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十二》

電子圖書館
1 十二:
鏳:《廣韻》士耕切《集韻》鋤耕切,𠀤音崢。鏳鎗,玉聲。又《集韻》初耕切,音琤。金聲。

2 十二:
鏴:《玉篇》力故切,音路。《篇海》金路。

3 十二:
鏵:《廣韻》戸花切《集韻》《正韻》胡瓜切,𠀤音華。《玉篇》鍫也。《釋名》鍤,或作鏵。鏵刳地爲坎也。《揚子·方言》臿,宋魏之閒謂之鏵。《淮南子·精神訓·揭钁臿註》臿,鏵也。《集韻》與釫鋘同。

4 十二:
𨬍:《唐韻》徒果切《集韻》杜果切,𠀤音惰。《說文》鈐𨬍也。《博雅》鋡𨬍謂之𨰍。又《集韻》杜罪切,音錞。《博雅》鍊𨬍,鈦錧也。《揚子·方言》關之東西曰輨,趙魏之閒曰鍊𨬍。又《集韻》都果切,音朶。車轄頭。

5 十二:
鏶:《唐韻》《正韻》秦入切《集韻》籍入切,𠀤音集。《說文》鍱也。《博雅》鏶謂之鍱。又《廣韻》《集韻》𠀤七接切,音妾。義同。

6 十二:
鏷:《廣韻》《集韻》𠀤蒲沃切,音僕。《玉篇》鏷𨬕,矢名。◎按本作僕。見左傳莊十年。又《張協·七命》鏷越鍛成。《註》鏷,生鐵也。

7 十二:
鏸:《廣韻》《集韻》𠀤胡桂切,音慧。銳也。一曰矛三隅謂之鏸。又《集韻》旋芮切,音彗。大鼎。又俞芮切,音叡。侍臣所執兵。

8 十二:
𨬎:《字彙》音墜。曲刀削竹也。◎按从筒,無墜音,當卽𨪗字之譌。

9 十二:
鏹:《廣韻》居兩切《集韻》《韻會》舉兩切《正韻》居仰切,𠀤音襁。以繈貫錢。《左思·蜀都賦》藏鏹巨萬。《註》鏹,錢貫也。《正字通》白鏹,金別名。漢食貨志,萬室之邑,藏鏹千萬。繈鏹音同義別,錢謂之鏹,以索貫錢謂之繈。字彙糸部,繈訓錢貫,引正譌,別作鏹,非。此又云以鏹貫錢,則是以錢貫錢也。韻會,鏹,通作繈,亦非。

10 十二:
鏺:《廣韻》《集韻》《正韻》𠀤普活切,音潑。《說文》兩刃刀名。木柄,可以刈草。《集韻》或省作𨨻。又《正韻》刈也。《韓愈·曹成王𥓓》鏺廣濟。又《集韻》北末切,音撥。鐮也。

11 十二:
鏻:《廣韻》力珍切《集韻》離珍切,𠀤音鄰。健貌。又《廣韻》郞丁切,音靈。又《廣韻》《集韻》𠀤良刃切,音吝。義𠀤同。

12 十二:
鏼:《玉篇》所革切,音梀。鐵槍也。

13 十二:
𨬏:《正字通》俗鑗字。

14 十二:
鏽:《集韻》息救切,音秀。鐵生衣也。本作銹。又《正字通》鏡鏽,鏡上綠也。俗名楊妃垢。又《集韻》息六切,音肅。義同。

15 十二:
鏾:《廣韻》蘇旱切《集韻》顙旱切,𠀤音散。弩牙緩也。又《集韻》先旰切,音繖。弩也。又《正字通》一說弩無鏾名,鏾音線。今俗雄雞去勢謂之鏾,與宦牛、閹豬、騸馬義同。郭師孔誤書鏾作線,說見謇齋瑣綴錄,舊註音散,非。臞仙肘後經作鐓,雞鏾亦俗增也。

