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 |
𨹘:《字汇》音序。见《石鼓文》。《正字通》𨹘与序同,非音序有二义也。○按《石鼓文》第六鼓注:𨹘,音序。郭作阪,音反。无同序之说。《正字通》非。 |
| 七: |
陖:《唐韵》私闰切《集韵》须闰切,𠀤音浚。《》陗高也。《玉篇》险也。又《玉篇》亦作峻。《司马相如·上林赋》径陖赴险。《前汉书》作峻。又《》亭名,在冯翊。《集韵》同埈。《篇海》亦作𨺮𨻅。 |
| 七: |
陗:《》《集韵》《韵会》《正韵》𠀤七肖切,音俏。《》陖也。《玉篇》险也。《》山峻也。又《玉篇》隐也。《》急也。《前汉·鼂错传》爲人陗直刻深。《注》陗,与峭同,谓峻陿也。 |
| 七: |
𨹙:《集韵》他根切,音吞。坑也。 |
| 七: |
𨹚:《集韵》时征切,音成。《玉篇》山地名。 |
| 七: |
䧉:《集韵》两耳切,音里。《玉篇》亭名。《五音集韵》本作𨛋,亭名。在西鄂。 |
| 七: |
陉:《唐韵》戸经切《集韵》《韵会》乎经切《正韵》奚经切,𠀤音形。《》山绝坎也。《玉篇》限也。《·》山绝陉。《疏》谓山形连延中忽断绝者,名陉。又《》陉,阪也。又地名。《春秋·僖四年》遂伐楚,次于陉。《注》楚地名,颍川召陵县南有陉亭。又《左传·隐十一年》与郑人陉。又《春秋·僖二十二年》及邾人战于升陉。《注》鲁地。又《左传·成二年》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注》齐邑。《》秦攻韩,围陉。《注》在绛州曲沃县西北,汾水之旁。又山名。《》楚魏战于陉山。《注》括地志,在郑州县西南。《史记·秦始皇纪》王翦将上地下井陉。《注》山名,在常山,今爲县。《·》常山郡井陉。《注》井陉山在南。又《礼·月令·其祀竈注》东面设主于竈陉。《疏》竈陉,谓竈边承器之物,以土爲之。又姓。《字汇》晋大夫,以邑爲氏。又《集韵》吉定切,音径。《左传·襄十六年》孟孺子速遂塞海陉而还。《注》海陉,鲁隘道也。《释文》陉,音𠛬。徐音古定反。《篇海》同𨹢𨺄𨺾。 |
| 七: |
陙:《唐韵》食伦切《集韵》船伦切,𠀤音唇。《》水阜也。《玉篇》小阜也。又《》常伦切《集韵》殊伦切,𠀤音纯。又《集韵》丞眞切,音辰。义𠀤同。 |
| 七: |
𨹛:《》《集韵》𠀤符方切,音房。《》与防同。《集韵》亦与坊同。详前防字注。又《集韵》分房切,音方。本作坊。邑里之名也。 |
| 七: |
陚:《唐韵》《集韵》𠀤方遇切,音付。《》丘名。《玉篇》小阜也。又《集韵》《类篇》𠀤罔甫切,音武。平原也。 |
| 七: |
陛:《唐韵》傍礼切《集韵》《韵会》部礼切,𠀤音𩩙。《》升高阶也。《玉篇》天子阶也。《》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是时朔陛戟殿下。又《王莽传》朱戸纳陛。《注》孟康曰:纳,内也。谓凿殿台际爲陛,不使露也。师古曰:尊者不欲露而升陛,故内之于溜也。又天子称陛下。《史记·秦始皇纪》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爲郡县。《蔡邕·独断》天子必有近臣,执兵立于陛侧,以戒不虞。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𤰞达尊之意。《集韵》或作㙄。《篇海》别作𨻘。又《韩愈·曹成王𥓓辞》王亦有子,处王之所。惟旧之视,蹶蹶陛陛,实取实似。刻诗其𥓓,爲示无止。《注》陛陛,犹比比,言衆多层次也。一说言王之子孙日益盛大,如历阶陛以升堂也。又《正韵》毗意切,音避。义同。《海篇》别作𨹼。◎按诸韵书陛字皆止上声,惟正韵有上去二音,今𠀤存之。《正字通》以去声爲正音,非。 |
| 七: |
