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
简体字版 |
《六》 | 电子图书馆 |
1 | 六: | 𨦂:《广韵》来攺切,音唻。连丝钓曰𨦂。《集韵》或作𨰋。 |
2 | 六: | 鉵:《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徒冬切,音彤。《说文》耜属。《玉篇》锄大貌。又《集韵》或作𨰍。《博雅》鋡𨬍谓之𨰍。 |
3 | 六: | 鉶:《唐韵》戸经切《集韵》《韵会》乎经切,𠀤音𠛬。《说文》本作𨦕。器也。《广韵》祭器。《玉篇》羹器也。《周礼·天官·亨人》祭祀共大羹鉶羹。《注》羹加五味,盛以鉶器,故曰鉶羹。《仪礼·公食大夫礼》宰夫设鉶。《注》鉶,菜和羹之器。《疏》据羹在鉶言之,谓之鉶羹。据器言之,谓之鉶鼎。《前汉·司马迁传》尧舜饭土簋,歠土鉶。《注》鉶,瓦器也。《史记》省作𠛬。《集韵》或作䤯。通作銒。 |
4 | 六: | 𨦃:《广韵》丁果切《集韵》都果切,𠀤音朶。《玉篇》缺也。又《集韵》都唾切,音桗。锉也。《正韵》与刴同。 |
5 | 六: | 鉷:《广韵》戸公切《集韵》《正韵》胡公切,𠀤音洪。《玉篇》弩牙。又人名。《正韵》唐有王鉷。 |
6 | 六: | 铰:《广韵》《韵会》𠀤古巧切,音绞。《玉篇》钉铰。《释名》镝,敌也。齐谓之镞,关西谓之钉铰,今凡刀柄鞍首,皆有钉铰。又《广韵》铰刀。《六书故》交刃刀也。利以翦。《李贺·五粒小松歌》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髥铰刀翦。《注》束龙髥,形容松叶之齐,如刀翦截也。铰,卽今妇功缝人所用者。俗呼翦刀。又《广韵》古肴切,音交。义同。又《广韵》古孝切《韵会》《正韵》居效切,𠀤音敎。义同。又《类篇》以金饰器也。《颜延之·赭白马赋》宝铰星缠。《注》铰,装饰也。 |
7 | 六: | 䤤:《五音集韵》苦哀切,音开。器名。 |
8 | 六: | 鉹:《唐韵》尺氏切《集韵》《韵会》敞尔切《正韵》尺里切,𠀤侈上声。《说文》曲鉹也。一曰鬵鼎。《尔雅·释器》鬵,鉹也。《注》凉州呼鉹爲鬵。又《广韵》甑也。又《集韵》一曰小刀。又《集韵》《韵会》余支切《正韵》延知切,𠀤音移。又《集韵》赏是切,音始。义𠀤同。《集韵》或作𨥌。 |
9 | 六: | 铒:《正韵》而至切,音二。《玉篇》钩也。《韩愈·城南聮句》修箭袅金铒。 |
10 | 六: | 铬:《唐韵》《集韵》𠀤历各切,音洛。《说文》𩮜也。《正字通》言𩮜去发也。《梵书》须发自铬。通作落。又《广韵》古伯切《集韵》各頟切,𠀤音格。《玉篇》钩也。《抱朴子·君道卷》武则钩铬摧于指掌。《释文》铬,居额切。 |
11 | 六: |
鉼:《正字通》俗鉼字。 《广韵》《集韵》《韵会》𠀤必郢切,音餠。金钣也。《尔雅·释器》鉼金谓之钣。《注》周礼曰:祭五帝,卽供金钣是也。《释文》鉼,音饼。《正字通》倾金银似餠者。《通雅》鉼,亦谓之笏,犹今之谓锭也。《墨庄漫录》宋崇宁中,米芾爲太常博士,诏以黄庭小楷作千文以献,赐白金十六笏。又韩滉与担夫白金一版。笏与版犹鉼也。今闽瓯湖南皆倾银作餠,卽鉼之遗也。《集仙传·王晖诗》若能思得之,赐与金一鉼。又《博雅》鬴也。《扬子·方言》鍑,北燕朝鲜洌水之闲或谓之錪,或谓之鉼。《注》音饼。又《集韵》旁经切,音瓶。汉侯国名。《史记·惠景闲侯者年表》鉼侯孙郸。《索隐注》鉼,县名。属琅邪。又《集韵》𤰞正切,音摒。北燕谓釜曰鉼。 |
12 | 六: | 鉽:《广韵》赏职切《集韵》设职切,𠀤音识。《广韵》鼎鉽也。 |