16 十二:
鏿:《集韻》楚耕切,音鎗。鐘聲也。

17 十二:
䥔:《集韻》須玉切,音粟。金也。

18 十二:
𨬐:《廣韻》《集韻》𠀤其月切,音鱖。《玉篇》磨也。

19 十二:
鐀:《正韻》具位切,音匱。匣也。《前漢·司馬遷傳》紬石室金鐀之書。《註》鐀,與匱同。

20 十二:
𨬑:《集韻》同鎘。

21 十二:
鐁:《廣韻》息移切《集韻》相支切,𠀤音斯。平木器名。《釋名》鐁,鐁彌也。釿有高下之跡,以此鐁彌其上而平之也。《玉篇》本作鋖。

22 十二:
鐂:《正字通》鎦本字。

23 十二:
鐃:《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韻會》泥交切,𠀤音呶。《說文》小鉦也。軍法,卒長執鐃。《玉篇》似鈴無舌,軍中所用也。《釋名》鐃,聲鐃鐃也。《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註》鐃如鈴,無舌,有柄,執而鳴之,以止擊鼓。又奏樂所用也。《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註》文謂鼓,武謂金,鐃樂始奏先擊鼓,亂猶言終也。鼓聲爲陽,故謂文。鐃聲爲隂,故謂武。文以始之,武以收之,言節奏得宜也。又《博古圖》漢舞鐃二,其形上圜下方,下作疏櫺,中含銅丸,謂之舌鼓,動有聲。又樂府有鐃歌,軍中鼓吹曲也。又與譊通。《後漢·五行志童謠》今年尚可,後年鐃。○按風俗通作譊。又《集韻》《正韻》𠀤女敎切,與橈同。《莊子·天道篇》萬物無足以鐃心者。
考證:〔《周禮·地官·封人》以金鐃止鼓。〕謹照原文封人改鼓人。

24 十二:
鐄:《廣韻》戸盲切《集韻》《韻會》《正韻》胡盲切,𠀤音橫。《玉篇》鐘聲。《廣韻》大鐘也。又《馬融·長笛賦》錚鐄營嗃。《註》錚鐄,聲也。又《廣韻》鐮也。

25 十二:
鐅:《唐韻》芳滅切《集韻》匹滅切,𠀤音撆。《說文》河內謂臿頭金。《揚子方言註》江東又呼鍫刃爲鐅。《集韻》或書作䥕。

26 十二:
䥕:《集韻》同鐅。

27 十二:
𨬒:《字彙》盧含切,音婪。𨬒鏒,馬口中鐵。

28 十二:
鐆:《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醉切,音遂。與鐩同。《說文》書作䥙。陽䥙也,火珠火鏡之類皆是。《廣韻》可取火於日中者。

29 十二:
鐇:《廣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𠀤音煩。廣刃斧。又《集韻》孚袁切,音翻。《後漢·杜篤傳》鐇钁株林。《註》廣雅曰:鐇,音甫袁反。椎也。𡌨蒼云:鐇,鏟也。謂以鏟钁去林木之株蘖也。又《博雅》椎也。又《集韻》方煩切,音藩。義同。

30 十二:
鐈:《唐韻》巨嬌切《集韻》渠嬌切,𠀤音喬。《說文》似鼎而長足。《博雅》鐈鬲鬷鋗謂之銚。《正字通》博古圖,文王子父二鼎,皆鐈屬。又《集韻》舉夭切,音矯。又渠廟切,音嶠。義𠀤同。

31 十二:
鐉:《唐韻》此緣切,音詮。《說文》所以鉤門戸樞也。一曰治門戸器也。又《集韻》椿全切,音猭。義同。

32 十二:
𨬓:《正字通》俗鉞字。

33 十二:
鐊:《唐韻》與章切《集韻》余章切,𠀤音陽。《說文》馬頭飾也。引《》:鉤膺鏤鐊。一曰鍱車輪鐵。《徐鉉曰》今經典作鍚。《急就篇》鞇𩊙靯𩍿鞍鑣鐊。《師古註》鐊同鍚。
考證:〔《急就篇》鞇靯𩍿鞍鑣鐊。〕謹照原文鞇下增𩊙字。

