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五》

電子圖書館
1 五:
䧁:《廣韻》况羽切《集韻》火羽切,𠀤音詡。《玉篇》鄕名。《廣韻》在安邑。又《集韻》《博雅》離也。又《廣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𠀤音衢。《廣韻》地名。在河東。又《集韻》匈于切,音訏。鄕名。

2 五:
𨸪:《字彙》見周宣王《石鼓文》。鄭作〈阝先〉,薛作〈阝失〉字,籀文今作陸。《正字通》陸本作坴,籀文篆作𨽰。圥卽𡵈之譌省。《字彙》因篆誤。◎按《石鼓文》:我戎世〈阝先〉。註:章云:〈阝先〉薛作〈阝失〉。施云:疑跌字。潘云:〈阝失〉疑作陸。凡作〈阝先〉〈阝失〉跌陸四字,無作𨸪者,而四字亦迄無定說,闕疑可也。《字彙》《正字通》皆不可從。

3 五:
𨸫:《五音集韻》戸畎切,音泫。坑也。

4 五:
阷:《玉篇》丑貞切《集韻》癡貞切,𠀤音檉。《玉篇》丘也。又《篇海》吞也。

5 五:
䧂:《集韻》之笑切,音照。本作𨹸。詳後𨹸字註。

6 五:
𨸬:《玉篇》古文𨻰字。註詳八畫。

7 五:
𨸭:《廣韻》《集韻》𠀤滂禾切,音坡。《玉篇》𨸭陀,不平。《集韻》或作陂。

8 五:
䧃:《集韻》亭年切,音田。《玉篇》地名。

9 五:
阸:《唐韻》於革切《集韻》《韻會》《正韻》乙革切,𠀤音戹。《說文》塞也。《廣韻》限也,礙也。《史記·漢興以來諸侯年表》秉其阸塞地利。又《廣韻》危也,迫也。《前漢·元帝紀》百姓仍遭凶阸。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烏懈切,音䅬。《玉篇》險也,塞也。《廣韻》阻塞也。《史記·律書》後且擁兵阻阸。《前漢·諸侯王表》至虖阸䧢河洛之閒。《註》應劭曰:阸者,狹也。又《廣韻》阸嶭,山形。又叶音鬱。《胡廣司隷校尉箴》大漢通變,崇弘𥳑易。吞舟之網,以濟難阸。《玉篇》同隘。《集韻》同阨。互見阨隘二字註。

10 五:
阹:《唐韻》去魚切《集韻》《韻會》丘於切,𠀤音祛。《說文》依山谷,爲牛馬圈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江河爲阹。《揚雄·長楊賦序》以罔爲周阹。《註》李奇曰:阹,遮禽獸圍𨻰也。《馬融·廣成頌》周阹環瀆。《註》因山谷遮禽獸曰阹。又弩阹,漢宮名。《前漢·揚雄傳》近則洪厓旁皇,儲胥弩阹。《玉篇》亦作䒧。

11 五:
阺:《唐韻》丁禮切《集韻》《韻會》典禮切,𠀤音邸。《說文》秦謂陵阪曰阺。《後漢·𡨥恂傳》復助嚻拒隴阺。《集韻》同坻。又《揚雄·解嘲》嚮若阺隤。《註》師古曰:阺,丁禮切。巴蜀人名。山旁堆欲墮落曰阺。應劭以爲天水隴阺,失之矣。○按說文引入氏字註,集韻仍之,𠀤非。又《玉篇》直梨切《集韻》𨻰尼切,𠀤音池。《玉篇》陵也,阪也,理也,下也。又《集韻》丁計切,音帝。阪也。

12 五:
阻:《唐韻》側呂切《集韻》《韻會》《正韻》壯所切,𠀤音俎。《說文》險也。《廣韻》隔也。《易·繫辭》德行恆𥳑以知阻。《·秦風》遡洄從之,道阻且長。又《商頌》罙入其阻。《周禮·夏官·司險》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釋名》山巇曰險,水隔曰阻。若泛言則山水通用。《集韻》同岨。又《釋名》水出其後曰阻丘,此以水爲險也。又《爾雅·釋詁》阻,艱,難也。《·舜典》黎民阻饑。又止也。《讀書通》通作沮。《·小雅》亂庶遄沮。《禮·儒行》沮之以兵。《正字通》𠀤與阻同。又《左傳·隱四年》州吁阻兵而安忍。《註》阻,恃也。《史記·秦本紀》阻法度之威,以督責於下。又《玉篇》疑也。又《廣韻》憂也。又與淹通。《史記·魯世家》勤勞阻疾。《註》徐廣曰:阻作淹。又《廣韻》《集韻》𠀤莊助切,音詛。《廣韻》馬阻蹄。《集韻》行不正也。本作跙。亦作𨆄。