䧊:《唐韵》苦沃切《集韵》枯沃切,𠀤音酷。《》大阜也。又《》一曰右扶风郿有䧊阜。又《》古沃切《集韵》姑沃切,𠀤音梏。又《》空谷切,音瑴。义𠀤同。又《唐韵正》音诰。《》云䧊,从阜告声。当读去声。 |
| 七: |
陜:〔古文〕𩂘《唐韵》侯夹切《集韵》《韵会》辖夹切《正韵》胡夹切,𠀤音洽。《》隘也。《注》徐铉曰:今俗从山作峡,非是。《玉篇》不广也。亦作狭。《·》陜而修曲曰楼。《·》行溪谷中,阸陜且百里。《司马相如·封禅书》迹陜逊原,迥阔咏沫。《上林赋》赴隘陜之口。又寻陜,地名。《史记·南越传》楼船将军将精卒,先陷寻陜,破石门。《注》寻陜,在始兴西三百里。又《》与陿同。史记寻陜,前汉书作寻陿。又《集韵》讫洽切,音夹。义同。又《集韵》地名。周召所分。○按地名乃陕也。陕字音闪,止有上声,无入声。陜字虽有洽夹二音,𠀤无地名一解。集韵注误。《篇海》俗作陕。 |
| 七: |
陕:《》《集韵》《韵会》《正韵》𠀤失冉切,音闪。《》弘农陕也。古虢国,王季之子所封也。《》周爲二伯,分陕之地,卽虢国之上阳也。秦属三川郡,汉弘农之陕县,后魏攺爲陕州。《公羊传·隐五年》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
| 七: |
升:《》识蒸切《集韵》《韵会》书蒸切,𠀤音升。《玉篇》上也,进也。《》登也,跻也。《·》素升龙于縿。《注》画白龙于縿,令上向也。又姓。见《字汇》。《玉篇》同升。《集韵》或作阩𧿘。 |
| 七: |
陟:〔古文〕𠌹《》《集韵》《韵会》𠀤竹力切,音稙。《·》陟,升也。《》登也。《·》汝陟帝位。又《》若陟遐,必自迩。又《》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陟彼崔嵬。又《》进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又《玉篇》高也。《·》山三袭陟。《疏》山之形若三山重累者名陟。又人名。《·》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又《集韵》的则切,音得。《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梦之灋,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注》陟之爲言得也。读如王德翟人之德。言梦之皆得也。《集韵》或作𠉡徏徝骘。 |
| 七: |
䧋:《玉篇》呼典切,音显。《字汇》地名。又《集韵》胡典切,音岘。限也。〇按正字通云:限字之譌,无据,不可从。 |
| 七: |
陠:《》普胡切《集韵》滂模切,𠀤音铺。《集韵》衺也。又《集韵》博孤切《集韵》奔模切,𠀤音逋。《》屋上平也。与庯同。又《博雅》衺也。又《集韵》普故切,音怖。义同。又蒲故切,音步。舍下也。 |
| 七: |
𨹜:《集韵》丁𠋫切,音鬭。峻也。本作𨻉。 |
| 七: |
陡:《》《集韵》《韵会》《正韵》𠀤当口切,音斗。《玉篇》地名。又《》《集韵》𠀤与阧同。详前阧字注。《杜甫·义鹘行》陡上捩孤影。又《正韵》顿也。通作斗。 |
| 七: |
䧌:《集韵》宣隹切,音虽。《玉篇》地名。 |
| 七: |
院:《唐韵》王眷切《集韵》《韵会》于眷切,𠀤音瑗。《》坚也。《玉篇》周垣也。亦作寏。《增韵》有垣墙者曰院。《唐书·宣宗纪》作五王院,以处皇子之幼者。又官廨曰院。《唐书·明皇纪》置丽正书院,聚文学之士。又《令狐綯传》綯爲翰林学士,夜对禁中烛尽,以金莲花炬送归院。又《南部新书》自唐初来,历五院惟二人,李商隐,张延赏。《注》五院,谓监察殿中侍御史中丞大夫也。又儒者所居曰书院。《方隅胜略》白鹿书院,在庐山。鹅湖书院,在铅山县。又浮屠所居曰僧院。《传灯录》本行和尙云:若有人道得著,老僧分半院与汝同住。又道流所居曰道院。《白乐天·寻郭道士诗》看院止留双白鹤。又《》《集韵》𠀤胡官切,音桓。又《集韵》委远切,音婉。义𠀤同。 |