34 十二:
鐋:《廣韻》《正韻》𠀤他浪切,音儻。工人治木器。《韻會》以鐵爲齗,凡木石有斤斧痕迹者,摩之令平也。亦作𨧩。

35 十二:
鐌:《集韻》似兩切,音象。《玉篇》鐌,鼻器鈕。又錦名。

36 十二:
𨬔:《五音集韻》人絹切,音𤲬。銀也。

37 十二:
鐍:《廣韻》《集韻》𠀤古穴切,音玦。《玉篇》環有舌者。與觼同。《後漢·輿服志》自靑綬以上,縌皆長三尺二寸,縌者,古佩璲也。佩綬相迎,故曰縌。紫綬以上,縌綬之閒,得施玉鐶鐍。又玉鐍。《前漢·天文志·背穴註》皆日旁氣也。背形如背字也。穴多作鐍,其形如玉鐍也。如淳曰:向外爲背,有氣刺日爲鐍。鐍,抉傷也。又扃鐍,箱篋前鎖處也。《莊子·胠篋篇》固扃鐍。《註》鐍,古穴反。紐也。又《集韻》允律切,音聿。錐也。

38 十二:
𨬕:《廣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孤。鏷𨬕,矢名。通作姑。詳前鏷字註。

39 十二:
鐎:《唐韻》卽削切《集韻》《韻會》《正韻》兹消切,𠀤音焦。《說文》鐎,斗也。《廣韻》溫器三足而有柄。《周禮·天官·鬱人註》以煑之鐎中,停于祭前。《史記·李將軍傳·刁斗註》以銅作鐎器,受一斗,晝炊飯食,夜擊持行,名曰刁斗。又《博古圖》漢熊足鐎斗,高四寸八分,深三寸二分,口徑二寸三分,容一升四合有半,重一斤十兩,有流,有柄,三足,流蓋與柄多爲物象,足飾以熊。龍首鐎斗,高七寸八分,深二寸三分,口徑四寸三分,容三升重三斤一兩,有耳有流有柄,首飾以龍,皆銅爲之。趙襄子使㕑人操斗,以食大工。古者行食以斗,而此有柄與流,知其爲盛羹湇之具也。《正字通》據此說,與周禮註煑鐎小別。然以形制推之,鐎斗與軍中鐎斗,名同實異。說文鐎汎訓鐎斗。徐氏誤引史記,鐎器受二升,晝炊夜擊,以實之。六書故、正韻、韻會鐎字註,與刁斗合爲一,皆非也。《集韻》通作焦。又《廣韻》昨焦切《集韻》慈焦切,𠀤音樵。溫器。形如銚。又《五音集韻》卽由切,音遒。釜屬。

40 十二:
鐏:《唐韻》徂寸切《集韻》《韻會》徂悶切,𠀤鱒去聲。《說文》柲下銅也。《禮·曲禮》進戈者前其鐏。《註》銳底曰鐏,取其鐏也。《疏》鐏在尾而鈍,鈍向人爲敬,所以前鐏後刃也。又《廣韻》《正韻》祖悶切《集韻》祖寸切,𠀤尊去聲。又《集韻》祖管切《正韻》作管切,𠀤音纂。又《集韻》租昆切,音尊。義𠀤同。

41 十二:
鐐:《唐韻》洛簫切《集韻》《韻會》落簫切,𠀤音遼。《說文》白金也。《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詩·小雅·鞸琫有珌箋》大夫鐐琫而鏐珌。《何晏·景福殿賦》鐐質輪菌。又《廣韻》有孔爐。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弔切,音料。美金。又《集韻》郞到切,勞去聲。義同。又《正字通》宋仁宗遊後苑還宮,索漿急。宮𡣕曰:大家何不于外宣索而受渴。曰:吾屢顧不見鐐子,恐問之,則所司有得罪者。楊愼曰:鐐子,庖人之別稱。