13 五:
阼:《廣韻》昨誤切《集韻》《韻會》存故切《正韻》靖故切,𠀤音祚。《說文》主階也。《玉篇》阼階,東階,所以答酢賔客。《禮·曲禮》踐阼臨祭祀。《疏》阼,主人階,天子祭祀升阼階。《儀禮·公食大夫禮》無阼席。又《集韻》叢租切,音徂。又疾各切,音昨。義𠀤同。

14 五:
阽:《唐韻》《集韻》《韻會》𠀤余廉切,音鹽。《說文》壁危也。《玉篇》危也。《廣韻》臨危。《前漢·食貨志》安有爲天下阽危者若是。《註》阽,音閻。又丁念反。又《集韻》都念切,音店。同墊。亦作埝。下也。《屈原·離騷》阽余身而危死兮,覽余初其猶未悔。《前漢·文帝紀》或阽於死亡。《註》如淳曰:阽,近邊欲墮之意。服虔曰:阽,音反坫之坫。孟康曰:阽,音屋檐之檐。師古曰:服孟二音𠀤通。

15 五:
𨸮:《玉篇》音沿。義闕。◎按𨸮字止見玉篇,篇海諸書皆不載,字彙云地名,似無據。

16 五:
阾:《玉篇》力井切《集韻》里郢切,𠀤音領。《玉篇》阪也。《廣韻》古文嶺字。註詳山部十四畫。又《廣韻》《集韻》𠀤郞丁切,音靈。《廣韻》阪名。《集韻》巓阾,阪名。通作軨。

17 五:
𨸯:《集韻》攻乎切,音姑。《玉篇》地名。

18 五:
阿:《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何切,音娿。《爾雅·釋地》大陵曰阿。《玉篇》水岸也,邸也。《·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傳》中阿,阿中也。又《大雅》有卷者阿。又《爾雅·釋地》偏高曰阿丘。《釋名》阿,荷也。如人擔荷物,一邊偏高也。《·鄘風》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又《玉篇》倚也。阿衡,商官名。《·太甲》不惠于阿衡。《傳》阿,倚。衡,平。又《史記·范睢傳》不離阿保之手。又《倉公傳》故濟北王阿母。《註》服虔云:乳母也。又《前漢·王莽傳》太阿右拂,大司空甄豐,少阿羲和,京兆尹劉歆。《註》皆官名。又《儀禮·士昏禮》賔升西階,當阿東面致命。《註》阿,棟也。今文阿爲庪。《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四阿重屋。《註》四阿,若今四柱。又《·小雅》隰桑有阿。《箋》枝條阿阿然長美。又《玉篇》比也,曲也。《左傳·昭二十年》阿下執事。《孟子》汙不至阿其所好。又《集韻》一曰慢應。又地名。《左傳·襄十四年》敗公徒于阿澤。《註》濟北東阿縣西南有大澤。《史記·李斯傳》阿縞之衣。《註》東阿縣,繒帛所出。《前漢·地理志》涿郡阿陵縣。又宮名。《史記·秦始皇紀》先作前殿阿房。《註》括地志云:秦阿房宮,亦曰阿城,在雍州長安縣。一云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故號阿房。又太阿,劒名。《戰國策》龍淵太阿。又鬼名。《莊子·達生篇》東北方之下者,陪阿鮭蠪躍之。《註》陪阿,狀如小兒,長尺四,黑衣,赤幘,大冠,帶劒持戟。又《淮南子·天文訓》天阿者,羣神之闕也。又月御曰纖阿。《司馬相如·子虛賦》纖阿爲御。又陽阿,古名俳,善歌者。《古詩》渡江采菱發陽阿。又姓。《官氏志》唐阿光進,明阿賢,本出阿伏氏。又《韻會小補》與呵通。《老子·道德經》唯之與阿,相去幾何。《註》唯與阿,遲速小異。又《集韻》倚可切,娿上聲。與猗同。柔貌。《·檜風》猗儺其枝。《釋文》猗,於可反。《集韻》猗,或作阿。又《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又》阿妹聞𡛷來。《世說新語》一門則有阿大中郞。又《字彙補》阿葛切,音遏。《釋典》有阿難。

19 五:
陀:《廣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𠀤音駝。《玉篇》陂陀,險阻也。《爾雅·釋地註》陂陀,不平。《博雅》陂陀,衺貌。《玉篇》俗作陁。《集韻》同岮。又沙陀,後唐始興之地。《五代史·唐本紀》別自號曰沙陀。沙陀者,大磧也,在金莎山之陽蒲類海之東。又補陀,山名,在明州昌國海中。又音遲。《司馬相如·上林賦》巖陀甗錡。《註》陀,音遲。郭璞曰:陀,崖際。○按漢書陀作阤,音豸。又《集韻》待可切,音舵。與阤同。《淮南子·繆稱訓》岸崝者必陀。《集韻》本作阤。或作陊。

