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顯示統計 修改檢索內容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十三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包含字詞"正字通俗作随" 符合次數:1.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

《十三》

電子圖書館
1 十三:
𨼪:《集韻》剏所切,音楚。《玉篇》阪也。

2 十三:
𨼫:《集韻》求於切,音渠。階也。

3 十三:
䧧:《集韻》語綺切,音嵦。與㠖同。岌㠖,山高貌。亦作嶬。

4 十三:
䧨:《廣韻》魚怯切《集韻》逆怯切,𠀤音業。《玉篇》險也,危也。《廣韻》危貌。《玉篇》今作業。《篇海》別作𨼙。又《集韻》北及切,音皀。厓險危貌。

5 十三:
𨼬:《唐韻》胡買切《集韻》下買切,𠀤音蟹。《說文》水衡官谷也。又《說文》一曰小溪。《玉篇》亦作澥。

6 十三:
隦:《篇海》普米切,音䫌。隦堄,女牆也。又《篇海》避支切,音𦜉。義同。◎按說文本作陴倪,亦作俾倪,有平聲三音而無上聲。惟集韻作𡌨堄。𡌨,卜禮切。篇海隦作普米切,當與𡌨同。其避支切一音,則與陴同也。

7 十三:
𨼭:《五音集韻》其偃切,音寋。本作𠎾。倨也。

8 十三:
𨼮:《集韻》昌豔切,音襜。《玉篇》陷也。又《廣韻》仕陷切,音儳。又《集韻》叉鑑切,音讖。義𠀤同。《篇海》俗作𨼧。

9 十三:
隧:〔古文〕𨽡《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醉切,音遂。《玉篇》墓道也。《左傳·隱元年》闕地及泉,隧而相見。《註》隧,若今延道。又《僖二十五年》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請隧弗許。《註》闕地通路曰隧。《周禮·春官·冢人》及竁以度爲丘隧。《註》隧,羨道也。又道也。《·大雅》大風有隧。《禮·曲禮》出入不當門隧。《魯語》具舟除隧。《前漢·匈奴傳》起亭隧。《註》隧,謂開小道而行,避敵鈔𡨥也。又《左傳·襄七年》叔仲昭伯爲隧正。《註》隧正,主役徒。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于上之攠,謂之隧。《註》隧在鼓中,窐而生光,有似夫隧。又草名。《爾雅·釋草》出隧,蘧蔬。《疏》菌類也。一名出隧,一名蘧蔬。又《正字通》高麗國左有大穴,曰神隧。又地名。《戰國策》吳見伐齊之便,而不知干隧之敗也。《註》干隧,吳地。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河閒國武隧縣。又轉也,回也。《莊子·天下篇》若磨石之隧。《註》隧,音遂,回也。又《集韻》直類切,音懟。落也。與墜同。《荀子·儒效篇》至共頭而山隧。《班固·幽通賦》眷峻谷曰勿隧。《註》可以免於顚隧。《前漢·王莽傳》不隧如髮。又《集韻》雖遂切,音粹。與邃同。深遠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參分車廣,去一以爲隧。《註》鄭司農云:隧謂車輿深也,讀如鑽燧攺火之燧。康成謂:讀如邃宇之邃。又《集韻》杜罪切,音𦶏。《左傳·襄二十五年》當𨻰隧者,井堙木刊。《註》隧,徑也。徐邈讀上聲。《廣韻》俗作璲。
考證:〔《班固·幽通賦》養峻谷曰勿隧。〕謹照原文養改眷。