| 七: |
䧍:《集韵》同隙。 |
| 七: |
阵:《》《集韵》《韵会》《正韵》𠀤直刃切,音𨳌。《玉篇》旅也。《》列也。《史记·淮隂侯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后汉·礼仪志》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六十四阵。又《玉篇》本作𨻰。《周礼·夏官·大司马》中春敎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𨻰,如战之𨻰。《左传·成七年》巫臣通吴于晋,敎之战𨻰。《佩觿集》军𨻰爲阵,始于王羲之小学章。◎按史记作阵,非自羲之始也。 |
| 七: |
𨹝:《集韵》乙及切,音邑。𨹝𨽦,陜也。 |
| 七: |
除:《唐韵》直鱼切《集韵》《韵会》𨻰如切《正韵》长鱼切,𠀤音储。《》殿陛也。《班固·西都赋》玉除彤庭。又《前汉·苏武传》扶辇下除。《注》除谓门屛之闲。又《玉篇》去也。《·》除恶务本。《左传·隐元年》蔓草犹不可除。又《昭十七年》振除火灾。《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又《扬子·方言》病愈者或谓之除。又算法有乗除。《前汉·律历志》法除之。又治也。《易·萃卦》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注》除者,治也。《礼·曲礼》驰道不除。又《周礼·地官·山虞》若祭山林,则爲主而修除。《注》治道路场坛。《左传·昭十三年》令诸侯日中造于除。《注》除地爲坛,盟会处。又《玉篇》开也。《史记·吕后纪》请得除宫。《·》作淸宫。又拜官曰除。《·》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除。《注》先除,用也。《前汉·田蚡传》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注》凡言除者,除去故官,就新官。又《正字通》隋内官服半除,唐减爲半臂。言肩有袖,至臂臑而止,今呼齐肩。又易也。新旧岁之交谓之岁除。俗云除夕。《孟浩然诗》靑阳逼岁除。又除道,汉县名。《·》北地郡除道县。又《集韵》羊诸切,音馀。《·》日月方除。《笺》四月爲除。《疏》尔雅,除作余。李巡曰: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余,舒也。除余字虽异,音实同也。又《集韵》《类篇》𠀤商居切,音书。《集韵》或省作余。义同。又《》《集韵》迟倨切《韵会》迟据切《正韵》治据切,𠀤音箸。《·》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传》除,去也。又《》风雨攸除,鸟䑕攸去,君子攸芋。又《》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传》除,开也。又叶鱼羁切,音宜。《越采葛妇歌》号絺素兮将献之,越王悦兮忘罪除。 |
| 七: |
𨹞:《篇海》同产。见藏经。 |
| 七: |
𨹟:《》陋本字。 |
| 七: |
𨹠:《篇海》力中切,同𨹿。中央高也。丰也,大也,成也。○按卽隆字之譌。 |
| 七: |
𨹡:《篇海》叱涉切,音謵。能行也。 |
| 七: |
𨹢:《篇海》同陉。 |
| 七: |
𨹣:《篇海》居委切,音诡。阪也。又垣毁也。○按卽陒字之譌。 |