20 五:
陁:《玉篇》俗陀字。《司馬相如·子虛賦》罷池陂阤。又《集韻》丈爾切,音褫。本作阤。或作陊。詳阤字註。又《集韻》演爾切,音迆。邪貌。或作阤。又平聲,音移。《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登降陁靡。《註》音移糜。◎按漢書陁作阤,弋爾反。

21 五:
𨸰:《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六切,音菊。《玉篇》古岸也。《廣韻》曲岸水外曰𨸰。或作㘲泦。又《集韻》烏回切,音煨。與隈同。詳後隈字註。

22 五:
陂:《唐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𠀤音𥓓。《說文》阪也。一曰池也。《玉篇》澤鄣也。《風俗通義》陂者,繁也。言因下鍾水,以繁利萬物也。今陂皆以漑灌。《·禹貢》九澤旣陂。《禮·月令》毋竭川澤,母漉陂池。《註》畜水曰陂。又地名。《左傳·成四年》許人敗諸展陂。《註》展陂,許地。又《昭十三年》次于魚陂。《註》竟陵縣城西北有甘魚陂。又《正字通》黃陂,縣名,今黃州府。又《前漢·禮樂志》騰雨師,洒路陂。《註》路陂,路傍也。又《集韻》或作波。《史記·貨殖傳》水居千石魚陂。又《灌夫傳》陂池田園。《前漢書》𠀤作波。又《前漢·景十三王傳》游雷波。《註》波讀爲陂。雷陂,陂名。又《集韻》蒲麋切,音皮。陂池,旁頹貌。又《集韻》《韻會》𠀤滂禾切,音坡。《集韻》與𨸭同。𨸭陀,不平也。《爾雅·釋地》陂者曰阪。《揚子·方言》陂,衺也,𨻰、楚、荆、揚曰陂。《釋名》山旁曰陂,言陂陁也。《玉篇》陂陀,靡迆也。《唐韻正》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本作頗,唐明皇攺爲陂。韻補曰:古義字皆音俄,周官註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叶俄音。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乂,攺頗爲陂,以從今音,古音遂湮矣。又《集韻》逋禾切,音波。《博雅》陂陁,衰也。又《集韻》一曰山坡,或作岥。又《集韻》蒲波切,音婆。陂陁,不平。又《廣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兵媚切,𠀤音賁。《玉篇》傾也,邪也。《正韻》不平曰險,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復。《周禮·春官·典同》陂聲散。《史記·五宗世家》邯鄲中諸使過客,以彭祖險陂,故莫留邯鄲。

23 五:
陃:《集韻》補永切,音丙。人名。宋有鮑邴。

24 五:
𨸱:《玉篇》《集韻》𠀤他玷切,音忝。《玉篇》亭名,在京兆。又《廣韻》《集韻》𠀤乃玷切,音淰。《廣韻》亭名。在鄭。又《廣韻》《集韻》𠀤他念切,音㮇。義同。《集韻》書作𨸨。

25 五:
附:《廣韻》《集韻》《韻會》𠀤符遇切,音駙。《玉篇》依也,近也,著也。《廣韻》寄附。《集韻》托也。《易·剝卦》山附于地。《禮·樂記》附親萬民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其附于𠛬者,歸于士。《註》附,麗也。《孟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又《玉篇》附,益也。《論語》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爲之聚斂,而附益之。《前漢·諸侯王表》設附益之法。《註》封諸侯過限,曰附益。◎按《說文》附益作坿字,泥。又《廣韻》姓也。晉有附都。又轉附,山名。《孟子》吾欲觀於轉附朝儛。又附耳,星名。《史記·天官書》畢曰罕車,其大星旁小星爲附耳。又高附,國名。《後漢·西域傳》高附國,在大月氏西南,亦大國也。又附子,藥名。《前漢·外戚傳》卽擣附子,齎入長定宮。又與祔通。《禮·雜記》大夫附于士。《註》附,讀爲祔,祔祭也。又《唐韻》符又切《集韻》扶富切,𠀤音覆。《說文》附婁,小土山也。又《夏侯惠·景福殿賦》曾櫨外關,榱桷內附。或因勢以連接,或邪詭以盤構。又《集韻》薄口切,音瓿。《玉篇》附婁,今作培。《集韻》或作㟝㟊。又與胕通。親戚曰肺附。《前漢·劉向傳》臣幸託肺附。又《集韻》芳無切,音敷。古孚字。卵孚也。註詳子部四畫。又叶音府。《·大雅》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後叶下五反,奏叶宗五反。
考證:〔《前漢·劉向傳》臣幸托肺附。〕謹照原文幸托改幸託。

26 五:
𨸲:《篇海》所類切。又所律切。義𠀤闕。《字彙補》與師同。見楊震𥓓隂。◎按帥字有所類所律二切,師字必譌也,當作與帥同。

27 五:
𨸳:《篇海》與𨹃同。

URN: ctp:kangxi-zidian/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