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六》

電子圖書館
1 六:
閡:《唐韻》五漑切《集韻》《韻會》牛代切《正韻》牛蓋切,𠀤音礙。《說文》外閉也。从門,亥,意兼聲。《玉篇》止也。《易·蒙卦註》退則困險,進則閡山。《疏》坎在艮下,是山下有險,恐進退不可,故蒙昧也。又《中孚註》欲進而閡敵,故或鼓也。《左思·吳都賦》寒暑隔閡於𨗉宇。《註》閡,五蓋反。《抱朴子·仁明卷》學而不思,則疑閡實繁。又《廣譬卷》靈鳳所以晨起丹穴,夕萃軒丘,日未移晷,周章九陔,凌風蹈雲,不䟾不閡者,以其六翮之輕勁也。又《列子·黃帝篇》和者大同於物,物無得傷閡者,遊金石蹈水火,皆可也。《釋文》閡,音艾。又《集韻》《類篇》𠀤下攺切,音亥。藏塞也。《前漢·律歷志》該藏萬物,而雜陽閡種。《註》孟康曰:閡,藏塞也。又《廣韻》古代切《集韻》戸代切,𠀤音漑。義同。又《集韻》紇則切,音劾。礙也。又《五音集韻》苦亥切,音愷。開也。又《韻補》叶音攺。《前漢·郊祀歌》厲意逝九閡,紛紜六幕浮大海。《釋文》叶音攺。

2 六:
䦕:《集韻》披耕切,音怦。闔扉聲。本作閛。

3 六:
䦖:《廣韻》胡八切《集韻》下八切《韻會》下瞎切,𠀤音黠。《廣韻》門聲。《韻會》或作䦪。又《廣韻》胡結切《集韻》奚詰切,𠀤音纈。《集韻》桔柣,鄭門名。或作䦖。詳𨳺字註。

4 六:
𨴍:《篇海類編》莫侯切,音謀。開也。

5 六:
𨴎:《字彙》許逼切,音旭。門阻也。

6 六:
𨴏:《玉篇》先總切《五音集韻》先孔切,𠀤音㪌。門臼也。㪌原字从攵作。

7 六:
𨴐:《玉篇》所進切《五音集韻》所陣切,𠀤音阠。生澀不滑貌。又《篇海》守門也。

8 六:
𨴑:《玉篇》袪王切《類篇》曲王切《五音集韻》去羊切,𠀤音匡。《玉篇》門𨴑也。《類篇》門周木也。又《五音集韻》丘玉切,音曲。義同。

9 六:
関:《正字通》俗關字。

10 六:
䦗:《廣韻》况逼切《集韻》忽域切,𠀤音洫。同侐。《說文》靜也。引《·魯頌》:閟宮有侐。本从門。

11 六:
閣:《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𠀤音各。《說文》所以止扉者。从門,各,意兼聲。《徐曰》按:杙長者謂之閣,所以止扉。卽今云門頰,扇所附著也。《正字通》按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牆者謂之楎,在地者謂之臬,大者謂之栱,長者謂之閣。又《博雅》閣載也。又《集韻》一曰觀也。一曰𢇮藏之所。《玉篇》樓也。揚雄校書于天祿閣。《正字通》漢宮殿疏:麒麟閣、天祿閣,蕭何造以藏祕書,延賢士。唐制:宣政,前殿也,謂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謂之閣。朔望不御前殿而御紫宸,謂之入閣。又食閣,木板爲之,所以𢇮食物。《博雅》閣,庖㕑也。《禮·內則》大夫七十而有閣。《註》閣,以板爲之,𢇮食物也。《又》天子閣,左達五,右達五。《註》天子尊庖㕑遠,故左夾室五閣。右夾室五閣。又閣道,樓陛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註》輦道,閣道也。《戰國策》故爲棧道木閣,而迎王與后於城陽山中。又甬路,亦名飛閣,複道也。《史記·高祖紀·輒燒絕棧道註》棧道,閣道也。崔浩云:險絕之處,傍鑿山巖,而施版梁爲閣。《正字通》馬鳴閣道,利州棧道也。今保寧府廣平縣,其閣梁,一頭入山腹,一頭立柱水中。張良燒絕秦棧道,卽此。地輿志昭化縣有馬鳴閣。劒州有劒閣。又《周禮·秋官·野廬氏註》車有轘轅坻閣。《疏》坻閣,道路之名也。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註》閣道,北斗之輔。又《·小雅》約之閣閣。《毛傳》猶歷歷也。《詩詁》端直貌。又蛙聲。《韓愈·雜詩》蛙黽鳴無謂,閣閣祗亂人。《註》閣閣,如其聲。喻羣言害道也。又姓。《急就章》有閣幷訢。《正字通》唐御史閣輔。又《韻補》叶于六切,音哊。《司馬相如·上林賦》離宮別館,彌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閣。叶下屬宿。
考證:〔爾雅大者謂之棋,長者謂之閣。〕謹照原文謂之棋改謂之栱。〔《史記·天官書》營室曰閣道。《註》樂汁圖云閣道,北斗之輔。〕謹按天官書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非營室卽閣道也。今照原文改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註閣道北斗之輔。省樂汁圖云四字。〔《司馬相如·上林賦》離宮別館,彌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閣。〕謹照原文彌由改彌山。