13 | 六: | 鉾:《类篇》迷浮切,音谋。《玉篇》劒端也。又《字林》古文矛字。注详部首。 |
14 | 六: | 铪:《玉篇》古洽切,音夹。声也。《扬子·太𤣥经》阳气扶物,钻乎坚,铪然有穿。《注》大寒之𠋫,隂气坚于上,阳气扶万物而下钻之,铪然而穿也。铪陷声。《阮籍·淸思赋》钟鼓阊铪,则延子不扬其声。又《广韵》古沓切《集韵》葛合切,𠀤音閤。《博雅》鋋也。《广韵》二尺铤。又《集韵》渴合切,音㧁。义同。 |
15 | 六: | 银:《唐韵》语巾切《集韵》《韵会》《正韵》鱼巾切,𠀤音誾。《说文》白金也。《尔雅·释器》白金谓之银。《前汉·食货志》朱提银,重八两,爲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注》朱提,县名,出善银。又黄银。《山海经·臯涂之山注》黄银出蜀中,与金无异,但上石则色白。又《唐书·房𤣥龄传》赐𤣥龄黄银带。又《宝藏论》银有十七种,天生牙出银坑内石缝中,状如乱丝,色红者上,入火紫白,如草根者次之。衔黑石者最奇,生乐平鄱阳产铅之山,一名龙牙,一名龙须。生银出石𨥥中,成片块,大小不定,状如硬锡。母砂银生五溪丹砂穴中,色理赤光。黑铅银得子母之气。此四种爲眞银。有水银、银草、砂银、曾靑银、石绿银、雄黄银、雌黄银、硫黄银、胆矾银、灵草银,皆是以药制成者。丹阳银、铜银、铁银、白锡银,皆以药点化者,皆假银也。外国四种,新罗银、波斯银、林邑银、云南银,𠀤精好。又水银。《前汉·刘向传》水银爲江海。《桂海虞衡志》邕州丹砂盛处,椎凿有水银自然流出。又乌银。《本草纲目》𨻰藏器曰:今人用硫黄熏银,再宿泻之,则色黑。工人用爲器,养生家以器煑药,可辟恶。又姓。《正字通》汉银木。明正德鸡泽知县银镜。又地名。《公羊传·昭十一年》会于屈银。《左传》《谷梁》作厥憖。又《集韵》州名。陕西白狄地,北周立银州。又《字汇》上声。《黄香·九宫赋》眄旭历而锐银。《注》犹钻硏。又《同文铎》与垠同。《荀子·成相篇》守其银。又《字汇补》廉锷也。《大戴礼》银手如断,是卜商之行也。又《韵补》叶音沿。《杨方·合欢诗》修途曲且险,秋草生两边。黄华如沓金,白华如散银。 |
16 | 六: | 銁:《集韵》钧古作銁。注详四画。○按玉篇作銞。 |
17 | 六: | 銂:《五音集韵》职流切,音周。金刀。 |
18 | 六: | 铳:《集韵》充仲切,音𣑁。《玉篇》銎也。《集韵》斧穿也。又《字汇补》铳䨻,蜀语也。见黄山谷集。又《集韵》昌六切,音俶。义同。 |
19 | 六: | 銄:《字汇》饷字之譌。 |
20 | 六: |
铜:《唐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𠀤音同。《说文》赤金也。《本草集解》铜有赤白靑三种。赤铜出川广云贵等处,山中土人穴山采矿,鍊取之。白铜出云南,靑铜出南番。《广韵》金之一品。《前汉·律历志》凡律度量用铜者,取爲物至精,不爲燥湿寒暑变节,不爲霜露风雨攺形也。又自然铜。一名石髓铅。又铜靑。《本草集解》铜之精华,卽空绿,以次空靑也。《抱朴子·金丹卷》铜靑涂脚,入水不腐。又地名。《左传·成九年》执诸铜鞮。《注》铜鞮,晋别县,在上党。《前汉·地理志》益州郡铜濑县。又山名。《前汉·吴王濞传》吴有豫章郡铜山。又官名。《前汉·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属官有辨铜令丞。《注》辨铜,主分别铜之种类也。又宫名。《左传·襄三十一年》铜鞮之宫数里。《注》铜鞮,晋离宫。又人名。《前汉·古今人表》铜鞮伯华。又《前汉·宣帝纪》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注》铜池,承溜也。以铜爲之。又《古今注》秦始皇有名马曰铜爵。又《史记·孝文本纪》初与郡国守相爲铜虎符。又与洞通。《山海经》洞庭之山。《注》洞,或作铜。 考证:〔《左传·襄三十一年》铜鍉之宫数里。《注》铜鍉,晋离宫。〕谨照原文两鍉字𠀤改鞮。 |
