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十》 | Library Resources |
1 | 十: | 𨜳:《广韵》《集韵》𠀤徒冬切,音彤。古国名。 |
2 | 十: | 𨜴:《广韵》古盍切《集韵》谷盍切,𠀤音䫦。地名。《说文》作𨜨。又《集韵》丘盖切,音嘅。又辖𦡳切,音阖。义𠀤同。 |
3 | 十: | 𨜵:《广韵》乌浑切《集韵》乌昆切,𠀤音温。《玉篇》蜀鄕名。 |
4 | 十: | 𨜶:《广韵》《集韵》𠀤伊昔切,音益。地名。 |
5 | 十: | 𨜷:《唐韵》步光切《集韵》蒲光切,𠀤音旁。《玉篇》汝南鮦阳亭名。又《集韵》铺郞切,音滂。义同。 |
6 | 十: | 𨜸:《集韵》下遘切,音后。县名。 |
7 | 十: |
鄋:《唐韵》所鸠切《集韵》疎鸠切,𠀤音搜。《说文》北方长狄国也。在夏爲防风氏,在殷爲汪芒氏。《左传·文十一年》鄋瞒侵齐。《注》鄋瞒,狄国名。防风氏之后,姓漆。又《集韵》苏遭切,音骚。义同。《说文》作𨜛。 考证:〔《说文》北方长狄国也。在夏爲防风氏,在殷爲汪芸氏。〕谨照原文芸改芒。 |
8 | 十: | 鄌:《集韵》徒郞切,音唐。国名。《正字通》本作唐。 |
9 | 十: | 䣓:《字汇》邻溪切,音离。戎国名。又郞狄切,音历。县名。《正字通》《地志》本作鬲。 |
10 | 十: | 鄍:《唐韵》莫经切《集韵》《韵会》忙经切,𠀤音冥。邑名。《左传·僖二年》伐鄍三门。《注》鄍,虞邑也。又《成二年》公会晋师于上鄍。《注》地名。阙。◎按《后汉·郡国志》有鄍聚,注:服虔曰:晋别都。《博物志》曰:诸侯会于溟亭,盖晋地也。大约晋灭虞后,其地遂爲晋有,故《说文》直以鄍爲晋地,而不复原其爲虞邑也。 |
11 | 十: | 鄎:《唐韵》相卽切《集韵》悉卽切,𠀤音息。地名。《春秋·哀十年》公会吴,伐齐南鄙,师于鄎。《注》鄎,齐地。《说文》鄎,姬姓之国,在淮北。今汝南新鄎。《正字通》《汉·地理志》作息。孟康注曰:故息国,后徙东,故加新云。今汝南府息县卽息地。◎按《左传·隐十一年》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疏:一本作鄎,汝南有新息县,息在汝南,非齐南鄙,则息卽可加邑爲鄎,而齐之鄎与息国之新息,其地自不相混也。 |
12 | 十: | 䣔:《广韵》苏果切《集韵》损果切,𠀤音锁。《玉篇》河南亭名。 |
13 | 十: | 𨜹:《字汇》同郖。详前郖字注。 |
14 | 十: | 鄏:《唐韵》而蜀切《集韵》《韵会》如欲切,𠀤音辱。郏鄏,邑名,在河南。《集韵》河南县直城门宫陌地也。馀详前郏字注。 |
15 | 十: | 鄐:《唐韵》丑六切《集韵》敕六切,𠀤音畜。《说文》晋郉侯邑。《左传·襄二十六年》雍子奔晋,晋人与之鄐。又姓。《广韵》汉东海太守鄐煕。又《广韵》许竹切《集韵》许六切,𠀤音蓄。又《广韵》《集韵》𠀤丘六切,音麯。义𠀤同。 |
16 | 十: | 𨜺:《集韵》乌公切,音翁。邑名。 |
17 | 十: | 鄑:《唐韵》卽移切《集韵》《韵会》将支切《正韵》津私切,𠀤音赀。《韵会》邑名。古属靑州,周属纪,后入齐。《春秋·庄元年》齐师迁纪、郱、鄑、郚。《注》北海都昌县西有赀城,卽鄑城也。互详前郚字注。又《集韵》宋、鲁闲地。《春秋·庄十一年》公败宋师于鄑。又《集韵》卽刃切,音晋。义同。《说文》作𨟕。隶作鄑。譌作𨝶,俗作鄑,𠀤非。 |
18 | 十: | 邹:《唐韵》《正韵》侧鸠切《集韵》《韵会》甾尤切,𠀤音驺。《说文》鲁县,古邾娄国,帝颛顼之后所封。《徐曰》《孟子题辞》邾国至孟子时,鲁穆公攺曰邹。又通作驺。《史记·孟轲传》孟子,驺人也。又姓。《广韵》汉有邹阳。又《字汇补》从娶切,音聚。《史记·孔子世家》如颜浊邹之徒。《正义》邹,音聚。俗省作邹。互详前郰字注。 |
