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九》

Library Resources
1 九:
𨜏:《广韵》以成切。《集韵》怡成切,𠀤音盈。《广韵》姓也。《正字通》姓苑作盈。

2 九:
郹:《广韵》古觅切《集韵》关阒切,𠀤音湨。《说文》蔡邑也。引《左传·昭十九年》楚子之在蔡也,郹阳封人之女奔。之◎按《左传》今本俱作郥。俗譌作鄓,非。

3 九:
𨜐:《集韵》想止切,音玺。汉侯国名。

4 九:
𨜑:《玉篇》轻雕切,音趫。钜鹿县名。◎按钜鹿郡有鄡县,无𨜑县。

5 九:
𨜒:《唐韵》古诣切,音计。《说文》周封黄帝之后于𨜒,上谷有𨜒县。又《集韵》通作蓟。《前汉·地理志》蓟,秦渔阳郡。

6 九:
郺:《广韵》《集韵》𠀤乌孔切,音蓊。《广韵》郺𨑊,盛多貌。《扬子·方言》郺,多也。凡大而多谓之郺。又《广韵》《集韵》𠀤于容切,音邕。义同。

7 九:
郻:《正字通》同鄡。《前汉·地理志》有郻县,属钜鹿郡。详后鄡字注。

8 九:
郼:《广韵》《集韵》𠀤于希切,音依。《广韵》殷国名。《吕览·愼大篇》汤爲天子,夏民亲郼如夏。《高注》郼,读如衣。今兖州人谓殷氏皆曰衣。又《吕览·慎势篇》汤其无郼,武其无岐,不能成功。《注》郼,汤之本国。《正字通》郼非卽殷字。齐人读殷如衣,高注读郼如衣,皆方音,非定音也。
考证:〔《吕览·愼大篇》汤爲天子,夏民亲郼如夏。《高绣曰》郼读如衣。今兖州人谓殷氏皆曰衣。〕谨照原文高绣曰改高注。〔《吕览·愤势篇》汤其无郼,武其无岐丰也。《注》郼,殷旧封国名。〕谨照原文愤势篇改慎势篇。武其无岐下省丰也二字。增不能成功四字。注郼殷旧封国名改注郼汤之本国。

9 九:
都:〔古文〕𨛷《唐韵》当孤切《集韵》《韵会》《正韵》东徒切,𠀤音闍。《广韵》天子所宫曰都。《周礼·地官·小司徒》四县爲都。又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左传·隐元年》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庄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又卿大夫食采之邑亦曰都。《礼·坊记》制国不过千乗,都城不过百雉。又《正韵》美也,盛也。《·郑风》洵美且都。《前汉·司马相如传》车从雍雍,闲雅甚都。又叹美之辞。《书·臯陶谟》臯陶曰都。又《正韵》居也。《东方朔·客难》身都卿相之位。又《广韵》总也。《曹丕·与吴质书》顷撰遗文,都爲一集。《韩愈·答崔立之书》若都不可得。又《字汇补》水所聚也。《释名》泽中有丘曰都丘,言虫鸟所都聚也。又姓。《集韵》汉临亚侯都稽。又《集韵》张如切,音猪。与猪通。《·禹贡》大野旣猪。《又》被孟猪。《史记·夏本纪》旣猪作旣都,孟猪作明都。
考证:〔《左传·隐元年》大都不过参国之一。《注》凡邑有先君之庙曰都,无曰邑。〕谨按所引注是庄二十八年左传,非隐元年注,今照左传原文改庄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

10 九:
𨜓:《集韵》陟盈切《集韵》知盈切,𠀤音贞。地名。又《广韵》直贞切《集韵》驰贞切,𠀤音呈。义同。

11 九:
𨜔:《广韵》《集韵》𠀤胡光切,音皇。古县名。

12 九:
𨜕:同䢽。见前䢽字注。

13 九:
郾:《唐韵》《集韵》《韵会》𠀤于建切,音堰。《说文》颍川县名。《正字通》卽古郾子国故地,今爲开封府许州郾城县。又《广韵》同鄢。

14 九:
郿:《唐韵》武悲切《集韵》《韵会》旻悲切,𠀤音眉。《说文》右扶风县名。《·大雅》申伯信迈,王饯于郿。又鲁地名。《左传·庄二十八年》冬筑郿。《注》鲁下邑。又《广韵》《集韵》𠀤明秘切,音媚。义同。《说文》本作𨞅。俗作郿。

15 九:
𨜖:《广韵》《集韵》𠀤元具切,音遇。地名。又《五音集韵》元俱切,音愚。义同。

16 九:
䣐:《集韵》于惊切,音英。地名。

17 九:
鄀:《广韵》而灼切《集韵》《韵会》日灼切,𠀤音若。国名。《左传·僖二十五年》秦晋伐鄀。《注》秦楚界上小国,其后迁于南郡鄀县,遂爲楚邑。《史记·吴世家》楚恐而去郢迁鄀。《注》鄀,楚邑。又《集韵》敕略切,音绰。邑名。

