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四》

電子圖書館
1 四:
邞:《唐韻》《韻會》甫無切《集韻》風無切,𠀤音夫。《前漢·地理志》邞縣,屬琅邪郡。又《集韻》馮無切,音扶。義同。

2 四:
邟:《唐韻》苦浪切《集韻》口浪切,𠀤音抗。《說文》潁川縣名。又《玉篇》古衡切《集韻》居行切,𠀤音耕。義同。又《廣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𠀤音杭。《廣韻》餘邟,縣名。在吳興,今作杭。又《廣韻》苦岡切《集韻》丘岡切,𠀤音康。《集韻》城名,在陽翟。

3 四:
𨙶:《廣韻》布蓋切《集韻》博蓋切,𠀤音貝。《說文》郡名。又《集韻》普蓋切,同沛。邑名。

4 四:
邠:《廣韻》府巾切《集韻》悲巾切《韻會》補巾切,𠀤音賔。《說文》周太王國,在右扶風美陽縣,亦作豳。互詳豕部豳字註。又《廣韻》州名,今屬陝西西安府。又與彬同。文貌。《揚子·太𤣥經》斐如邠如,虎豹文如。

5 四:
𨙷:《廣韻》《集韻》𠀤子郢切,音井。《玉篇》地名。

6 四:
𨙸:〔古文〕歧《集韻》同岐。互詳山部岐字註。《前漢·郊祀志》太王建國於𨙸梁。又《五音集韻》章移切,音支。邑名。在義陽。

7 四:
邡:《唐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𠀤音方。《說文》𨙩邡,廣漢縣名。又《廣韻》《集韻》𠀤敷亮切,音訪。與訪通。《穀梁傳·昭二十五年》邡公也。《註》邡,當爲訪。謀納昭公也。

8 四:
邢:《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正韻》奚經切,𠀤音形。《說文》周公子所封國,地近河內懷縣。《左傳·隱五年》鄭人郉人伐翼。《註》郉國,在廣平襄國縣。又《韻會》州名。春秋郉國,隋置郉州,宋攺郉臺,今因之。又姓。郉侯,爲衞所滅,因爲氏。又《集韻》古幸切,音耿。《史記·殷本紀》祖乙遷于郉。《註》郉,音耿。今河東皮氏有耿鄕。《括地志》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耿城,故耿國也。本作郉。經史通作邢。

9 四:
𨙹:《唐韻》書沼切《集韻》始紹切,𠀤音少。《說文》魯地名。又《廣韻》《集韻》𠀤子小切,音剿。又《廣韻》式照切《集韻》失照切,𠀤少去聲。義𠀤同。一作𨚒。

10 四:
𨙺:《唐韻》《集韻》《類篇》𠀤女九切,音鈕。《說文》地名。从邑丑聲。

11 四:
那:《唐韻》《廣韻》諾何切《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𠀤音儺。《說文》西夷國安定有朝那縣。又《玉篇》何也。《左傳·宣二年》棄甲則那。又多也。《·小雅》受福不那。又《集韻》安貌。《·小雅》有那其居。又姓。《廣韻》西魏有那椿。又上聲。《廣韻》《正韻》奴可切《集韻》乃可切,𠀤音娜。《集韻》何也。《玉篇》俗言那事。又去聲。《廣韻》奴箇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箇切,𠀤音哪。語助也。《後漢·韓康傳》公是韓伯休那。《杜甫詩》杖藜不睡誰能那。又叶奴故切,音怒。《陸雲·陸丞相誄》攺容肅至,傾蓋寵步。鞶帶翻紛,珍裘阿那。《說文》本作𨙻。俗作𨚗。

12 四:
𨙻:《說文》那本字。

13 四:
邤:《廣韻》《集韻》𠀤許斤切,音欣。《玉篇》地名。又《集韻》鄰也。又《集韻》虛言切,音軒。義同。

14 四:
䢵:《集韻》同鄖。《左傳·宣四年》若敖娶於䢵。《註》䢵本作鄖。

15 四:
邥:《廣韻》《集韻》𠀤式任切,音沈。地名。《左傳·文十七年》周甘𣀈敗戎于邥垂。《註》邥垂,周地河南新城縣北有垂亭。又姓也。《集韻》與沈同。
考證:〔《左傳·文十七年》周甘𣀈敗戎于邥𠂹。《註》邥𠂹,周地河南新城縣北有𠂹亭。〕謹照原文三𠂹字𠀤改垂。

16 四:
邦:〔古文〕𤰫𨚚邫《唐韻》博江切《集韻》《韻會》悲江切,𠀤音梆。《說文》國也。《周禮·天官》大宰掌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註》大曰邦,小曰國。又《釋名》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蔡仲之命》乃命諸王邦之蔡。又姓。《正字通》明有邦嚴。又叶卜工切,音崩。《·小雅》以畜萬邦,叶上訩。《又》保其家邦。叶上同。又《大雅》御于家邦。叶上恫,凡《》《》邦字𠀤同此音。

17 四:
邧:《廣韻》《集韻》《韻會》𠀤愚袁切,音元。《廣韻》秦邑名。《左傳·文四年》晉侯伐秦,圍邧新城。又《唐韻》虞遠切《集韻》《正韻》五遠切,𠀤音阮。義同。

18 四:
邨:《集韻》《韻會》麤尊切《正韻》倉尊切,𠀤音村。《玉篇》地名。又墅也。與村同。又《廣韻》《集韻》𠀤徒渾切,音豚。義同。

19 四:
邩:《唐韻》呼果切《集韻》虎果切,𠀤音火。《說文》地名。一作𨚊。

20 四:
𨙼:《說文》郢,或省口,从𡈼。詳後郢字註。

21 四:
𨙽:《廣韻》其今切《集韻》渠今切,𠀤音琴。《玉篇》亭名。在重安地。

22 四:
邪:《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𠀤音斜。《廣韻》不正也。《正韻》姦思也,佞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大禹謨》去邪勿疑。又《韻會》辟邪,獸名。又《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余遮切,𠀤音耶。《說文》琅邪,郡名。又莫邪,劒名。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又呼韓邪,匈奴王名。《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于來朝。又若邪,水名。在越州會稽縣。又胥邪,木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註》胥邪,似椶櫚,皮可爲索。又汙邪,下地田也。《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又助語,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又《集韻》羊諸切,音余。與餘同。《史記·歷書》歸邪於終。《註》邪,餘分也。終,閏月也。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瑞星名。《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註》邪,音蛇。又《字彙補》子可切,音左。《前漢·司馬相如傳》邪與肅愼爲鄰。《註》邪讀爲左,謂東北接也。又叶詳於切,音徐。《·邶風》其虛其邪,旣亟只且。《註》邪,亦作徐。緩也。又叶伊宜切,音移。《尚書·考靈曜》虛爲秋𠋫,昴爲冬期。隂氣相左,德乃不邪。
考證:〔《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謹照原文名改命。〔《詩·𠨒風》其虛其邪,旣亟只且。〕謹照原文𠨒改邶。

23 四:
邫:《字彙補》古文邦字。《洞靈經》有邫國者,謂其有人衆也。餘詳本畫。

24 四:
𨙾:《集韻》岐古作𨙾。註詳山部四畫。

URN: ctp:kangxi-zidian/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