19 | 十: | 𨜻:《唐韵》《集韵》𠀤渠焉切,音乾。《说文》河东闻喜县聚名。又《集韵》九件切,音蹇。义同。 |
20 | 十: | 𨜼:《字汇》力质切,音栗。地名。 |
21 | 十: | 𨜽:《集韵》余支切,音移。地名。 |
22 | 十: | 䣕:《唐韵》《集韵》《韵会》𠀤莫驾切,音禡。𨚲䣕,县名。又《广韵》莫下切《集韵》母下切,𠀤音马。义同。 |
23 | 十: | 鄓:《正字通》俗郹字。详前郹字注。 |
24 | 十: | 𨜾:《等韵》七冈切,音仓。地名。 |
25 | 十: |
邬:《唐韵》《正韵》安古切《集韵》《韵会》于五切,𠀤音隖。县名。《左传·隐十一年》王取邬、刘、蔿、邘之田于郑。《注》河南缑氏县西南有邬聚。又晋地。《左传·昭二十八年》司马弥牟爲邬大夫。《注》今汾州介休县有故邬城。又《广韵》哀都切《集韵》汪胡切,𠀤音乌。又《广韵》依倨切《集韵》依据切,𠀤音饫。义𠀤同。 考证:〔《左传·隐十一年》王取邬刘蔿䢴之田于郑。〕谨照原文䢴改邘。 |
26 | 十: | 鄕:《广韵》许良切《集韵》《韵会》《正韵》虚良切,𠀤音香。《释名》鄕,向也,衆所向也。《广韵》万二千五百家爲鄕。《前汉·食货志》五家爲邻,五邻爲里,四里爲族,五族爲党,五党爲州,五州爲鄕,是万二千五百戸也。又上声。《韵会》《正韵》𠀤许两切,与响同。《前汉·董仲舒传》如影鄕之应形声。又《字汇补》与飨通。《前汉·文帝纪》尃鄕独美其福。又去声。《集韵》《正韵》𠀤许亮切。与向同。《礼·曲礼》则必鄕长者所视。《又》请席何鄕。又《尔雅·释宫》两阶闲谓之鄕。《注》人君南鄕当阶闲。又窻牖名。《礼·明堂位》刮楹达鄕。《疏》每室四戸八窻,窻戸皆相对。又《仪礼·士虞礼》祝从啓牖鄕如初。《注》鄕,牖一名也。《疏》北牖名鄕,鄕亦是牖,故云一名也。又《正字通》昔也,曩也。往者在前,来者从后,故往者谓之鄕者,往日谓之鄕日。《论语》鄕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又姓。《集韵》通作向。 |
27 | 十: | 郧:《广韵》《韵会》《正韵》𠀤于分切,音云。国名。《说文》汉南之国。《左传·桓十一年》郧人军于蒲骚。《注》郧国,在江夏云社县东南有郧城。又衞地。《左传·哀十一年》衞太叔疾死,𣩵于郧。又姓。或省作䢵。详前䢵字注。 |
28 | 十: | 𨜿:《广韵》辛律切,音䘏。颓下也。《正字通》𨝡字之譌。 |
29 | 十: | 𨝀:《广韵》乌贿切,音猥。𨝀郲,不平貌。又胡罪切,音瘣。义同。 |
30 | 十: | 𨝁:《集韵》郇或作𨝁。详前郇字注。 |
31 | 十: |
鄗:《广韵》胡老切《集韵》下老切《韵会》合老切,𠀤音皓。《正字通》春秋晋邑,战国属赵。《左传·哀四年》齐国夏伐晋,取郉、任栾、鄗。《注》鄗,晋地。后汉光武卽位于此,攺名高邑,卽今赵州高邑县。又与镐通。《后汉·冯衍传》西顾酆、鄗。《注》酆、鄗,二水名。文王都酆,武王都鄗。又《广韵》口交切《集韵》《韵会》《正韵》丘交切,𠀤音敲。水名。《左传·宣十二年》晋师在敖、鄗之闲。《注》敖、鄗,二水名,在荥阳县西北。又《唐韵》呼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𠀤音壑。又《集韵》虚到切,音耗。义𠀤同。又《字汇补》居嚣切,音郊。地名。与郊同。《史记·秦本纪》取王官及鄗。《左传·文三年》作郊。 考证:〔《左传·哀四年》齐国夏伐晋,取郉栾任鄗。〕谨照原文栾任改任栾。 |
URN: ctp:kangxi-zidian/1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