21 | 六: | 銆:《广韵》《集韵》𠀤莫白切,音陌。銆刀,兵器。 |
22 | 六: | 䤥:《广韵》过委切《集韵》《正韵》古委切,𠀤音诡。《说文》臿属。一曰莹铁。又鸟名。《前汉·扬雄传注》买䤥鷤䳏别名。春中鸣则农事兴,故名买䤥。又名布谷,盖闻其声则思买䤥臿以布谷也。又《玉篇》鱼岂切,音顗。以捩锯齿也。 |
23 | 六: | 銇:《广韵》《集韵》𠀤卢对切,音类。《广韵》钻也。《集韵》平版具。 |
24 | 六: | 銈:《五音集韵》古奚切,音鸡。《玉篇》金圭也。 |
25 | 六: | 銉:《广韵》馀律切《集韵》允律切,𠀤音聿。针也。 |
26 | 六: | 銊:《广韵》辛律切《集韵》雪律切,𠀤音恤。《玉篇》锯声也。又《集韵》一曰𨧱銊,琐处也。 |
27 | 六: | 銋:《广韵》《集韵》𠀤如林切,音壬。《字林》濡也。《博雅》韏也。又《集韵》尼凛切,音拰。鍖銋,声不进貌。《王褒·洞箫赋》行鍖銋而和罗。《注》銋,奴锦反。鍖銋,声不进貌。《集韵》或作鈓。 |
28 | 六: | 銌:《五音集韵》徂闷切,音鐏。钻也。 |
29 | 六: | 䤦:《正字通》銊字之譌。 |
30 | 六: |
銍:《唐韵》《韵会》𠀤陟栗切,音窒。《说文》获禾短镰也。《释名》銍,获黍铁也。《诗·周颂》奄观銍艾。《传》銍,获也。《疏》銍器可以获禾,故云获也。又《小尔雅》禾穗谓之颖,截颖谓之銍。《书·禹贡》二百里纳銍。《传》銍刈,谓禾穗也。《疏》禾穗用銍以刈,故以銍表禾穗也。又《广韵》古县名。在谯。《前汉·𨻰胜传》攻銍酇苦柘谯,皆下之。《注》五县名。銍音竹乙反。《地理志》沛郡銍县。又通作䬹。《史记·秦本纪》百里奚曰:臣尝游困于齐,而乞食䬹人。《徐广曰》䬹,一作銍。又《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𠀤音质。义同。《集韵》或作𨫐。 考证:〔又通作䬹。《史记·秦本纪》百里奚曰,臣尝游困于齐,而乞食䬹人。《徐广曰》銍,一作䬹。〕谨照原文銍一作䬹改䬹一作銍。 |
31 | 六: | 銎:《唐韵》曲恭切《韵会》丘恭切,𠀤音𥳎。《说文》斤斧穿也。《广韵》斤斧受柄处也。《太公·六韬》大柯斧銎长八寸。又《诗·豳风·取彼斧斨传》斧隋銎,斨方銎。又《扬子·方言》骹谓之銎。《注》矛刃下口。又《玉篇》銎銎,击貌。又《广韵》《集韵》𠀤许容切,音匈。义同。又《广韵》惧也。 |
32 | 六: | 銏:《玉篇》所谏切,音讪。铁器也。又《五音集韵》楚革切,音策。义同。 |
33 | 六: | 銐:《广韵》《集韵》𠀤尺制切,音掣。除草器也。本作𨧳。又《广韵》徒例切,音滞。义同。又《集韵》才诣切,音哜。利也。又《集韵》力制切,音例。义同。 |
34 | 六: | 铣:《唐韵》《集韵》《韵会》𠀤稣典切,音跣。《说文》金之泽者。《尔雅·释器》绝泽谓之铣。《疏》金之最有光泽者名铣。又《说文》一曰小凿也。又《晋语》铣者,寒甚矣。《注》铣,洒也。洒洒,寒貌,言不和润也。又《说文》一曰锺两角谓之铣。《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爲锺,两栾谓之铣。《注》铣,锺口两角也。《疏》古乐器,应律之锺,如今之铃不圜,故有两角。又《尔雅·释器》弓以金者谓之铣。《注》以金饰弓之两头也。《疏》饰弓以金者名铣。 |
