《书·禹贡》达于河。又夹室也。《礼·内则》天子之阁,左达五,右达五。《注》达,夹室也。各有五阁,以庋食物也。又窻牖也。《礼·明堂位》刮楹达鄕。《注》每室八窻爲四达,天子之庙饰也。又小羊名达。《诗·大雅》先生如达。《注》羊子易生,无留难也。又州名。《字汇补》梁万州攺通州,宋攺达州。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他达切,音闼。《集韵》行不相遇也。《正韵》挑达,往来相见貌。《诗·郑风》挑兮达兮。《注》挑,轻儇也。达,放恣也。《集韵》或作达。 |
39 | 九: | 违:《唐韵》羽非切《集韵》《韵会》于非切,𠀤音帏。《说文》离也。《广韵》背也。《书·尧典》静言庸违。《注》行事则违背之也。又《正韵》避也,去之也。《易·乾卦》忧则违之。《注》知难而避也。《礼·表记》事君三违,而不出境。《注》违犹去也。《论语》违之之一邦。又《韵会》奔放曰违。《左传·宣十年》凡诸侯之大夫违。《疏》窘迫而奔,及以礼见放,通谓之违。又邪恶也,过失也。《左传·桓二年》昭德塞违。《注》塞违,谓闭塞邪违也。《后汉·百官志》有违失,则劾奏。又蓄怨也。《书·无逸》否则厥心违怨。《注》违怨者,怨之蓄于中也。又《韵会》依违,不决也。一作猗违。《前汉·律历志》依违以惟,未能修明。又《孔光传》猗违者连岁。《注》犹依违也。依且违,言两可也。 |
40 | 九: | 𨔪:《字汇补》古文运字。注详本画。 |
41 | 九: | 𨔫:《集韵》退古作𨔫。注详六画。 |
42 | 九: | 𨔬:《字汇补》同达。 |
43 | 九: | 𨔭:《字汇补》同迾。 |
44 | 九: | 𨔮:籀文送字。 |
45 | 九: | 𨔯:《字汇补》徒合切,音沓。行立也。 |
46 | 九: | 𨔰:《字汇补》古文迁字。注详十二画。 |
47 | 九: | 𨔱:《玉篇》古文遂字。注详本画。 |
48 | 九: | 𨔲:《字汇补》古文遂字。注详本画。 |
URN: ctp:kangxi-zidian/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