42 十二:
䥖:《集韻》同鈿。《晉書·輿服志》貴人太平髻七䥖,公主夫人五䥖,世婦三䥖。互詳前鈿字註。

43 十二:
鐑:《集韻》吉屑切,音結。鐮也。與鍥同。

44 十二:
鐒:《集韻》同𨦭。

45 十二:
䥗:《廣韻》口煥切《集韻》苦渙切,𠀤音䲌。《廣韻》燒鐵炙也。《集韻》一曰灼鐵以識𥳑次。又《廣韻》苦管切《集韻》苦緩切,𠀤音款。義同。又《廣韻》䥗縫。《字林》䥗刻也。今于紙縫上署記,謂之䥗刻。

46 十二:
鐓:《廣韻》《正韻》𠀤杜對切,音隊。矛戟下銅鐏。《禮·曲禮》進矛戟者前其鐓。《註》平底曰鐓。取其鐓也。《疏》鐓,爲矛戟柄尾,平底如鐓,柄下也。以平嚮人,敬也。《釋文》鐓,本又作錞。杜對反。又《集韻》《韻會》《正韵》𠀤杜罪切,音錞。又《集韻》都玩切,音鍛。又都昆切,音敦。義𠀤同。又《集韻》都回切,音塠。下垂也。一曰千斤椎。或書作鐜。

47 十二:
鐔:《唐韻》徐林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心切,𠀤音尋。《說文》劒鼻也。《徐鍇曰》劒鼻,人握處之下也。《正韻》三蒼云:劒口。又劒環。司馬彪云:劒珥。《戰國策》無鉤竿鐔蒙須之便。《註》鐔,劒珥鼻也。又《前漢·韓延壽傳》鑄作刀劒鉤鐔。《註》鐔,似劒而小。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鐔封縣。又姓。漢豫州刺史鐔顯。又《廣韻》夷針切《集韻》餘針切,𠀤音淫。義同。《戰國策·鐔蒙註》《前漢·地理志·鐔封縣註》《韓延壽傳·劒鐔註》𠀤兼尋淫二音讀。又《廣韻》《正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𠀤音覃。《張衡·東京賦》底柱輟流,鐔以大岯。《註》言大岯險,同劒口也。鐔,徒南反。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武陵郡鐔成縣。《註》鐔音譚。《淮南子·人閒訓》一軍塞鐔城之嶺。《註》鐔城,在武陵西南,接鬰林郡。又《後漢·𨻰寵傳》寵到顯用良吏王渙鐔顯等,以爲心腹。《註》鐔,徒南反。《正字通》姓有潭尋二音,漢鐔政,明鐔鑑,一讀尋,一讀潭。又《類篇》徒感切,潭上聲。劒口也。《莊子·說劒篇》周宋爲鐔。《註》鐔,徒感反。劒口也。又《集韻》尋浸切,音蕈。刀本。又達各切,音鐸。劒珥。

48 十二:
𨬖:《廣韻》士山切,音虥。《玉篇》小鑿名。《類篇》趙魏謂小鑿爲𨬖。又《廣韻》側詵切《集韻》鍿詵切,𠀤音臻。又《廣韻》士連切《集韻》鋤連切,𠀤音潺。義𠀤同。

49 十二:
𨬗:《集韻》詢趨切,音須。鎖牡也。本作鑐。

50 十二:
鐕:《正字通》𨯩字之譌。

51 十二:
鐖:《廣韻》居依切《集韻》《韻會》居希切,𠀤音機。《集韻》無鐖之鉤,不可以得魚。《玉篇》鉤逆鋩。又《淮南子·齊俗訓》工匠之爲連鐖。《註》連鐖,鐖發也。又《集韻》渠希切,音祈。大鐮。又《類篇》魚開切,音皚。義同。《史記·衡山王傳》非直適戍之衆,鐖鑿棘矜也。《註》徐光曰:大鐮謂之剴,或是鐖乎。劉氏鐖音吾裏反,鄒氏音機。