12 六:
閤:《唐韻》《正韻》𠀤古沓切,音合。《說文》門旁戸。《正韻》內中小門。《爾雅·釋宮》小閨謂之閤。《疏》閨之小者名閤。《前漢·文翁傳》使傅敎令出入閨閤。《師古註》閨閤,內中小門也。《史記·汲黯傳》臥閨閤內不出。《正字通》毛晃曰:唐制,天子日御前朝見羣臣,曰常參。朔望薦食陵寢,有思慕之感,不臨前殿,則御便殿見羣臣,謂之入閤。前殿卽宣政殿。便殿卽紫宸殿。立仗必於前殿,喚仗則自東西閤入,故曰入閤。又門下省以黃塗門,謂之黃閤,長官曰閤老。今俗通呼小室曰閤子。韻會引公孫弘傳:開東閤延賢。師古曰:閤者,小門。東向開之,避當庭門,而引賓客,以別掾史官屬。明周圻名義考曰:閣爲𢇮閣之閣。禮內則天子之閣,漢天祿等閣,皆謂重屋也。閤爲閨閤之閤。文翁傳閨閤,公孫弘東閤,皆謂門也。唐志:中書舍人以久次者一人爲閤老,制本省雜事。今輔臣延登曰入閤。稱謂曰閤老,名雖同而義則異,此古今諸家分閤與閣爲二者也。一說自漢迄宋、明,凡祕閣、龍圖閣、天章閣、寶文閣、東閣、文淵閣,皆非从合,皆不專屬小門。唐太宗引刺史入閣,問民疾苦貞觀制,自今中書門下,及三品以下入閤議事,諫官隨之。宋太宗藏經、史、子、集、天文、圖畫分六閤,與閣同。今尊稱曰閣下。韓愈上宰相書,皆从閤,由此推之,閤,閣音義通也。毛周諸說𠀤非,字彙沿襲正韻,亦非。又閤閭,船首也。《揚子·方言》舟首謂之閤閭。《註》今江東呼船頭屋謂之飛閭是也。

13 六:
𨴒:《廣韻》《集韻》𠀤苦穴切,音闋。𨴒䦑,無門戸也。《博雅》𨴒,空也。

14 六:
𨴓:《字彙》魚爲切,音危。門危也。又古委切,音詭。義同。

15 六:
𨴔:《玉篇》古文關字。註詳十三畫。

16 六:
𨴕:《集韻》所晏切,音訕。編竹木爲落也。本作柵。或作𥬰。亦省作𠕋。

17 六:
䦘:《廣韻》胡𥳑切《集韻》《韻會》下𥳑切,𠀤音硍。《廣韻》門閾。《集韻》或作𢩆𣐻,通作限。

18 六:
䦙:《集韻》《正韻》𠀤時吏切,音侍。寺人,奄官。或从門。又《集韻》祥吏切,音飼。《說文》廷也。有法度者也。本作寺。《五音集韻》寺者,司也。官之所止有九司。釋名曰:寺,嗣也。治事者相嗣續于其內。又漢西域白馬䭾經來,初止于鴻臚寺,遂取寺名,剏置白馬寺。

19 六:
閥:《唐韻》《集韻》《韻會》房越切《正韻》房滑切,𠀤音伐。《說文》閥閱,自序也。《韻會》閥閱功狀。《史記·功臣年表》人臣功有五品,明其等曰閥,積日曰閱。又《正韻》門在左曰閥,在右曰閱。又《正字通》元朝品制有爵者,其門爲烏頭閥閱。《冊府元龜》閥閱二柱,相去一丈,柱端置瓦筒,號爲烏頭。又《說文》通用伐。《左傳·成十六年》卻至驟稱其伐。《杜預註》伐,功也。又《前漢·車千秋傳》無伐閱功勞。《註》師古曰:伐,積功也。
考證:〔又《說文》通用伐。《左傳·成十六年》卻至驟稱其伐閱。《註》所踐歷也。〕謹照原文省閱字,並照原註改杜預註伐功也。