18 九:
𨜗:《字汇》仄侯切,音邹。地名。出西羌国。《正字通》西羌百五十四种,散处三河,其地无𨜗。

19 九:
鄁:同邶。详前邶字注。

20 九:
𨜘:《广韵》《集韵》𠀤乌谷切,音屋。地名。在南阳。

21 九:
鄂:《唐韵》《韵会》五各切《集韵》《正韵》逆各切,𠀤音谔。国名。《史记·殷本纪》以西伯、九侯、鄂侯爲三公。又楚地。《史记·楚世家》中子红爲鄂王。《注》《九州记》曰:鄂,今武昌。《舆地记》今鄂州武昌,楚之东鄂也。又晋邑。《左传·隐六年》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注》晋别邑。又《玉篇》南阳有西鄂。《前汉·地理志》南阳郡西鄂县。《注》江夏有鄂,故加西。又鄂然,外见貌。《·小雅》鄂不韡韡。又鄂鄂,辨厉也。《大戴礼·立事篇》君子出言以鄂鄂。又垠也。《扬雄·甘泉赋》纷被丽其亡鄂。又幽州人谓额曰鄂。《释名》额,鄂也。有垠鄂也。又与谔通。《史记·赵世家》不闻周舍之鄂鄂。《注》《韩诗外传》:周舍立门下三日夜,简子使人问之,对曰:愿爲鄂鄂之臣。又与愕通。《史记·五帝纪》象鄂不怿。又《前汉·霍光传》羣臣皆惊鄂失色。又与噩通。《尔雅·释天》岁在酉曰作噩。《史记·天官书》作作鄂。又姓。汉安平侯鄂千秋。《说文》本作䣞。俗作鄂。

22 九:
𨜙:《集韵》而由切,音柔。鄕名。亦作𨛶。

23 九:
鄃:《唐韵》式朱切《集韵》《韵会》舂朱切,𠀤音舒。汉县名。《史记·河渠书》田蚡爲丞相,其奉邑食鄃。《注》鄃县,属淸河郡。又《玉篇》庾娱切《广韵》羊朱切,𠀤音兪。义同。

24 九:
鄄:《五音集韵》古县切,音绢。衞地。《春秋·庄十四年》单伯会齐侯、宋公、衞侯、郑伯于鄄。《注》今东郡鄄城是也。《通雅》鄄城,古颛顼之墟,春秋衞成公都此,汉爲济隂鄄城县,今爲山东濮州,属东昌府。又周邑。《左传·成十一年》王使刘子复之盟于鄄而入。又《集韵》诸延切,音旃。稽延切,音坚。之人切,音眞。于巾切,音駰。义𠀤同。

25 九:
𨜚:俗𨞄字。邮。

26 九:
鄅:《广韵》《集韵》𠀤王矩切,音禹。《说文》妘姓之国。《春秋·昭十八年》邾人入鄅。《注》鄅国,今琅邪开阳县。又姓。《广韵》鄅子之后,以国爲姓,去邑从禹。又《韵会》果羽切《五音集韵》俱禹切,𠀤音矩。义同。

27 九:
𨜛:鄋本字。详后鄋字注。

28 九:
𨜜:《广韵》《集韵》𠀤所景切,音省。地名。◎按《字汇》𨜜字下又有𨜒字。𨜒已见本画,此重出,今删。

29 九:
郓:《唐韵》《集韵》《韵会》王问切《正韵》禹问切,𠀤音运。鲁地名。《春秋·文十二年》城诸及郓。《注》莒、鲁所争者,以其远逼外国,故帅师城之。又《成四年》冬城郓。《注》公欲叛晋,故城而爲备。又《九年》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莒溃,楚人入郓。《注》郓,莒别邑。又《十六年》晋人执季孙行父,公还待于郓。《注》鲁西邑东郡廪丘县有郓城。又《襄十二年》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又《昭元年》取郓。《左传》赵孟曰:鲁、莒争郓,爲日久矣。又《二十六年》公至自齐,居于郓。《六书故》春秋有二郓,莒在鲁东,莒、鲁所争,东郓也。公待于郓者,西郓也。文公城诸及郓,不闻与莒争,及成公时,楚伐莒入郓,则郓自爲莒邑,而四年所城者西郓也。又州名。《韵会》古兖州之域,鲁附庸国,汉爲东平国,隋置郓州。又《集韵》河内沁水鄕名。又姓。《广韵》鲁大夫,食采于郓,后因氏。又《集韵》于分切,音云。义同。
考证:〔《春秋·成九年》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莒溃,楚遂入郓。〕谨照原文遂改人。

30 九:
鄇:《唐韵》胡遘切《集韵》胡豆切,𠀤音𠋫。《说文》晋之温地。《左传·成十一年》晋郤至与周争鄇田。《注》鄇,温别邑。河内怀县西南有鄇人亭。又《广韵》戸钩切《集韵》下沟切,𠀤音侯。义同。

31 九:
鄈:《广韵》渠追切《集韵》《韵会》《正韵》渠惟切,𠀤音葵。《说文》河东临汾地,卽汉祭后土处。《正韵》鄈地有三,一在汾隂,一鄈丘,在河南,又在𨻰留。《春秋》作葵丘,在汾隂者亦作葵。

URN: ctp:kangxi-zidian/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