10 十三:
隨:〔古文〕𨼕遀追《廣韻》《集韻》《韻會》𠀤旬爲切,音隋。《廣韻》從也,順也。《·禹貢》隨山刊木。《易·𢁉象》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大雅》無縱詭隨。《傳》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又易卦名。又《易·咸卦》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註》隨,謂趾也。《疏》腓動,則足隨之,故謂足爲隨。又《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又《儀禮·鄕射禮》其閒容弓,距隨長武。《註》距隨者,物橫畫也。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又地名。《左傳·隱五年》翼侯奔隨。《註》隨,晉地。又國名。漢爲縣。《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註》隨國,今義陽隨縣。《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隨縣。《註》故厲國也。《韻會》晉置隨郡,齊攺爲州。《正韻》亦作隋。詳前隋字註。又西隨,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西隨縣。又沙隨,地名。《春秋·成十六年》會于沙隨。《註》宋地,梁國寧陵縣北有沙隨亭。又姓。《風俗通》隨侯之後,漢有博士隨何。《史記·匈奴傳》有詔捕太醫令隨但。《前漢·藝文志》隨巢子六篇。《註》墨翟弟子。又《正韻》亦作遺。《·小雅》莫肯下遺。《箋》遺,讀曰隨。《疏》隨從於人,先人後己,以相𤰞下之義也。又《集韻》古通追。《屈原·離騷》背繩墨以追曲。《註》追,與隨通。又《唐韻正》古音旬禾反。《論語》季隨,季騧。《楊愼曰》大理董難曾見宋人小說,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韻。季隨、季騧,隨,旬禾反,騧,烏戈反,一韻也。《老子·道德經》音聲相和,先後相隨。《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易林》宮商旣和,聲音相隨。《馬融·廣成頌》魴鱮鱏鯿,鰋鯉鱨魦。樂我純德,騰躍相隨。《顧炎武曰》隨字自素問天元紀大論,知迎知隨,氣可與期,始入之韻。又《史記·天官書》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註》索隱曰:隨,他果反。又與橢通。《淮南子·齊俗訓》闚面於盤水則員,於杯則隨,面形不異,其故有所員,有所隨者,所自闚之異也。《呂大臨曰》隨,當讀橢,圜而長也。《

11 十三:
隩:《唐韻》烏到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到切,𠀤音奧。《爾雅·釋地》隩隈。《註》今江東呼爲浦隩。《說文》水隈崖也。又《玉篇》藏也。《鄭語》申呂方疆,其隩愛太子亦必可知也。《註》隩,隱也。《莊子·天下篇》弱於德,强於物,其塗隩矣。《史記·封禪書》自古以雍州積高,神明之隩。又《玉篇》亦作墺澳。《唐韻正》亦作𨞓。《漢敦煌長史武班𥓓》領校祕𨞓。𨞓,卽隩字。又《廣韻》於六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𠀤音郁。《廣韻》本作澳。水內曰隩。又《集韻》四方土可居也。《·禹貢》四隩旣宅。《傳》四方之宅已可居。《前漢·地理志》作四奧。又《·堯典》厥民隩。《傳》隩,室也。民攺歲,入此室處,以避風寒。《釋文》馬云:煖也。《集韻》本作墺。

12 十三:
𨼯:《玉篇》口很切,音墾。遲也。

13 十三:
險:《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虛檢切,音獫。《說文》阻難也。《玉篇》高也,危也。《易·屯卦》動乎險中。《坎卦》習坎,重險也。《又》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又司險,官名。《周禮·夏官》司險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又《玉篇》邪也,惡也。《·盤庚》今汝聒聒,起信險膚。《傳》起信險僞,膚受之言。又《周禮·春官·典同》險聲斂。《註》險謂偏弇也。險則聲斂不越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疢疾險中。《註》險,傷也。又地名。《史記·朝鮮傳》都王險。《註》險城,在樂浪郡浿水之東。《前漢·地理志》遼東郡險瀆。《註》朝鮮王滿都也,依水險故名。又《地理志》中山國安險。又《爾雅·釋魚》蜠大而險。《註》險者,謂汙薄。又《集韻》所斬切,音摻。艱難也。又希埯切,薟上聲。峻也。又巨險切,音芡。與儉同。又居奄切,音檢。《字林》山形似重甑。◎按此乃隒字之音義。類篇,隒又居奄切,而集韻隒闕此一音,乃隒譌作險耳。又《集韻》魚銜切,音𡆑。本作巖。《史記·殷本紀》得說於傅險中。《註》險,亦作巖。《集韻》或作嶮。

14 十三:
隫:《集韻》符分切,音汾。與墳同。《管子·地員篇》若在陵在山,在隫在衍。○按字彙作隫,附十二畫,非。今攺正。

15 十三:
𨼰:《集韻》同隓。

16 十三:
䧪:《廣韻》叱涉切《集韻》尺涉切,𠀤音謵。《廣韻》女子態。又前郤䧪媚也。

17 十三:
𨼱:《集韻》䦼古作𨼱。註詳四畫。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