52 十二:
𨬘:《正字通》俗鍱字。

53 十二:
鐗:《唐韻》古莧切《集韻》居莧切《韻會》居諫切《正韻》居晏切,𠀤音襇。《說文》車軸鐵也。《博雅》錔也。《釋名》鐗,閒也。閒釭軸之閒,使不相摩也。

54 十二:
䥘:《五音集韻》古文錯字。註詳八畫。又《集韻》刌五切,音蔖。《博雅》鋁謂之䥘。

55 十二:
𨬙:《正字通》與鏑同。

56 十二:
鐘:《唐韻》職容切《集韻》《韻會》諸容切,𠀤音鍾。《說文》樂鐘也。《廣韻》世本曰:垂作鐘。《釋名》鐘,空也。內空受氣多,故聲大也。《·周南》鐘鼓樂之。又《韻會》律名,黃鐘十一月,夾鐘二月,林鐘六月,應鐘十月。◎按《周》《禮》皆作鍾,古字通用。互詳前鍾字註。又地名。《春秋·桓十一年》公會宋公于夫鐘。《註》夫鐘,郕地。又山名。《廣輿記》鐘山屬金陵。《集韻》或作銿。

57 十二:
𨬚:《集韻》展几切,音黹。鑽也。

58 十二:
鐙:《唐韻》都滕切《集韻》《韻會》都騰切,𠀤音登。《說文》錠也。《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楚辭·招魂》華鐙錯些。《劉公幹·贈五官中郞將詩》明鐙熺炎光。又山名。《山海經》鼓鐙之山。又與登同。《儀禮·公食大夫禮》實于鐙。《註》瓦豆謂之鐙。《疏》詩:于豆于登。毛傳:木曰豆,瓦曰登。《後漢·禮儀志》瓦鐙一,彤矢四。又《廣韻》都鄧切《集韻》《韻會》《正韻》丁鄧切,𠀤音嶝。《廣韻》鞍鐙。《集韻》馬鞁具。《正字通》馬鞍兩旁,足所踏也。《韓致堯詩》和裙穿玉鐙。又《韻會》豆下跗。《禮·祭統》執鐙。《註》鐙,豆下跗也。《釋文》鐙,音登。又丁鄧反。

59 十二:
𨬛:《字彙補》古文校字。註詳木部六畫。

60 十二:
鐚:《集韻》同錏。

61 十二:
𨬜:《十六國春秋》辛攀父𨬜尚書郞。音未詳。

62 十二:
䥙:《說文》鐆本字。

63 十二:
䥚:《字彙補》古文初字。註詳刀部五畫。

64 十二:
鐛:《揚子·方言》鐛,飽也。《註》鐛音映。○按當作䭘。

65 十二:
𨬝:《唐韻》《集韻》𠀤脂利切,音至。《說文》羊箠也。端有鐵。《廣韻》田器。又《廣韻》《集韻》𠀤私列切,音薛。《博雅》椎也。《音釋》思列反。又《廣韻》一曰田器,以治苗殺草。又《廣韻》《集韻》𠀤蒲計切,音薜。又《五音集韻》丁協切,音聑。又徒協切,音牒。義𠀤同。又《廣韻》之入切《集韻》質入切,𠀤音執。羊箠也。又《集韻》一說東夷謂鍫爲𨬝。《說文》本作𨬝。各韻書俱譌作䥍,又譌作𨫔,𠀤非。

66 十二:
鐜:《五音集韻》都回切,音磓。同鐓。

URN: ctp:kangxi-zidian/1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