35 | 六: | 銒:《广韵》戸经切《韵会》乎经切,𠀤音形。《说文》似锺而颈长。从金幵声。一曰酒器。又《集韵》经天切,音坚。人名。《荀子·非十二子篇》是墨翟宋銒也。又《集韵》与鉶通。详鉶字注。《集韵》或作㼛𤭓𦈨。 |
36 | 六: | 铨:《唐韵》此缘切《集韵》《韵会》逡缘切,𠀤音诠。《说文》衡也。《广韵》量也,次也,度也。《尔雅·释言》铨也。《疏》谓铨量轻重也。《前汉·王莽传》考量以铨。《注》铨,权衡也。又《玉篇》平木器。又三铨。《唐六典》吏部有三铨法,尚书典其一,爲尚书铨。侍郞分其二,爲中铨东铨。以四事择其才,曰身言书判。以三类观其异,曰德才劳。凡流外兵部礼部举人,郞官得自主之,曰小选。《注》尚书掌七品以上选,侍郞掌八品以下选。又姓。汉捕羌校尉铨徵。《集韵》或作辁。《庄子·外物篇》辁才讽说之徒。《注》辁量人物也。亦作硂。 |
37 | 六: | 䤧:《玉篇》呼内切,音彗。金䤧。 |
38 | 六: | 𨦄:《广韵》《集韵》𠀤丘廉切,音𢜩。曲头凿。又《集韵》丘严切,音欦。又丘凡切,音顩。义𠀤同。 |
39 | 六: | 銔:《集韵》攀悲切《韵会》攀糜切,𠀤音披。灵姑銔,旗名也。《左传·昭十年》公卜使王黑以灵姑銔率吉。《注》王黑,齐大夫。灵姑銔,旗名也。《疏》卜使王黑以此旗率人以战得吉也。又《集韵》贫悲切,音邳。义同。 |
40 | 六: | 铁:《集韵》铁古作铁。注详十三画。又《广韵》杜奚切《集韵》田黎切,𠀤音题。《字林》铁名。又《集韵》延知切,音夷。嵎铁,东表之地。通作夷。《书·尧典宅嵎夷释文》尚书考灵曜及史记作禺铁。 |
41 | 六: | 铢:《唐韵》市朱切《集韵》《韵会》慵朱切,𠀤音殊。《说文》权十分黍之重也。一曰十黍爲絫,十絫爲铢。又八铢爲鍿,二十四铢爲两。又孟康曰:黄锺一龠容千二百黍,爲十二铢。《礼·儒行》虽分国如鍿铢。又《博雅》钝也。《淮南子·本经训》其兵戈铢而无刃。《注》楚人谓刀顿爲铢。又姓。《正字通》明弘治举人铢炫,德兴人。又人名。《前汉·宣帝纪》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注》铢音殊。 |
42 | 六: | 銗:《集韵》胡沟切,音侯。颈钳也。《博雅》錏鍜谓之鏂銗。又《前汉·义纵传》投銗购告言奸。《注》銗,所以受投书也。 |
43 | 六: | 铭:《唐韵》莫经切《集韵》《韵会》忙经切,𠀤音冥。《说文》记诵也。《集韵》志也。《释名》铭,名也,记名其功也。《又》述其功美,使可称名也。《礼·祭统》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注》铭,谓书之刻之,以识事者也。《礼·大学》汤之盘铭曰。《注》铭,铭其器以自警之词也。又《礼·檀弓》铭,明旌也。《周礼·春官·小祝》设熬置铭。《注》铭,今书或作名。郑云:铭,书死者名于旌。 |
44 | 六: | 銙:《广韵》《集韵》《韵会》𠀤苦瓦切,音胯。带具。《唐书·柳浑传》玉工爲帝作带,误毁一銙。《正字通》唐制,带,一、二品銙以金,六品已上犀,九品已上银,庶人铁。明制,革带前合口处曰三台,左右排三圆桃,排方左右曰鱼尾,有辅弼二小方,后七枚,前大小十三枚。唐之十三銙卽此式初制也。又《集韵》枯买切,音胯。义同。《集韵》本作𩊓。亦作锞。 |
45 | 六: |