20 六:
閦:《集韻》初六切,音珿。衆在門中。又《玉篇》衆也。出字統,釋典有阿閦。《正字通》阿閦,佛名。見釋藏。按華嚴經,彌陀經,東方有阿閦鞞佛,音釋云:閦,初六翻。阿閦,此云無動。鞞一作𣬉。又阿閦,淨名。經云: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疏云:阿之言無,閦之言動。又法華經云:其二沙彌,東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歡喜國。一名須彌頂。六書故,閦,初六切,引孫愐曰:衆也。類篇曰:衆在門中。同文舉要,屋韻,閦與衆同。出佛書,合閦衆爲一。或曰訓衆。當从衆,不必別作閦。書故舉要無確證,閦字經史不載,闕可也。字彙音初,譌作闌。謂閦同闌。皆非。

21 六:
𨴖:《廣韻》初六切,音珿。衆也。出字統。或作𨴟。《正字通》按㐺卽众之變體。本作閦。譌从乑,尤非。

22 六:
閧:《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貢切,音哄。《廣韻》兵鬭也。《集韻》鬭聲。《孟子》鄒與魯閧。《博雅》閧,鬭也。《釋文》胡貢反。又《廣韻》胡絳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降切,𠀤音巷。義同。又《集韻》與𨞠同。《說文·𨞠字註》里中道也。或作𨜕巷衖。又姓。《韻會》毛氏曰:當作鬨,从鬥从共。鬥音鬭,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廣韻云,今與門戸字同,其實非也。《正韻》孟子,鄒與魯鬨。揚子,一鬨之市。皆有兩音,後人傳寫,誤从門。今塲屋中,用孟子揚子,及經史中假借字,姑从門,其餘宜依本文。《廣韻》俗作闀。

23 六:
閨:《唐韻》古攜切《集韻》《韻會》涓畦切《正韻》居爲切,𠀤音邽。《說文》特立之戸。上圜下方,有似圭。《左傳·襄十年》蓽門閨竇之人。《註》閨竇,小戸,穿壁爲戸。《廣韻》閨閤。《前漢·循吏傳》傳敎令出入閨閤。《註》閨閤,內中小門也。《玉篇》宮中門小者曰閨。《杜甫·贈李白詩》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註》東方朔、公孫弘,待詔金馬門,故云金閨。《謝朓詩》旣通金閨籍。《註》列名仕版也。又《南史·𨻰文帝紀》每夜刺閨取外事分判者,前後相續,敕雞人司漏,傳籤殿中。《註》夜有急報,投刺於宮門也。又女稱閨秀,所居亦曰閨。《李白詩》揮鞭萬里去,安得念春閨。《後漢·皇后紀贊》班政蘭閨。《劉珊詩》石家金谷妓,妝罷出蘭閨。又通作圭。《禮·儒行》蓽門圭窬。《註》小戸如圭形。

24 六:
䦚:《集韻》苦滑切,音䯇。大開門貌。又呼括切,音𧯆。義同。

25 六:
𨴗:《廣韻》《集韻》《韻會》𠀤丁結切,音窒。《類篇》門闔謂之𨴗。又《集韻》職日切,音質。又徒結切,音耋。義𠀤同。

26 六:
閩:《唐韻》武巾切《集韻》《韻會》眉貧切《正韻》彌鄰切,𠀤音珉。《說文》東南越種。《廣韻》閩越。《周禮·夏官》職方氏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史記·東越傳》閩越王無諸。《註》東越之別名。《註》按《說文》云閩,東越,蛇種也。故字从虫門聲。《山海經》閩在海中。《註》閩越卽西甌,今建安郡是也。又古養鳥官。《周禮·秋官·閩隷》閩隷掌役畜養鳥,而阜蕃敎擾之。又《廣韻》《集韻》𠀤無分切,音文。《周禮·七閩釋文》又音文。又《廣韻》音旻。《周禮·七閩釋文》鄭氏音旻。又《集韻》謨官切,音瞞。《周禮·七閩釋文》漢書音義,服虔者近蠻。

27 六:
𨴘:《篇海》音男。門人。

28 六:
𨴙:《字彙補》良忍切,音嶙。火貌。

URN: ctp:kangxi-zidian/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