铫:《唐韵》以招切《集韵》《韵会》馀招切,𠀤音遥。《说文》温器也。《广韵》烧器。《正字通》今釜之小而有柄有流者亦曰铫。又《扬子·方言》𥁄,宋楚魏之闲,或谓之铫锐。又《说文》一曰田器。又姓。《后汉·铫期传》铫期,字须况,颍川郏人。又国名。《前汉·礼乐志》铫四会员十二人,齐四会员十九人。《注》铫,国名。音姚。又《马融·长笛赋》剺栎铫㦎,晢龙之慧也。《注》皆分别节制之貌。又《集韵》千遥切,音𣂀。臿也。《诗·周颂·庤乃钱鎛疏》世本云:垂作铫。宋仲子注云:铫,刈也。然则铫刈物之器也。《释文》铫,七遥反。《庄子·外物篇》铫耨于是乎始修。《注》铫,七遥反。削也。能有所穿削也。又他尧反。又《广韵》吐雕切《集韵》他雕切,𠀤音祧。义同。又《广韵》《集韵》《韵会》𠀤徒吊切,音调。烧器。《集韵》或作鑃罐。又《集韵》他吊切,音粜。义同。又弋笑切,音耀。与𦾺同。𦾺芅,草名。《尔雅·释草》长楚铫芅。《注》今羊桃也。或曰鬼桃。叶似桃,华白,子如小麦,亦似桃。○按释文铫,音姚,与集韵音异。又《集韵》田聊切,音迢。长矛也。《吕氏春秋》长铫利兵。 考证:〔《诗·周颂·痔乃钱鎛》〕谨照原文痔改庤。 |
46 | 六: | 䤨:《字汇》与釽同。 |
47 | 六: | 銛:《唐韵》息廉切《集韵》思廉切,𠀤音䆎。《说文》锸属。又《玉篇》利也。《贾谊·过秦论》非銛于句戟长铩也。《史记·秦始皇纪》作锬。《前汉·贾谊传》莫邪爲钝兮,铅刀爲銛。《注》晋灼曰:世俗谓利爲銛。又《广韵》纂文曰:铁有距,施竹头以掷鱼,爲銛也。又姓。《正字通》宋有銛朴翁,工诗。又《集韵》习琰切,音焰。臿属。又《广韵》他玷切《集韵》他点切,𠀤音忝。《博雅》錍谓之銛。又《博雅》断也。《音释》銛,他点反。又息廉反。又《扬子·方言》銛,取也。《注》谓挑取物也。音忝。 |
48 | 六: | 衔:《广韵》戸监切《集韵》《韵会》乎监切,𠀤音咸。《说文》马勒口中。从金从行。衔,行马者也。《徐曰》马衔所以制之行也。会意。《战国策》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前汉·张敞传》利其衔策。又《正字通》凡口含物曰衔。《诗·豳风·勿士行枚笺》初无行𨻰衔枚之事。《东京梦华录》车驾登宣德楼,下赦,旋立鸡竿,竿尖大木盘上有金鸡,口衔红幡子,书皇帝万岁字。《卢照隣诗》龙衔宝盖迎朝日。又《正字通》奉君命而行曰衔命。又官吏阶位曰衔。《语林》近代选曹补授,先具旧官于前,次书拟官于后,新旧相衔也。《白居易·赠张籍诗》独有咏诗张大祝,十年不攺旧官衔。《陆游诗》头衔字字敌冰淸。又感也。《管子·法法篇》法立而民乐之,令出而民衔之。《林景煕诗》心衔造化仁。又憾也。《前汉·外戚传》栗姬怒不应,言不逊,景帝心衔之。《唐书·薛艺传》艺频爲李景所辱,深衔之。又人参,一名人衔。《本草》其成有阶级,故名。《苏轼诗》旧闻人衔芝,生此羊肠岭。又马衔,海神也。《木华·海赋》海童邀路,马衔当蹊。《注》海童,马衔,皆神名。马衔,马首,一角,龙形。 |
49 | 六: | 銝:《字汇》虚尤切,音休。长针也。 |
50 | 六: | 銞:《玉篇》古文钧字。注详四画。又人名。宋有承直郞李銞。 |
51 | 六: | 銟:《篇海类编》初加切,音叉。鱼器。 |
52 | 六: | 𨦅:《集韵》与铩同。 |
53 | 六: | 铑:《字汇补》音未详。王审知铸大铁钱,俗谓之铑𠠻。 |
54 | 六: | 𨦆:《篇海》宜斤切,音圻。马饰器。 |
55 | 六: | 䤩:音未详。《唐书·车服志》景龙中,腰带垂头于下,名䤩尾,取顺下之义。《宋志》䤩尾,卽今之鱼尾。 |
56 | 六: | 銡:《字汇补》古乞切,音吉。《钱氏·桑海遗录序》机械銡轧。 |
URN: ctp:kangxi-zidian/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